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莲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莲子是一个又穷又漂亮的高三女生。那一年她高考落榜了,自卑的她踏上了开往京城的“保姆专列”……

等待莲子的,是一个个面貌迥异的家庭:辱骂莲子勾引丈夫的女记者;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赵老师;硝烟四起纠葛不断的重组家庭;居住国际自然村的神秘美女……

饱受生活磨难的莲子,在隐忍中坚守善良和真诚,18岁的她,犹如一朵孤独的白莲花,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顽强绽放。

内容推荐

莲子是安徽巢湖一个又穷又漂亮的高中女生。

高考落榜后,她无奈地踏上了开往京城的“保姆专列”,从此开始了一段充满屈辱的经历:辱骂莲子勾引丈夫的女记者;人好但付不起工资的赵老师;彼此猜忌满是纠葛的二婚家庭;居住国际自然村的神秘美女……

饱受生活磨难的莲子,在隐忍中坚守善良和真诚,18岁的她,犹如一朵孤独的白莲花,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顽强绽放……

目录

序言 流浪的女儿

第一章 保姆专列

第二章 警察之家

第三章 蒙冤辞职

第四章 情系“四合院儿”

第五章 “混儿”兄妹

第六章 重组家庭

第七章 男家庭教师

第八章 官宦之家

第九章 神秘美人

第十章 保姆的尊严

尾声 尘埃落定

试读章节

厚厚日记本第一页的最上方,清楚地记载着那个日子,那个日子里,我像一只孤单的飞鸟,飞出了家的暖巢,彷徨的孤影掠过苍穹,不知道停歇的方向。

那个单飞的日子是何年何月,我却不想提起,就好像我不想提起那趟专列的车号一样,我只能说,那第一页上歪歪斜斜地记满了激情澎湃的文字,那是我在列车摇晃中记下的。记载时的心情就像那摇摆不停的列车,在激动中奔向未知的前方,那里有红旗飘扬,有广场,有长城,更多的是人。

我只能说,那个日子里,我所坐的列车是专列——保姆专列,从小城巢湖开往首都北京的保姆专列。

巢湖,一个过去让我引以自豪的地方,五大淡水湖之一,玉米之乡,人杰地灵的皖中明珠。

可现在,她成了“保姆之乡”了,无数个姐妹搭乘上这趟专列,成了京城里的保姆。

在家乡,乡下的女孩子除了上大学大都进城市做了保姆。我没考上大学,唯一的选择就是做保姆,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我得挣钱供他们上学。

没能考上大学,父母并没有多加指责,父亲反而有些庆幸,说谁家谁家孩子考上了,为凑学费到处借债;又说就算考上了,又能怎么样,现在找工作难,大学生太多了,哪家哪家的孩子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去了趟广州,一下火车就被人骗了路费,还是父母上广州,到派出所给领回家的。

高中毕业,对一个乡下女孩子来说,算是文化人了,父母也没多大遗憾了,含辛茹苦地把你从小学供养到高中,已经是尽力了。我当初想坚持再复读一年,否则自己太不甘心了。父母有些为难,两个弟弟都上中学了,供养三个孩子读书已让家庭四处举债,好不容易熬出一个来,就算没考上,也是一种解脱,减轻点负担。父亲是一家之主,大事得男人拿主意,平常沉默寡言的父亲第一次给女儿做起了思想工作。拿出农村那套道理来,结合自己耳闻目睹到的大学生就业现实,向我灌输放弃复读的念头,让我跟着他们走进庄稼地里,做个地道的农家姑娘。

对于地里的农活,随着进城队伍的壮大,青壮年男女都走了,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中年妇女守家操劳,实在忙不过来,有的庄稼地便处于荒废状态。过去传统的一年早晚两季稻谷,基本上都改种中稻了。偌大的村子失去了人气,而我,一个落榜的高中生,在这片近似荒芜的土地里,是一棵异样的禾苗,萎谢的禾苗。

邻居们出于好心,劝我父母说,让女儿到北京做保姆去,比种地强多了。说得也在理,他们的女儿都在北京做保姆,时常寄钱回家,一年算下来,那是庄稼收成的好几倍,年终不回家过春节,雇主还给加工钱。

