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性格卡片(人性的80个棱面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用独特的观察视角、犀利精准的语言对傲慢、悲观、卑劣、猜忌、残忍、谄媚、嫉妒,等等80种能够深刻反映人们心灵与道德观念的词条进行“说文解字”。全书对于性格的分析和把握非常的到位,见解高明;叙述描写生动机智,富有哲理。每个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自己性格的影子。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犀利精准的语言对傲慢、悲观、卑劣、猜忌、残忍、谄媚、嫉妒,等等80种能够深刻反映人们心灵与道德观念的词条进行“说文解字”的书。书中罗列了各种性格,并配以生动的故事解说。

目录

傲慢

悲观

卑劣

猜忌

残忍

献媚

沉着

冲动

惆怅

单纯

刁滑

独夫

度量

多情

阿世

风流

风泼

风骚

敷衍

乖戾

乖巧

孤僻

好斗

好色

豪爽

狐疑

怀旧

焦虑

尖刻

坚强

奸诈

矫情

妒忌

江湖

矜持

谨慎

狷介

夸张

冷酷

莽撞

矛盾

孟浪

腼腆

面子

懦弱

虔诚

谦虚

勤奋

勤劳

轻浮

清高

轻狂

撒谎

善良

深沉

势利

书呆

松弛

天真

挑剔

伪善

温柔

性情

贤惠

炫耀

虚荣

虚伪

压抑

隐忍

勇敢

幽默

友情

迂腐

正直

忠厚

自卑

自负

自恋

自私

做作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嫉妒,但不是由血液策动,而是由大脑发动。

猜忌与嫉妒的区别有二:一,两者领域不同,嫉妒主要在情感领域施展才华,猜忌则在权谋领域倒腾手脚;二,嫉妒相对是一种内敛的情感,有时只满足于独自愤愤地咬破舌头,猜忌则具有扩张的气质,一般也更注重行动,追求手法,强调效果。嫉妒者以一双发绿的眼神使人不安,猜忌者有可能以一把锃亮的匕首让人出血。如果说恋爱中的女人较男人更容易嫉妒,权力场中的男人无疑比女人更容易猜忌。嫉妒怎么说也属于抒情范畴,只是那把琴咿咿呀呀地跑调了,聒耳了;猜忌则属于权谋范畴,通常由权力蒸发形成,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形成致命的蘑菇云。嫉妒常常体现为一股盲动的力量,猜忌则准确而犀利。

嫉妒符合近距原则,不相干的人或社会等级过于悬殊者,通常不易产生嫉妒。嫉妒多少有点弱视和躁狂。猜忌虽然不是遵循远距原则,但它的生成机会确实比嫉妒更难防一些,也更擅长不按牌理出牌,目标明确,目光甚至称得上炯炯有神。猜忌是一位坚定的行动家,与嫉妒的被动性不同,猜忌往往来自猜忌者的主动发难。阴谋被演算成了一道方程式,暴烈的情绪在计划的调整下,逐渐平静下来,仿佛一枝正在不断调整准星的长枪,手指始终搭在扳机上,随着胸膛的一起一伏,对象也进入了射程。嫉妒是夏天的情感,猜忌属于砭骨的严冬。嫉妒有可能让人不胜其烦,猜忌则可能冷不防让人一命归西。嫉妒常会让嫉妒者乱了方寸,猜忌则只可能让猜忌者意志坚定。

嫉妒别人和遭人嫉妒,某种程度上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对此应该看得开一些。归根结底,嫉妒无非出于情感上的自我平衡需要,它的害处常常是被夸大的。猜忌则不然,它怀揣着重新调整社会权力结构的居心,它不以冲动的面目示人,而是携带着某种可怕的能量。如果嫉妒是个搅局者,猜忌则是一个破坏者、施暴者、僭越者、暗算者。两个嫉妒者很难友好相处(试想想生活中的一对情敌),两个猜忌者却可能聚在一起,推杯换盏,玩笑不断,将各自的敌意沉到心灵的井底,表面上却一派祥和蔼然。嫉妒如骨鲠在喉,猜忌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你可以通过服药(如胃灵仙)、水洗或手指抠除的办法加以解决;芒刺在背,则你根本不清楚袭击来自何方。嫉妒者因为情感过于激烈,常常无暇讲究技巧,嫉妒的女人甚至会急火攻心地走上前台。猜忌者的情感固然也极为激烈,但由于得到“深沉”的有效调控,再加权力场较之情场从来诡谲得多,所以猜忌者事实上总是以隐身人的面目出现。猜忌者与自己的猜忌对象,甚至有可能形同好友。当代中国人通过林彪这个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形象,自然不难理解猜忌的可怕。

