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译文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弗兰茨刚刚出狱,他四年前因谋杀女友被判入狱,如今他决定重新做人。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弗兰茨很快就尝到滋味。他以前的朋友大都自顾不暇,无力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

小说是德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当初出版时立刻就被译成英、法、俄、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十几种文字,还多次被改编成广播剧、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内容推荐

弗兰茨同妻子发生口角失手将其打死,被判四年徒刑,出狱后决心重新做人,他白天在亚历山大广场卖报纸和小商品,晚上常去小酒店消磨时间。一天在叫卖时他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她热情地接待了他,还送他东西。弗兰茨把他的艳遇讲给一个同他一起做小买卖的朋友听,不料这人却去那个寡妇家偷了东西。弗兰茨对这个朋友的卑鄙行为感到很气愤,从此不再同他往来。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个叫赖因霍尔德的人,此人外表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一个逼良为娼的流氓和一个盗窃集团的头目,他多次请求弗兰茨把自己玩腻的女孩子介绍给别人,可都被弗拒绝了;后来这个流氓以金钱为诱饵使弗上钩。弗不由自主地做了间接的人贩子。弗想摆脱这种罪恶活动,结果在一次夜间行动时被赖推下汽车,摔断了一条胳膊。伤愈后弗回到亚历山大广场做非法买卖,与妓女埃米莉邂逅,两人互相帮助,相处甚好。赖因霍尔德获悉后,把埃米莉骗至树林,奸污了她后又将其杀害了。可弗兰茨却成了杀人嫌疑犯,他再次被捕入狱,经审理后无罪释放。出狱后他当了工厂的看门人,决心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试读章节

这个道理我明白,他独自叹息着,我必须呆在这里,我已经出狱了。他们必须放我出来,刑期已满,有规定的,当官的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也进去了,可我不想,我的上帝,我不能。

他从罗森塔尔大街上的蒂茨百货商店门口经过,向左拐入狭窄的素芬街。他想,这条街暗些,暗的地方会好一点的。监狱对囚犯实行隔离监禁、单独监禁和集体监禁。被隔离监禁的囚犯白天黑夜都不让出去,并且同其他的犯人隔开。受单独监禁的犯人住在单人牢房里,但在户外活动、上课和做礼拜的时候却和其他人一起。喧哗的车辆,伴随着持续的铃声,不停地从一个个的楼房门前飞驰而过。屋顶在房子的上面,它们悬在房子的上面,他的双眼向上乱看:屋顶可千万别滑下来,但房子立得很直。我这可怜鬼该去哪儿,他拖着脚沿屋墙走动,没完没了。我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这里应该是可以穿过去的,五分钟,十分钟,然后喝杯白兰地,坐下来歇歇。相应的钟声响起之后,劳动随即开始。它只允许在规定的吃饭、散步和上课的时段内中断。散步的时候,犯人们必须展开双臂前后挥动。

一座房子出现在眼前,他把目光从石板路上移开,他撞开一扇房门,他咕噜着从胸腔里发出一串悲伤的“哦、哦”声。他环抱双臂,这样,小子,你在这里就不会挨冻了。院门打开,有个人趿拉着鞋从他身边走过,站到他的身后。他此时呻吟起来,这让他觉得十分舒服。在第一次被隔离监禁的时候,他曾经一直这样呻吟,而且为听见自己的声音感到喜悦,总算还有点东西,并非什么都完了。很多关在单间里的犯人都这样做,有的是开头,有的则是后来感到孤独的时候。他们于是开始这样做,起码还算有点人气,这使他们得到安慰。这个男人现在站在走廊里,街上可怕的喧嚣听不见了,叫人神经错乱的房子也没有了。他撅起嘴嘟哝着,以此给自己壮胆,双手握拳插在口袋里。他那裹在黄色夏装里的双肩紧绷着,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一个陌生人站到了这位出狱的囚犯身旁,眼睛打量着他。“您怎么了,不好吗,身子疼吗?”来人间了好几声,他才回过神来并立即停止了嘟哝。“您不舒服,您住在这房子里?”这是一个长着红色络腮胡的犹太人,身材矮小,穿着风衣,戴一顶丝绒帽,手里拄着一根拐杖。“不,我不住这儿。”他必须离开这个走廊,这个走廊曾经很不错。于是街景重现,门面,橱窗,穿着裤子或浅色长筒裤的模特一闪而过,全是那么迅速,那么敏捷,转瞬即变。由于他决心很大,所以他又来到了一幢房子的过道里,那里正好有人打开大门放车进去。他于是赶紧闪进邻屋楼梯口的一条狭小的过道内。这里没有车能够进来。他紧紧抓住栏杆柱子。他知道,在他握住它的时候,他想逃脱惩罚(哦,弗兰茨,你想干什么,你不会行的),他肯定要干,他已经知道出路在哪里。他又轻轻地哼起了他的音乐,嘟哝和咕噜,我再也不到街上去了。那个红胡子犹太人又进了屋,并未马上发现栏杆处的另外一个人。而后,他听见了他的哼唱。“说说,您在这里干什么?你不好吗?”他松开紧抓栏杆的手,向院子走去。他的手触到门时,发现来人正是他在另一幢房子里遇见过的那个犹太人。“您走开!您到底想要干什么?”“什么都不干,行了吧。您如此叹息呻吟,问问您怎样总该可以吧。”对面的门缝里重又现出一幢幢房屋,云集的人群,滑动的屋顶。这位获释出狱者拉开院门,犹太人跟在后面喊道:“好了,好了,该发生的事情不会有多严重的。您是不会变坏的。柏林大得很。成千上万的人都能过的地方,哪还在乎增加个把人呢。”

