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过得还行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不仅仅是一部奥地利小说,也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小说,而是描写了“一个观察家的生活”,盖格尔关注于那些被人们无意识遗忘的材料和尚未表达的思想。该小说从目前泛滥的家族小说中脱颖而出,堪称“伟大的小说”。

作者无意创作恢宏的历史画卷,但许多历史重要时刻、重大事件如二战、朝鲜战争等不留痕迹、巧妙地揉合在家族小历史的细节中。菲利普一边整理着旧照片、旧信件和旧资料,一边进入回忆,一边将记忆的历史扔进垃圾箱。最后菲利普走出家门,和历史告别。

内容推荐

《我们过得还行》是一部家族小说,讲述维也纳一个普通家族三代的历史,时间跨度从1938年至2001年。小说的主线是主人公菲利普·埃尔拉赫继承了祖父母的遗产——维也纳郊外的一座别墅。36岁的作家菲利普喜欢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女友约翰娜的拜访是他与外界的唯一联系。菲利普对自己的家族历史一点也不感兴趣,是约翰娜找来工人帮他收拾这座老屋子,他才被迫面对历史、整理历史。小说的情节框架就是菲利普为期2个月的整理过程,形式为日记式片断,不断穿插回忆,每个对于家族和历史都非常关键的年代都浓缩到一天中,好像主人公信手拈来的一张张家庭日志,也好像一张张回放的幻灯片,不经意间进入主人公的视线。别墅过往的主人们娓娓道来他们的生活。

作者无意创作恢宏的历史画卷,但许多历史重要时刻、重大事件如二战、朝鲜战争等不留痕迹、巧妙地揉合在家族小历史的细节中。菲利普一边整理着旧照片、旧信件和旧资料,一边进入回忆,一边将记忆的历史扔进垃圾箱。最后菲利普走出家门,和历史告别。小说中作者不断发出感慨:“谁了解奥地利?”谁真正了解奥地利这段沉重而不堪的历史?作者刻意追求的是冷静的观察角度,对历史不予评论,大幅度地跨越时间。经历过历史的洗礼,家族仍然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目录

2001年4月16日,星期一

1982年5月25日,星期二

2001年4月18日,星期三

1938年8月6日,星期六

2001年4月29日,星期日

2001年5月1日,星期二

1945年4月8日,复活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

2001年5月2日,星期三

1955年5月12日,星期二

2001年5月3日,星期四

2001年5月7日,星期一

1962年9月29日,星期六

2001年5月22日,星期二

1970年12月31日,星期四

2001年5月31日,星期四

2001年6月1日,星期五

1978年6月30日,星期五

2001年6月8日,星期五

2001年6月14日,星期四

1989年10月9日,星期一

2001年6月20日,星期三

试读章节

2001年4月16日,星期一

他从未想过什么叫死人比我们更长命。他朝后仰了仰头。他还闭着眼睛,就看到自己又站在卡住的阁楼门边,听到透过木头传来的低沉叫声。星期六到的时候,他就发现西边山墙下的窗户少了一块玻璃,那里常常有鸽子飞进飞出。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他开始用肩膀撞向阁楼门。每撞一下门就打开几公分的缝,门后的翅膀扑击声和咕咕的叫声也越来越大。门轴发出了一声短促、刺耳的吱呀声后,阁楼里刮起一阵阴风,门开了一条大缝,菲利普终于可以将脑袋伸进去。尽管光线昏暗,他只看眼就感到恐怖至极。许多鸽子在里面筑了巢,到处都铺着厚厚的垃圾,垃圾都快要没膝了,一层又一层,就像“利滚利”越堆越多:粪便、骨头、蛆、老鼠、寄生虫、病原体(结核病菌?或者沙门氏菌)。他攸地缩回脑袋,门随即啪嗒一声关上了。他查看了几遍,确认插销已经插紧了。

约翰娜是从电视中心过来的。这个船形的建筑物就在附近的屈尼西勒贝格,在希琴公墓和精心设计的美泉宫花园的上方。她把那辆菲利普多年前转让给她的载重自行车靠在早上运来的垃圾箱旁。

“我带来了早餐”,她说,“但是你得先领我参观一下房子。嗨,快点。”

