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中国养生术(中国正统养生学大揭示)/图解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当面对各大小书店堆积的养生书籍时,您是否会感觉到难以选择?而对于同一种症状的五花八门的对治方法,又会不会让您感觉头晕脑涨?那么,您是否希望看到科学系统的养生学范本?《图解中国养生术》,正是考虑到您在日常养生中的种种焦虑和疑惑,倾心地编辑汇总了古代儒、释、道、医、易及诸子百家的养生精粹,兼收并蓄地将中国主要养生术全程收录,力求使读者在增长知识之余,养成良好的养生保健习惯。本书采用新颖的现代图解手法,生动传神的手绘插图、简洁明了的图表,结合明白晓畅的文字讲解,将文字与图画、图表等视觉元素综合,组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内容体系,力求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快速地掌握养生的小技巧。

内容推荐

如何更健康优质地生活,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当面对各大小书店堆积的养生书籍时,您是否会感觉到难以选择?而对于同一种症状的五花八门的对治方法,又会不会使您感觉头昏脑涨?您是否希望看到科学系统的养生学范本?《图解中国养生术》将为您解答种种养生疑虑。

本书汇总了古代儒、释、道、医、易及诸子百家的养生精粹,兼收并蓄地将中国主要养生术全面收录。我们尝试用科学来解读古代养生学,对于繁杂的古老医典进行研究整理,力求精益求精。以便让读者更清晰地领悟养生原理,掌握养生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养生保健习惯,维持身心的健康态,及缓解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都市亚健康。

目录

养生术的发展历程

彩绘导引图

编者序:我们如何健康优质地生活

本书阅读导航

第壹章 养生的缘起:多元生趣诸家齐鸣

 1.养生与传统文化:什么是养生

 2.早期养生文明的萌芽:追溯养生之始

 3.养生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养生的内容

 4.顺应自然的四季养生法:天人合一

 5.做适合自身的运动,以调和气血:和于术数

 6.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形神共养

 7.不要过度消耗精、气、神,适可而止:阴阳协调

 8.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宜忌:谨和五味

 9.注重整体综合的调养:统筹兼顾

 10.因人、因地、因时灵活地施养:审因施养

 11.静养、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和药饵:古代养生的六大学派

 12.《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中医养生思想

 13.中国古代养生的九流十家:流派划分

 14.与道同体的长寿夙愿:道家

 15.佛家:超越生死的泰然之法

 16.儒家养生思想:养德尽性的自我建树

 17.《易经》对养生的影响:借易说理医易同源

 18.藏地养生思想:藏地民族的益生之道

 19.导引术:千年养生绝学

 20.古为今用话养生:古代养生学对当今的指导意义

第贰章 什么决定人的寿命:透过人体机能谈养生

 1.什么是藏象:了解你的脏腑

 2.什么是生命节能:阴阳调和的保障

 3.血气能量:生命物质的存储

 4.生物钟养生法:12个时辰脏腑怎么调休

 5.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与医学

 6.仿对肝脏了解多少:春季“发陈”吃绿色养肝

 7.你是否真的“知心”:夏季“蕃秀”吃红色益心

 8.怎佯科学养肺:秋季“容平”吃白色润肺

 9.养生健体要“肾重”:冬季“闭藏”吃黑色保肾

 10,你可知道脾脏的功能:调理脾脏的食物

 11.气血的关系:常用补气血中药、食品

 12.是什么在威胁你的肠胃:识别自己的“肠相”和“胃相”

 13.秋天怎样养皮肤:肺津不足,皮肤干皱无光泽

 14.冬天怎样养藏:冬天“藏”什么

 15.什么叫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应包括哪些食物

第叁章 《黄帝内经》:中医养生的思想

 1.什么是中医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

 2.中医的疾病观:人为什么会得病

 3.什么是阴阳五行:阴气和阳气有什么作用

 4.诊断人体是否平衡的四法:“八纲辨证”

