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林火山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可以说是井上老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在日本国内妇孺皆知,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雄踞一方的甲州霸主武田信玄及其军师山本勘助的故事,展现了一段关于权力、梦想、爱恨与战乱错综纠葛的历史片段。

内容推荐

武田家是战国时代乱世中最强的军团,名将武田信玄看了中国古代战略家孙子的《孙子兵法》后,他们取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四个尾字作军旗,也就是“风林火山”。武田信玄,这位处于战国时代中心时代的大名,在这场战乱中,他和上杉谦信、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以及今川义元等几位大名为了天下而争霸战斗。武田军的军师山本勘助倾心尽力,为武田信玄实现霸业倾其一生,最终在川中岛大战中战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译后记

井上靖先生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青木大膳是一个三十岁上下的浪人,流落到今川义元的居城骏府城已近一年。他以前曾是北条家臣,由于品行不检点犯下大错,因而失去了主君。除此之外,无人人知道他更多的情况。

今川家的家臣们倘若于路上遇见青木大膳,大都会敬而远之。此人的面容姿态总是流露出一种无法形容的令人生厌之处。他脸色青白,眉间有伤,嘴唇薄,个子高,走路时左肩微微凸起。虽说五官还算端正,然而其身姿却隐约透出一种残忍的意味。

他剑术十分厉害。没人能够说出他所学为何种流派,只知道他的太刀带着一股能将对手一击致命的杀气,并且出刀迅速。

今年春天,城内的广场上举行过一次剑术比赛,允许浪人们参加。那时的大膳展现了超群的剑术,无人能居他之上。十余名自命剑术高明的武士,全部被他一下击倒。每人均是被木刀从下往上突刺胸部,仰天倒地,一人吐血,其余各人或轻或重都受了伤。从此,浪人青木大膳的名声便传了开去。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在今川家仕官。纵使他有着犀利的剑术,却依然得不到信任,受到人们的疏远。

这一天,青木大膳从坐落在屋形町那间他作为食客居住的武家屋敷中走出来。刚要出门,仆人过来向他说了几句话,他如同平时那样没有作声。仆人告诉他这家宅子的主人回来了,也不知他听到与否,总之他便转身忿忿地迈着步子慢慢悠悠踱向后院的木门。从他的行为看来,也许是听到了仆人的话语,故意避免与宅子主人碰面吧。

约莫半刻之后,他出现在安倍川的河畔,迈着同样的步子从河岸的急转弯处走下河堤,经过两三户农家的背后,踱进竹丛旁边的一座破落寺庙。

“有人吗?”

大膳在寺院正门铺着木板的门廊处低声询问,无人回应,他便径直打开木门转入狭窄的中庭。庭院中生着一些低矮杂乱、不成气候的树木,地面遍布乱石。

“有人吗?”他又喊了一声。他察觉到屋内似乎有动静,于是便一屁股坐在了走廊上。

“谁啊?”一个约略有些沙哑的声音响起。

“我是青木大膳。”他傲慢地回答道。屋子里没有回应。

“我是青木大膳!”

他重复了一遍,眼睛仍然盯着庭院中那些杂乱的树丛,照耀其上的阳光近两三日来渐带丝丝凉意。

这时,他的旁边“当”地响了一声。一枚小判落在他身旁的走廊上。他拿起小判,瞟了一眼:正面有蘑目状铸纹,下边是桐叶形的极印,背面刻有“骏河”二字。

“只有一枚么?”

青木大膳从鼻子中发出冷笑。“你这个骗人精!”他厌恶地说,“四处游历修行的武士听到你的吹嘘都会吃惊不小吧。竟然说什么游历了日本各州,了解各国的风俗,研究调查各地要冲的地图,还通晓各地地理呢!”

说完之后,大膳不住冷笑,笑声比说话声还要低沉,那是情不自禁的充满了轻蔑和厌恶之心的笑。他平素并不多话,沉默寡言,但这时却一个人滔滔不绝。

“你这骗子!不是自称精通兵法,熟知攻城略地的用兵奥妙之处,而且还是什么行流剑术的高手吗?我倒是真想看看你这行流的武艺啊,要比画的话,我青木大膳可愿意随时奉陪!”