他知道这不仅是对此时此刻的提醒,也是对所有事情的要求。

菲利普坐在别墅门口的台阶上,他从冬天死去的外祖母那里继承了这栋别墅。他眯着眼打量了下约翰娜,然后套上鞋子。他用拇指和食指将抽了一半的香烟随意地(有针对性地?)弹进还空着的垃圾箱里,说:

“到明天它就会满了。”

然后他站起身来,走进敞开的大门来到走廊,从走廊来到楼梯间。和一般传统的楼梯间相比,这里的楼梯宽亍许多。约翰娜摊开手一遍遍地抚摩着那颗有了年头的炮弹,它是由多细孔的合金灌造而成的,就搁在楼梯扶手末端的栏杆上。

“这是从哪儿来的?”约翰娜很想知道。

“这可把我问倒了。”菲利普说。

“哪儿有这种事,外祖父母在楼梯栏杆上摆着一颗炮弹,竟然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哪儿来的!”

“如果大家之间平常就没什么话说呢……”

约翰娜盯着他说道:

“全怪你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菲利普避开她的目光,向左走到一扇高大的门前。打开门,走进客厅。约翰娜跟在他后面,皱了皱鼻子,半明半暗的空间里散发出一股污浊的气味。菲利普拉起两扇百叶窗,好让房间显得舒服一些,他觉得那些家具在突然照进来的光线中似乎在微微地晃动。约翰娜走向挂在书桌上面的摆钟。指针停在差二十分七点。她试图听到嘀嗒的声响,显然是徒劳的,于是她问起这只摆钟是否还好用。

“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惊讶的。我不知道。”

他连发条钥匙放在哪里都想不起来了。尽管可以假定,如果给他的点时间好好想想,他也许会回忆起保管的地方。他和姐姐茜茜,这次姐姐继承的是两份人寿保险和一个位于下奥地利州的糖厂的部分股份,他们俩七十年代在这里住过两个月,那是在他们的母亲死后的那个夏天,那时也只能这样。当时外祖父所在的电力部早已由他人接手了,可他整天还端着个架子跑来跑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个周六的晚上都给他的钟表们上发条,把这个仪式当成了艺术品展示,允许外孙、外孙女在旁观看。这样才显得时间好像在这个老人的控制之下,是他让时光流逝或是停留。

菲利普看着挂在摆钟两侧的照片,就是在书桌上方的。这时,约翰娜打开钟盒,往里看看,——好像一只猫朝昏暗的靴子口里张望。然后她又接连拉出书桌的小抽屉。

“这是谁?”她一边忙乎一边问道。

“右边的是我舅舅奥托。”

对左边的照片菲利普什么也没说。约翰娜也应该明白了。他从墙上取下照片,拿到近前仔细地端详。那是他的母亲,1947年时,她十一岁,站在电影《枢密官盖格尔》拍摄现场的不远处,凝视着流淌的多瑙河。一艘游船正在向下游驶去,船尾冒出燃烧柴油的浓烟。画外是瓦尔德劳特·哈斯在齐特琴的伴奏下演唱的玛丽扬德尔一扬德尔一扬德尔。

“后来你母亲还想当演员吗?”约翰娜问。

“她去世的时候我还很小,没来得及问她。”

他也不知道,除了问母亲还可以问谁。父亲只会瞪大眼睛看着他,他自己也没有决心继续刨根问底,也许他根本不想问下去。对母亲了解甚少,让他感到不快。一旦想到自己必须花费多少想象力才能设想出事物曾经可能是怎样的时,他就觉得每一次的思考都拙劣至极,令人感到压抑。

他驱散脑中的思绪,开口说话,好让约翰娜听见:

“我还是觉得她们大家都有点儿像演员。都是那种瓦尔德劳特·哈斯的类型,金发、和善、乐观。只是这些男人不像乡土电影中的男人。我想这是一出特别的悲剧。”

“后来呢?”