 5.什么是六气:六气为什么会异常

 6.藏象养生:五脏六腑的功能和分工

 7.什么是经络:传导脏腑、脉络的电话线

 8.穴道按摩:让你躲开打针吃药的痛苦

 9.指压穴位的基本方法:教你几招解乏技巧

 10.关于针灸:针灸诊断和针刺疗法

 11.中医的诊察方法:四诊

 12.什么是中草药:药膳的疗法

 13.中医与美容:针灸美容法

 14.脉象养生:四时的脉象

 15.个体化养生:根据年龄、体质、脏气养生

第肆章 道教养生:顺阴阳之理,为摄养之法

 1.道家养生思想:道教养生之源

 2.内丹术:道士的成仙天梯

 3.调摄呼吸的益生功:动功与静功

 4.动功:强身健体缓解都市亚健康

 5.静功:消除杂念带来的惊喜

 6.什么是气功:“无中生有”的气世界

 7.以养保生:气功按摩之拍打健身法

 8.存思:挖掘生命体的奥秘

 9.仙丹:烹炼道者的仙梦

 10.辟谷:古老的清肠运动

 11.女丹秘旨:女性内丹修炼养生法

 12.老子养生法:无为无欲

 13.庄子话养生:死生有命

第伍章 佛教养生:精、气、神的修炼世界

 1.什么是佛教养生:佛教论身病与心病

 2.正念养生:情绪活动对内脏器官的损害

 3.修心健体的养生功法:动功与静坐

 4.佛家静功修炼:消除心灵上的污垢

 5.禅的疗法:调五事

 6.佛话健康:遗传与业力对健康的影响

 7.六识养生:健康与六识

 8.人为什么会有烦恼:读经与健康

 9.人生四惑:心识对治癮病

 10.六根的相互作用:增益健康的香味养生

 11.藏传佛教养生:喇嘛长寿的秘诀及养生理念

 12.素斋养生:增进健康的素食疗法

 13.茶道养生:茶艺中的修行

第陆章 儒家养生:养后天之本饮食境界观

 1.儒家养生思想:三纲八条

 2.儒家养生文化精要:精神、饮食、文艺

 3.孔子“长寿经”:仁者寿

 4.孔子“八不食”:“不吃”的学问

 5.孔子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6.孔子吃相:食不语,寝不言

 7.圣人与姜:不撤姜食

 8.心理养生:君子三戒

 9.音乐养生:孔子“无一日不歌”

 10.体育养生:动中以求静

第柒章 易经养生:易经哲理万物皆适

 1.什么是八卦:八卦对应八脏器

 2.象数养生:神奇的八卦象数疗法

 3.衣着养生:穿着中的玄机

 4.节气疗法:按二十四节气进行锻炼的方法

 5.环境养生:风生水起自然调和

 6.查病知风水:人体疾病与阳宅风水

 7.面相养生:泄露疾病的7种面相

 8.手相养生:藏在五指里的健康预报

 9.生肖养生:健康宜忌“肖”攻略

 10.血型养生:吃适合你血型的食物

第捌章 藏医养生:关于生命的起源

 1.什么是藏医养生:藏医发展史

 2.关于疾病的认识:疾病的诱因

 3.善用藏药助养生:药浴保健法

 4.精神修持求养生:精神内养

 5.藏味饮食益养生:藏食特性与调配

 6.梦与健康:生命中的吉凶讯号

 7.藏药浴养生:沐浴滋补能抗老益寿

 8.日常起居谈养生:细节养生

 9.瑜伽养生:当代瑜伽与健康

 10.六字真言养生法:崦嘛呢叭咪呼

第玖章 导引术养生: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

 1.什么是导引:导引术的功用

 2.导引术的养生秘诀:调心、调身、调息

 3.胎息:呼吸停止后的神通

 4.六字诀:祛病延年六字法

 5.站桩:外静内动的修习法

 6.五禽戏:东汉华佗的导引术

 7.女子五禽戏:根据女体特点量身订做

 8.八段锦:民间盛传的祛病益身法

 9.五脏导引术:专门治疗五脏疾病的动功法

 10.玉蟾吸真功:塑身美体导引术

第拾章 中国古代性养生:和谐性生活中的养生之道

 1.房中术概说:认识性

 2.古代房中养生:要旨与法则

 3.古代房室养生禁忌:日常房事保养

 4.素女经:清修、双炼、双修

 5.健康性行为:精神情志与房室养生

 6.“房中术”解惑:“闭固”与“还精”

 7.七损八益:房中补益

 8.房中术的消亡:养生还是害生

第拾壹章 不同民族的养生方术:中国民族、民间养生

 1.论蒙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民间养生

 2.“赫依”、“希拉”、“巴达干”:蒙医治疗方法

 3.蒙药传统剂型:蒙医滋补油剂

 4.维医的源起:疾病观

 5.壮医药的萌芽:壮医外治法

 6.彝族医药:彝医特色药疗

附录

 名词解释速查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势

 食物搭配禁忌,烹饪有讲究

试读章节

养生与传统文化

什么是养生

中华养生产生于土古先民时期,主要是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抗病防疾的需要。自古以来,人类最普遍的心声就是,“如何才能更健康长寿?”

养生概述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寿世等。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从而达到阴阳调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让生命时刻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定位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渴望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但是,怎样才能达到百岁甚至更长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套生存秘诀——科学的养生之道。

养生的基本法则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疗、食疗、民俗、宗教、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有四点,即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神养、行为养、气养、形养、食养、药养、术养),总的来说,养生就是协调气血阴阳平衡,防止病邪侵害。先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调节,逐步达到神和形两者的完美协调。

传统养生

综合传统养生有四大理论:第一,“天人合一论”。认为人体内环境系统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系统是统一的。养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第二,“形神共养论”。形,指形体;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形和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欲养神,必先养形。第三,“阴阳协调论”。认为生命现象是由阴阳构成的,养生,就是使阴阳保持和恢复平衡、协调。第四,“统筹兼顾论”。说明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的,主张促进人体整体的平衡和稳定,“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注重整体性和防衰保健措施。