屋里依然没有任何反应。他似乎有些发恼,喝道:

“再拿一枚给我!虽说你我同是浪人之身,但你这家伙很会骗人,一定大大的比我有钱。再拿一枚给我!”  话音刚落,又一枚小判掉落在走廊上,发出轻响。或许是从拉门的缝隙之间扔出来的吧。

“那么我便收下了。至于你这个骗子的画皮,我十天之后再来揭穿。”青木大膳一边站起身来,一边道:“今天我可有要事呢。晚上我要同甲斐武田家的重臣商量投身报效武田家一事。对于这个骏府城,我已经厌倦了。”

说完这话,青木大膳便要离开。正行得两三步,沙哑的声音再度响起:

“等一等!”

“什么事?”

“你刚才说的武田家重臣是谁呀?”

“看来你也挺关心这件事嘛。他是侍大将坂垣某某,名字我还不知道。”

这句话之后,两人短暂的沉默。

“你以为那么容易就可以仕官吗?”沙哑的声音开口。

“那便不知道了,总得试试看再说吧。”

青木大膳又往前走了两三步,这时拉门被打开,膝行蹭出来的是一个身形瘦小,从容貌到身材全都异于常人的人。

“还有事吗?”青木大膳回头问道。

“我教给你一个办法吧——听好了,如果说是叫坂垣的话,那么一定就是坂垣信方。坂垣家世世代代为武田家的族臣。而今,武田家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便是甘利虎泰与这位坂垣信方了,他们可不是轻易就能让浪人随随便便仕官的人。想要仕官成功,眼前只有一个法子。听好了:你,去拦路袭击那个坂垣信方吧!”

“拦路袭击?!那是为何!”

“告诉你吧。你先去袭击他,在危急之时,我再去将他救下来。”

青木大膳一时没有弄清对方话语中的意图,只听这个小身材的男子继续说道:

“这样做的话,在下跟坂垣信方之间,就会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关系。对一个人来说,救命之恩可是莫大的恩情。在下也是很想出仕武田家的,在下在武田家受到赏识之时,一定会举荐你!”  “演一出戏吗?”青木大膳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便直直地盯住对方。

“嗯,除此之外,的确没有更好的仕官之法了。”

“你这个骗子!”

“不愿意干的话,你就走吧。”

青木大膳好像考虑了一下,然后回到了走廊前。“终于露出本性了呀,你这阴阳眼!”

端坐在走廊上的那人眼睛果然如此,一目浑浊,一目明亮,两眼差别显著,无法判断他的目光注视何处。

青木大膳回到走廊之时,走廊上那人用缺了中指的右手撑着地面欠起身,站了起来,旋即走入屋内。他个子矮小,充其量身高也不过五尺。

青木大膳旁若无人地大笑起来,然而走入屋子的男人并没有笑,他在约略有些昏暗的屋子里,面朝庭院中的红色菊花。大膳无法判断他是在盯着什么地方。

“袭击他,却不能让他受伤,这有点难办啊。对于我青木大膳来说,这样的事可是头一回呢。”大膳说道,但屋子里面的人却如先前那般,并不答话。

“到底要怎么干?不说点什么吗,山本勘助!”大膳发急,忽然激动地大声喝叫,苍白的脸倏地抽紧。

“稍微伤到一点也没关系,但不能把他杀了。那样的话可就鸡飞蛋打了。”

冷静而沙哑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  青木大膳厌恶山本勘助。约莫半年之前,大膳第一次遇见这个人的时候,便从心底厌恶他。或许是两人性情不合吧,总之大膳一听到此人的声音便想苛责他、辱骂他、作践他,直到他大气也不敢出才好。缘此,大膳来到山本勘助家中,厚着脸皮要一点钱只不过是顺便为之,想要说一些难听的话来羞辱他才是更加强烈的愿望。

浪人山本勘助之名,在今川家的领地骏远三一带还是广为流传的。他本是参州牛湟的浪人,于九年前来到骏府城。这九年以来,他曾数次申请在今川家仕官,却不知为何直到如今也未得到任用,眼下蒙今川家家老庵原忠胤庇荫,吃着闲饭。忠胤长年以来照顾勘助,不使他米盐之资或缺,外面流传说这都是因为勘助与忠胤有着亲戚关系的缘故。若非如此,既然不能投身报效于今川家,也就是说此人没有什么才干,作为家老的忠胤又何必善待于他呢?

