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性的智慧(英汉对照)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影响了欧美诸民族心灵无意识和集体文明意识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还是一套普通人可以阅读但充满了贵族气息的读物。这套“家庭书架”,承载着每个与之结缘的个体的希望和梦想,反映了那些敏感而伟大的创作者的伟大的灵感和善良的心怀;这套“家庭书架”是英语世界的丰碑,是那些善于思考、长于想象的创作者的心灵圣坛,是每个读者心灵的指南,是那些伟大作者思想智慧的无限延伸,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和担当者……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为女性辩护》和《女性的错误》两部分组成。《为女性辩护》讨论了婚姻、女性的心理和选举权、两性之间的;中突等问题。在作者笔下,女性似乎是智慧的化身,她们头脑清醒,行为明智,善于隐藏感情,通过婚姻获取了最大的好处。《女性的错误》是作者对批评女权运动言论的激烈回应。在女权运动兴起之初,保守主义者反对女性具有选举权和平等权,认为女人将无来世。作者则对女性地位和幸福婚姻的关联、女性和男性社会责任的区分等,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回答。本书笔触犀利,用词辛辣,针砭时弊酣畅淋漓,可谓女权宣言式的杰作。

目录

第一部分 为女性辩护

 序言

 第一章 女性的心理

 第二章 两性之问的战争

 第三章 婚姻

 第四章 女性的选举权

 第五章 新时代

第二部分 女性的错误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母性的直觉

男人在女人的心中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不管她们表面上对他的功绩和权威表现出多大的尊敬,私底下却总是把他看成“一头驴”,一个非常固执的人,甚至还带有近乎怜悯的味道。他最华丽的辞藻和行为都很少能够骗到她们,她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男人的内在本质,知道他是一个肤浅、可怜的家伙。也许,这个事实是女性智慧的最好证明,或如人们常说的,是女性的直觉。所谓直觉的一个标志就是对现实敏锐而准确的认识,对感情的诱惑有着天生的免疫力,对表象和本质有着毫不含糊的、清楚的辨别能力。在正常的家庭圈子里,男人在表面上是英雄、权威、被崇拜的对象,但实质上他只是个可怜的江湖骗子。

俗话说,在他的贴身男仆看来,没人是英雄。这句谚语明显是男人编造出来的,既虚伪又不真实:虚伪是因为它完全掩盖了自我主义者的信条,他对其他所有人来说可能还是个英雄;不真实是因为仆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四等男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看穿他主人骗子行为的人。有谁听说过哪个仆人不是全身心崇拜、羡慕他们主人的?谁不愿意与他们的主人换位的?谁在私底下不希望自己是他主人的主人的?男人的妻子则不会为这种幼稚的愚蠢蒙蔽而苦恼。她可能真的会羡慕丈夫,羡慕他比她拥有更多的特权和他们更多愁善感。也许她会羡慕他身为男性的行动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他那令人不能理解的沾沾自喜、在一些小恶习上像小农般的高兴,以及他在浪漫主义幌子下隐藏的残酷的现实面孔、他的天真和幼稚,但她从来不会羡慕他愚蠢的自我美化,不会羡慕他卑鄙而乖戾的灵魂。

看穿男人的夸夸其谈和虚伪,明白男人是永远以悲剧结尾的喜剧演员,那种以母性本能为名,对男人讽刺般的满怀同情归根到底就是源于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女人想慈母般地对待男人,只是因为她看穿了他内心的无助,知道他需要一个亲切、友好的环境,明了他令人同情的自欺欺人。那种理解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且体现于整个女性小说的主题。女性小说家,如果她能够摆脱单纯的模仿,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就绝不会再把她的英雄当回事。从乔治·桑德到塞尔玛·拉格勒夫,她始终对她的角色研究非常感兴趣,带着一种超脱、淡然的味道,一种时时流露出来的嘲弄。我想不出有哪一部女性创作里的男性人物究其根本不是傻瓜的。

2.女性的智慧

有必要指出,在人类进入老迈年高的晚期,女性有着良好的智慧。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她们的夫君观察力不全面,对女性怀有不可救药的偏见,能力普遍低下。我们发现很少有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甚至是那些公认的男女平等主义者也没有对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进行探讨。实际上这些人都认为有必要提出一大堆证据来确定什么才是自明之理,甚至法裔英国人,W.L乔治,本行最敏锐的学者之一,也浪费了一整本书来为此证明,然后显得很有把握似的要说出一些新概念,并给它取了一个一本正经的名字——“女性的智慧”。女性的智慧,多“妙”啊!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深入细致地研究蛇、扒手或圣教堂的智慧。

