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同历史人物(精)/大同历史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该书“寓褒贬、别善恶”于史实之中,共收入上起春秋战国,下至1949年9月的历史人物558人,成为建国以来大同市跨越年代最长、记述内容最为丰富的传记体历史著作。

书中人物不仅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也闪烁着民族融合、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商贸文化的光华。透过他们的经历,有助于我们更为鲜活地了解大同、展示大同、宣传大同。

内容推荐

《大同历史人物》收录大同市各朝各代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收录原则以本籍人物为重点,同时收录在大同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各领域有过重大贡献的客籍人物。时间从古代至1949年9月30日前,以现在大同市所辖七县四区为地域范围。

本书全面介绍本籍人物一生的事迹,并突出人物个性;客籍人物主要介绍在大同历史舞台上有影响的突出事迹。

目录

前言

春秋战国

 赵襄子

 延陵生

赵武灵王

 李 牧

 韩王信

冒顿单于

 陈 稀

 冯 唐

 卢 芳

 范 升

西 晋

 赵 至

 鲁 胜

北 魏

 拓跋力微

 拓跋沙漠汗

 拓跋禄官 拓跋猗■ 拓跋猗卢

 卫操

 卫 雄

 莫 含

 桓帝皇后

 什翼犍

 献明皇后贺氏

 许 谦

 许洛阳

 奚 牧

 穆 崇

 贺狄干

 庾 岳

 贺 讷

 和 跋

 和 归

 莫题

 长孙肥

 拓跋珪

 拓跋绍

 刘罗辰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张 衮

 叔孙俊

 尉古真

 崔 宏

 薛 辩

 穆 观

 拓跋嗣

 周 几

 叔孙建

 武敬哀皇后贺氏

 燕 凤

 丘 堆

 李 先

 车路头

 长孙翰

 于栗磾

 尉地干

 尉诺

 娥 清

 长孙嵩

 奚 眷

 楼 真

 于什门

 周 观

 拓跋伏罗

 来大千

 寇谦之

 奚 斤

 楼伏连

 罗 洁

 贺 迷

 崔 浩

 长孙道生

 拓跋晃

 拓跋焘

 拓跋翰

 拓跋余

 拓跋谭

 景穆恭皇后闾氏

 古 弼

 豆代田

 窦 谨

 陆 俟

 于洛拔

 伊 鲅

 李 宝

 游 雅

 闾 毗

 尉 眷

 薛野腊

 司马楚之

 吕洛拔

 陆 丽

 拓跋浚

 封敕文

 昙 曜

 和其奴

 陆 真

 刘休宾

 刘 尼

 李 诉

 尉拨

 乙乾归

 拓跋弘

 万安国

 穆 寿

 源 贺

 法 秀

 刁雍

 司马金龙

 陈建

 高 允

 于洛侯

 胡 泥

 苟 颓

 冯太后

 薛虎子

 朱长生

 长孙虑

 李安世

 尉 元

 楼 毅

 穆 泰

 李 冲

 穆 罴

 元宏

 费 于

 于 烈

 蒋少游

 穆 亮

 高 闾

 元淑

 元 恪

 于 忠

 郦道元

 费 穆

 叱列延庆

 乙 壤

东魏 西魏

 樊子鹄

 侯莫陈悦

 长孙稚

 楼 宝

 张 琼

 娄 昭

 张 纂

 薛孤延

 张保洛

 陆腾

北齐 北周

 厍狄迥洛

 贺若敦

 于谨

 长孙俭

 尉迟纲

 娄 叡

 达奚武

 侯莫陈相

 宇文丘

 王 峻

 北周文宣皇后叱奴氏

 娄定远

 伊娄穆

 綦连猛

 高保宁

 尉迟迥

 宇文盛

 达奚震

 达奚长儒

 贺娄子干

 厍狄士文

 独孤罗