据说,勘助的剑术乃是行流一派,今川的家臣无人能挡。不过,谁都没有亲眼见过他手执刀剑,更没有人听说他上过战场、杀过敌人。恐怕他身负“行流”之技的传言,大部分是由他那副大大异于常人的尊容引起的吧——身高充其量不过五尺,肤色黝黑,一目明亮,一目浑浊,不仅跛脚,而且右手还缺了中指,年龄也已近五十。

他从住处出来,到城下走动走动的次数,一年到头也是屈指可数的。每当他路过人们身边时,小孩子们或许会回过头来看看,而成年人则见惯不惊了。他那可怕的面容身姿,让人觉得望而生畏却又悲悯可怜。虽说小孩们会好奇地看看他,然则由于害怕的缘故,却也不愿意跟在他后面走上半步。

P1-5

序言

井上靖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他所创作的多部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陆续被翻译引进,已经广为我国读者所知了,比如《敦煌》《苍狼》《孔子》《杨贵妃传》,等等。然而井上老的日本题材历史小说,就我印象中只引进过一部《战国城砦群》,此次重庆出版集团能够把《风林火山》介绍给我国读者,实在是一大盛举。

《风林火山》可以说是井上老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在日本国内妇孺皆知,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我看过其中三部,即1969年东宝公司出品的电影、2006年NHK“日曜洋画剧场”单本电视剧,还有2007年NHK的大河剧,分别由三船敏郎、北大路欣也和内野圣阳饰演主角山本勘助。

这位山本勘助在日本历史上是个传奇人物,他是最受民间推崇的战国时代三大军师之一。然而,三军师中的竹中半兵卫确有其人,宇佐美定行有其原型(宇佐美定满),只有山本勘助的身影始终笼罩在重重迷雾中,使人目眩五色,难辩真伪。

日本的战国时代相当于我国明朝中期,大约从十五世纪中叶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延续了整整一百年。在这一百年内,诸侯割据、群雄混战,日本列岛陷入了空前绝后的大动乱,乱世出雄杰,其中最著名的一人便是甲斐国领主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长于内政和谋略,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战术指挥官,他以“风林火山”为旗帜,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被誉为“战国第一军学家”“甲斐之虎”,传说山本勘助就是信玄中青年时代最为倚重的天才军师。

然而当时代的各种历史文献中偏偏找不到山本勘助这个名字,此人所以在日本国内妇孺皆知,全靠了一部完成于十七世纪初期的历史著作《甲阳军鉴》。这部书自称是武田信玄的重臣高坂昌信(春日虎纲)和其侄春日总次郎所作,然而行文中的错讹比比皆是,很多内容跟其它史料全都对不上号,因此数百年来,始终有人怀疑它是一部伪书。

有人认为《甲阳军鉴》的作者并非高坂叔侄,而是山本勘助之子铁以和尚,因此对于原本身份和作用都很低微的其父山本勘助,浓墨重彩,并且把很多他人的功绩也都安在了勘助身上,使其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一跃而成为武田信玄最为信用的天才军师。还有人认为《甲阳军鉴》的作者是武田氏遗臣小幡景宪,景宪生于1572年,第二年武田信玄就去世了,而他10岁的时候,武田家族就已经灭亡,因此他根据民间传闻,假托高坂叔侄之名创作了此书,史料价值很低,塞满了各种无心的错误和有意的伪造。

上述两种说法都等于否定山本勘助其人,或者此人并不存在,或者此人只是个小角色。就像中国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在真实历史中杨业留下名字来的儿子只有杨延朗(延昭)一个,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杨六郎,其他几个儿子要么压根不存在,要么从来不曾领兵打过大仗,根本不足以在史书中留下姓名。