父母听后,也曾动心,可征询我意见时,我哭了,我说自己情愿累死在地里头,也不到外面去伺候别人。我读书不多,脸皮儿却薄,觉得保姆虽不是过去印象中的老妈子角色,可终究是看别人脸色找饭吃,我接受不了。因为每年春节,我儿时的女伴们从北京回到老家,大都说些她们做保姆的经历给我听,有的人还掉着眼泪说,再不想回去了。可年初七一过,照样都挎着行囊走了,仿佛所有的委屈和辛苦都丢在了家乡的土地上,一身轻装,又奔向远方的城市。

那时候,我是村子里唯一的女高中生,她们当时都说我命好,父母有远见,不像她们的父母目光短浅,只知道让女儿辍学尽快当劳力使唤。她们羡慕我,说以后考上大学进了城市,那才是真正的城里人,她们虽身在城市,却始终是编外人,是打工妹,是伺候别人的小妈子。也有人在大学老师家做过保姆,在说到大学校园里的那些女大学生时,无不流露出羡慕之情,好似我的明天就是属于大学校园了。  可命运偏偏安排我回到了庄稼地里,我将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将汗水洒在夏日的骄阳下,栽下秋天的种子,又在冬雪皑皑的日子里等待春苗的破土发芽。

落榜后的那半年时间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夏天收割稻谷,秋天忙于收摘棉花和花生。整日忙碌于农田之间,曾经握笔的手划出一道道口子,曾经坐在课堂里的身躯佝偻成阳光下的弧影,我像一只蜕变中的知了,经受着肉体的煎熬。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尽管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好似将书本里所有的失落都化作了汗水,反馈给大地,然后期盼着大地重塑出一个自我,一个农家姑娘。

然而,等到了冬闲,无事可忙时,望着村子里晒着太阳闲聊的人们,我感到分外的孤独,感觉自己无法适应这样的宁静,煦暖的阳光能照出我的影子,却无法温暖我心头的冰凉。白天我无聊地躲在自己房间里,一呆就是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看小说打发时间,整日闷声不响的,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儿。从前熟悉的村庄也变得陌生了,我仿佛成了一个外人,感受不到它的亲切。冬日里,我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手里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文字里,我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农家女孩,从中咀嚼出苦涩的精彩。

好不容易到了春节,在外打工的男男女女们又都回来了,村子才热闹了起来。我刚放松下来的情绪很快又绷紧了,因为父母开始帮我找对象。一个上不了大学的女人,在乡下很快就要被物色婆家的,让你彻底安分守己,成为人妇。

按照乡俗,上门相亲的小伙子要带见面礼的,我坚决反对父母接受这样的俗礼。争执下来,父母最终妥协了,我的意见是:可以见一面,但不能收礼金。初二那天,媒婆领着一个年轻小伙进了门,那男子看上去很斯文,脸上架着近视眼镜,西装革履的,像个读书人。

这媒婆是四乡八邻中有名的媒婆,别看是中年妇女,门路还挺广,听说经她介绍的村姑嫁到城里的,也有好几例。从农村嫁到城市,门当户对的旧俗是被她打破了,自然成了名人了。这不,知道这家姑娘是个高中生,投其所好,就把戴眼镜的领上了门,也算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吧。

一家人招待客人吃饭时,媒婆正式介绍了他,才知道他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早我几届,当年高考考上了大专,后来不知为什么中途退学了。原因不好问,媒婆只说他在北京一所大学里开小吃部,生意不错,几年下来积攒不少钱,家里都盖上楼房了。小伙话不多,有点腼腆,是个老实人,说话没有媒婆那般夸张,说自己在大学卖早点和夜宵,起早贪黑的,挣点小钱很辛苦。看上去人很实在,父母觉得他人品不错,私下问我感觉怎样。我说,人家在北京大城市做生意,我一个种地的怕高攀不上。

我算是回绝了,根本没考虑对方是否适合,没有理由的拒绝。我根本没心情打理自己的婚事,对我来说,那实在太遥远了。这场见面很冷清,媒婆显得很扫兴,跟我父母唠叨着,说你家这丫头眼光高着哩,书念多了不见得就是好事。临走时,那小伙跟我私下聊了几句,说他也是领父母之命来相亲的,自己还没想到娶媳妇的事。不过,有句话倒是打动了我,他说像我这样的,没考上大学老呆在乡下也不是个事,应该想想出路,去外面走走,开开眼界,谋个事做总比蹲在地里强。他道出自己的理想:将来等钱攒足了,就到县城里买套房子,开个饭馆。

