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树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迟子建的长篇处女作。全文按照女主人公七斗的主要经历分为“葬礼之后”、“在斯洛古小镇”、“邮递马车来了”、“杀人犯”、“白卡鲁山下的木屋”、“航行的日子”、“农场里”七章。七斗是东北惠集小镇上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在母亲死后,被离家谋生的父亲放在姨妈家寄养,她的人生从此就开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从被姨父奸污、父亲的不管不顾,到失去唯一可能疼爱她的姥爷,最后甚至她寄身的姨妈一家也被疯子杀害,工作后连在一个小山村当小学老师的愿望也因为要救一个面临危机的孩子而不能满足,在轮船上服务又被人误会与精神有问题的船长有染,好不容易在农场成了个家,又面临丈夫的猜忌和孩子的病夭……

内容推荐

七斗是个宛若月光的女子。然而,正如月光与夜晚的相依相伴,苦难对这样的女子也往往是如影随行。在遭遇死亡的悲痛、被强暴的痛苦、感情的缺失、生活的残酷之时,七斗总能听到鄂伦春人的马队经过时的嗒嗒马蹄声;总能够看到树下的月光、江上的白轮船、飞翔的江鸟、广随的天空以及周围的丝丝温情,对爱的渴望和对美的感知慰藉着她内心的痛苦。

正因如此,《树下》没有呼天抢地的哀恸,没有咬牙切齿的痛恨,只有淡淡的哀愁、温柔的爱怜以及伴着嗒嗒马蹄声而来的一丝暖意。

在这个失重的所谓的「后现代」语境之中,重温《树下》,是一次对生存和死亡的再解读,一次对心灵力量的再感受。

目录

第一章 葬礼之后

第二章 在斯洛古小镇

第三章 邮递马车来了

第四章 杀人犯

第五章 白卡鲁山下的木屋

第六章 航行的日子

第七章 农场里

试读章节

七斗把孝衣和孝帽子摘掉之后,姨妈就烂着眼睛进屋,把这些有了特殊意味的白麻布卷在一起,然后用布条捆了,结结实实地掷进木箱里。正午的热气使屋檐滴水的频率高了不少,看来屋顶的残雪再有两个太阳天就会被风吹没影了。空气又温又潮,开化时溜出的猪粪和马粪味同谁家烙饼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复杂得令人的鼻子莫衷一是。

七斗觉得有些累,便倒在炕上呆呆地看着窗户。透过最上层的三块玻璃,半面蓝天和一弯扇形的仓棚明暗相间地映入她的视野,没有鸟影云影和风影,这使她觉得看到的东西有些死气沉沉。院子里仍然有许多人走动的声音,几天来一直都是这样,除非是到了夜间才稍稍安宁一些,因为长明灯前的守灵人大都是沉默无语的。七斗知道,今夜不会有守灵人了,因为被守的灵魂已经出镇了。四匹年龄不同的红马把一个红棺材拉到山上,她家的房屋就永远缺了一个人。对几天来发生的这一切她还有恍惚之感。

肥胖的姨妈在葬礼之后就一直以主人的身份指挥别人做这做那,她的声音尽管有屋檐滴水的声音相陪衬,但仍然无丝毫乐感,粗哑哑的,仿佛嗓子眼儿里堵满了沙子。七斗每次听到她的声音都有一种厌恶感。现在,姨妈又朝屋里走来了,七斗看见她的黑毛衣胸部的网眼越来越大和松懈,她明白那是姨妈的一双奶子施加重压的原因。网眼处显着肉皮的颜色,七斗知道姨妈连背心也没穿,这让她有点为姨妈难过。

“七斗,别歪在炕上,你去帮姨妈找找银戒指。”姨妈吩咐她的时候就像刚从森林中钻出的一只熊突然出现在集市上一样惊慌失措,仿佛此刻取不到银戒指就会断了她的命似的。七斗可怜姨妈脸上急出的虚汗,就起身到箱子里去找。那口箱子是姨妈刚刚把孝布收在里面的那个,水曲柳的花纹,从箱子里扑出一股樟脑味。几天以前,它还属于七斗妈妈的“私房”,现在,它却要被新主人搬到另一个家了。姨妈在葬礼一过就打着这口箱子的主意,似乎她曾有恩于这箱子而今要从中得到报答一样。箱子给姨妈的报答七斗也有几分知晓,大概是一只银手镯,一捆花线,几件颜色暗淡的衣裳,一些古钱币以及明代的一只青瓷花瓶。仅仅这些,姨妈就该知足了。可现在她却仍然要讨到那只银戒指。参加葬礼的人还未散尽,她如此厚颜无耻,真让七斗有些害怕。七斗打开箱盖,跪在地上,垂着头伸着一双纤手默默地翻找,她的一根辫子荡进箱子,正触着那捆孝布,七斗的心颤了一下,想哭,但姨妈正站在身后,她便忍了。因为姨妈一见七斗哭便也跟着哭,七斗哭不过她。姨妈的哭声惊天动地,她能把眼睛都哭烂了,而七斗不过是红着眼圈而已。