根据《甲阳军鉴》的说法,山本勘助出身三河牛窟,中年以后来到甲斐,出仕于武田信玄,累功成为大将。信玄对勘助言听计从自不必说,他在吞并信浓国的过程中修筑了许多城砦,基本上全都是山本勘助的功劳,被称为“勘助流”。《甲阳军鉴》中说:“我家(武田家)之城,多为勘助流。”包括著名的高远城、小诸城、海津城,等等。而“武田四名臣”中的两位——马场信房和高坂昌信——也全都向山本勘助学习过筑城之术,是勘助的弟子。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争,大多以城砦为依托,仅善于筑城这一条,就足以说明山本勘助是武田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了。难道这一切全都是假的吗?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在北海道钏路市的市川良一家中发现了一份历史文件,即著名的《市川文书》,文件中提及市川家族曾在战国时代臣服于武田氏,某次武田信玄派遣一位名叫山本管助的武将前来传达指令。学者们认为,这位山本管助,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山本勘助的原型。  参照《市川文书》的记载,可知武田军中确实存在着姓山本之人,或者姓山本的一个家族,而作为家族一员的山本管助既然能够被委派为使者,身份应该不低。与此同时,又有语言学家指出,《甲阳军鉴》确有战国时代的文体表现,虽然很可能最终完稿的是小幡景宪或铁以和尚,但其原稿确为武田军核心将领所作——当然,未必是高坂叔侄。

日本人使用汉字并不如我国那么严谨,一个发音往往对应了好几个含义也颇相近的汉字,所以同音异写甚至完全的错别字就俯拾皆是——比如市川也可写作市河。再如,《风林火山》小说中出现过的坂垣信方也写作坂垣信形,饭富虎昌也写作饫富虎昌,诹访郡也写作诹方郡,等等,而勘助本人,也同时可以写作勘介。在这种情况下,山本勘助误写作山本管助,或者山本管助本是山本勘助的正写,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井上老的小说《风林火山》首次发表于1 9 5 5年,他在创作过程中还没有见过《市川文书》,在那个时候,山本勘助其人并不存在的说法还非常盛行吧。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当然允许虚构,井上老的《风林火山》为山本勘助涂抹浓重色彩,比起《甲阳军鉴》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创作的需要,更为了突出主角山本勘助的作用,小说重塑了多个历史事件。比如把1 5 5 O年的“户石之崩”放在1 5 4 8年的“上田原合战”之前,同时让在“上田原合战”中与坂垣信方一同战死的甘利虎泰早死了两年,去“户石之崩”陪伴横田高松了,诸如此类。

在井上老的笔下,山本勘助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无论与人格斗,还是对敌作战,他都能够凭借本能的直觉取得胜利。虽然在出仕武田信玄之前一直蜗居在骏府城中,足迹不出今川氏统治的骏、远、三这三国,从来也没有和人真刀真枪比试过,更从来没有上过阵,但他第一次挥剑就砍翻了以剑术见长的青木大膳,第一次与武田信玄交谈便获得了两百贯的俸禄,第一次出谋划策就基本解决了诹访郡的问题。

“他自己也不明白该用什么样的招数来对付青木大膳才好,只是想要挥刀斩去,于是便挥刀斩去……”正如挥舞刀剑一般,勘助似乎能够看透武田信玄之心似的,对于信玄憧憬何物、需要何物,应该如何才能得到,他全都了然于胸。也正因为如此,信玄和他主从相得,甚至不顾老臣甘利虎泰的反对破格加以提拔。而勘助也将其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都贡献给信玄,为了信玄的霸业不遗余力地去谋划,去战斗。

然而,在政、战两道都能够直指人心的勘助,在感情问题上却幼稚得仿佛孩童一般。他从来也没有爱过什么女人,在遇见由布姬之前,可以说生命中根本就没有女性的丝毫影子。然而突然之间,由布姬出现了,勘助的忠诚似乎瞬间就从信玄身上转移到了由布姬的身上。虽然他并不清楚由布姬真正需要什么,不清楚如何才能使这位美丽而高贵的公主快乐,他只能套用自己政、战两道的天才直觉,从政治观点上为由布姬谋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勘助此后的人生历程,甚至于武田家的发展方向,就此被注定了。为了保护由布姬,他顽强地支持信玄和村上义清的战斗,同时为了抬高由布姬之子胜赖的地位,他又似乎是刻意地拖延与上杉谦信的最后决战。这种拖延造成了勘助生命中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失策,造成了他最终战死沙场。