他话虽不多,却透出道理来,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成了井底之蛙,离开学校才半年,我的视野只局限在村外的一亩三分地上了。我便问起北京来,在那找工作容易吗?他说那地方人很多,天南海北的,在北京的老乡也不少,有做小买卖的,有像他这样卖小吃的,只要肯吃苦,赚钱的机会是有的,在北京安徽老乡中的女孩子大都做保姆,北京人很文明,不歧视外地人,就算是做保姆的,也同样能得到尊重,都是靠劳动吃饭。最后他还提到某某也是保姆出身,现在都开公司了。

他的话让我开了眼界,涌起想到外面见见世面的冲动。他将手机号码告诉了我,说以后若是到了北京,给他打电话,他呆了不少年,比较熟悉,到时候需要帮忙只管说一声。

相亲一场非但没让我死心塌地将自己交付给一个陌生男人,反而触动了我早已按捺下的不甘心,我开始心动了,憧憬中的北京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P1-4

序言

我就是个保姆,一个高中毕业后不安于现状的乡下妹子。偶然的机会,我从家乡搭乘“保姆专列”上了北京,做了皇城根下的保姆。在童年的教科书里,这座城市就像一座圣城,吸引了无数双天真烂漫的眼睛,在讴歌中憧憬那里的繁华与神圣。多年以后,当我的目光跳过书本真切地感受到那高大的城墙时,我才发现自己只是那古老城墙下的一根青草,随着四季变迁,岁月流逝,在阴暗的角落里,变黄变枯,直至完全萎缩枯竭,丧失了草的韧性,无法穿越那窄窄的缝隙;我终于发现,自己早已蜕变成了城墙上的青苔,攀附在墙脚,渴望越过那高不可攀的墙体,伸展身躯,爬向有阳光的地带,去感受城市的温暖。然而,大自然赋予了青苔悲苦的命运,命中注定它只能苟活在阴暗中,在高贵的皇城下,我只是它背面的污秽,在潮湿里滋生蔓延。

我热爱生活的方式就是写日记,那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精神食粮,生活再艰辛,我也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天。文字是我的爱好,也是我能对话的好伴儿,有了她,我可以吐露心声,在孤寂中跟自己说话,也跟远方的亲人通话;有了她,我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点滴快乐,那快乐就是一抹阳光,让我触摸到手的暖流。在日记里,记录的更多的是我的泪水,辛酸的苦泪,它们流淌在本子上,像我斑斑的伤痕。在日记里。我同样记录了形色各异的肮脏,包括我这一片青苔表面下的肮脏——在肮脏的躯体下,游动着扭曲的灵魂。

这尘封的日记就像我身上的秋衣,它包裹着过往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有冷有暖,有哭有笑。现在,当我翻开它时,往事便一一重现,就好像我褪下层层衣服,袒露自己。

我有着健康的体魄,肌肤白嫩,身体饱满,而在我的体内却滋生着病毒,病毒吞噬着我的灵魂,我是个身体健康的“病人”。

我为什么要袒露自己?我不知道原因,不是愤世嫉俗,也不是含冤叫屈,可能是我一直没放弃自己对文字的爱好,这种爱好让我把它们写出来,让自己再次回到过去,重新找回那道影子。

现在,我已是京城里的居家少妇,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我一直拒绝雇佣保姆,我不想自己从前的角色重现在面前,而让自身充当雇主的身份,在油盐酱醋的生活细节里,暴露人的丑陋本性。我,一个曾经做过保姆的女人,一直靠自己打理家务,靠自己带大我的孩子。

每当我打开这尘封的日记本时,我都禁不住泪流满面,是忏悔,是激动,还是屈辱,我无从识别其中的滋味。我只想说,生活就是一场戏,我所扮演的是丑角,以丑态亮相,来博取观众的嘲笑与谩骂,留给我自己的是自娱自乐,我需要这种自我娱乐的方式。

我是唯一看到台上丑戏开场而面无表情的观众,在那里面,我是戏子,也是导演,自导自演。

小丑是从不笑场的,现在,让我来拉开序幕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莲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亚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24820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