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暗探/唐代历史小说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主人公大唐“便衣警察”叶十朋,浪迹朝野内外,身份变化莫测,本书通过5个惊险故事讲述了暗探叶十朋的职业生涯,“阿喀巴的宝藏”背后深藏的是皇权的猜忌与阴谋,“谋事在人”流露的却是权臣奇怪的忠心与自保之道,“突厥人的间谍网”讲述的是外国间谍在京城的疯狂,“雨夜惊魂”浮现的是荒村野店的密室杀人玄机,“背景故事”最终让棋局豁然开朗。

这些故事距今一千多年,但事件的本质却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毫无二致。

“以史为鉴”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追求欲望,还应该有对日常生活的判断,以及让我们亲自扮演历史人物的妙趣——这部小说便是邀请你参与历史表演的请柬。

内容推荐

在历史的场景中阅读今天的故事,在惊险的故事中发现人心的秘密。

那是一个以“义”字为最高人生境界的时代。大唐著名“便衣警察”叶十朋,浪迹朝野内外,身份变化莫测,集英雄气慨与谨慎内敛、敏锐洞察与漫不经心、胸怀抱负与审时度势于一身,在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职业生涯中,他足智多谋、洞悉玄机、巧妙施展、竭力承担…………

皇上与太上皇之间的猜忌与阴谋,权臣奇怪的忠心与自保之道,外国间谍在京城的疯狂,荒村野店的密室杀人……叶十朋穿行其间,这里饱含欲望、抱负、野心、胆识、勇气、忠诚、背叛、良善、邪恶、阴谋诡计、大智大勇、经天纬地之能、改天换地之志以及命运的安排与人生的无奈,这些时间久远的故事,本质却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毫无二致,其针砭世道人心,当得起“通透”二字。

目录

阿喀巴的宝藏

谋事在人

突厥人的间谍网

雨夜惊魂

背景故事

后记

试读章节

1

大唐开元四年二月十六日,西京长安城中的叫花子们发动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动乱。

事情的原委并不复杂,据说,长安城中老乞丐头儿的独子常白食在三阶教化度寺的无尽藏院中放了一把火,让那些将财物存放在化度寺无尽藏院的人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化度寺也为此破了产。

虽然李唐一朝尊崇道教,但佛教却在不久前武则天的大周得到了空前的兴盛。焚毁佛寺乃是滔天大罪,可以比同恶逆,所以,常白食给定了个斩立决的死罪,而且不等秋决,二月十六日在东市北街行刑。也就是在这一天,常白食的爹,老乞丐常大胆竟带领着他手下的一千多小叫花子劫了法场,劫走了常白食。但是,常大胆也在这场小规模的战斗中战死了。

当然,这一切原本和叶十朋没有多大关系。虽说叶十朋是左金吾卫的暗探,但保护法场,维持治安是金吾卫中那些身材高大,相貌威武,跨下骑着高头大马,身上穿着漂亮铠甲的朋友们的责任。再说这场战斗中金吾卫的兵士和长安县的衙役、捕快们只是受了点伤,倒是叫花子死了十几名。

叶十朋之所以与这件让皇上大为震怒的事情拉上关系,是因为事发同时,法场边上还有另外一个人被杀死。此时已经是五月份,距事发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此时才找他来办这个案子,让经验老到的叶十朋产生一肚皮的疑虑。

“你一定听说过,死的这家伙名叫阿喀巴。”金吾卫左街使赵宏运是个下巴光溜溜的年轻人,相貌堂堂,皮肤白里透红,年龄虽只有二十二三岁,却官气十足。左街使这个职位是长安城中最重要的几个职位之一,虽说品级只有从六品下,但他负责朱雀大街以东整个东城的治安。如果不是赵宏运祖上世代簪缨,他自己又有着天赋非凡的钻营才能,再加上刚刚登基不久的皇上也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此重要的职位是不会交给这样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子。

左金吾卫中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敢于明确表露出来的只有叶十朋一个。叶十朋贫贱的出身注定了他不可能升任比九品的副队正更高的职位,况且他今年已经三十九岁,在金吾卫这种年轻人的军队中他可以称得上是近乎祖父辈的人了。

再有一点让叶十朋可以对左街使毫不在乎的原因是,每一任年轻的左街使都想尽快立些功劳,这样他们就可以升任中郎将;而年老的左街使则想在任期之内发上一笔小财,这笔财要发得足够他们在终南山下买个庄园养老而又不惊动监察御史。而所有这一切,都少不了需要叶十朋的帮衬,因为,他是整个长安城中包括左、右金吾卫和长安、万年两县所有负责治安的官员、兵士中最精明能干的一个,而且,他在城中还有一个范围甚广的关系网。去年他一个人破获的数起大案就把前任左街使送到了洛阳,升任右金吾将军。

当然,他也是整个金吾卫中最不好相处的一个,因为他从来也不遵守金吾卫中敬重长官的优良传统,而把每一个左街使都当成向他讨施舍的叫花子。

叶十朋故意装傻,问道:“谁是阿喀巴?”