井上老小说的很大一个特色,就是小说中人物往往是凭借感情和本能在活动,理性在他们身上忽隐忽现,并不构成成长和发展的主轴。这种感情和本能是无法言表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发出“他为什么这样做”的疑问,但因为作者对细节的铺排、对环境的构设、对人物的塑造之合理性,读者同时也有着“本该如此”的喟叹。

井上老正是这样塑造小说主人公山本勘助的,如此则极大地完善了这一历史神秘人物的存在感。同时,对于其他主要人物的塑造,也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武田信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乃是勘助的影子,或者不如说勘助是信玄的影子。在商讨政、战两道之时,信玄和勘助思路相同、反应相同,互为表里,如果仅仅这样,信玄本身的存在感就会相当薄弱。但精彩的是,在涉及感情领域的时候,信玄却与勘助截然不同,对比勘助的纯真到近乎无知,信玄却是老辣到令人胆寒,他能够完全不动声色地假造自己的外部形象,假装与勘助靠拢。枭雄本色,跃然纸上。

至于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由布姬,历史中本也存在着原型,被称为“诹访御料人”,即从诹访家族纳入的妾侍之意。初出场的时候,由布姬给读者的感觉是软弱、无助,充满了求生的欲望,但随着情节的展开,她的性格却变得既多层化而又各层次浑然如一。外在的柔弱包裹着的是顽强不屈的感情和意念,而因为身份地位所限,这种顽强又迫使其人最终走向灭亡。从最初的求生到最终的求死,给这个乱世女性身上涂抹了太多的悲剧色彩,而这种悲剧色彩反照到勘助身上,又激发出了勘助茫然和无措的另一层面。

井上老笔下的山本勘助是一个天才,但并非英雄,更不是完人,他是一个充满悲剧性的、在时代大潮中无法保护自己心爱之人的可悯的小角色。

最后说一下许宁先生的翻译,能够在文通字顺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作的风采,接近“筘、达、雅”的译文最高要求,实在难能可贵。翻译日本古代文学和历史小说有一个很大难点,即如何解释日文中来源于汉字而又与汉字本意截然不同的那些专有词汇。如果翻译不到位,或者难以找到对应的中文却又强要翻译,不但可能破坏原文的风味,甚至还可能闹出笑话。这种问题在很多译文中全都存在。

比如“一之丸”“二之丸”之类的名词,以前有人将其翻译为“一堡…二堡”。但日本战国时代的城砦类型在中国古代很难见到,即便有,也没有那么多专有名词。“堡”的含义是有顶的高防御性的建筑,但所谓“丸”却更接近于高防御性的院子,中文中很难找到对应词汇。对于类似问题,许宁先生选择了保留原词,外加注解的方式,是很恰当的,也很科学的。

对于一篇好的译文来说,不仅仅要通晓两国语言文字,还必须熟悉作者的笔法和文章所描绘的时代背景。相对这篇《风林火山》来说,不了解井上老的行文风格,不了解日本历史尤其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是很难做到“信、达、雅”的。就我对许宁先生的了解,他具备这些素质,他是翻译《风林火山》的最佳人选,并且在详读他的译文以后,我也更加确定了这一点。

赤军

(著名作家,日本历史研究者)

2008年6月2日

后记

译毕最后一字,我后仰靠在座椅上,脑海中满是小说结尾山雨欲来的气息,挥之不去。

“不错,我正是武田的军师,山本堪助!”随着这堂堂正正的自报姓名,勘助的一生戛然而止,他的爱、恨、抱负、梦想全都在这一刻定格。至于高坂、马场别动队到达战场,谦信与信玄著名的“三太刀”对决,以及武田军的惨胜,都不再存在于这部小说的时空中。唯有勘助生命最后的那一刹那,连同自西南方向滚滚而来的浑浊雨云,成为了永恒。

1950年至1960年,正是井上靖先生创作的全盛时期。这十年间,先生发表了大量的作品。而发表于1954年的这部《风林火山》,正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其主人公山本勘助,原是日本历史上传说中的名军师之一。在本书成书的年代,山本勘助存在的真实性尚未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井上靖先生却用自己的笔向读者描绘了一个鲜活动人的勘助形象。