早期养生文明的萌芽

追溯养生之始

从原始部落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我们的祖先在抵御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界,并试着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来顺应基本生存和种族延续。这包括开始创造简单的觅食工具、择居筑巢以避寒防兽、烤制熟食防止病菌,以及用语言和肢体等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

火的作用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如火山爆发、打雷闪电或树林里起火。火的出现,不仅可以照明、御寒,还结束了古人“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涯,让人类懂得了烤制熟食,从而提高了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的质量,防止了一些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那一时期,人类养生文明已悄然萌芽。

火的另一个重大功效是驱寒。先人们在用火取暖的过程中,慢慢地琢磨出了一些简单的“火疗”技能,比如灸、熨等,用来治病养生。

选择性迁徙

我们的祖先原来在河谷一带群聚而居,当地肥美的水土及充足的食物,足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假若遇到自然灾害,被迫迁徙时,就会依据这些基本条件有选择地居留。可见上古时期的人类,就已经懂得居住环境的选择。这是《诗经·大雅·公刘》要“观其流泉”的相关史料记载。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盗跖》),又进一步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适应寒暑改善居住环境。之后,又建造茅舍躲避风寒,并发现了窗户的奇妙用途,开窗透光、通气。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人类在不断地认识自然和改善生活环境,总结有益身体的经验,世代沿袭、发展并改进。

劳动让我们不断进步

劳动让人类在不断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早期人类通过劳动寻找食物、火种,发明简单的工具和建造房舍,满足了最简单的吃、穿、住、用、行的生存需求。劳动帮助人类改善生活的同时,又促使人类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智慧,增强了体质,延长了寿命。至此,人类最原始的养生文明诞生了。

养生的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养生的内容

养生的终极目标即健康、长寿,甚至成仙至圣。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与方法包含着丰富的综合学科思想体系,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方面。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

时令的变化,主宰着万物的消长,《内经》云“四时阴阳之气,能生长收藏、化育万物,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蕴涵于五行中的医疗知识:春季“发陈”吃绿色养肝;夏季“蕃秀”吃红色益心;秋季“容平”吃白色润肺;冬季“闭藏”吃黑色保肾。人如果能顺应四时的变化,就能保全寿命,否则就会生病或死亡。

和于术数,运动保健

做适合自身的运动,以调和气血。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动则不衰”,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极为有益。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宜忌。古人对饮食的调配、烹调加工、进食的卫生、饮食前后的保养、饮食的节制、饮食禁忌及食疗等都有讲究,所以要五味调和、定时定量。

起居有常,规范作息

生活作息要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内经》云“起居无节,半百而衰也”。因此合理的起居作息习惯,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防御疾病,延缓衰老。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

不要过度消耗精气神,适可而止。过劳易伤脏腑,过逸会导致气机不畅。两者都不益于养生。适度劳作,可调节气血。适当休息,可消除疲劳、恢复元气。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以利于养生。

P24-28

序言

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秦始皇求仙,到晋人炼丹制药等,其间虽走了不少弯路,却阻止不了人类对延年益寿的强烈渴望。“养生”一词,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简单地说,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综合其意,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和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中医和养生学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定位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更渴望能够获得优质的生活。但是怎样才能达到健康长寿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套生存秘诀——科学的养生之道。

古代传统养生流派较多,但各有所长,主要有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中国传统养生,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疗、食疗、民俗、宗教、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以及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它除了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还依靠良好的人文环境,古今养生谈论最多的就是精神调养,人生活于自然界中,形神难免受到时令、水土、家居、社交等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调节情志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古人云“欲养形,先调神”,如是才益于身心的健康长寿。

现在,人类已经发展到高度文明阶段,人们有力量主宰自己的未来。现代人尝试用科学来解读古代养生学,就是为了全人类探索如何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养生除了要顺应自然、积极做好各种科学的预防,还应采取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动静相宜等一系列养生措施。从而预防各种威胁身心健康的疾病,以缓解都市亚健康。

养生贯穿于人的一生,人生中,有很多种因素都能影响生命的最终寿限。科学的养生实践证明,盲目护养也会使身体受损。纵览市场上种类庞杂的养生学书籍,却没有一部堪称完备的医典能够真正概括养生保健的实质。

当面对各大小书店堆积的养生书籍时,您是否会感觉到难以选择?而对于同一种症状的五花八门的对治方法,又会不会让您感觉头晕脑涨?那么,您是否希望看到科学系统的养生学范本?《图解中国养生术》,正是考虑到您在日常养生中的种种焦虑和疑惑,倾心地编辑汇总了古代儒、释、道、医、易及诸子百家的养生精粹,兼收并蓄地将中国主要养生术全程收录,力求使读者在增长知识之余,养成良好的养生保健习惯。本书采用新颖的现代图解手法,生动传神的手绘插图、简洁明了的图表,结合明白晓畅的文字讲解,将文字与图画、图表等视觉元素综合,组成一个完整而有机的内容体系,力求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快速地掌握养生的小技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中国养生术(中国正统养生学大揭示)/图解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抱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41595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8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6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0
17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