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兰河传/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之一,由余秋雨教授专序推荐!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作品。在文中,萧红用节奏徐缓的语言,将内心刻骨铭心的忧郁伤感和对祖父的挚爱表达得淋漓尽致;用嘲弄、讽刺和夸饰等手法,把用开水给小团圆媳妇洗澡的人的残忍、愚昧和无知暴露无遗,将看客们病态的、阴暗的好奇心剖析得入木三分,同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憎恶和痛心……

内容推荐

本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的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作品。这本写于抗战时期却以她童年生活回忆为主要内容的小说,矛头直指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统治势力和腐朽的传统习惯对人性的戗害。作者借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姑娘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充满童真的笔致描绘社会,刻画人物。有讽刺,有幽默,有欢乐,也有寂寞。全书以呼兰河这个小镇为时空环境,描绘了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东北小镇的风土画卷。

目录

主要人物介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思考题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的。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这就是最有名的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竞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药店也就叫“李永春”。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春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熟了。用不着什么广告,用不着什么招引的方式,要买的比如油盐、布匹之类,自己走进去就会买。不需要的,你就是挂了多大的牌子,人们也是不去买。那牙医生就是一个例子,那从乡下来的人们看了这么大的牙齿,真是觉得稀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边,停了许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来。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绝对的不去让那用洋法子的医生给他拔掉,也还是走到李永春药店去,买二两黄连,回家去含着算了吧!

因为那牌子上的牙齿太大了。有点莫名其妙,怪害怕的。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接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铺,有几家粮栈。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色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高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机关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毛驴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两个都是小学: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作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高级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学。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作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可以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学的,没有蚕吃,那里边的学生的确比农业学校的学生长得高,农业学生开头是念“人、手、足、刀、尺”,顶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那高等小学的学生却不同了,吹着洋号,竟有二十四岁的,在乡下私学馆里已经教了四五年的书了,现在才来上高等小学。也有在粮栈里当了二年的管账先生的现在也来上学了。

这小学的学生写起家信来,竞有写到:“小秃子闹眼睛好了没有?”小秃子就是他的八岁的长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还都没有写上,若都写上怕是把信写得太长了。因为他已经子女成群,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写起信来总是多谈一些个家政:姓王的地户的地租送来没有?大豆卖了没有?行情如何之类。

这样的学生,在课堂里边也是极有地位的,教师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这样的学生就站起来了,手里拿着《康熙字典》,常常会把先生指问住的。万里乾坤的“乾”和乾菜的“乾”,据这学生说是不同的。乾菜的“乾”应该这样写:“斡”,而不是那样写:“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满满的泥。等坑水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阳一晒,出来很多蚊子飞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时那泥坑也就越晒越纯净,好像在提炼什么似的。若是一个月以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质度更纯了,水分完全被蒸发了,那里边的泥,又黏又黑,比锅底还黑,比糨糊还黏。好像炼胶的大锅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哪怕苍蝇蚊子从那里飞过也要黏住的。

东二道街除了因大泥坑子发生的盛举之外,再就没有什么了。也不过是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也有一两家机房,也许还有一两家染布匹的染缸房,这个也不过是自己默默地在那里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可以使别人开心的,也不能招来什么议论。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办理。

呼兰河这城里,就有许多这一类的人。人们关于他们都似乎听得多、看得多,也就不以为奇了。偶尔在庙台上或是大门洞里不幸遇到了一个,刚想多少加一点恻隐之心在那人身上,但是一转念,人间这样的人多着哩!于是转过眼睛去,三步两步地就走过去了。即或有人停下来,也不过是和那些没有记性的小孩子似的向那疯子投一个石子,或是做着把瞎子故意领到水沟里边去的事情。

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花子,至少在呼兰河这城里边是这样。

人们对待叫花子们是很平常的。

P1-5

序言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作品。在文中,萧红用节奏徐缓的语言,将内心刻骨铭心的忧郁伤感和对祖父的挚爱表达得淋漓尽致;用嘲弄、讽刺和夸饰等手法,把用开水给小团圆媳妇洗澡的人的残忍、愚昧和无知暴露无遗,将看客们病态的、阴暗的好奇心剖析得入木三分,同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憎恶和痛心……

这本写于抗战时期却以她童年生活回忆为主要内容的小说,矛头直指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统治势力和腐朽的传统习惯对人性的戗害。作者借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姑娘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充满童真的笔致描绘社会,刻画人物。有讽刺,有幽默,有欢乐,也有寂寞。全书以呼兰河这个小镇为时空环境,描绘了一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东北小镇的风土画卷。

萧红的作品语言新颖独特,感情凄凉哀婉,内容对比强烈,艺术风格多样化且具有散文的特点,在明丽清新中孕育着粗犷的风格。《呼兰河传》继承了作者散文化的特点,结构松散,笔法随意,因此关于它的归类颇受争议。作家茅盾充分肯定了它的艺术价值:“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病逝于香港。她的第一部作品是1933年与萧军合写的散文集《跋涉》;1935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显示了这位女作家不平凡的才华;1940年《呼兰河传》在香港写成。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是这部作品给她的艺术生涯带来了不朽的声誉。

萧红一生坎坷。死时才31岁。但在她短短的不足10年的创作中却给后人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遗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兰河传/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56975
开本 32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3
出版地 天津
210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