有情场就有嫉妒,有权力场就有猜忌。嫉妒往往来自情场争斗中的弱势者,猜忌则不然,大臣会对君王猜忌,君王同样会对大臣猜忌。前者如林彪,后者如宋太宗之“杯酒释兵权”。人间最大的嫉妒可以成为小说家的绝佳题材和灵感来源,人类最大的猜忌则主要由历史学家负责撰写。相对说来,我们能大致知道谁才是自己的嫉妒者,却不清楚谁才是自己的忌恨者。

然而,说清楚嫉妒与猜忌的区别并不容易,所以习惯上人们总是将两者混为一谈。这好像也没错。我只想再补充一点:嫉妒之罪,主要由民事法庭处理,猜忌之罪,有可能交付刑事法庭。嫉妒可畏,猜忌可怖。《圣经》中人类第一对兄弟“该隐的猜忌”,直接导致了第一场凶杀案。无独有偶,《史记·五帝本纪》中倨傲的象对其胞兄舜的猜忌,也曾演出了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桩谋杀未遂案。

序言

约在十六年前,那时我除了平均五天写一首诗,还惦记着当一名小说家。之所以这么想,也是人云亦云的结果,好像一个人既热爱文学,就得捎带着把小说热爱进去,不然文学青年的身份就不够地道。大学毕业时,作为校方眼里的问题学生,我迹近充军地被分配到一个相对较差的单位——某劳改警官学校,坐落于一个叫“野马浜”的偏僻所在。在早已取消了插队落户政策的1984年,我被安置得如此糟糕,想想也有点后怕。如果时间前推数年,我知道,祖国最蛮荒的边陲,将等着我去抡大锤掀地皮了。所以,我还是庆幸大于沮丧。

果然值得庆幸。这单位有什么不好呢?首先,我的同事大多曾在“两劳”(劳改、劳教)战线滚打多年,与各式各样的罪犯打过交道,每人都有一肚子诡谲故事。其次,正因为他们打交道的对象较为特殊,他们自身的性格也随之与众不同起来。再次,学校里的勤杂人员,多是所谓“解教人员”,人人不乏前科,从性格角度考察,也可说个个身怀绝技。——和您一样,我也不太好意思说自己的好话,但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我也不会客气。我想说的是,由于我天性中有一股对弱者的同情,最见不得人间歧视,结果,仅仅由于我没能像个别同事那样以管教干部的态度对待他们,我便从这些“解教人员”身上得到了近乎暴利的丰厚回报。是的,他们个个不乏前科,但我这辈子遇到的大好人大善人,也出现在他们身上。相反,我见到的绝大多数邪恶,多由大人先生提供蓝本。

我置身的环境.仿佛上天特地安排下来供我了解人类诸般性格的。也许没有一个别的地方,比这所远离大都市的学校更能遍览人间诸种性格。它是一块性格飞地。对此我充满感激。

当年,为了日后小说写作,我如临大敌,觉得非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对人类性格加以打探,就是准备工作之一。书名《性格卡片》,即是纪念我的初衷。所以,您可以想见,本书中大约十分之一的文字,早在我二十三岁时就已形成了。 

时间像个逃犯。十六年过去了,我的小说梦遥遥无期,而这些早年记录在文摘卡上的私人笔记,却以各种方式向我露脸,我常常会在整理抽屉时遇见一张。终于,我意识到它们流露出一种单独成书的渴望。近六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写着它们,它是否能出落成一本书,就看它自身的造化了。应《书屋》杂志前主编周实先生之请,我曾把十张卡片的初稿寄给他。不是投稿,只是朋友间的私下交流。周实离任之前,将《书屋》未及采用的来稿(据说近四千篇之巨),全部移交给继任者,他忘了把那十张不属于投稿的小卡片剔除在外,结果,《书屋》的新编辑发现了它们,并决定发表。不仅如此,当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一本书的一部分时,还热切地来信鼓励,惠允在《书屋》上连载。构成一本书的机遇就此形成,它的造化来了。我集中了三个月的时间,补写了近三十个词条,又用了半年时间不断修改。我从没写得这么缓慢和艰难。

