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美文学研究前六辑的延续,本辑包括名家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和博士生论文提要,并新增多丽丝·莱辛特辑。“博士论文提要”是本论丛的一个特色。它不仅展示了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的学术动态,并有可能成为英美文学研究领域的“风向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图书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8辑2008年春)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美文学研究前六辑的延续,本辑包括名家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学理论和博士生论文提要,并新增多丽丝·莱辛特辑。“博士论文提要”是本论丛的一个特色。它不仅展示了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的学术动态,并有可能成为英美文学研究领域的“风向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名家访谈 独立思考,探寻新意,树立文学批评的主体意识 ——黄源深教授访谈录 英国文学 论康拉德的早期现代主义思想 文学与文化之间 ——论《印度之行》跨文化的多重意义 上帝死了,天使自由了 ——论默多克《天使的时光》中的宗教信仰问题 沉沦与拯救 ——评戴维·洛奇的长篇小说《治疗》 《可怜的Koko》中的权力与暴力 中产阶级的新绅士理想与道德改良 ——论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绅士人物形象的嬗变及其成因 英语写作的背后:康拉德的文化焦虑与痛苦 悖论声音 ——乔治·爱略特后期小说中的创造性叙述者 美国文学 赛珍珠的《大地》何以成为文学经典? ——论《大地》的经典性特征 On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Bildungsroman with a Focus on Twain,Faulknet-and Salinger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盖尔·琼斯的布鲁斯小说 斯坦利·库涅茨“后自白”诗歌中的叙事模式探析 荒诞与黑色:论《黑暗中的笑声》的黑色幽默艺术 阿卡狄亚与假面具 ——论霍桑《福谷传奇》中的戏剧元素 多丽丝·莱辛特辑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演说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 “故事内容决定了讲故事的手法” ——多丽丝·莱辛访谈 反对乌托邦:多丽丝·莱辛访谈 后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悲剧 ——解读莱辛的小说《本,在人间》 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意识进化主题 多丽丝·莱辛在中国的译介评述 文学理论 语言与形式:阿多诺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萨义德“旅行理论”观的启示 ——纵论理论旅行模式及批评主体性 博客:网络时代的自我表述 博士论文提要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电影改编 ——论电影改编对亨利·詹姆斯小说的阐释 成人审视的牺牲品 ——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儿童的物化现象 艺术对道德的影响 ——亨利·詹姆斯艺术思想研究 孤独的自我反思 ——亨利·詹姆斯的《自传》及后期小说研究 论约瑟夫·海勒后现代小说的怪诞性 书讯三则 征稿启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8辑2008年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维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083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4 |
宽 | 142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