小说通篇,均以勘助本人为视点来展开,见勘助之所见,闻勘助之所闻,想勘助之所想,能最大限度地让读者与勘助这个角色进行共鸣,切实地感受到勘助的爱与痛、生与死、抱负与梦想。

勘助对由布姬的爱情,是本书最为动人之处。勘助面容丑陋、身材矮小、一目浑浊、一足残疾,从外表来看可以说毫无可取之处。不过勘助天生敏锐的洞察力与缜密的思维,加上半生的积累,使他在军学之上不输于任何人,因此尽管知晓自己外表丑陋,但与武士们相对之时,勘助是非常自傲的。他知道,论才识的话,这些人远远不及自己,他用不着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然而在由布姬的面前,勘助的才识陡然变得无用。由布姬动人的美丽与勘助丑陋的外表形成强烈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是无法用才识来弥补的。面对由布姬纯粹的美,勘助感到自卑,并从中滋生出对由布姬的爱意。这种爱是男女之爱,却又不同于普通男女之爱。这种爱去除了官能的因素,变成了十分纯粹的倾慕。可以说,由布姬对于勘助来说,就是一个极为优美的符号,其中倾注了勘助对于美的一切情感。勘助力图将这美好的倾慕对象与自己的抱负结合起来,于是在他对信玄及由布姬的忠诚的前提之下,有了对身负二人之血的胜赖的忠诚。这亦是勘助对自己梦想的忠诚。这梦想中,包含了勘助的爱情。

勘助对于由布姬的爱,隐藏在井上靖先生平淡朴实的行文之中,犹如涓涓细流。然而细流交汇之处,矛盾冲突进发,强有力地震撼读者的心。可以对比一下书中两场死亡——爱护勘助的坂垣信方的死亡,与勘助深爱着的由布姬的死亡。信方在上田原战死之时,勘助身在本阵,没有亲见,而是通过传令兵的喊叫得知。同样,由布姬的病逝,亦是由来自诹访的使者告知。因此这两场死亡对勘助来说,都是突如其来的,同时对读者来说,也是突如其来的。得知信方死时,勘助尚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他的经验与才识告诉他,这时必须冷静地继续指挥作战,因此直到战争胜利之后,勘助才有时间为信方之死而悲伤。然而在得知由布姬病逝后,勘助却方寸大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噩耗,只是如发疯一般左冲右突,几乎死在敌军重围之下,幸得部下相救,杀出一条血路之后,却在荒野中漫无目的地漂泊数日,最后在河滩之上,终于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号啕大哭。译至此处,从井上靖先生那平实而有力的文字之中,所有前文铺垫的情感在此一并进发出来,使我确实地感受到了勘助的悲痛,竞也不由心酸起来。由此而感到勘助对由布姬之爱竟是如此强烈。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得到这样一个机会,通过翻译的方式,与井上靖先生这位伟大的作家进行某种沟通——也许称为一种单方面的学习更为恰当。这是我第一次翻译井上靖先生的著作。虽然以前曾读过先生的小说,但都不若这次来得深刻。翻译比之阅读,委实难了许多,不若读书冷暖自知即可,却还要将这冷暖务求原汁原味地传达给他人。翻译过程中,我通过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乃至每一个章节结构安排,来揣摩先生的写作意图,这过程既辛苦,却又令人兴奋。先生行文一向平淡朴实,但却犹如平静的海面之下的汹涌暗流一般,又令人感到切实的冲击。我在翻译的时候也力求一方面不改先生文字朴实无华之形,一方面能够传达先生作品中暗暗蕴藏的张力。以我尚浅之功,时而感到力有不逮,却也一路撑了过来。及至此刻,译毕最后一字,我依稀能够体会到先生在写完这部小说那一瞬间的心情,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喜悦。

我由衷地期望,我的翻译能够如我所愿地将井上靖先生的作品呈于读者面前,然无奈笔下功力不及先生之万一,错误疏漏之处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指正。

本书是日本历史小说,其中涉及大量专有名词,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加以了注释,务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读者的阅读困难。

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在翻译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感谢重庆出版社的邹禾先生与肖飒小姐对本书出版所做的努力,以及编辑的认真负责。

许宁

2008年5月27日凌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林火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井上靖
译者 许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98536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渝字(2008)第57号
版权提供者 INOUE Fumi,Jappa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