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着七斗苍白的脸,使七斗的哀怨更加逼真了。七斗很快把该找的地方都找了,最后她把目光放在那捆孝布上,不知怎的她认定银戒指就藏在里面,在姨妈还没来得及阻止的情况下,七斗迅速解开布条,然后立起身将孝布像抻面似的抖了几下,银戒指果然愚蠢地落了下来。姨妈红了脸,有些气恼地说:“它怎么进了这里了?刚刚捆孝布的时候还没见呢,定是谁安的手脚。”七斗不以为然地转身朝屋外走,因为她不喜欢姨妈多嘴多舌。回想起刚才姨妈将孝布掷进箱里的动作,那种粗暴劲绝对不是要寄托一种哀思,而是那里面藏着的东西理当归她所有时产生的傲慢。如果不是为了银戒指,说不定她连孝布都不肯收呢。孝布潮乎乎的,那上面七斗的眼泪还没干呢。七斗心想,如果她不找到银戒指,那么姨妈肯定会马上走到屋外对众人宣布:我姐姐的银戒指不见了。她惯于嫁祸于人,让众人之间互相怀疑,她的目的就达到了。除了家里人外,很少再有人知道姨妈的这种恶习。

黄昏将近的时候天气又开始转凉,滴水声越来越衰竭了。参加葬礼的人全部离去了,他们走前留给七斗许多安慰话,可七斗仍然觉得心里很凉。院子的沙地上留着无数个非亲人的脚印,他们把哀思还给主人然后都回家过和平日子去了。

七斗在院子中站了会儿就回屋给灶坑架火,父亲坐在一只矮板凳上吸纸烟,一声不吭。这几天他一直是这副表情。七斗生过火后走到屋里,屋子里能用得着的东西基本都让姨妈搬走了,因为少了人和物件,屋子里的气氛十分凄凉。七斗的耳边再一次响起了四匹红马的蹄子踏在地面上时杂乱的回声,它们奉上帝的命令把妈妈拉到一个无法再回来的地方,从此她只能凭借西窗上的斜阳来重温母爱了。七斗的心紧了几下,接着便落泪了。她的眼前开始出现母亲的影子,一个瘦高的女人的形象。从她记事时起,母亲就一直病病歪歪的。她很少有力气到队上挣几个工分来贴补家用,只能在家围着锅台转,兼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母亲柔顺至极,很难相信她和姨妈是一奶同胞。母亲喜好打胭脂,大都是为了掩盖自己很差的气色。家里把每人应有的几斤细粮都省给她吃,也没使她的身体稍有起色。幸而父亲因为是个木匠常年在外,讨了一些好药,才使母亲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七斗料想到母亲不会活过春天了,但她没想到母亲会采取上吊的方式。按七斗的想法,母亲应该像一盏本来油就不足的灯盏熬尽了最后一滴油一样消失,而不应该这样去死,想必母亲是再也没有力气多走一步了。

七斗坐在炕上,不知道自己将来该怎么过。母亲虽然在死之前留下二一张字条声明她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但姨妈却一直认为是父亲逼死了妈妈。姨妈放风说父亲在外当木匠时跟许多娘们不体面,不但吃人家的,还睡人家的,等等。所以在丧葬期间父亲一直抬不起头,好像他真的做了那事似的。姨妈一直以一个大慈善家的脸孔对众人声称,她要抚养姐姐唯一的孩子,要让七斗出人头地。可现在她却扔下七斗一个人回家了。

