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着美术大师漫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阐述她眼里的中外美术史上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书中所选的中外名家大都在中外美术史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基本作古;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漫画都有所涉猎。本书文字通俗易懂,不故弄玄虚、大而无当,将艺术欣赏、人生经历与自己的所思所想紧密联系,融为一体。非常适合大中学生和美术爱好者阅读。

本书的出版,给我们对青少年的艺术美育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本。同时,也给评论家们展示了另一扇评介美术作品的窗口。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阐述她眼里的中外美术史上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三苏祠里访苏轼》、《回忆米芾》、《昼锦堂记》、《狂人日记》、《达·芬奇密码》、《巨人》、《船抵威尼斯》、《大地之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美丽的少女,请转过头来》、《跟着阳光跳舞》、《在黑暗中跳舞》、《四十八幅画与希望的歌》、《遥远的追寻》、《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在街道上耸立着一栋房子》、《飞来的仙鹤》、《一只白色的太阳鸟迷恋寂静的黑夜》、《给安娜多丽雅》等。

读者们,当你看完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之后,打开窗户,仰望天上的繁星。你会想:不朽的美术大师们是淳朴的,并不高深莫测,在灵魂上比之常人更容易接近。

目录

一个人的追寻/001

导论/001

三苏祠里访苏轼/001

回忆米芾/004

天下一人/007

寒江独钓/010

酒中仙/013

南方有嘉木/016

山之间 水之间/018

昼锦堂记/020

林泉高致/022

一个人的拙政园/025

人面桃花/029

画魂/031

狂人日记/034

一剪梅/037

阿修罗/040

梦游《河上花歌图》/043

达·芬奇密码/045

巨人/048

花神/053

厨娘/056

船抵威尼斯/059

大地之歌/063

哦,那片薄雾弥漫的森林/067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070

睡莲/074

美丽的少女,请转过头来/077

跟着阳光跳舞/080

刀锋/083

纤夫的爱/086

走近列维坦/089

梦之浮桥/092

苹果和橘子/097

修拉的马戏/100

在黑暗中跳舞/102

遥远的追寻/105

四十八幅画与希望的歌/116

箫声/119

山居秋暝/121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124

厨房/128

大风歌/131

云水谣/134

夜夜敦煌入梦来/136

黑白梦/141

饮水思源/143

海上花开/146

几人相忆在石门/149

在街道上耸立着一栋房子/152

待细把江山图画/155

俯首愿作孺子牛/158

忆江南/161

恋歌/164

飞来的仙鹤/167

何处是归程/170

初识凌君武/175

野兽马蒂斯/178

毕加索的目光/181

火鸟/183

艺术家的生涯/186

不懂达利/189

一只白色的太阳鸟迷恋寂静的黑夜/191

寻找另一个世界/194

在雨中行走的男子/197

给蒙娜丽莎画上胡子/199

麦田守望者/201

梦幻洛丽塔/204

给安娜多丽雅/207

看花时节/211

后记/213

试读章节

达·芬奇密码

在所有的画家中,我仰望列奥纳多·达·芬奇。他让我敬畏。“文艺复兴”三杰都是大师,只有他是天才。

相信每个学画的人,都听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其实,他还不厌其烦地画过各种姿态的花和猫。

我对达·芬奇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他晚年的那幅自画像上。满是皱纹的面容,白如霜雪的发须。这样睿智的一个老人,身上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就是他死的年龄,历史学家也有分歧,一说67岁,一说70岁。在我眼中,他是如此神秘。

那幅著名的《蒙娜丽莎》油画使他家喻户晓,人们对他总能说出一二来,比如他是个私生子,比如他终身未婚。但是,没有人可以说真正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去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达·芬奇密码》,使全世界重掀达·芬奇热。受其影响,走出影院后,我迫不及待地从书架上翻出他的画册浏览。我试图通过探究《蒙娜丽莎》、《岩间圣母》和《最后的晚餐》等传世巨作创作背后的故事,来发现达·芬奇密码。

《蒙娜丽莎》太有名了。一幅只能默默凝视的作品。人们对它有着太多的期望。也许,眼前这幅不太出名的《抱白貂的女子》反而可以让我看得更真切一些。柔和温暖的黑色背景,包裹在其中的女子美丽尊贵:修长的脖颈,精美的脸庞,还有优雅的体态。我对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细微的洞察力叹为观止。这幅精湛绝伦的画作,独有一种动人心扉的怀旧的雅致。

据说,在创作《蒙娜丽莎》前,达·芬奇已基本放弃了绘画创作。他之所以答应为丽莎女士画肖像,或许是因为她已怀孕,这点吸引了达·芬奇。他专心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生命在人的身体中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我想,他所认为的孕育过程几乎全部体现在《蒙娜丽莎》这件作品里了吧。