迎着赵宏运那双深受平康坊中歌妓喜爱的凤目,以及里面射出的所谓严厉的目光,叶十朋非常无礼地抱着双肩站在门边上,心道:二十年前阿喀巴在长安城中风光一时的时候你小子还在吃奶,十六七年前阿喀巴与化度寺之间展开那场轰动朝野的商战时,你小子正拖着鼻涕穿开裆裤。

赵宏运整整齐齐地穿着全套左街使的官服,跪坐在书案后面,双手轻抚书案的边缘,脊背挺得笔直。叶十朋的自以为是和傲慢无礼让他怒火中烧,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发火,眼前这个人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块垫脚石,只要他能把事情办成功,哪怕这老小子在自己头上撒尿也无关紧要。可是,也不能让他太得意了,那样他就更加吊而郎当,不肯认真办事了。

“这件案子原本该由长安县办,但却被左金吾卫大将军交代了下来,”赵宏运的指尖上捏着一把象牙柄的裁纸刀,像是在对那柄不知好孬的小刀而不是对叶十朋说话。“这城里的乞丐竟比金吾卫的人数还多,听说有五六千人,快赶上羽林军了,而且还有统一的组织,这一点让皇上非常恼火。有密报说这次动乱是由阿喀巴策划实施的,所以,大将军特别交代要你负责这件案子的调查,而且还派来一个人专门协助你。”

见叶十朋依旧抱着双肩,没有什么反应,赵宏运又道:“这是一次机密的调查,你发现的任何情况都要直接报告给我,不要和其他任何人谈论这件事。大将军答应,事成之后升你为旅帅。”

旅帅比叶十朋现在的副队正高两阶,俸禄高一倍。

“扯这些个废话没用,我不稀罕。”叶十朋在长安二十多年的暗探生涯,加上他善于经营,如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有余财的财主,升级和增加俸禄对他没有吸引力。

当然了,他之所以接下这个案子,一方面是因为这件奇怪的事情对他有着难以克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现任左金吾卫大将军程伍是个以粗暴固执闻名的老兵,大唐与西突厥的战争耗去了他大半生的精力,他如今仍时常因不能像在西突厥时那样,一声令下就可斩首违抗命令的属下而暴跳如雷,以至于将军府中不得不预备着许多张大将军专用的那种大书案,他的暴怒每每以他用著名的高丽剑劈碎书案为前奏。叶十朋自认为是个讲究策略和办事方法的人,他可不想没来由地招惹那个老恶棍。

“案子办成了,放我两个月假,我得出城去打几只野猪。”既然阿喀巴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叶十朋认为此事不难。

“好说,好说,我现在就能答应。不过,案子最重要,你从今天开始就得马不停蹄地干。”赵宏运为自己语气中加入的一点点教训人的味道感到有些安慰。对叶十朋他只能端足了官架子,因为他心知肚明,一旦放下架子,他就不会是叶十朋的上司,而更像是他的徒弟。P3-6

后记

这些小说我是从1997年开始写的。当时我研究的古代生活史和近代城市史几乎没有人感兴趣,刚刚着手的中国革命史又有些不合时宜,便在朋友的鼓动之下,尝试用小说娱已,娱人,结果,我错过了民众对人文历史突然暴发的热情,直至今日。但我必须得承认的是,改行写小说我一点也不后悔,相反,能以讲故事为生,我感觉很幸运。

