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梵澄先生(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日记中的梵澄先生》记下了一位学问家在生活中多与书和人相关的若干琐细微末。梵澄先生很有个性,但也有他独特的随和、温厚,以及幽默和风趣。这些未加修饰的“速记”或可略存其真,而一切追怀与感念也尽在此中了。《吉光羽片》则为陆灏回忆与梵澄先生交往的文章。

内容推荐

1986年至1996年扬之水担任《读书》杂志编辑,因工作而与诸多文化老人交往,点点滴滴她都记录在日记里。扬之水说,在《读书》十年,联系最多的一位作者是徐梵澄先生。本书分两部分:“日记中的梵澄先生”摘抄了1987年扬之水首次拜访集中、印、西学于一身的哲人、学术大师、翻译家徐梵澄先生,至1996年间与之来往的点点滴滴,记叙了徐梵澄先生书里书外琐事,还有你来我往的厚意。虽然文笔精简,但梵澄先生的长者风范和前辈学人的独特魅力跃然纸上:倔强而温厚,孤单而广闻,肯为人师。“吉光羽片”为陆灏回忆与梵澄先生交往的文章。

目录

日记中的梵澄先生

吉光片羽

试读章节

日记中的梵澄先生

题记:《读书》十年,梵澄先生是联系最多的一位作者,——不仅是文章,也是书的作者。初识是在二十年前,那一天的日记记得很详细。当时的日记好像是有闻必录,到<读书>的时间不长,似乎一切都觉得新鲜。这里记下了一位学问家在生活中多与书和人相关的若干琐细微末,唯私下里的交谈往往很随便,对人和事的叙述与评判未必准确,也未必得当,这本是无须多说的。梵澄先生很有个性,但也有他独特的随和、温厚,以及幽默和风趣。我的拙笔一向不善于写入,这些未加修饰的“速记”或可略存其真,而一切追怀与感念也尽在此中了。

一九八七年

四月三十日星期四

下午与周国平、杨丽华一同往访徐梵澄先生。

梵澄先生早年(一九二一年,二十岁的时候)自费留学德国,五年以后,战乱家毁,断了财源,只好归国。回到上海后,生活无着,乃卖文为生。在鲁迅、郑振铎的督促下,翻译了尼采的一些著作。抗战以后,又武汉、长沙、重庆、昆明,四处颠沛流离,直到一九四八年被国民党政府派到钱度教学。明,四处颠沛流离,直到一九四八年被国民党政府派到印度教学。一九四九年国民党垮台,遂成海外游子,须自谋生路了。于是在一个法国女人开办的教育中心任职。这位法国人很看重他的才华,但实际上却是将他作“高级雇工”使用的:不开工资,只包一切生活用度。他著了书,出版后,也不给分文稿费,甚至书也不给一本的。在这位法国女人晚年的时候(她活到九十多岁),支撑她教育事业的四个台柱子一年之内相继去世,学院一下子就衰败了。这样,梵澄先生才争得了归国的机会(前此两番皆未获许),于一九七八年返回阔别三十年的家园。先生一生未婚,目前已无多亲属,只是昆明有两侄辈,曾表示要来这里侍奉晚年。不料来了之后,不但不能帮忙,反添了数不清的麻烦,只好“恭请自便”:又回到昆明去了。

先生现住着一套三居室的房间,饮食起居皆由自己料理,倒也自在。

“印度好吗?”

“不好。在印度有一句话,说是印度只有三种人:圣人,小偷,骗子。”

真是高度的概括。与高深精密的宗教和哲学相比照的,就是世风的衰败么?

“我在印度丢了六块手表。丢了以后,就给法国老太太写个条子,再领一块。有一次她给了我一块很好的表,我连忙退回去了:这是很快就会丢的呀。”

不过回国以后的种种情形也很令他失望。除给个宗教所研究员的职称外,基本上就等于弃置不用了。几部书稿压在几家出版社,两三年以至三四年没有音讯。

请先生为我的《五十奥义书》和《神圣人生论》题了字,梵文、汉文各题一册:

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倦

而教不厌也

五月十日星期日

接到梵澄先生复信,其中言道:

我是唯物史观的,也略略探究印度之所谓“精神道”,勘以印度社会情况,觉得寒心,几乎纯粹是其“精神道”所害的,那将来的展望,科学地说,是灭亡。

来信说《五十奥义书》中有不解处,我相信其文字是明白的。这不是一览无余的书,遇不解处,毋妨存疑,待自己的心思更虚更静,知觉性潜滋暗长(脑中灰色质上增多了施纹或生长了新细胞),理解力增强了,再看,又恍然明白,没有什么疑难了。古人说“静则生明”——“明”是生长着的。及至没有什么疑难之后,便可离弃这书,处在高境而下看这些道理,那时提起放下,皆无不可。这于《奥义书》如此,于《人生论》亦然。

书,无论是什么宝典,也究竟是外物。

通常介绍某种学术,必大事张扬一番,我从来不如此作。这属于“内学”,最宜默默无闻,让人自求自证。否则变怪百出,贻误不浅。

六月十九日星期五

上午九点半钟,中央电视台胡铮、陈梁等四人坐车来接。

继往北大接金克木先生,然后同往香山饭店,拍片(按:片名为《同一屋檐下》,以下所记拍片情景略去)。

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梵澄先生(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扬之水//陆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9346
开本 32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1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