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内容
编辑推荐

聆听“指数基金教父”博格的沉思之言!

做投资风暴中永远的“不倒翁”!

在共同基金领域,他就像股神巴菲特一样声名显赫!

“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之一!

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最为推崇与最为信赖的投资大师!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列维特鼎力推荐!

美国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

博格本人亲自为《博格长赢投资之道》撰写中文版序!

内容推荐

约翰·博格是美国先锋共同基金集团的创始人,美国投资界的至尊级人物,被誉为“指数基金之父”。在《博格长赢投资之道》中,他立足于华尔街的贪欲横流,阐释了与“知足”相关的投资、基金业与人生问题,引导读者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如何取得长赢投资之道。与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一样,博格认为成功的投资最终都与一个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不要轻易去追逐物质富裕的短暂满足,应该把投资乃至人生的重心放在实现持久性知足上,这才是真正的长赢投资之道。

目录

引言 永无止境的知足

第一部分 赢家的博弈 

 第1章 我赢头,你输尾:成本太多,价值不足

 第2章 乌龟赢,还是兔子赢:投机太多,投资不足

 第3章 土鸡能否变成金凤凰:复杂性太多,简单性不足

第二部分 重新打造共同基金业

 第4章 “皇帝的新衣”还要穿多久:计算太多,信任不足

 第5章 CE0多少钱方可知足:商业行为太多,职业操守不足

 第6章 谁说基金生来就是要死亡的:推销太多。管理不足

 第7章 做“超级公司”,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太多,领导者不足

第三部分 华尔街的良心

 第8章 快跑的未必能赢:物质太多。奉献不足

 第9章 用过去改变未来:21世纪价值观太多,18世纪价值观不足

 第10章 追逐人生中的真兔子:“成功”太多。品行不足

结束语 什么是知足

附录 我挖掘的那些钻石

后记 为什么我要努力去奋斗

致谢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聆听“指数基金教父”的金玉良言

在19世纪的英国,曾经流传着一首古老而又精彩的诙谐短诗。现在,请让我用这首诗作为本书的开篇之语。

有些人,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工作。

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贸易。

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金融。

即使到了今天,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依然可以用来形容金融业与整体经济之间的现实关系。而我一生的职业生涯,便是完全致力于服务金融业。

我引用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的话,将那些保证我们的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硬性规则称之为:“粗陋计算的无情规则”。

$金融市场创造的总收益,减去金融体系的成本费用,等于实际交付给投资者的净收益。

$因此,总体上,如果金融体系坚持只有在(永久性)扣除中介费用之后才向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收益回报,那么,不管股票和债券市场能够慷慨地提供多少收益,金融体系自身产生的庞大费用,都将给美国公民的退休储蓄能力带来严重的损害。

$金融体系的费用越高,投资者的收益就越低。

$投资者将处于如今这种耗费庞大的投资“食物链”、的底部。

那么,透过这些不容争辩的分论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基本原理:金融体系终归是从我们的社会攫取一定的价值的。

这些都是当今美国金融体系的真实写照。不过,金融业自身是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才演变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单元体。显然,这种现实情况也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逐渐形成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绝大部分人似乎不用再去生产任何产品。我们仅仅是不停地来回相互交换着几张贸易单据,交换着各自的股票和债券,却最终给金融管理机构带来了一笔笔真切的财富。而这一过程所创造的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已经不可避免地为金融体系增添了更多的成本,并植入了巨大且深不可测的风险。

沃伦?巴菲特的睿智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这样说道:

大部分的赚钱行为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负面作用……随着高额费用运作模式变得日益普遍……这种赚钱行为便加剧了对当前社会的危害趋势。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标准年轻脑力工作者将被吸引从事利润丰厚的金融管理工作,并将卷入随后发生的多种现代冲突之中,这与能够提供更多更大社会价值的工作是有区别的。

一个不可避免会从社会攫取大量价值的行业,却吸引并转移了大量的青年才俊。对于这种现象,我和芒格先生有着同样的担忧。当我与大学生们谈话交流时,我常常恰巧会讲到这一点,但我从来没有直接建议他们不要进入金融管理领域。我明白,只言片语是无法打消一个人从事高额利润行业的念头的。相反,我会要求年轻毕业生在从事金融业之前好好思考一句箴言。而且,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我都要求你认真思考这句箴言,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并加深对人生的领悟,那就是:

在人类短暂的生命中,在寻觅人生的满意和幸福时,应该如何去超越一次次的“知足”状态,并“不知足”地为人类同胞而奋斗。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07年5月,时值金融热潮的巅峰,我参加了乔治敦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并不得不提到了下面这些有关金融的看法:

第一,如果你要投身金融业,一定要睁大眼睛,要认识到任何企图从客户身上攫取价值的行为,在比现在还要严重的社会态势下,将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华尔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钱并无良心可言”。这句话本身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让这一普遍认可的道理驱使你忽略了自己的良心感受,更不要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品格。

第二,如果你现在就要开始投资,那么几十年之后,你将拥有足够的资金享受退休后的生活。但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业从你的业务利润中攫取一定的价值。我鼓励你对美国和全球股市中的低成本指数基金(如先锋基金模式)进行投资,是的,这种建议是利已的。但无论我们的金融市场能慷慨地提供多少收益,唯有这种操作模式可以确保你能公平分享自己的收益。

第三,不管你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牢牢秉持那种职业的传统专业价值观,尽管这些传统价值观在现今的社会中正在迅速淡化,但其最高准则始终都是服务于客户。同时,不要忽视自身所处社会、国家和世界的更高利益。就像威廉·佩恩指出的那样;“你我在这个世界上只身仅走一遭,要尽自己所能去做有益之事,要尽一切可能展示自身之友善,因为你我无缘再走这一遭。”P11-13