“七斗,我已经跟你姨妈说了,每月给她点钱,把你过继给她,你自己愿意吗?”父亲进屋来与七斗说话,七斗并不看他。

“把我给了姨妈,那你去哪里呢?”七斗问。

“我还跑外去找能干活的人家,爸爸走南闯北,没办法带着你,你就跟着姨妈吧,她是个好心人。”父亲言不由衷地说。

“那好吧。”七斗答应着,她的心里有一种被卖掉的屈辱感。她下了炕走到屋外,穿过院子,将大门带好,踏着泥泞的小巷一直走到公路上。上午,她就是在小巷与公路相交的丁字路口与妈妈分手的。当时她想跟着送葬的队伍一直走到墓地,但葬礼主持告诉她不能再往前送了,要一路不回头地走回家去,她眼见着四匹红马拉着妈妈越走越远,先前还能听到马蹄声,后来连马蹄声也没有了。现在丁字路口十分寂静,暮色浓重,土黄的公路显出暗淡的色彩,连人影都没有,全镇的人都仿佛突然失踪了似的。七斗想到很快将要在姨妈家的屋檐下过日子时,心中又难过起来。她站在那里,久久不肯回家。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这样站在这里,那时通常是在等父亲回家。父亲没有归家的确切日期,但归家的时辰却是确定的,那便是黄昏时分。所以七斗小时候基本上不会错过父亲回家的机会,她几乎每次都能在父亲回来时迎到他。有时,她等不到父亲,却能看到鄂伦春人骑着马从镇子的东方威风凛凛地经过,马蹄溅起的尘土沸沸扬扬,大路上一片混沌。七斗总是静静地站在远处看着鄂伦春人经过,他们经过这里的时令大抵是春季,他们要去城里换盐和肥皂,因为冬天已经把这些东西消耗净了。听人说鄂伦春人很野,所以七斗每次看到他们都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直到前年的一个春季的黄昏,她像一棵树似的站在路边,一个鄂伦春人在经过她身边时扔给她一个装盐用的桦皮篓,并且冲她大笑几声,她才知道他们对汉人其实是十分友好的。

现在,七斗站在路边,仿佛又看到鄂伦春人的马队过来了,马蹄声越来越近,大路的另一端出现跃动的黑影了。P1-4

序言

这是一个女人的“史诗”。借由这个女人——七斗,迟子建对我们温和然而坚定地宣告:“这个世界的恶是强大的,但是爱和美更强大!”

七斗是个宛若月光的女子,而苦难对这样的女子往往是如影随形。《树下》开篇便用七斗母亲的葬礼预示了她的不幸,随后用反复出场的死亡穿起了七斗的成长。七斗在接连不断的葬礼中想象并感知到死亡的归宿:死亡不是去了天堂或者地狱,而是成为树下自由的精灵,死亡亦是在人间。对于七斗来说,生与死就联结在嗒嗒的马蹄声中,这马蹄声既来自送葬的红马,也来自鄂伦春人的马队。前者走向死亡的墓地,后者则带来了生存的自由和希望。七斗正是通过对死亡的感知体验到了生存,在仿佛无休止的死亡中,她像执著地洒在暗夜的月光那样柔弱却坚忍地生存着,总能听到鄂伦春人的马队的嗒嗒马蹄声,对爱的渴望和对美的感知慰藉着她内心的痛苦。在《树下》的结尾,即使她的儿子、她一直爱恋着的鄂伦春小伙子和他的小白马、曾给她带来欢笑的少年同伴几乎同时死亡,她仍然愿意跪在树下为另一个生命的存在祈祷。这样的结局明白无疑地告诉我们,不断的死亡固然是七斗的梦魇,但展现生活的残酷却绝不是迟子建的本意,死亡只是众星捧月一般烘托出七斗这样一个感知着爱和美的灵魂。正因如此,《树下》没有呼天抢地的哀恸,没有咬牙切齿的痛恨,只有淡淡的哀愁和温柔的爱怜以及伴着嗒嗒马蹄声而来的一丝暖意。

在这个失重的“后现代”语境之中,重温《树下》,是一次对生存和死亡的再解读、一次对心灵力量的再感受。

书评(媒体评论)

她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好像天生就知道什么东西应该写进小说。

——著名作家 王安忆

一支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即使对迎面拂过的风,迟子建也充满感念之情。

——著名作家 苏童

作品中最具油画色彩、浓郁生活气氛及地域特色的作家,我心目中仰慕的有两位,恰好都出自东北,并且都是女性:萧红和迟子建。从笔法的成熟和现代来讲,迟子建已经在雪地和荒原上远远走过了萧红。

——著名作家 刘震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树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迟子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0805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9
16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