 阿史那染干

 翟松柏

 侯莫陈颖

 杨义臣

唐 五代

 苑君璋

 薛仁贵

 张 果

 高秀岩

 段文楚

 卢简方

 李国昌

 安金俊

 赫连铎

 李存孝

 李存信

 李克用

 李克宁

 李嗣恩

 李存璋

 诚 慧

 刘太妃

 康延孝

 张廷裕

 安金全

 刘彦琮

 李嗣源

 康义诚

 药彦稠

 安重霸

 安元信

 刘皇后

 白奉进

 张万进

 吴 峦

 安太妃

 皇甫立

 李金全

 史彦超

 折从阮

 李汉超

 杨 业

 折御卿

 毕士安

 杨延昭

 滕茂实

 朱 弁

 洪 皓

 张 俭

 宗翰

 刘 为

 苏保衡

 丁暐仁

 刘 汲

 李 晏

 康元弼

 裴满亨

 刘仲洙

 刘从益

 雷 渊

 刘 勋

 刘 祁

 刘 郁

 李 微

 田 叟

 杜 文

 高克恭

 圆 满

 孙 威

 高 定

 张守忠

 聂谅

 忽 兰

 按竺迩

 许子逊

 阿里火者

 雷膺

 孙公亮

 吴昌龄

 孙拱

 阿沙不花

 法忽鲁丁

 吴明志

 康里脱脱

 李溥光

 庞 清

 李 岩

 齐震

 贾 进

 张从俭

 赵世延

 曹 立

 张可昙

 杜唐卿

 常遇春

 李文忠

 徐达

 傅友德

 冯 胜

 常 升

 郑 亨

 朱 桂

 王尚文

 孙 祥

 也 先

 年 富

 郭 登

 刘 文

 韩 雍

 孙逢吉

 聂友良

 郭 容

 余子俊

 李 景

 张 安

 张文锦

 胡 瓒

 撒 俊

 关 山

 温 钺

 李翰臣

 翟 鹏

 王邦直

 毛伯温

 周尚文

 刘源清

 张 达

 林 椿

 詹 荣

 萧 芹

 仇 鸾

 翁万达

 史 道

 李文进

 蒋应奎

 赵 全

 樊 深

 鲁 纲

 马 芳

 俺答

 麻 贵

 高 策

 马 林

 焦 泽

 温景葵

 马 豸

 薛 纶

 李 植

 张万邦

 曹文诏

 李怀信

 曹变蛟

 王从义

 徐化溥

 张天琳

 李青 许登旺

 姜 壤

 佟养量

 马之先

 刘良佐

 宋起凤

 吴子琳

 母椿龄

 母 仪

 曹振彦

 王辅臣

 罗光乾

 韩国瓒

 任 举

 任承恩

 任承绪

 张朝龙

 栗毓美

 栗 耀

 王遵文

 李培仁

 刘青藜

 夏金官 曹老五

 范 鳌

 李国华

 刘 钰

 宋世杰

 刘应昭

 李殿林

民国

 荣彩藻 荣鸿胪 荣鸿儒

 吴凤鸣

 杜上化

 田应璜

 厉时中

 余钦烈

 兰承荣

 孙 沏

 王妙如

 龙 诚

 刘仲邠

 魏 绰

 石作衡

 贺大元

 李文魁

 杜继周

 王 珩

 张树帜

 古文忠

 赵革非

 徐兰森

 冯延铸

 陈国兴

 孟祥祉

 张如山

 李 崇

 安 智

 崔志毅

 高 昶

 季 森

 曹方来

 徐永昌

 李桂林

 左士金

 巩有贵

 祁乐天

 兰效汤

 耿建瀛

 赵承绶

 吴利仁

 楚溪春

 彭继先

 王达三

 白蔚武

 郭庭选

 白象锦

 冯 珍

 杨成章

 王谦

 王兆清

 古 典

 郭岐山

 于镇河

中共党史人物

 王振翼

 梁 雷

 吴光启

 魏振亚

 齐殿选

 曲小枫

 陈一华

 白求恩

 吴秉彝

 范平

 李桂芳

 李林

 李子恩

 杨世才

 胡一新

 王怀远

 王 平

 朱宝琛

 李光汉

 许继业

 王晓民

 郭北宸

 李秀志

 王子尚

 邹嘉甫

 左 才

 于振光

 张 仁

 赵明远

 王纯一

 陈 钧

 任一川

 高 烈

 张登峰

 王 舵

 穆 岳

 陈伟

 张生瑞

 舒宏

 吕调元

 仓 夷

 高 钦

 王零余

 阎仲选

 徐子彬

 季林

 张树珊