序言

——当回报达到最高峰时,风险也就不远了 。

——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朋友。

在当今不确定的金融环境下,在遭遇了投资市场的重创后,聆听美国投资界至尊级人物、“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的谆谆告诫,对任何投资者而言都将是最有助益的:

低成本投资依然是首选策略。博格始终把投资成本放在第一位。他之所以鼓励指数化投资并不是因为市场有效,而是因为其每年所有成本加起来只有0.1%~0.2%。

小心对待市场预期,即使是专家的预期。策略师总是年复一年地预计市场将上涨,而且涨幅通常在10%左右。别理睬那些一贯看涨的策略师的预期,看跌人士是无法在华尔街长期立足的。

永远不要低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投资市场的历史回报无法作为判断未来收益的可靠依据。实际上,投资者应该在投资组合中保留部分短期或中期优质债券。

当心金融创新。因为大部分金融创新工具的设计目的在于充实创新者的腰包,而非投资者。它是复杂和昂贵的代名词,与大多数投资者需要和应该获得的结果是相违背的。博格相信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也几乎总是取得长期投资成功的捷径。

历史业绩出众的共同基金经常遇挫。200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全年累计下跌37%。富达麦哲伦基金(Fidelity Magellan Fund) 2007年表现良好,2008年却损失了49%。不管怎样,追踪历史表现通常是失败者的做法。对投资者而言,他们必须做好每三年中至少有一年的时间落后、甚至是大幅落后市场的准备。

当然,除了以上的忠告外,与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一样,博格认为成功的投资最终都与一个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不要轻易去追逐物质富裕的短暂满足,应该把投资乃至人生的重心放在实现持久性知足上,这才是真正的长赢投资之道。

后记

“金融危机”这个字眼,曾几何时似乎是与国人非常遥远的一个字眼。如今,由席卷美国的次货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也危及到了忙忙碌碌的我们。金融危机也成为了国人一大关心、关注和关切的焦点。在我们关心股价指数和自身财富的变动时,在我们期盼明天更加美好而富有时,在我们为了人生目标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学习和生活时,我们也时常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钱袋变空了很多。

约翰·博格,一个在美国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人,一步步地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打拼开创了自己人生事业的辉煌。他一手缔造了美国著名的基金领军企业——先锋共同基金集团,并开创了成本极低的共同基金,进而掀起了金融业的成本革命,为千千万万名集团成员和股东谋取了足够多的财富。如今,博格先生虽功成身退,但仍奋斗不止,成立了博格金融市场研究中心,并亲自担任主任,继续为金融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投资人,博格先生也亲身经历了此次金融危机。他结合自己一生在金融业的奋斗经历,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精神财富,写出了本书,从金钱、商业和人生三个层面娓娓道来,深入分析了投资者、金融业及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成本与价值、投机与投资、复杂性与简单性、数学计算与人类信任、商业行为与职业操守、推销与管理、管理者与领导者、财富与奉献以及价值观、成功和品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精辟绝伦的分析,无形之中也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建议。更难为可贵的是,博格先生的分析,未停留在表面,未满足于金融业务本身,而是抓住了“金融病”的关键,抓住了人的问题,从人性、社会伦理道德等较深层面进行了深度剖析,令人读来耳目一新,备感震撼与鼓舞。

本书语言风格沉稳从容,用语朴实而不失文采,让人读来就能深深感受到字里行间背后的那位真诚的“博格先生”。在本书中,博格先生不仅为读者分析了造成当前金融危机的多种原因,更结合自身经历为读者列举了开创人生事业所应具备的多种素质,也在字里行间不经意间为读者树立起了一位值得学习的人生榜样。就这一点而言,本书可谓是一本美妙的励志好书。对于读者而言,“博格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作者,一位创业者,一位富有睿智而又和蔼可信的老者,而且他还向我们分享他的人生和创业的种种财富,鼓舞我们去奋斗和拼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一个年轻的译者,我从未遇到一本如此精彩的书籍,能够让我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仅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更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各种思想和精神的鼓舞,并由此也像博格家族的男孩那样,鼓足人生的意志和勇气,永不停止自己的奋斗与拼搏。翻译本书,让我有了读懂博格先生的机会;翻译本书,让我有了提升自我人生的机会!

谢谢您,伟大的博格先生!

李耀廷

2009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为“承诺”、“责任”和“管理”等诸词汇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书中所展现的博格的个人准则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如今的贪欲行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渎职以及疏于监督等社会现象,已经让数以百万计的美国投资者幡然醒悟,而本书便是他们的必读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列维特

约翰·博格的深情呼吁蕴含了一连串的生活经验,涉及个体在商业与社会中的作用,发人深省。如此一本书,却能激发您无限的思考。确实难得!请阅读本书!

——美国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

博格以他独一无二的投资理念在基金业中掀起了一场运动,最终使得美国的投资者得到了更好的服务。

——股神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不可能告诉你如何成为沃伦·巴菲特,而博格对他的投资原则的详尽描述,使我和上百万的投资者在20年后将令我们的邻居羡慕不已

——而与此同时,我们在这充满着变数的20年中又能高枕无忧。

——经济学泰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

本书简洁、清晰地阐述了个人必须在投资、经营企业乃至人生这一更广泛意义上达到平衡。不过,在当今追求‘即时满足’的世界中,我们身边的确缺乏像约翰·博格这样的人。

——中美能源控股公司董事长大卫·索科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博格
译者 李耀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05673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59-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7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