一本薄薄的达·芬奇传记,向我展示了一幅他创作《最后的晚餐》的辛苦图景。天气晴朗,达·芬奇一大早就赶往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爬上脚手架立即开始工作。有时他会在那里从早干到晚,手里一直拿着画笔。他画个不停,常常忘记吃饭或喝水。但有时,他也会连续几天不碰画笔,久久地伫立在他的作品前,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画中的人物。他顶着正午的烈日,好像突然有急事要做一样,放下手头正在制作的黏土模具,直奔教堂。他太急切了!脑子里只有偶得的灵感,他突然想到了解决构图细节上一些小问题的方法。他顾不上找个阴凉处休息片刻,就急忙爬上脚手架,拿起画笔在墙上涂上一两笔,随即转身离开。的确,这幅巨作浸满了他的心血。

看完达·芬奇的作品后,我获得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那是建立在巨大的轰轰烈烈上的宁静。

完美的达·芬奇,他是佛罗伦萨的骄傲。我猜测,他活着的时候,佛罗伦萨人一定会说:“他活着的时候,我们活着是何等快乐呀!”当生活上或精神上无法忍受困苦的时候,他们同样会以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在那个地方,芬奇镇,住着列奥纳多·达·芬奇呢。”于是对生命的爱恋又会重新回到他们心上。

毫无疑问,达·芬奇是自有绘画以来的全世界画家。是美术理论家、建筑家、解剖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他全知道。在达·芬奇面前,我感到万念俱灰。

当然,达·芬奇的秘密笔记最终还是被破解为世人所知。他的密稿从右到左,镜象反写,并且还用各种简写技巧,难以解读。很难描述他那些富有激情的探索行为,也不必强调它们的最终成就,但其探索过程的奇巧精妙,一定是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动力来源吧。

我十分羡慕画家黄永玉,他数次去过芬奇镇,为达·芬奇故居作画。画中的大师故居,平常朴素,远远露出暖紫色的后墙和屋顶。特别吸引我的是,屋后有一块不大的橄榄林,野草丛生,郁郁葱葱。这些树木,不仅让我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而且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的奥秘。这才是达·芬奇密码的所在吧。

在意大利旅游时,一个黄昏暴雨前,我匆忙赶到米兰。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对面,矗立着达·芬奇雕像。他曾于1482年至1499年期间在米兰生活,并效力于路多维科·莱·莫莱朝廷。我仰望着列奥纳多·达·芬奇,他的光芒早已超越尘世、直抵宇宙的核心。我对这位伟大的天才充满敬畏。P45-47

序言

我向来认为给别人写序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也许有人觉得我这是虚伪。不是的,真的不是。因为,不论对方要出版怎样的一本书,你都必须认真去读,问题是,即使你认真读了,也未必读得清楚,读得明白。别人请你写序,主要考虑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或者你对写作者的经历比较熟悉,让你说一些解读书中的内容和与此相关的题外话,以便让读者加深对本书的了解。

现在就说这本《跟着美术大师漫步》。这本书稿放在我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作者我过去不认识。一天,《中国文化报》的副刊主编,我的作家朋友红孩打来电话,说他到苏州开会,认识一奇女子,写得一手好文章,准备结集出本书,让我看看,如方便给写个序。我问是哪方面的书,红孩说是关于画家的书,体裁是散文、随笔样式,大约七十篇左右。我一听,是散文、随笔集,想到红孩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还担任着中国散文学会的秘书长,就说:“虽然是写画家的,但我不大懂散文、随笔,你是专家,还是你来写吧。”红孩见我要推脱,就说:“你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又是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央美院的教授,人家非常看中你的大名,是想沾沾你的仙气哩!何况,这奇女子还是你们范家大小姐呢!”

红孩所说的我们范家大小姐,本名叫范红新,笔名范婉,在苏州一家银行工作。范婉受家庭影响,自幼兴趣广泛,对书画、音乐、舞蹈、文学都有所涉猎,用她自己的话说,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没有所成。但我并不这么看,一个人喜欢什么,并非将来就从事什么,有些学问的真谛往往就是从其他艺术借鉴而来的。听红孩讲,范婉在银行当过支行副行长,负责信贷,业绩不错,我想这除了对金融规律有很好的掌握以外,重要的是还要有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市场经济,涌现出各式各样的人才,在经济界更是藏龙卧虎,跟这些商贾巨头打交道,没有一定的素质还真不行。与人沟通,最好的通道就是感情,而知识的认可是感情认可的最高境界。范婉的博学好学,无疑为她的这种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看范婉的这本书稿你就不会觉得太奇怪。据我目力所及,全国用这种散文、随笔的方式以整本书的规模去阐述对中外画家的理解、感受的,还不多见。几年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曾出版过一本《遥远的完美》,插图本,印刷很漂亮,我看后很受启发。一个作家眼里的美术界跟一个画家眼里的美术界其视角是多么的不同!为此,我问过红孩,范婉的这本书是否受过铁凝那本书的影响?红孩说,他曾为铁凝的那本书写过评论。结识范婉后,他见她已经写了三十多篇关于美术的散文、随笔,就建议她多写,有针对性地写,最好形成一本书,类似铁凝的那本。并且,他把自己手里的一本铁凝签名书借给范婉参考。范婉看后说,铁凝写得那么好,思想那么深刻,我没法写了。红孩鼓励她,你不要这样想,铁凝是文学大家,她对艺术的理解肯定有一般人无法逾越的高度。但这并不妨碍一个普通人的感受,你就以灵性的心灵去做你灵性的发现吧。说不定读者同样喜欢呢!

