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专家名师解读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文豪高尔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本书为《童年》的专家名师解读版。

内容推荐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名著来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从而增强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智上的文化积淀,引导和丰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非凡。

“阅读快车”系列正是秉承“丰富青少年心灵,增进青少年文化积累”的理念,这一理念将在本书栏目中具体体现:

导读 名师导读,引领你步入名著的殿堂,倾听大师的声音。

旁批旁注 名师评阅,精心批注,引导你阅读之外的认知。

赏析 名师赏评,用心体会,与你共同领会书中要义。

相关评介 名人评价,历代积淀,共同认知不同时代名人对名著的理解。

互动平台 名师设计,紧跟教学,阅读之外扩展思考,题型新颖。

希望阅读本书,给你“阅读越快乐”的享受!带给你无穷的帮助。

目录

书路导航

人物关系表

经典话语

第一章 [精读]

第二章 [精读]

第三章

第四章 [精读]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精读]

第九章 [精读]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试读章节

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了。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现在我把过去回想一下,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

但真理比怜悯更高,要知道,我不是在讲我自己,而是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在这里,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直到现在还在生活着。

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后来从外祖母嘴里我才知道,母亲来到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在坚决地要求父亲分家。母亲突然回来,使他们的分家愿望更强烈,更尖锐了。他们害怕我的母亲讨回那份本来给她预备、但是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志“自己做主”结婚而被外祖父扣留了的嫁妆。舅舅们认为嫁妆应当分给他们。此外还为了谁在城里开设染坊、谁到奥卡河对岸库纳维诺村去,彼此早就无情地争吵不休了。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地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儿,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耳朵。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米哈伊尔舅舅忽然扬起手对着他弟弟的脸就是一下;弟弟大吼一声,揪住了他,两个人在地板上滚开了,发出一片喘息、呻吟、辱骂的声音。

孩子们都哭了;怀孕的纳塔利娅舅母拼命地喊叫;我的母亲抱着她拖走了;快乐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撵出了厨房;椅子都弄倒了;年轻的宽肩膀的学徒“小茨冈”骑在米哈伊尔舅舅背上,格里戈里·伊凡诺维奇师傅,这个秃顶、大胡子、戴黑眼镜的人,却平心静气地用手巾捆着舅舅的手。

舅舅伸长了脖子,稀疏的黑胡子摩擦着地板,呼呼地喘得可怕;外祖父绕着桌子乱跑,悲哀地嚎叫:

“亲兄弟!亲骨肉!嗨,你们这些人啊……”

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惊奇看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打破了的脸流出的血;他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声音沉痛地说:

“该死的,这帮野种,清醒清醒吧!”

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她喊叫:

“老妖婆,看你生的这群野兽!”

雅科夫舅舅走后,外祖母躲到角落里,颤颤抖抖地号啕着:

“圣母啊,求求你使我的孩子们通点人性吧!”

外祖父侧着身子站在她面前,望着桌子。上面的东西全给碰翻了,流了一桌子水。他低声说:

“老婆子,你看着他们一点儿,不然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的,说不定……”

“算了吧,上帝保佑你!把衬衫脱下来,我给你缝缝……”

她用手掌抱着外祖父的头,亲了亲他的前额;他(他的个儿比她小)把脸贴到她的肩上。  “看样子得分家啦,老婆子……”

“得分家,老爷子,得分家!”

他们俩谈了很久。起先谈得倒融洽,后来外祖父就像准备斗架的公鸡,用脚搓地板,指着外祖母,吓唬她,大声地私语说:

“我就知道你,你比我疼他们!可是你的米什卡是个笑面虎,雅什卡是个共济会员!他们将来会把我的家产全都喝光的,光知道挥霍……”

我在炕炉上翻翻身,因为翻得太笨,把熨斗碰掉了;它稀里哗啦地顺着炉梯滚下去,扑通一声掉进脏水盆里。

外祖父一下子跳到炉梯上,把我拖了下来,细细地瞧我的脸,好像是初次看到我似的:

“谁把你放到炕炉上的?是妈妈吗?”