事实上,女人不仅聪明,而且几乎独占了某些更细致、更实用的智慧形式。把这件事情本身称为一个女性所独有的性格特征也许更为合情合理。事实不止一次地表明,有一种女性的特征,就如同女性的残忍、性受虐狂和胭脂一样明显。男人是强壮的。男人在体力战斗中是勇敢的。男人有着脆弱的感情。男人是浪漫的,喜欢他们认为是美德和美的东西。男人倾向于忠诚、信任和宽容。男人知道怎样拼命干和容忍。男人是友好、充满柔情的。但是,就他们表现的智慧根源,就他们表现出在谬见和错觉的外壳下发现永恒真理核心的能力,以及把它揭示出来的激情而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女性的,还是吮母亲的奶水长大的。“人类,”乔治说,借用魏宁格的话,“从来就不是完全男性或完全女性的;没有纯粹的男人,也没有纯粹的女人,仅仅存在着性别上的优越性。”给我找一个明显聪明、高智商的男人,一个没有谬见、不会自作多情的男人,一个难以被欺骗的男人,一个一流的男人,那么让我向你展示他是一个身上有着太多女人性格特征的男人。波拿巴有,歌德有,叔本华有,俾斯麦和林肯有;在莎士比亚身上,如果我们相信弗洛伊德信徒的学说,这种个性特征就是十足的同性恋。行为粗野的穴居男人都是肌肉发达、感情脆弱的。没有女人的控制,没有女人为他考虑事情,他就是一个真正可怜、不幸的人:一个长着胡须的婴儿,一只长着欧洲野牛外形的兔子,上帝一副无力而荒谬的漫画。

要证明男人身上的卓越才华实际上总是伴着女性特点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彻底的男性和愚蠢常常是难以区别的。为了不使别人误解我,我得赶紧加上这点,我的意思不是说,男性对产生我们称之为才能的化学一生理学反应的综合体毫无贡献;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说没有女性的贡献,就不可能有这个综合体,它是两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产物。在女性天才中,我们看到相反的情况。她们普遍很明显地像男人。她们拼命打拼,并且干得很出色。想想乔治·桑德、凯瑟琳大帝、英格兰的伊丽莎白、罗萨·博纳尔、特雷萨·卡里奥或科西玛·瓦格纳,情况就是这样。事实是任何一种性别,没有另一种性别互补特性的促进,都不能达到人类努力想要达到的最高层次。男人,如果身上没有一点儿互补的女性特点,就会太蠢、太天真、太浪漫、太容易被欺骗、太容易沉湎在自己是高居于骑兵、神学家或银行经理之上的想象中。女人,如果没有某种男性的天真、纯洁的特性,没有了我们称为天才内心深处都拥有的丰富幻想力,她就是太无情的现实主义者。这儿,就和宇宙其他地方一样,混合各种元素才能获得最佳效果。纯粹男性化的男人缺少客观看待自己宏大、个人梦想的必要智慧,纯粹女性化的女人容易成为过于愤世嫉俗而没有任何梦想的人。

3.男人的智囊袋

从自我主义出发,男人总是误认为缺乏女性智慧的地方仅仅是不能掌握那一大堆需要小聪明的计谋,各种并不重要的综合知识,老一套的一系列被认为聪明智慧的东西,这些被认为是构成普通男性才能的主要组成部分。男人认为他比他的妻子聪明,因为他可以更准确地把一栏数字加起来,因为他能够理解股票市场上那些愚不可及的行话,因为他能够区分对立双方政治家们的观点,因为他听闻过一些丢人的、肮脏交易的细枝末节,比方说,执法者行贿受贿。但是这些空洞、无用的技能当然不是智慧的真正标志;它们实际上只是表面上的一些技能,掌握这些技能需要的智商,并不比黑猩猩在学习怎样抓一枚硬币或划一根火柴时所需要的多。所有普通商人所需要的计谋,甚至是普通专业人员所需要的计谋,都是非常幼稚的。继续谋划在这个世界上每天进行敲诈勒索、争论不休或开出正常剂量的假冒药、制定更糟糕的法律,所需要的智慧并不比开出租车或煎一盘鱼所需要的多。实际上,没有一个观察家能够密切接触到商人和专业人员中的普通人——我把目光限制在这些社会地位似乎青云直上的人身上,排除了那些公认的失败者——我毫不惊讶地发现,他们智商低下、无可救药的天真、惊人的缺乏常识。已故的查尔斯·亚当斯,一位美国总统的孙子和另一位总统的曾孙,一生都与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天堂——美国——的一些主要商业“天才”密切接触,他晚年时说,他从来没有听到他们任何一个人说什么任何值得听的事情。在男人的世界里,他们是成功的,精力充沛、身体强壮,但在智慧上,他们都是空心弹。

P17-23

序言

文明的传承,是在一代代人的精神相濡中不知不觉完成的;一部部好书,就是传承世界文明的一个个使者,通过它们,世界文明浑圆贯通的历史才得以构筑。

家庭是一个人生命和精神的起点,也是终点。如果把一本本书比喻成一片片树叶,那它们最终都要“叶”落归家。因此,说家庭书架事关文明传承,似乎也并非危言耸听。

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有书架,其上摆满了他们所谓的“家庭读物”。这种家庭读物并非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而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也不是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而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供人观瞻而不蒙主人垂青翻阅,而是似乎随意地放诸床头或茶几或阳台甚至卫生间里,家人触手可及,率意翻阅;抑或出门旅行前随意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的间隙捧而读之。