果然不出红孩所料,这几年在范婉所写的大量艺术散文中,她选取了其中的三十篇先后在《中国文化报》、《新民晚报》、《苏州日报》、《文化月刊》等报刊发表后,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人们纷纷打听范婉是何许人也。在读者眼中,有的把她看作散文作家,也有的把她看作美术评论家,更有个别画家情愿出高价希望范婉为他的作品写评论。但范婉婉言拒绝了。她说,我写作不是为了挣钱,我只喜欢用我的方式去完成我对绘画艺术的追寻。也许,我永远达不到我要追寻的那个地方,但我希望我的存在就是我不断追寻的开始。

艺术分为生产过程和传播过程。无论你的艺术有多么高的水准,最终要完成在大众中的传播。我们看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书,就是学会认识美、发现美的角度与方法。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是宗教的、哲学的、历史的、音乐的、戏剧的、文学的、心理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绪,其对美的看法往往都是不一致的。古今中外,谈艺术的理论著作很多。单就美术而言,你到书店看去吧,各种书籍也是琳琅满目。不论是谁,你要想在众多的书籍里被人发现,你还宾得有点独辟蹊径的绝活儿。我很佩服范婉——我们范家这个奇女子,居然选择以散文、随笔的形式阐述她眼里的中外美术史上的大家和他们的作品。她的这些文章大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选材标准高。书中所选的中外名家大都在中外美术史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基本作古;二,选择的美术门类齐全,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漫画都有所涉猎;三,文章通俗易懂,不故弄玄虚、大而无当,将艺术欣赏、人生经历与自己的所思所想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四,文字短小,图文并茂,很符合当下的阅读潮流。就定位而言,我觉得非常适合大中学生和美术爱好者阅读。应该说,这本书的出版,给我们对青少年的艺术美育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本。同时,也给我们评论家展示了另一扇评介美术作品的窗口。在此,老范我不得不对我们年轻有为的小范产生敬意。我衷心地祝贺这本书的出版。本文算不得什么序,权且作为写在前面的话,供朋友们参考。

2009年2月16日 北京

后记

我心中的绘画艺术,美得像紫藤架下的梦。它的意象应该是来自苏州拙政园里那株繁花婆娑的明代文徵明手植紫藤吧。

苏州,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小桥流水,古典园林,还有那么多的状元才子,融合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的家靠近狮子林,,家里的墙上悬挂着画家朋友用心临摹的画作。一面是倪云林的山水、宋徽宗的花鸟,另一面是维米尔、高更的油画。每天。我坐在时光的河流边,看画,读书,思考,慢慢积聚起丰富的内心世界。

多年来,跟着美术大师,我漫步在全国各地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我去藏品丰厚的故宫博物院浏览中国书画经典,认清我们民族从古到今的艺术家谱,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清逸与高迈,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神秘。至于同样浩大纷繁的西方油画,我则通过两种方式加以了解:一是千里迢迢到雅典看希腊雕塑,到佛罗伦萨看文艺复兴,到巴黎看印象派,到圣彼得堡看古典派……这种亲身游历经验,以原作为主,画册为辅。二是不遗余力观看各种大型艺术展,尤以全家三口花费数千元乘火车往返北京观赏马格利特画展为特例,其中不乏有去杭州探访黄宾虹和潘天寿故居,到苏州光福拜谒虚谷墓的故事。在旁人眼里,这或许是奢侈的。可是,对我来说,如果能以金钱换来对艺术真切的认知,哪怕只有一丁点,又何乐而不为呢?再者,艺术的价值从来就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我凝视着那些中外名画,解读着美术大师的人生。我无比敬畏他们,感谢他们。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希望。那一刻,我离幸福很近。我急切想表达一种模模糊糊的情绪,一种连我自己都不太说得清楚的内心情感和欲望。这就使得我承担起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试着用散文来描写对绘画的感受,简单称之为“艺术类散文”。我的写作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像花的绽放,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我时常求助于大自然。我的呼吸与自然是多么合拍呀!

