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撬开历史表层,对现代以来文人个体命运和文化事件进行知识考古,如胡适与厦门大学的因缘、何炳棣等上世纪70年代初的访华事件、相对论传播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中研院院士到学部委员的转换、一本国文教科书折射出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百年时光中文人角色转换的艰难历程清晰在目。
图书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撬开历史表层,对现代以来文人个体命运和文化事件进行知识考古,如胡适与厦门大学的因缘、何炳棣等上世纪70年代初的访华事件、相对论传播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中研院院士到学部委员的转换、一本国文教科书折射出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百年时光中文人角色转换的艰难历程清晰在目。 内容推荐 制度变化,书生之困,有什么关系。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学习》杂志事件揭示的延安知识分子在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作用,《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透露的高层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 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目录 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纪念王瑶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949年后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从院士到学部委员 从一本国文教科书看中国现代文学教材模式 “文艺学”如何成为新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以1951年《文艺报》一场讨论为例 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是如何完成的——以1952年《文汇报》“肃清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毒素的文艺作品的影响”为例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赵树理悲剧”——从《小二黑结婚》的一个细节说起 延安知识分子在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角色——以《学习》杂志事件为例 《红楼》杂志研究 《朝霞》杂志研究 胡适思想批判与《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 外一种:胡适与厦门大学 家同情感与事实判断——以何炳棣等上世纪70年代初的访华观感为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840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3.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229 |
宽 | 15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