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上的大谋杀(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古到今,谋杀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曾中断过,这种残杀有上下级之间的、同僚之间的、甚至亲人之间的。本书在作为总述的第一章之后,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四个关于谋杀的故事,揭示了历朝历代那些表面光鲜的高官显贵们背后阴暗的杀戮故事的原委。作者以正史为依托,把故事讲述得生动紧张,笔法晓畅诙谐,又寓个人褒贬以及对历史的思考于故事的演绎之中,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通俗历史读物。本书还配以大量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更是为阅读平添了许多乐趣。

内容推荐

杀,自上而下时是一种惩罚,自下而上时是一种反抗,而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极端的处理矛盾的方式。人们似乎很难彻底消除惩罚、反抗和矛盾,但生命又是每个人最珍视的,那么,改变一下规则,用秩序来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杀戮,用其他的有效方式来处理矛盾那才是人们应该寻求的目标。

目录

前言

壹 侠以武犯禁

 谋杀从无聊开始——谋杀成为一种方式——谋杀找到了理论——谋杀的化境

贰 君臣相杀

 闯祸的顽童——干掉你又怎么样——生死搏杀——良史董狐

叁 君子之死

 君子不是好当的——春申君的光荣——诡异的结局

肆 职业杀手之祖

 荆轲、赢政和司马迁——荆轲出道——满座衣冠似雪——图穷匕见——还有一个高渐离

伍 超级刺客

 飞来一个大铁椎——圯桥纳履——兴汉四百年

陆 荒诞的乱世

 司马炎的儿媳妇——八王之乱的开始——愍怀太子——太子之死

柒 屠戮世家

 刘家这些人——枭獍之子——杀杀杀——血腥的南朝

捌 绝情的情杀

 不幸的李家兄弟们——患难中的誓言——再登大宝——开放的后宫——神龙殿的毒饵——谋杀者的下场

玖 靖安怨

 血色清晨——武元衡其人——藩镇之乱——淮西始末——告慰故相

拾 七夕变

 南唐李家——臣服——女人——几曾识干戈——李煜之死

拾壹 忠于为国 缪于谋身

 他扶起了一个皇帝——得罪了一大批人——正确的

 事情被做错了

拾贰 生得平庸 死得可笑

 姓完颜的——卫王捡了个皇帝做——注定要倒霉——用人用言两不当——胡沙虎出手了

拾叁 壬寅宫变

 简单处理——昭阳日影——大礼议——严嵩火了一把——世宗崇道

拾肆 梃击案

 棍子——疯子——太子——妃子——案子——臣子

拾伍 清末罗生门

 陆先生觉得不必管前面那个人——来了个赵秀才——老汪的说法最奇怪——真相或许就在假象之中——真实不是唯一的选择

试读章节

谋杀成为一种方式

瞎老头的故事可能并非全都是真事,但无论如何是一个偶然的个案,家庭内部矛盾被演成这个样子终究是罕见的。

假使如我们很自然的一种假设:人的杀人能力最强,同时,人和人沟通最方便。那么,人必然会为了追求安全而形成一种共识:不能乱杀人。这种约定从创意到进行约定到被完全认同肯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不能乱杀人”这个意识被一般人普遍接受之后,就形成了另一个局面:一般人都会有一个思维定式,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排除的便是“杀人”。而正因为大多数人有了这样的定式,偶一为之者便成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冷不丁杀一次人也就成了一种能够收到奇效的招数。当然,既然有一个人所共遵的约定在,杀人肯定要冒险甚至付出很大代价,所以,不是很有必要的话,连偶一为之都不合算。

最关系利害得失的,当然是军政大事。

司马迁看来很欣赏这种方式,《史记》专门开了一个《刺客列传》,记了一批杀手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荆轲我们下面还会用专题说到。这一群刺客中最早的名字是曹沫。

曹沫这个名字,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如果换他另一个名字,知名度就高了——曹刿。对,就是那个《曹刿论战》中的军事家的光辉形象。在司马迁的故事里,这个曹兄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

曹沫是一个武夫,凭着勇猛成为鲁将,不幸的是,和齐桓公作战老是打败仗。打败了,鲁庄公只能割地求和,不过倒是没怪罪曹沫,还是照常用他。随后,齐桓公就和鲁庄公会盟,也就是胜负双方的一个交割仪式。结果,齐桓公一出场,曹沫从后面转出来拿了把匕首就把他劫持了。可能齐桓公没有带保镖的意识或者保镖无能,反正等周围的人明白过来,齐桓公已经在曹沫手里了。齐桓公只好问他有什么要求,曹沫当然是要还割地,顺便还讲了一通道理,这个表现倒还有点曹刿的影子。齐桓公没办法,只好一口答应。说完之后,曹沫就把他放了。脱险了的齐桓公非常懊丧,想反悔。管仲劝他:算了吧,吃亏了就吃亏了,咱们再耍赖的话,确实能搞回这些地,但传出去丢人丢大了。这样,曹沫算是把自己战败闯的祸抹平了。

在春秋五霸的年代,流行的做法是用战争说话,用会盟总结。要抢地盘就打,打完之后分出胜负就通过会盟认定利益交割。在这个做法是习惯的时候,突然冒出来近身绑架改变会盟意图,可以说是一种大胆创新。作为尝试,这一次双方都显得很稚嫩,和日后蔺相如的案例相比可谓漏洞百出。