“是我自己上去的。”

“撒谎。”

“没有撒谎,是我自己上去的。我害怕来着。”

他轻轻地用手掌拍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一推。

“活像他爸爸!滚开……”

我高兴地从厨房里跑了出去。

我看得很清楚,外祖父那对聪明锐利的绿眼睛老是注视着我,我很怕他。我记得,我总想避开这一对火辣辣的眼睛。我觉得外祖父脾气很坏;他不论和谁讲话,总是嘲笑人,欺负人,摆出一副挑战的架势,极力惹对方生气。

“嗨,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感叹说,“啊”这个音拉得很长,一听见就引起我一种无聊的、想打冷战的感觉。

在休息的时刻,在吃晚茶的时候,当外祖父、舅舅和伙计们从作坊回到厨房时,大家都疲倦不堪,手被紫檀染得通红,被硫酸盐灼伤,头发用带子箍着,一个个活像厨房角落里暗黑色的圣像,——在这危险的时刻,外祖父坐在我对面,使他的孙子们觉得很羡慕,因为他对我比起对他们谈得多。他身子长得匀称,线条分明,尖尖瘦瘦。他那丝线缝的圆领绸背心破旧了,印花布的衬衫揉皱了,裤子膝盖上有两块大补丁,但是比起穿着上衣和护胸、脖子围着三角绸布的两个儿子来,仍然使人觉得他穿得干净而且漂亮。

我们来了不几天,他就逼着我学祈祷。其他的孩子都比我大,已经跟圣母升天教堂里一个助祭学认字去了。从家里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教堂的金顶。

教我念祷词的是那个稳静而胆小的纳塔利娅舅母,她的小圆脸跟儿童的一样,眼睛透亮。我仿佛觉得,从这对眼睛里可以看见她脑后的一切。

我喜欢看她的眼睛,目不转睛地长久地看着。她两眼眯缝着,脑袋转来转去,悄悄地、几乎像耳语似的恳求说:

“喂,请你说:‘我们在天之父……”’

如果我问:“什么是‘雅科、热’,”她就胆怯地环顾一下,忠告道:

“你不要问,越问越糟!就简单地跟着我说:‘我们在天之父’……说啊?”

使我觉得很不安:为什么越问越糟?“雅科、热”这个词的意思不明显,我有意想法把它念得走样:

“‘雅科夫、热’,‘雅、夫、科热’……”

但是苍白的、仿佛浑身正在融化的舅母耐心地用她邪老是断断续续的声音改正说:

“不是,你就简单地说:‘雅科、热’……”

但是,不论她本人,不论她说的话,都不简单。这惹我生气,妨碍我记祈祷词。P15-18

序言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小名阿廖沙,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佃工木匠家庭。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课堂。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童年》写于1913年,产生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写自传性小说的想法,早就在高尔基的脑海中盘旋了。1893年他写的《使我心灵蒙受创伤的事实和思绪》和《传记》,其中的一些场面就已经接近《童年》里的一些情节了。列宁在听了他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曾认真地对他说:“您应该把这些全写下来,老朋友,应该写,这一切都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有益……”高尔基当即表示:“我一定写…总有一天会写的。”《童年》于1913年12月底脱稿,但从该年8月25日起,已在《俄罗斯言论报》开始连载。

高尔基为什么要将他童年的往事中不少令他即便回忆起来也感到痛苦的,写出来公之于众呢?除了他始终抱着“超脱自己”的态度写作外,更重要的是,就如他在书中记述的:“回想起野蛮的俄国生活中这些令人沉痛的罪行,我不禁反复诘问自己:这种事情值得一提吗?最后我满怀信心地回答:值得,因为这是活生生的丑恶的事实,直到今天它还没有绝迹。必须彻底了解这种事实,才能把它从记忆中,从人的心灵中和我们痛苦而耻辱的整个生活中彻底铲除干净。还有一个更好的理由促使我描写这些罪行。虽然它们令人作呕,使我们窒息,它们把许多美好的心灵都压抑致死,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然健康、年轻,足以战胜也一定能够战胜这些罪行。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它拥有一层孳生各种畜生败类的丰饶沃土,而且也因为这层土壤中毕竟能成功地长出鲜明、健康和创造的幼芽,能够生长人性中的善良,这会激励我们矢志不渝地憧憬人类光明的生活而获得新生。”这也可以说是他创作《童年》的真正意图。

外祖父——凶狠,残暴。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为了高攀上层,进入上流社会,他要把女儿嫁给贵族,反对她和善良的手工业者结婚。随着家业衰落,他变得贪婪、吝啬、专横,经常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昏死过去。格里戈里是和他共同奋斗多年的老伙伴,由于眼睛失明,被他一脚踢出大门。他凶恶、没有亲情、唯利是图、薄情寡义。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也有着残存的善良,展现出他人性的复杂性。

书评(媒体评论)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前苏联文艺评论家 丘科夫斯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专家名师解读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高尔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19396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