决定写小说之初,我有很多顾虑。当时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作家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经历,而我只是一个“三门干部”,即家门、校门、机关门,不具备这些经历,特别是没有在“工农兵”中间生活的经历。那么,我能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人生经验呢?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之后,我发现,像我这样的人要想成为小说家,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学习,需要从前人的生活中汲取间接人生经验,从各学科中吸收知识。这种学习虽然以读书为主,但绝不仅仅是读书这么简单。我觉得,作为小说家的学习,需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对间接人生经验的汲取。因为曾多年将自己浸泡在中国历史之中,让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就是中国人的生活五千年来根本就没有变,变化的仅仅是枝节而已。例如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问题,例如我们对待荣耀与挫折的态度,例如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们待人接物的细枝末节……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整个生活。于是我发觉,在小说中至关重要的挫折、失败和转折点上,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心态与应对方法,同样都是选择先押上最小的风险价值;在对待爱情、荣耀、“忠孝节悌礼义廉耻”上,现代人与古代人同样擅长变通,善于自圆其说;在官场、商场、职场、市场和战场上,现代人与古代人的表现几乎毫无二致。这样一来我便发现,一部《史记》中记载了多少人生经验,一部《资治通鉴》又记载了多少,更不要说《二十四史》和浩如烟海的稗官野史。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鉴”,打天下,治天下的人相信这句话,于是很多人成功或失败;官员相信这句话,于是也有很多人成功或失败……值得庆幸的是,任何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小说家的材料,为此,我们为什么要面对这样一座取之不尽的人生经验宝库。而自叹个人经历简单无趣呢?

第二,对知识的积累。知识这个概念到今天已经被弄得模糊不清了,其实它讲的是两件事,即“知”与“识”。“知”是“智”,就是洞察力和判断力,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等一会再谈。在这一条当中,我想谈的是“识”,类似于古人所说的“遍识山川草木之名”的意思。小说这个艺术门类要求小说家必须得掌握并为读者提供大量真实可信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和许多情节的生发,又常常与具体的“知识”相关,所以,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极为重要,否则我们可能在小说中连道菜肴也写不好,更不要说生发出妙趣了。不过,小说家这个职业虽然要求我们必须得博闻,但并不一定要强记。人的大脑毕竟容量有限,记不住许多具体的东西,但并不妨碍我们记住许多“知识”系统。在这里我可以公布一个本人吸收诸如星相、饮食、香水、水暖工技术、炸弹、毒药、服饰、土木水电、房中术等杂项“知识”的方法:一本专著(平均20元人民币,旧书摊上常有)+一壶好茶+一张舒适的躺椅+日后必有用处的学习目的+半天闲功夫=长了一门以助谈资的学问。将这本书快速翻阅之后,有个大致印象,便可将其放在书架上,等到了需要的时刻,再取下来细究端详。

第三,还是关于“识”的问题,这里谈的是“学识”。小说家难道真的像上一条中所说的,只需些浅表记忆的“识”就够了么?当然不够。我上边所说的“识”,是细节,是生发的基础,为了容纳这些“识”,我们必须得给自己建造一个学识框架,而这个“四梁八柱”的框架,则是“学科”,是需要每个小说家根据个人的偏好和天性来选择的,需要长期浸淫其中,精而又精,专而又专的“学识”,如果没有这个框架,再多的“识”,也只能是一团混杂的废料。至于说需要哪些“梁柱”,不同的小说家有不同的需求,唯一相同的只有一条,就是对小说技术的学习。我对那些所谓的小说来源于天分,或是小说技术来源于经验积累的观点深恶痛绝,现代小说技术在一百年前便已经相当完备,在近一百年中又被打破后重建,所有这一切都有脉络,有根源,有专著,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所以说,当代入学习小说创作是很便利的,至少在小说技术上,不必如盲人摸象般摸索,只需自觉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技术,然后在自己的创作中反复试验即可。而创造与创新,则是熟练掌握传统之后的事。

第四,关于判断力和洞察力,也就是“知”的学习。这一项能力是建立在前几项学习基础之上的,是综合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同时,这项能力又与个人的经验密切相关,仅仅依靠间接人生经验是不行的。那么,作为直接人生经验单薄的小说家又该怎么办呢?我个人浅薄的经验是,我们必须得像一个精打细算的药济师一样,既要充分利用从前人那里吸收的间接经验,又要“善用”我们有限的直接人生经验。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基础是知识和见识,知识是分析判断的基础,这些我们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借用,但最终做出的判断则必须依赖于直接的人生经验和当事者以往的判断经验,所以,我们既要大胆判断,又要小心求证,并借此积累我们判断事物的经验。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是“智慧”的源泉,它决定着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小说家的高低贵贱,而洞察力的培养,依赖的就是判断事物的经验,而判断事物的经验依赖的是“知识”、间接生活经验与直接生活经验。

为此我才得出结论,既然通过有限的直接生活经验、详实的知识和大量的间接生活经验就可以对事物做出“近乎正确”的判断,那么,我尝试写小说的时候也就不必因为直接生活经验不足而自卑了。于是,我便干上了这一行,直至今日仍然乐此不疲。

龙一

2009年春于天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暗探/唐代历史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2791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