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未来会更好,就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所描述的人的需要一样,每当满足了自己目前的需求之后,就会希望自己往更高、更好的地方去。工作上也不例外,很多人不安于现在的工作收入或者地位,于是,跳槽好像成了一种增长收入或者提高地位的捷径,结果多数人跳出后却碰得头破血流。为什么会这样?《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将给你带来答案。

内容推荐

很多人看到别人到了某个单位,收入、待遇都有所提高,自己就看着眼红,也产生了换一份工作的想法。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但盲目地比较就容易陷入误区,在别人的拥有里寻找痛苦。有道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你所在公司对你的评价以及你自己成就感的本源,总是来自你在本职工作中的成绩。善待并做好你手头的这份工作,才是你真正的本分。本书传达的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员工行为准则,一种“不冲动,不盲动”的职场工作戒律,适合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

目录

第一章 难道工作都是人家的好

第二章 别以为下—份工作会更好

第三章 年轻人,你的名字叫冲动

第四章 薪水低只是—个过程

第五章 打盹的都是输家

第六章 好老板是你不断成长的榜样

第七章 以一颗感恩的心工作

第八章 是公司成就了你

【测试l】目前的工作适合你吗

【测试2】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个大法师。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大法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大法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到时师父再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了一块大石头,乐呵呵地跑到山下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很好奇,谁会买一块石头呢?结果没一会儿,一个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小和尚:“这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那个家庭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听到后心想:“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于是,小和尚遵照大法师的嘱托没有卖,乐呵呵地抱回山上去见大法师:“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大法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小和尚又兴高采烈地抱着这块大石头,来到了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蹿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卖多少钱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0元就2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他依然遵照大法师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大法师:“师父,今天有人要出200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大法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这一次,师父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围观。有一些人谈论:“这是什么石头啊?在哪儿出土的呢?是哪个朝代的呀?是做什么用的呢?”傍晚的时候,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声不语,伸出了两个指头。“200元?”小和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地大叫一声:“啊?!”那位客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气坏了小和尚,立刻纠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是要给你2000元!”’“2000元!”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大法师,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这下我们可发达了,今天的施主出价2000元买我们的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P8-9

序言

改革开放之前,人才“一次分配定终身”。人才只是社会主义大厦的螺丝钉,拧在哪儿就要在哪儿发光。对下一份工作不用操心,也不存在跳槽的问题,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改革开放之后,人才得以松绑,自由流动得到许可。今天,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配置模式已经取代了计划调配的行政配置模式,人才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力、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也有大不了从头再来的试错机会。

正是因为人才资源的配置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面临着和前辈们完全不同的就业环境。就业选择是年轻人的权益也是年轻人必须承担的责任,没有人能为你拿定主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适合职场,跳槽还是不跳,这是个问题,全部由你。

然而,在跳与不跳决定之前,你要了解就业市场的运行规则。

首先,就业市场存在着供求关系。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切欣欣向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但是再多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庞大的求职者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国家“十一五”规划预计五年间解决4000万就业岗位,每年能提供就业岗位不到1000万。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由于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超过了600万人。600万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丹麦(545万,2006年)或挪威(474万,2007年)的全国人口,相当于一个深圳的人口数(598万,2006年)或苏州(606万,2006年)、无锡(590万,2006年)、大连(603万,2006年)等国内大城市人口数。除了大学生以外,还有失业人员、军转干部、留学归国人员甚至农村转移劳动力都要来争夺就业的蛋糕。在你选择跳槽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在“僧多肉少”的就业环境中,抢到的会是一块“肥肉”吗?

其次,跳槽有收益也有成本。他山总是比这山高,他人碗里的肉总是香。为了理想,我们无怨无悔,可以抛下一切,为理想而生。到了新的组织、到了新的岗位,获得的薪酬待遇就是经济收益。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所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感受,这不能用金钱衡量,学术界称之为心理收益。经济收益和心理收益是你跳槽的收益。但是,搬三次家如着一次火,对于跳槽也是如此。离开了原来的组织,获得了自由,但往往也自由得一无所有。原来岗位上的薪酬没了,原来可能的晋升机会也丧失了,原来熟悉的、费尽心思培养的关系也没了。更要命的是跳槽过程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丰富的跳槽履历只能说明你职场上过于浮躁、短视,缺乏“忠诚度”,因此更容易被拒。能够用金钱衡量的属于经济成本,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属于心理成本,二者构成了跳槽的成本。你跳之前,得好好算算,这是一桩好的买卖吗?

书评(媒体评论)

职场犹如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虽然如今就业机会还是短缺,但是对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待遇的向往和追求却没有为之而却步。人往高处走,无可非议;实现自我价值理当鼓励。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已经拥有的和正在寻求的机会,如何理解能力积累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看待付出的艰难与回报的喜悦。这本书为你娓娓道来的,是一种职场沉浮的学问,一种大众生活的哲学。值得困惑、躁动、活跃于职场围城内外的人们去体味、去琢磨。

——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吴雯芳

《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就要出版了,相信能给正在决定跳槽还是不跳槽的年青一代一个明确的答案。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才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际交流合作部负责人陈建辉

台湾著名的证严法师曾经说过:“人生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拥有权。”到底人生的使用权在哪里呢?林少山先生的《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正是一本告诉你如何让人生拥有巅峰表现技巧的著作。

——清华大学MBA特聘教授、中国式魔鬼训练第一人杨一波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从自己做起,坚持对公司的满意度,坚持对公司的忠诚度,只做对自己认识、事业可以加分的事情,把减分的负面的事情砍掉,事业就会越来越好。我推荐大家读一读《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这本书,里面告诉我们如何坚持梦想,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走向成功。

——亚洲电话行销第一人、公众演说教练、教育训练专家、

北京人间远景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景澜

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心态。珍惜拥有,踏踏实实地工作,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加分。《当代经理人》作为关注cEO与企业成长的管理杂志,报道的众多快速成长而又成功的企业案例,无不是因为有优秀的团队,而优秀的团队无不是由珍惜现在拥有、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的员工构成的。快乐工作,精彩生活!希望林少山先生的《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一书能为你开启成功的心门。

——《当代经理人》杂志出版人吕传明

在台湾,基本上每天都有不少因心浮气躁而冲动地辞职的年轻人,他们要么因为耐不住寂寞,要么因为受不了低薪,要么扛不住诱惑,原因不一而足,虽然他们中有一些人通过跳槽取得了更好的发展,但大部分都是一个字——悔!两岸连心,四海一家。相信内地这里样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不啻为给年轻员工们的一记当头棒喝,值得大家好好阅读与思考。

——台湾知名学者型企业家、华文网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宝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未来会更好,就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所描述的人的需要一样,每当满足了自己目前的需求之后,就会希望自己往更高、更好的地方去。工作上也不例外,很多人不安于现在的工作收入或者地位,于是,跳槽好像成了一种增长收入或者提高地位的捷径,结果多数人跳出后却碰得头破血流。为什么会这样?《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将给你带来答案。不妨一看。

——福建钧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培训经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吴文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少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52618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2.9-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