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难以言说的秘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婚姻咨询密档)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五篇小说从各个新的角度去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问题和夫妻关系。作品运用悬疑、推理或心理分析的手法,并且以心理案例故事的形式,将目前社会生活撞击下,普通人的婚姻生活现状、种种错位的情感及其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刻划出来,以期引发对相关话题的争论和思考。

内容推荐

《男人怀孕》探讨性别角色的不同或错位,可能导致的在未来社会中婚姻关系的变化与冲突;《双重暴力》则关注家庭暴力对夫妻关系的伤害,以及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的影响;《古琴奇案》探讨文化和环境对婚姻的压力,婚姻关系其实是受潜意识和文化“基因”影响的,它的伦理性也常常会受到挑战;《谁之罪》则揭示这样一个现实:复杂的情感生活、强大的社会功利和情欲是如何冲击着脆弱的婚姻关系的;《中国式“换妻”》则探讨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婚姻形式文是如何变异的。

目录

前言 婚姻的本质及其发尿

古琴奇案

 本案缘起

 三泉茶馆逸事

 古镇之夜

 邂逅之情

 怪老头

 再次实验

 古琴之谜

 最后的悲剧

谁之罪

 序幕:我们时代的婚姻问题

 第一个人物:死者的丈夫

 第二个人物:婚外情带来的嫉妒感

 第三个人物:死者的上司

 第四个人物:一个痛苦的秘密

 丛昌岷对车祸的心理分析

双重暴力

 序幕:折腾不起的婚姻

 异常举动

 结婚纪念日

 变本加厉

 危险的处境

 冷漠

 往事如尘

 生日蛋糕

 决起

 罪与罚

 尾声: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

男人怀孕

 挡不住的诱惑

 男人是粥,女人是锅

 秘密的实验

 初次咨询:他是这样一个男人

 神仙聚会

 夏日情缘

 痛并快乐着

 疯狂的投机

 情牵男人心

 情况复杂化

 结局:不要说出去

中国式“换妻"

 “换妻”的缘由

 一生何求

 河流的记忆

 尘封的情感

 尾声:生活还要继续

试读章节

我们的心理诊所有个惯例,每年度都要召开一次罕见或奇特的心理治疗案例报告会。

在报告本案例之前,丛昌岷突然有种冲动,想再去看看那个幽灵显现的案发地——三泉茶馆。

那个茶馆是江南古镇颇有文化气息的传统民居建筑,当地的居民凡去喝过茶的,都对它有很深的印象。

最初,当找听到丛昌岷博士说起这个案例时,我们之问还发生了争吵。因为现在是科学信息时代,文明发展的程度很高了,说什么有鬼魂、幽灵出现或者恶魔附体的事情,不啻是无稽之谈。

但丛昌岷博士争辩道,其实从上世纪1923年起,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就已报告过关于恶魔附体的症例分析,当然是以神经症或歇斯底里症的形式来研究的。从古代文艺作品以及17世纪起欧洲的历史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幽灵附体的临床案例。要是当时的人们对这些案例和病史,给予高度的重视,也许就很容易发现其中隐藏的症状秘密。

为了彻底搞清这个案例的真相,我立刻回想起以前所读过的弗洛伊德的作品。后来,我想到了《十七世纪附魔神经症案例》这一经典之作。这是在奥地利维也纳帝国图书馆中发现的案件手稿,是画家克里斯朵夫·海茨曼的故事,弗洛伊德对此进行了精神分析学的研究。

画家克利斯朵夫由于在艺术和生活上都落到了穷途潦倒的地步,于是在魔鬼或幽灵的九次诱惑下屈服了。他先后签订了二份卖身契,一份是墨写的,一份是血书,魔鬼充当了画家的父亲替身或保护人。

但是也有人会说,这两份契约也可能只是一个骗局,画家克利斯朵夫是一个装病的骗子,并不是附魔神经症病例。而弗洛伊德却认为装病的骗子与神经症的病理二者之间的表现是很容易辨别的,它们之间的心理机制、出现的幻想和情绪状态都是不同的。

而我本人,则非常感兴趣这个案例中那张古色古香的古琴和那个银制的灯烛台。因为每次当事人遇到那恐怖的幽灵,都是在一阵清幽的琴声和灯烛点亮之时……我想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真是有辱心理医生的名声了。

这个案例发生在半年多前的深秋季节。

来心理诊所咨询的当事人叫林玮(化名),是个杂志社记者。陪同他一起来的是他的搭档田刚,这是个比较有名的摄影艺术家,兼做杂志社的美编和摄影师。

“这事情太神秘,太难以理解,太荒唐了!要不是我对所见到的东西确信无疑,我会认为自己是被幻觉和精神错觉控制了。”林玮说这话时,脸上还带着惊恐未定的神色。

他的搭档田钢也佐证说:“我当时认为,他可能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压力较大,所产生的一时性错乱或幻觉。我还悄悄地带他去了精神科,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思维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我开始也认为是一时的幻觉,或者被某种视力错觉所愚弄了。但是它反复出现,而且很有规律……另外,我的妻子也看到了同样的景象。”林玮艰难地舔了一下干涩的嘴唇说,“如果是幻觉或视力错乱的话,不可能两个人的错觉都是相同的吧?”

