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圈镇志》的编修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唯物史观,融思想性、科学性于一体,还历史于本真。内容兼具史地、注重人文,详今略古,纪实求真,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切面。作为地方志,该书反映了当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真实记录了该地区历史演变。同时采取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详实记录了东马圈镇自元代至今的建制沿革、民风民俗、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诸多方面,重点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突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图书 | 东马圈镇志(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东马圈镇志》的编修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唯物史观,融思想性、科学性于一体,还历史于本真。内容兼具史地、注重人文,详今略古,纪实求真,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切面。作为地方志,该书反映了当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真实记录了该地区历史演变。同时采取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详实记录了东马圈镇自元代至今的建制沿革、民风民俗、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诸多方面,重点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突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沿革 第一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位置面积 第二节 隶属关系 第三节 镇域变迁 第二章 区划变更 第一节 辽元时代 第二节 明清时代 第三节 民国时期 第四节 解放以后 第三章 镇村概况 第一节 镇区 第二节 村庄 第三节 村庄易名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一章 地质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地质构造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第四节 资源 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特征 第二节 成因 第三节 分区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四季特征 第二节 气温 第三节 地温 第四节 日照、太阳辐射 第五节 风 第六节 降水 第七节 相对湿度、蒸发、干燥度 第四章 水文 第一节 地表水 第二节 地下水 第三节 水质 第五章 土壤 第一节 形成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土壤理化特征 第六章 生物 第一节 植物 第二节 动物 第七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灾 第二节 涝灾 第三节 雹灾 第四节 风灾 第五节 虫灾 第六节 震灾 第七节 火灾 第八节 疫灾 第三编 户籍人口 …… 第四编 风土人情 第五编 农业 第六编 水利 第七编 工业 第八编 第三产业 第九编 财政 第十编 经济管理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 第十二编 镇村建设 第十三编 能源 第十四编 教育 科技 第十五编 文化 第十六编 体育 卫生 第十七编 政党 社团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 第十九编 政务 第二十编 政法 第二十二编 军事 第二十三编 人物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东马圈镇志(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敬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8838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7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87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4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2.13 |
丛书名 | |
印张 | 4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67 |
宽 | 195 |
高 | 3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