“这件事我早就全说了。我父母的婚姻算不上幸福。后来相当糟糕。”

他停了一下,趁机把手伸进约翰娜的脖子里。

“我觉得想要在这里追忆特别没有意思,我更愿意想想天气会怎么样。”

菲利普亲吻着约翰娜,没有遭遇反抗,也没有回应。

今天的天气就装在约翰娜的脑袋里,未来几天的天气一定可以从她包里的打印件、表格和电脑模拟图中推断出来。

“思考天气,不去想爱情不去想遗忘不去想死亡。”

“其他你还能想起什么来?”约翰娜,这个气象小姐似笑非笑着问,一边半嗔半怒地摇摇头。这正符合菲利普对她的了解,他感觉有一刻离她近了。他一样似笑非笑,但却面露愠色地耸耸肩膀,好像为他无法给出、抑或不想给出更好的答案表示歉意。

“我能说什么?”约翰娜继续说道,“对家庭毫无热情在你这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另一方面,菲利普多次试着让约翰娜明白,她看问题的角度并不完全正确。说到底这也不是他的错,是大家忘记了及时让他提起对家庭的兴趣。“我和家里的关系维持在我还能接受的程度。”

“像减肥拒食。”

“就那样吧。”

他把照片重新挂到挂钩上,照片上的母亲还是个小姑娘。他这么做暗示他更愿意继续让她参观别墅的其他房间。他走到门口,回头看看约翰娜,她摇了摇头。反对?失望?那好吧,经验告诉他,有时候说话就像是对牛弹琴。忍了吧,他想。约翰娜盯着他看了看,她想问菲利普是否可以把摆钟送给自己。

“我没意见。”

“也许你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东西?”

“不,我甚至都没有兴趣把它拿去送人。”

“那就算了,天哪,我也不是非要这个不可。”

“因为你已经有一个了。”

“因为我已经有一个,太对了。”

又来到楼梯间,男主人的书房、缝纫间、阳台、楼梯间,铺着地毯的台阶,两只手匆匆擦过炮弹,在所有体面的家庭里,它都标志着一个开动回忆的起点。

菲利普现在想起的就是,在与外祖母为数不多的相处中,一次外祖母曾经斥责他,如果他下次再不听话,就要把他放到炮弹上射回给土耳其人。这个恐吓一直还留在他的记忆中,甚至带着外祖母说话的腔调,仿佛她的声音犹在耳畔。

他们在楼上到处走了走,回味着刚才的口角,匆匆地,没有多说什么为各自辩解,这说明他们都饿了。接着,又到了楼下。约翰娜帮着在厨房收拾桌子,一切还是菲利普刚来时的样子,浅蓝色果盘里还摆着完全腐烂了的苹果。不过,约翰娜坚持到外面吃早餐,就在别墅前的台阶上。这时候外面相对更暖和些(在这个难以置信保存完好的、由别墅和无人行走的人行道组成的地区)。可约翰娜还是去拿了个垫子垫在下面。他们坐下,菲利普把腿伸出去,约翰娜则紧紧蜷起双腿。菲利普试着缓和刚才参观时引起的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感觉。他谈起半腐烂状的椅子,这些椅子分布在花园墙边的好几处地方,非常不可思议。每把椅子都面向每个邻居的院落,在上面可以向邻居家看出去。菲利普向约翰娜汇报地窖里还有多少蜂蜜和多少种自制的果酱。

“我不喜欢果酱”,约翰娜撇了撇嘴,说话的兴致不高。

她把橄榄核吐进垃圾箱里,听着核撞击在龟裂的金属上传出的回声。这时的菲利普心绪不宁,他不想表露出来,他观察着鸽子打发时间。这些鸽子朝着联邦首都的文物古迹飞去,或是飞到最近刚刚属于他的阁楼上,来来往往,忙忙碌碌。

“荒唐,”过了一会儿他嘟囔道。

P1-4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不仅仅是一部奥地利小说,也不仅仅是一部家族小说,而是描写了“一个观察家的生活”,盖格尔关注于“那些被人们无意识遗忘的材料和尚未表达的思想”。

——维也纳《时代报》

“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该小说从目前泛滥的家族小说中脱颖而出,堪称“伟大的小说”。

——《法兰克福评论报》

盖格尔凭借此书跻身“德语当代文学的前列”。

——《法兰克福汇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过得还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阿尔诺·盖格尔
译者 陈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6035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5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