敌对双方利用外交场合作案,成功率不高,而且一旦有了先例就会提高防范级别,到了荆轲的时候甚至不得不挖空心思结果还没能得手。于是这一方法又逐渐被变通运用到内部斗争中去了。

南方的吴国有一任吴王名叫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余祭、夷昧、季札。诸樊特别看好幼弟季札,所以生前没留遗嘱把王位传给儿子,这样,按惯例就把王位给了弟弟余祭,余祭死后轮到夷昧,夷昧死后就可以轮到季札了。结果,真的轮到这个季札的时候他却不肯接受王位,逃跑了。说起来,这个套路也是他们家的祖传,当初吴国的老祖宗太伯就是用逃跑的办法把王位让给了弟弟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可以说没有太伯一逃,就没有周王朝。而吴国,也正是太伯逃跑到蛮荒之地的副产品,现在季札又来这么一手,既没有生出什么副产品,连主产品都乱套了。

季札一逃,夷昧的儿子僚成了吴王。这么一来,吴王僚的堂哥,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干了:要是按兄弟相传的规矩办,现在轮到我叔叔季札,他跑了,下面没弟弟了,那就该轮到他季札的儿子;要是按父子相传的规矩办,那我才是第一王子,有他吴王僚什么事啊!  但是,生米已成熟饭,现在要夺回、王位,光说这些已经没用了。于是,公子光精心培养了一个刺客,名叫专诸。然而,吴王僚也不是省油的灯。首先他有权,光杀了他,政治形势也未必允许公子光上台;其次他也高度提防刺客,平时重兵护卫,自己甲不离身。

机会好不容易等来了。吴楚相争,国内的兵力和吴王僚的亲信都纷纷外调,国内空虚。剩下的就是设法突破吴王僚身边的防范了。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公子光宴请吴王僚。吴王僚自信防备周全,应邀前来。果真一切防范都很周密,但只有一个环节被忽略了。扮作厨师的专诸端了一盆鱼上来,专诸身上没有武器,但谁也没想到要去检查鱼——要把整条的做好的鱼翻烂了再端上去吃也太夸张了。但是,机关恰恰就在这条鱼!

鱼肚子里藏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就是后来被传得神乎其神的鱼肠剑。瞬息之间,专诸手上有了武器。有效进攻之下,足够锋利的宝剑穿破了吴王僚的铠甲给了他致命一击。几乎与此同时。吴王僚的保镖也要了专诸的命。一切就差那么一点点,吴王僚成了输家,公子光成了赢家。

就这样,历史上又有了一个著名的吴王阖闾。

P5-8

序言

杀,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字眼。谋杀,一个令人对智慧产生厌恶的词汇。关于读史的益处,前人见仁见智的论述多矣。史籍是真实的、庞杂的记录,一般说来它多以时间为序杂陈于读者面前,也或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主题,要之多是为全景式阅读而备的。因此,对一个人来说,读史也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那么,换一个方式,比如把一些往事用一个关键词来串联,虽说整体收获远少于全景式的阅读,但围绕这个关键词的思索却能达到更深的程度。规模小了,收获也不能说没有,那就不妨尝试一下。于是,“谋杀”和历史结缘,有了以下这组文字。

说起杀人,大概每个人儿时都背过:“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从古到今,杀戮在人世间其实没有中断过,尽管理智地思考一下,大多数人都能明白:剥夺对手生命这样极端的方式,应该是人类游戏规则所禁止的,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真要将其变成时时自觉遵守的约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把历史的书页向前翻,我们会看到更多的鲜血和头颅,不仅是敌对双方的残杀,还有上下级之间的、同僚之间的、亲属之间的。这些历史故事——看来,不免让人心生疑窦:人,这都是怎么了?好生恶死是人的本性,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无谓的杀戮呢?更可怕的是,如果杀戮只发生在战场,那是一个关于战争合理性的问题,但事实上,许多杀戮并不发生在战场,而且往往越是远离战场的杀戮越是阴森可怕,越含有丰富的智力因素——是谋杀而非凶杀。

作为总述的第一个章节之后,我们选了十五个故事,只有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张良,从无知的、想靠杀来解决问题的莽夫反省升华而成为一个智者。其余的故事都是昏暗的画面,事情的原委俱在,却令人气闷。同时,隐隐约约地,可以从每一个杀人者身上感到两个字——恐惧;又从每一个被杀者身上感到两个字——随意。另外,故事中的人物全是高官显贵,甚至不乏帝后皇储。

史实为后人展开了很多思考的头绪:如果杀人由于内心的恐惧,那安详、大气的人生在哪里?如果恐惧是由于既得的权和利,那神通广大的权和利为什么反会危及生命安全?如果过分和不经意的言行真能招来杀身之祸,那“自作孽不可活”的古训是否也可以给很多持不谨慎态度的人敲响警钟?不得不承认,群体的人常常体现出荒诞的一面,由此,作为个体的人对理性的追求也成了一个重要的人生组成部分。

杀,自上而下时是一种惩罚,自下而上时是一种反抗,而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极端的处理矛盾的方式。人们似乎很难彻底消除惩罚、反抗和矛盾,但生命又是每个人最珍视的,那么,改变一下规则,用秩序来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杀戮,用其他的有效方式来处理矛盾,那才是人们应该寻求的目标。

从历史的画面回到现实,我们当然应该感恩,上苍没有把我们放在一个随处有杀戮的生存环境之中。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离理想的和谐社会、完美人生还有多少距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上的大谋杀(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梦寒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50180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5-49
丛书名
印张 13.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1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