 郑秀花

 杜元林

 王之平

 赵 汉

 李铁生

 杨凤楼

 陈坊仁

 王赤军

 赵尔陆

 谭甫仁

 刘先合

 索立波

 赵 富

 赵仲池

 马 龙

 郭 鹏

 巩天民

 王任山

 董春荣

 邓 华

 陈凤桐

 范炽夫

 刘九江

 阎秀峰

 于寿康

 方国华

 田 坪

 郑季翘

 龙 鸣

 苗树森

 郑林

 刘笈山

 李三妈

 张 苏

 张晓东

 武新宇

 任达之

 巫德久

 陈云开

 肖 锋

 宋时轮

 赖 富

 刘 苏

 张柱国

 韩 伟

 王 震

 王 海

 邱会魁

 刘 达

 王斐然

 王紫峰

 宋劭文

 罗 斌

 张 洪

 曾雍雅

 范富山

 李登瀛

 焦国鼐

 王 平

 左 齐

 徐国贤

 杨成武

 王国权

 姬纪海

 肖思明

 刘华香

 康世安

 李 涛

 姚再庭

 苏 兴

 屈 健

 安汝涛

 侯国梁

 盛治华

 葛振岳

 刘耀宗

 张鹏举

 李滋润

 党洪恩

 马 浩

 刘文斌

 张志平

 包 克

 胡 全

 罗元发

试读章节

赵襄子(?~前425)名毋恤,又作无恤,春秋战国之际晋国赵氏的封君,卒谥襄。

春秋晚期,晋国政事为智、赵、韩、魏、范氏、中行氏六家大臣把持,赵襄子出生于其中的赵氏宗族。然而,显赫的家族,却没能让身为幼子的赵襄子感到荣耀。他的生母是一个婢女,来自翟国的少数民族,赵襄子在诸公子中虽然没有地位,可是聪慧过人。其父赵简之在选择继承人上非常慎重,不断对其子女进行考察。春秋时期,宗法传统是嫡长子继承制,赵氏长子为伯鲁,按照常规应该由他来承继父亲爵禄,但是赵简之没有这样做,他召见所有的儿子,跟他们谈话,认为赵襄子最为贤能。赵简之对儿子们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今山西恒山)了,谁能先找到,就赏赐给他。”几个儿子都奔向常山搜寻,却没有人找到。赵襄子回来,说:“我找到宝符了。”父亲追问,赵襄子回答:“从常山居高临下能看到代地,宝符就是占取它。”其父满心佩服幼子的睿智。又过了一段时间,赵简之写下一些训诫的话,分别记载在两块竹简上,将它交给伯鲁和赵襄子,嘱咐他俩仔细记住。过了三年,赵简之问他们简书的内容,伯鲁答不上来,竹简也不知丢哪儿了。又问赵襄子,赵襄子熟背训诫,问他竹简在哪儿?马上从衣袖中抽出来。赵简之很满意,决定破传统之规,废嫡立庶,废长立幼,赵襄子成了赵氏正式继承人。

公元前464年,智伯挑头攻打郑国,赵简之生病,委派赵襄子领兵围郑。智伯打心眼里瞧不上出身微贱的赵襄子,途中,智伯喝醉酒,用酒灌赵襄子,赵襄子不从,智伯便借着酒劲儿殴打他。面对侮辱,随从们都看不下眼,要求杀了智伯,赵襄子却表现出异常的冷静,大度地说:“主君立我为继承人,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以此平息大家愤怒的情绪。那时,智伯为晋国政坛六卿实力最强者,赵襄子的退让却成了智伯心头大患,归国后,智伯立即跑到赵简之那儿,煽动他废掉赵襄子的名分,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被赵简之拒绝了。智伯与赵襄子之间的怨恨由此产生。

公元前458年,赵简之去世,赵襄子承袭晋卿之职。继任后的赵襄子“观事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赵氏封地治理得有条不紊。春秋末,诸侯间交战频仍,土地争夺剧烈。赵襄子胸怀大志,一心想建立功勋,将赵氏基业发扬光大。他洞察天下形势,认真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在晋国,赵氏势力较弱,封地被有实力的诸侯国包围,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向人烟稀少的北部发展。