这是一个高大阴暗的院子。他站在垃圾箱旁。突然,他对着墙响亮地唱了起来。他像手摇风琴的街头艺人那样从头上取下帽子。声音被墙反射回来。这很好。他的声音灌满了他的两耳。监狱里可是从来不许他用如此大的声音唱歌的。而他所唱的居然从墙上发出回音?“一声吼叫如雷鸣。”战士般的坚定和强劲。接下来的是:一首歌里的“哟喂哇嘞啦嘞啦”。没人注意他。那个犹太人在门口接待他:“您唱得很好。您真的唱得很好。您可以用您的嗓子赚到金子。”犹太人随他来到街上,挽住他的胳臂,拉着他说个没完,直到最后他们——犹太人和这个着夏装的,五大三粗的,嘴巴紧闭、否则非吐出苦胆不可的家伙——一起拐进了葛尔曼大街。

P5-7

序言

提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oblin,1878—1957),中国的广大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然而,在德国文学发展史上,这个名字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德布林不仅是屈指可数的现代德语经典作家,而且就其对二十世纪,尤其是战后德国文学所产生的直接、广泛而又持久的影响而言,恐怕连一代文豪托马斯·曼都难以企及。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生前就曾高度赞赏德布林的叙事艺术,把他尊为自己戏剧创作上的“教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也把他奉为“恩师”,坦言自己在写作方面深受德布林的启迪。此外,现当代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家,如克劳斯·曼,沃尔夫冈·科彭和阿尔诺·施密特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德布林的影响。德布林对德语文学的杰出贡献,使他无可辩驳地成为国际公认的语言大师和文坛巨匠。

“我始终明白,我属于穷人的行列。这决定了我的全部秉性。”德布林晚年的这番自白可以视作他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

1878年8月10日德布林在什切青城(今波兰境内)出生。父母均是犹太人,一共养育了五个子女。德布林排行第四。十岁那年,开裁缝店的父亲抛弃家庭,和店里一名年轻的女工一起私奔去了美国。迫不得已的母亲只好拖着一身的债务和一群孩子离开什切青,来到柏林,靠做苦工和亲戚的接济勉强维持生活。在舅舅和大哥的帮助下,德布林中学毕业后考入大学学习,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1905年德布林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精神病医师。几年后,德布林结婚生子,在柏林东部的工人区开设自己的诊所。直到离开德国之前,德布林都在这里行医。这段拮据清平的职业生涯成为德布林积累创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希特勒上台后,作为犹太人和进步人士的德布林不仅作品被付之一炬,而且人身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1933年2月28日,国会纵火案的第二天,德布林逃离德国,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流亡。他先在瑞士短暂停留,随后转到法国并于1936年取得法国国籍。当纳粹德国入侵法国时,德布林不得不再次逃往美国。在美国的最后几年里,德布林的物质生活几乎濒临赤贫的边缘。战争还使德布林晚年丧子,他的二儿子沃尔夫冈在法国军队抵抗法西斯入侵的战斗中牺牲。但德布林并未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所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传来之后,德布林是最早返回德国参加重建工作的流亡作家之一。回国之后,德布林着手创建了美因茨科学和文学院,参与创办了美因茨大学,并从1946至1951年主持发行文学杂志《金门》(《Das goldene Tor》),致力于清除纳粹余毒和促进德国民主化的启蒙工作。可是事与愿违。国际局势和战后德国的发展似乎与德布林的期望相去甚远。1953年,贫病交加的德布林怀着深重的失望再度离开德国,定居巴黎。1957年6月26日德布林在弗赖堡附近的埃门丁根州立医院逝世。

文学似乎注定要和苦难结缘。德布林的发展轨迹也没有背离这一规律。不可遏止的旺盛的创作激情在灾难、困顿和凄凉的催化下勃发。从中学时代文学青年式的习作开始,直至临终前病床上的口授,德布林可谓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他的著述从小说、诗歌、戏剧到传记,还有政论、杂文、哲学论著,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其中尤以短篇和长篇小说最为见长。从古老的东方智慧、神话传说,到后工业时代的科幻人类,从中国、印度、柏林,到格林兰和美洲大陆,德布林的文学之旅历时上下五千年,纵横古今中外,其气势之磅礴,着实令人叹为观止。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按发表的顺序对德布里重要的叙事作品作一简略介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译文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阿·德布林
译者 罗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4732
开本 32开
页数 4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