您已经知道,我写下这些词条,不是自以为对人类性格有多么了解,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人类性格的了解渴望。现在我认为,本书属于我命定的写作。

然而,较之它的艰巨性,小著的愚蠢性尤其显得突兀。关于人类的性格和情感,我最核心的想法是,“万物皆备于我”,我们每个人都承载了人类的全部情感,全部性格。没有一个人只有一种性格,说得极端些,任何人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点,都可能同时浮现两种以上的性格或情感,人的完整性或复杂性,决定了这一点。说一个人只是狡猾,只是嫉妒,只是温柔,都是由于观察力不够或理解、叙述上的偷懒所致。但是,谁有能耐同时展开一百种性格呢?所以,本书的文字,都是在违背我的基本认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我宿命地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煞有介事地对一种种性格进行切片研究,与此同时却又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种性格,都不是以切片方式呈现出来的。

希望这一张张零碎的切片,能在您聪慧的大脑里得到还原。性格是单方面的,人却是整体的,在我试图解剖局部时,我一刻也没有忘记人的完整性,虽然,出于叙述上的方便,我没有来得及始终强调这一点。

期待着您的批评和指教。我的电子信箱是:

Zhouzexiong@gmail.com

周泽雄

2002年5月30日于上海西郊

后记

小著诚不足道,但默认自己无视那些曾经惠予帮助的朋友,则又过于放肆。

本书撰写、出版过程中,来自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的热情鼓励和具体鞭策,严正批评和细节纠谬,不绝于途。早在本书酝酿之初,老友张扬、刘漫流、张远山、余世存先生就给予了慷慨的指点和纠谬,远山先生用力尤勤。在小著还不具备一本书的初始轮廓之时,许纪霖先生曾介绍给《萌芽》杂志发表。本书最终得以完成,缘于《书屋》聂乐和、祈光禄先生的鼓励,他们决定在《书屋》上连载小文,迫使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它完成。尤其让我感动的还有老友刘刚先生和女史李冬君博士,他们在美丽的千岛湖畔给了我具体的指点。本书最初交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也缘于这对伉俪的推荐。作家何立伟先生慨允为本书配画,他的漫画不仅让小著大为增色,本身还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当然,内举不避亲,妻子王蓓绝非绵薄的贡献,也是我无权隐瞒的。她对拙文二十年如一日的苛评态度,使我的叙述避免了大量错误。在她类似司法鉴定的朗读声中,拙文往往显出破败酸窘之相,我甚至听到了崩溃的声音。 

小著2003年1月出版后,出于某种洁癖,我又对全书做了较大规模的修订,除却文字修饰,还增写了十几则“卡片”。来自读者的批评指正(恕我不一一罗列大名),我也最大限度地加以吸纳。与初版相比,虽谈不上面目全非,却已非复旧观。再版时得以恢复原初书名,使我大感欣慰。小书最初在《书屋》连载,标题就是《性格卡片》,而非初版时的《性格词典》。虽然我尊重并感谢初版编辑的工作,但也必须声明,《性格卡片》才是我真正认定的书名。本书幸蒙再版,缘于中国发展出版社赵建宏女士的邀请,我的责编徐瑞芳女士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由于她们的努力,使小著的再版接近于一种洗刷,那些让我不忍面对的幼稚表达,就像软件里的BUG,终于有了更新的机会。站在作者角度,这是最大的幸运。同时,面对那些也许会再次购买小著的老读者,我的愧疚也有望减轻。

我对朋友的感谢,不等于强拉他们充任本书的同谋。小著中所有愚蠢的表达,一概由作者负责。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持异议。

这篇后记,是在初版跋语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一本小书,不值得叠用两篇跋语来壮大行色,能省就省罢。特此说明。

周泽雄

2009年4月17日于上海梅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性格卡片(人性的80个棱面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泽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4136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6-4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