赵襄子有个姐姐早年嫁到代,为代王夫人。因有这样的姻亲关系,他到夏屋山(今山西代县北)请见代王,事先,赵襄子设下计谋,代王毫无戒备前来赴会。宴会上,赵襄子让侍奉的人在斟酒时,用斟酒的铜勺乘机击杀了代王及其随官。然后兴兵讨伐代,一举吞灭代国,将其土地纳入赵氏版图。赵襄子的姐姐听到消息,哭天喊地,泣不成声,拔下簪子自杀了。由于伯鲁英年早世,赵襄子就把代地封给他的儿子赵周,为代成君。

赵襄子继位后四年,晋国大权旁落,名存实亡,晋出公已成为一个傀儡。智伯与赵、魏、韩三卿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领地,晋出公大怒,想联合齐、鲁讨伐晋国四卿。四卿感到害怕,决定先发制人,一起驱逐晋出公,晋出公死在逃往齐国的路上。智伯于是拥立晋哀公。晋哀公形同虚设,晋国大权完全被智伯操纵。智伯更加骄横,韩、赵、魏怕他,都依附于他。智伯不满足自己现有的土地,私欲越来越大,他要求韩、赵、魏三家都割给他一块土地。韩魏两家给了他,唯独赵襄子不应允。智伯恼羞成怒,要韩魏同他一起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寡不敌众,心里犯慌,急忙招来谋臣张孟谈商议,决定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赵襄子巡视晋阳,见城郭坚实,府库充实,仓廪丰盈,只缺御敌所用的箭矢。张孟谈又告诉他,当年晋阳大夫深谋远虑,建筑宫室墙垣的材料都可以拆下来作箭杆,铜铸的房屋柱础又可用来造箭镞。于是,动员百姓备战应敌。  智、韩、魏三家围攻晋阳一年多,晋阳仍岿然不动。智伯便命人扒开汾河大堤,引水灌城。晋阳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城中人高悬着炊器烹煮,财食将尽,百姓互换子女当饭吃,士兵体力下降,瘦弱不堪,晋阳危在旦夕。赵襄子与张孟谈策划反问计,由张孟谈暗中联络韩魏两家,说服他们策反,里应外合共灭智氏。深夜张孟谈潜出城,暗中晋见韩魏二君,和他们讲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二君深知智伯为人,非常赞同张孟谈的话,于是三人商定军事计划。按照约定日期,韩魏士兵在夜里杀死智氏守堤的人,掘开河堤,反使汾河水冲向智伯军中。智伯还蒙在鼓里,没料到韩魏两家会倒戈。赵襄子率军从晋阳城内杀出,韩魏两军从两翼包围,在混战中智伯被擒,当即,赵襄子下令处死智伯及全家。三家瓜分了智伯的领地,晋国朝政由赵、魏、韩三家把持,为三家分晋奠定基础。至此,赵国北面拥有代地,南面吞并了智氏,国势比韩魏都强大。晋阳突围的胜利,取决于赵襄子的临危不乱和正确抉择,他能把握时机,转化矛盾,反败为胜,再次彰显了他的政治才能。

在晋阳被围的艰难时期,赵襄子也不忘维护自己的权威。当时官员们心生恐慌,礼仪随便,唯独高共不敢松懈做人臣的礼节。晋阳取胜后,高共被封为头功。在赵襄子看来,为人臣就要有为臣的礼节,君臣之间有礼有节,才能维护自己及其家族的统治地位。

赵襄子不仅有贤能,还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处事风格,义释豫让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豫让是智伯的门客,很为智伯器重。智氏被灭后,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骨作了器具,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潜入赵襄子家的厕所,伺机刺杀赵襄子,未遂,被捕获,赵襄子佩服他的义勇,放了他。豫让还是不甘心,用漆涂身,遍体生疮,口吞火炭,坏了嗓子,沿街乞讨,连妻子都不认得他了。一天,赵襄子出行,豫让提前埋伏在桥下。赵襄子的车子行至桥上,马突然受惊,豫让被士兵搜查出来,赵襄子脱口说,肯定是豫让!经审问果然是。豫让知道自己的死期已到,对赵襄子说,智伯以国土之礼待我,我就要用国士之礼来报答他,请求你脱下衣袍,让我剑刺,了却我为主尽忠之愿。赵襄子觉着豫让真是一位难得的义士,当下满足了他的要求,豫让拔出剑来,神情肃然,刺破衣袍,然后挥剑自刎。从这件事可看出,赵襄子的胆识和胸怀是远远超出常人的。