“你是说,入夜后,只要你一弹古琴,那幽灵就会出来吗?”丛昌岷博士问道。

“是的,而且还要点上那盏烛灯。”林玮记忆犹新地叙述道。

“那它白天出来吗?”

“白天我们用不着点烛灯,屋里光线很亮,再说,我们白天也没有空闲摆弄古琴,所以没有这样的现象。”

“它出来干什么?”  “偷窥。”

“从什么地方?从窗子外?从角落里?”丛昌岷博士追问道。

“不,不是从窗外,也不是从角落里,而是……从我背后的墙上,烛光的灯影里。”林玮困惑地说着。

“那,平时深夜你们就寝时,幽灵出现吗?”

“这个……我不清楚。”

“为什么?”

“因为白天,我在杂志社工作,采访和写稿子,相当累。晚上上床后,只要熄了灯,就呼呼大睡。偶尔半夜上厕所,就开亮电灯。所以黑暗中,即使幽灵出现我们也不知道。不过,可以确定白天从来不出现。”

这时,田钢在一旁已经急不可耐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真有超心灵现象的事情发生?还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症状?这可真让人头痛。怪不得林先生烦恼得六神无主了。”

丛昌岷博士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这种情形确实让人心烦和恐惧。但是你妻子为什么没一起来咨询?难道她不害怕吗?”

“哦,我太太当然比我还害怕。她甚至得了神经衰弱。晚上,她要戴着眼罩和耳塞睡觉。失眠时,就睁着眼睛盯着黑暗看,只是什么也没发现。我和我妻子才新婚不久呢,就碰上这样的晦气的事。”林玮喃喃自语地回答道。

“你们第一次见到幽灵,就是在家里?”

林玮点点头。

“你们居家的建筑有什么特征吗?”丛昌岷博士好奇地问。

“这是一个老宅民居,前门是一个茶馆,在当地很有名,颇有些文化背景。叫三泉茶馆,后门是我和妻子的住居。我妻子的父亲则孤身一人住在茶馆的阁楼上。”

“如果方便的话,我能不能亲自去看一下?”丛昌岷博士沉思了一下,对当事人这样要求道。

“你能亲自去一趟,真是太好了,打着灯笼也难求,这样可以尽快破解这个谜题。”

林玮松了一口气说,神情安定了不少。

读到这里,大家已经清楚我接下来要叙述的事,必然是和这个三泉茶馆有关的。P3-5

序言

在人类社会中,夫妻关系和婚姻问题是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婚姻?这是每个人不得不认真去思考的一个陈旧而又新鲜的问题,其中包括那些对婚姻正满怀憧憬的围城外的人,对婚姻悲观失望已逃离围城的人,以及正在品味婚姻酸甜苦辣的围城中的人。

人们为什么要结婚?从心理学上说,婚姻能满足个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双重要求,它使性关系合法化,同时它也为情感深厚负责任的爱情关系提供法律保障;它使家庭生活得以维持,并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成长的社会化的平台。因此,19世纪以来,“爱是婚姻的基础”一说,在西方社会广泛流传。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婚姻有时却成了爱情的杀手。正如诗人拜伦在《唐璜》中所写:“一切悲剧皆因死亡而结束,一切喜剧皆因婚姻而告终。”这是说婚姻去除了爱的距离后,吃喝拉撒厮守在一起各自原形毕露。露出原形后彼此仍不厌弃那就叫合适,反之就是破镜无缘。因此有的学者主张:恋爱不是婚姻的基础,婚姻也不是恋爱的延续,谈恋爱和过日子是两码事,桥是桥,路归路。婚姻或夫妻关系没有好不好的,只有合不合适。

然而有的智者却对此调侃道:什么是合适?合适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例如什么时候结婚最合适呢,常常是“年纪轻还不到时候,年纪大又过了时候。”用林语堂的幽默来比喻:婚姻就像自己脚上的鞋子,“你们谁也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夹我的脚。”