我读过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专著,也看过陈丹青的《纽约琐记》,但我知道在美学研究领域,无论我怎样努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达到相当的理论高度,更别说超越了。我与他们怎能相提并论。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子,所面对的是平凡、琐碎的生活。我有自知之明,我的写作没有透彻的力度和宽阔的视野,更不能表达什么深刻的哲理——我的思想不过是一个普通女子的想法,重要的是其中有诗意。

我的叙事顺序就是事物的自然顺序,那不过是还事物的本来面目罢了!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奇异惊险,有的只是平和冲淡,这也许会让人觉得乏味,感到失望。不过,我已经尽力了。因为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凭着对绘画艺术的热忱和挚爱,勇往直前,像鸟一样飞过了一道道障碍。

没有什么可以阻碍我的写作。即使疲惫不堪之时,我也没有停止,我耐心、细腻地叙述着那些画家和他们的画作。我无法控制自己,只能伴随着炙热的、疯狂的、不驯的灵魂上下翻腾,只能听任它们像泛滥的洪水一样朝我滚滚涌来。但难度是,我要能够用自己的感悟去提炼,任何人的观感都无法替代。这时,恰逢北京的作家红孩来苏州作协讲课,我抓住时机,向他请教。因为先前吕锦华老师的介绍,我与红孩颇为投缘,称得上亦师亦友。那个上午,清风徐来,桂花香浓。我与红孩坐在狮子林的指柏轩,喝茶谈艺。确切地说,是他为我的写作指点迷津。他的“看山是山”三段说,使我对绘画艺术的认知由表及里,有了质的飞跃。

我完全明白自己的能力所在。对于文中必须涉及到的大师们的创作风格、表现技法,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这些绘画专业知识,我都粗略地一笔带过。还是把它们留给美术学院的教授和评论家吧!我所能做的就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从美感、情爱、伦理各方面去接近大师,然后利用充分的想象、敏锐的感觉来加以描绘。其间适时地插入一些语气从容的议论,我对自己散淡、沉静、秀气的文笔较为满意。

暮春时节,一座江南古镇的院落。一个小姑娘坐在紫藤花架下,对着一本《芥子园画谱》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一条条墨色淋漓的金鱼。旁边的竹椅里端坐着一位老先生。这幅画面,可以看作是我接受传统书画启蒙教育的记忆篇章。那时,我根本不懂谢赫的“六法”,也不懂什么“南北宗”。只知道老师喜欢不厌其烦地画些山水花鸟树石兰竹。但在走过了这样一段绘画历程,开阔了眼界之后,我反而更加怀念故乡“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农耕生活。

风和日丽,与好友一起去苏州博物馆看潘玉良画展。当我轻声为她讲解时,旁边有个女子好奇地问我“你是画家吧?”我说,“不,那是我的一个梦。”为了这个梦,我踏上了一条对绘画艺术的追寻之路。这是一条遥远宽阔的路,像太阳照耀的河流一样明亮。它以飘逸的流动,以动听的歌唱,以永不停止的奔腾,吸引我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再有更多的人记得那些大师了。没有关系,我相信通过《跟着美术大师漫步》,人们会恢复对大师们的记忆。镌刻在心头的画作,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仁爱、诚实和真挚,这是绘画艺术中最受重视的主题。我想说的是,在与范迪安老师的交往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这些。我们的身份地位是多么的不相称啊!一个是京城响当当的艺坛大人物,另一个呢,只是苏州水巷中藉藉无名的小女子。但奇迹是中国美术馆的一次寻常拜访后,老范便欣然答应为小范的书《跟着美术大师漫步》写序。每次,当我心急火燎地用手机短信催促范老师时,他总是心平气和地回复,现在正在某地做某事,稿子已写到什么程度,尽量抓紧云云。语气之诚恳,态度之认真,让我有些惶惶然。不免心生疑窦:我真的是在与一个曾经是中央美院副院长的大人物对话吗?

其实,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尝试写作艺术类散文了,但直到2003年我对绘画艺术的积淀与思考才终于爆发,开始连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短小优美的篇章,结集成《跟着美术大师漫步》一书。没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圆了一个做画家的梦。这得益于百花文艺出版社甘以雯编辑的鼎力支持。能遇到这么一个爽直、书卷气的人,说明我运气不错。在交谈中,她认可我的勤奋,也了解我的愿望,难得的是常常能引起艺术的共鸣。其间,其他编辑也做了许多具体细致的工作,他们对书稿提出的几点看法,中肯实在,令人心悦诚服。

可爱的读者,当你看完《跟着美术大师漫步》——打开窗户,仰望天上的繁星。你会想:不朽的美术大师们是淳朴的,并不高深莫测,在灵魂上比之常人更容易接近。绘画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相反,只有它才可以将一切忧郁与哀愁,将人类卑微的生命与神灵永恒的光明连接在一起。这或许就是此书的成功了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着美术大师漫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2046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5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9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