在继嗣问题上,赵襄子眼光放的长远,他和自己的父亲当年选嗣一样,完全从赵氏宗族的发展壮大来考虑。赵襄子有五个儿子,他放弃自己的亲子,选定大哥伯鲁之孙赵浣为接班人。他的选择不仅赢得当时人们的敬重,也维护了赵氏宗族内部的团结。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去世,赵浣继位,为献侯。赵襄子在位33年,是赵国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功业,之后的赵国才能立于战国“七雄”之列。P1-3

序言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内外长城之间,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西界黄河,北控大漠,东连倒马、紫荆之关,南拒雁门、宁武之险”。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关塞,在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屏障。“三面临边,最号要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被誉为“北方锁钥”,也是中原地区同北方边塞地区民族聚居融合地带。大同市是1982年公布的中国第一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同历史悠久,远在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着大同的远古文明。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疆拓土,置雁门、代郡。秦汉时,置平城县。北魏拓跋珪在此建都,历经六帝七世,长达97年。辽金时,大同作为西京陪都,长达244年。明清时,为九边重镇,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巍巍恒岳,泱泱桑干;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这片热土,哺育了淳朴厚道、勤劳节俭、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大同英雄儿女。“云中风气,极天下之高,而其人物亦多魁伟之士”。作为“三代京华”的大同,曾经成就过历史上一些颇有作为的帝王、皇后。作为我国北方军事重镇的大同,也曾涌现出许许多多慷慨悲歌之士、文治武功之才。他们的勋业,昭彰彪炳,人史载志,为后人师表。

我们编写出版的这部《大同历史人物》概括起来,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是历史性。它收入从春秋战国及于民国近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的臧否,以唯物史观,“寓褒贬,别善恶”于史实之中,以详实可信的史料,尽力勾划出入传者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拘一格,千姿百态;写出特色,写出个性。讲究文质,摒弃浮文,以求文约事丰。

二是广泛性。本书收录的历史人物,不仅有古代人物,还有近、现代人物,上下二千多年;不仅有文臣武将、帝王后妃,还有科技文教人才;不仅有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人物,也收编了一些反面人物,以便“劝善惩恶”,教育后人。

三是特色性。本书所收入的人物,展现了大同地方的特色和不同朝代的时空特色。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唱响主旋律,特别把中共党史人物,独立成篇。

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无形的价值坐标、精神航道的领航员。他们对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生产提高,民族融合,科学进步和文化繁荣都曾作出应有贡献。充分发掘杰出历史人物的当代意义,对广大群众就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激发人们“睹乔木而思故乡,考文献而爱旧帮”的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思,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念。

“志以郡分,人物当从”。本书的收录范围:以本籍人物为主,对于在大同地方史上有影响的客籍人物,也酌量选人,以求全方位地反映大同历史。

本书收录的时限:起自春秋战国,下迄1949年9月,所收人物按历史朝代顺序排列,同一朝代按卒年先后时间安排。

本书是一部传记体的历史著作,这些历史人物蕴涵着深厚的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借鉴历史经验的内涵,闪烁着民族融合、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商贸文化等大同历史文化的光华。唯其如此,才成为我们编撰此书的初衷。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书涉及的作者众多,风格上不尽一致,为避免千面一孔,因此我们没有过分地强求统一,敬请同志们谅解。当然,由于我们思想修养、理论水平、文字能力等的局限,书中定会存在许多不足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我市传记体历史著述上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我们相信本书定会对我市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群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定会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此在本书付梓出版之时,借此机会向帮助或支持我们工作的大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深表诚挚的谢意。

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

2008年11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同历史人物(精)/大同历史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瑞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63797
开本 16开
页数 62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6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25.3
丛书名
印张 4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94
228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