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当我们不经意间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却很少能看到一个摆放了那些人类沉淀已久的文明成果的书架;当我们乘飞机或火车出行时,多见匆忙而过的旅客手中的时尚杂志或街头八卦小报,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或艺术作品在喧嚣中静静阅读。

作为出版人,每当此时,我们的心灵就犹如受到重重的一击,总觉得空气中应该弥漫着一点灵动潮湿的东西,一种让钢筋水泥也笼罩上诗意的东西。

承续了5000年悠久文明的中国人,却时时处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贫乏和失意。我们内心充满着遗憾和忧伤……

是这样的遗憾和失落,是这样久违了的文明意识,是这样的感时伤怀,是这样的一种萦绕于心的担当,让我们起意策划出版这样一套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家庭书架”。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影响了欧美诸民族心灵无意识和集体文明意识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还是一套普通人可以阅读但充满了贵族气息的读物。这套“家庭书架”,承载着每个与之结缘的个体的希望和梦想,反映了那些敏感而伟大的创作者的伟大的灵感和善良的心怀;这套“家庭书架”是英语世界的丰碑,是那些善于思考、长于想象的创作者的心灵圣坛,是每个读者心灵的指南,是那些伟大作者思想智慧的无限延伸,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和担当者……

这套“家庭书架”在西方长销不衰。原因一,其题材多为文学艺术类、传记类、历史类、游记散文、社会文化类等;原因二,其作者虽然身份、职业不同,但都以文辞优美著称,即使深奥难测的哲学著作,如罗斯金的《艺术十讲》、佩特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也因作者完美的散文笔法而深入浅出。其他如华盛顿·欧文的《英国速写》、马克·吐温的《说谎艺术的腐朽》、吉卜林的《旅行书简》、卢卡斯的《佛罗伦萨的漫游者》、鲍斯韦尔的《伦敦日志》等,也都册册出自闻名世界的文学家。这些游记或散文,不仅充满了精神感召的力量,而且篇篇都可作英语美文的欣赏文本。手持这些文本阅读的过程,一完全是一次次轻松愉悦的精神旅行。

但我们也忐忑!译事沉疴如今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知识领域难以治愈的顽疾,虽然当前仍有少数译者在译事丛林中艰难爬梳并屡有优秀成果问世但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把翻译当做一门学问的优秀翻译家了。

在这样萧索的环境下组织翻译出版这套汇聚诸多大师著作的大型中英双语版“家庭书架”,一如逆水行舟,虽然在激流暗礁中处处是陷阱和漩涡,但只要能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份份可资借鉴的阅读文本,我们愿意奋力划桨,并期待在我们身后,千帆竞发!

我们同时也深知,要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巧妙的置换和替代谈何容易,尤其是翻译大师的著作。译者犹如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在两种语言之间的钢索上行走已属艰难,为了博取喝彩,他还必须步履轻松,姿态优美,时时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面对凌空独索,我们甚至怀疑思想是根本无法在两种语言间传达的。鉴于此,我们只能说:为了理想之塔慢慢矗立,虽然我们的译文一定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但我们愿如农夫般劳作。

我们还寄希望于读者与我们一道修筑这座精神之塔,能同时用两种语言来欣赏这些伟大作品的读者自然会有足够的英语鉴赏力,我们有勇气将这些文本呈现给你们,请你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出我们的不足,使这套丛书在今后不断的修订过程中获得最佳效果。

译事维艰,出版维艰,但有优秀的读者在,就有希望在!在优秀的读者和伟大的作者之间,我们愿成为一条钢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后记

本书的翻译和修改,几乎用了四年的时间。坦诚地说,一是因为原文的难译,二是因为两部分译文风格的统一占去了大量时间。作者在文中展现出的思辨能力,是翻译的难点之一,而基于女性的智慧对女性权利的理性呼唤,以及表现出的丰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也是让译者望而却步的原因。

但毕竟磕磕绊绊地翻译完了,敲下最后一个字的瞬间,竟有不舍之感。作者所谈的女性问题,现在似乎都已经不算是问题了,但只要有男女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社会存在,这些问题就永远不会过时。当然,在男权社会,本书适合于女性,而假如将来有一天人类重回母系社会,本书则可能适合于男性。当然,这是笑谈,希望永远只是笑谈。

本书第一部分为黄文丽、文学武合译,第二部分为郭洪涛、邓文娟所译。译文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观点在今天太新,它们一出现,就会立即遭到自认为头脑正常的人的排斥,被他们斥为荒唐,令人无法忍受;但这些观点又是如此合理、贴切,它们最终一定会征服那些出于本能的反对意见,并融入到传统智慧的洪流中。

——H.L.门肯

爱是相互的,在每个行为发生的瞬间平等给予和接受。它没有依赖性,也没有独立性,而是互相依赖的。岁月不能使爱的联系削弱,距离不能使之分离。

——盖尔·汉密尔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性的智慧(英汉对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H.L.门肯//盖尔·汉密尔顿
译者 郭洪涛//邓文娟//黄文丽//文学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02702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9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4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