于是专家学者义解释道,所谓合适就是要多了解。人,不要在感情炽热的时候结婚,这时很容易冲动,一定要做到对对方彻底了解后再结婚。婚前和婚后是两个世界,因此尽可能多去了解,这是他们唯一的忠告。可是有一句西谚却这样流传着,并深得智者赞同:“我们冈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分离。”

于是婚姻成了一个永远可以有争议的话题。古往今来,说婚姻刻薄话的、自嘲的、悲观的、幽默的、为此伤透脑筋的或对此玩世不恭的人形形色色。因为谁都不能否定婚姻存在的必要性,然而谁义都不能否认婚姻包含的种种弊病。

今天,有更多的青年一代选择同居,不少社会学家认为,同居现象已经逐渐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接受。同居,英语简称为“PSDDLO”。但是社会学家又发现,同居不过是大多数人试图订婚的一种尝试阶段,即同居不过是一种试婚生活,一种变相的婚姻关系。研究者们还发现,大约有55%的同居情侣最后都会走进婚姻的殿堂。不过,尽管如此,这群人中接近40%最后都以离婚收场。这项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帕梅拉教授2000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同居者与非同居者相比,婚姻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而不是更小;在这些人中,10年内的离婚比率是其他人的2倍以上。

其实,正式的婚姻关系能为人们提供情感上、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同时也给予人们与某个特定的人分享情感、生活经历以及奋斗的机会。对共同生活目标的追求、对相依相伴的亲密感的渴望才是现代婚姻能稳定的关键,并不仅仅因为性和爱。用一句泛泛的话说,今天人们结婚,是因为他们认为结婚能使自己更快乐,反之,如果人们离婚的话,首先他们感到是不快乐了。结果,问题兜了一个圈,又回到了“情感”问题上来了。

另一方面,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和婚姻的脆弱性,给男女双方或多或少造成一些精神困扰或伤害,使得一些聪明人在不断地探讨着新的婚姻方式,其主旨是以“合同式”或“契约式”的精神来体现。其实,自古以来婚姻的类型就多种多样,异性婚姻有两种类型: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但是一夫一妻制只是一种婚姻形式,不要把它们与专一的性关系混淆起来。事实上在一夫一妻制度下结婚下的夫妇经常有婚外情,但在同一时期中他们只能与一个人结婚,否则就是犯了“重婚罪”。在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中,一个人有多个异性配偶,而且能够和其中任何一个发生性行为。同性恋婚姻则是指人们与同性结成的婚姻关系。

此外,国外各种新的婚姻模式也在悄然出现:俄罗斯的“作客婚姻”,即候鸟式的婚后分居的生活;美国人的“分账婚姻”,即婚前财产公证必不可少,婚后两个人在经济上也完全独立,每笔支出都要各出各的:日本人的“婚内女伴”,即在结婚生活中,把女伴带到家里一起生活;意大利的“婚外性”婚姻,即让夫妇双方性生活都自由的婚姻生活;英同人的“不婚而姻”,即不结婚一样可以有家庭生活,抚养孩子,或做单亲妈妈和爸爸等。

上述这些国外的婚娴新模式,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步入婚姻家庭的时代中,已经将它们表现得淋漓尽致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松散的二人联盟”。中国的独生子女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婚恋观念——夫妻关系和家庭模式。

尽管婚姻的模式有诸多变化,但其本质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而且其形式和内容必然带着时代的烙印。总的说来,婚姻的本质还是建立在专一的性爱和情感关系上的。

本书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五篇小说从各个新的角度去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婚姻问题和夫妻关系。作品运用悬疑、推理或心理分析的手法,并且以心理案例故事的形式,将目前社会生活撞击下,普通人的婚姻生活现状、种种错位的情感及其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刻划出来,以期引发对相关话题的争论和思考。

《男人怀孕》探讨性别角色的不同或错位,可能导致的在未来社会中婚姻关系的变化与冲突;《双重暴力》则关注家庭暴力对夫妻关系的伤害,以及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的影响;《古琴奇案》探讨文化和环境对婚姻的压力,婚姻关系其实是受潜意识和文化“基因”影响的,它的伦理性也常常会受到挑战;《谁之罪》则揭示这样一个现实:复杂的情感生活、强大的社会功利和情欲是如何冲击着脆弱的婚姻关系的;《中国式“换妻”》则探讨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婚姻形式文是如何变异的。

按照美国学者的说法:婚姻,是为两个不同的人系上了一个结。这句话看似平常,但此中蕴含着深刻哲理,值得细细体验和咀嚼其中的滋味。

著者谨在此祝愿每位读者:当你选择一种婚姻生活时,它是为你打开了一扇新生活的门,而不是关上了一扇门。

徐光兴

2008年9月秋

于华东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难以言说的秘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婚姻咨询密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光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29955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5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6: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