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盘根错节的古树(阙里孔氏家族文化与孔府)/齐鲁文化地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现存古迹空间的展开为叙述结构的模式,穿透孔府这一文化古迹的表层存在,重新解读这一符号的深层内涵,讲述这一古迹背后的故事,重现它由内容到形式的原始积淀过程,从而激活在人们心中远去的历史场景,带领读者和游客进行一次历史与文化的时空穿梭。

内容推荐

悠久的历史为曲阜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从气势恢宏的地上宫殿,到规模庞大的地下城池;从远古时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到明清时期工艺精美的服饰、餐具和家具;从浩繁的历代碑刻、古籍、书法、绘画,到完整的孔府档案……在曲阜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300多处文物古迹。然而,在今天人们的眼里,前人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符号”,似乎只剩下了“美观”和“装饰”,至于围绕着它们究竟发生过什么?它们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或是象征着什么,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齐鲁文化地理·曲阜卷系列丛书以现存古迹空间的展开为叙述结构的模式,穿透孔庙、孔林、孔府这些文化古迹的表层存在,重新解读这些符号的深层内涵,讲述这些古迹背后的故事,重现它们由内容到形式的原始积淀过程,从而激活在人们心中远去的历史场景,带领读者和游客进行一次历史与文化的时空穿梭。

目录

壹 阙里本无府

 1 鲁水西向,文化的汇聚和反哺/5

 2 泾渭一联,写出沧桑之叹/9

 3 贱且鄙事,成就一位至圣/21

 4 弦歌讲诵,吟成一缕民族精神/28

贰 一个家族,索引一部中国历史

 1 鲁壁无言续春秋/42

 2 汉时君侯唐时公/50

 3 宋始“衍圣”明始荣/57

 4 “华夷之辨”不再谈/72

 5 张姥姥:圣门重光之源/80

叁 礼的悲哀

 1 跪拜之荣/88

 2 祀田之食/93

 3 正名之讼/101

 4 府县之争/108

肆 结语

后记/122

试读章节

阙里是曲阜古城里的一条街巷,因为孔子故居在这里而举世闻名。

如今孔氏子孙遍布曲阜城乡,六十二万人口中,孔姓占到大约五分之一,“无孔不成村”之说由来久矣。但和流寓迁徙外地的孔氏族人相比,曲阜本土族人不过百分之一。作为孔子出生之地,成长之地,设学授徒之地,出仕从政之地,死后安葬之地,曲阜一直存有孔氏祖居、宗庙、府第、寝陵,以及器物、服冕、典籍、档案等文物,因此曲阜被称作圣域贤关。

一个偌大的曲阜故城,孔府和孔庙占去几乎少半,再加上孔氏近支分家别建的十余处府宅,另有孔府的别墅、花园、学馆、场院、香火庙堂等等散落各处,曲阜城可谓孔家城了。阙里作为曲阜城的别称,实不为过。

1 鲁水西向,文化的汇聚和反哺

曲阜产生孔子,似偶然而实必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吸引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代就迁徙到这里定居、繁衍。考古发现,远古各个时代人类使用过的各种器物,如石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城郭、村居、墓葬等遗存,在曲阜都有出土。有文字记载以来,曲阜被称作炎帝神农氏的大庭之墟。炎帝开始建都于陈,为什么迁徙曲阜呢?商代南庚,也是把国都从邢迁到当时叫奄的曲阜的。曲阜处于泰沂山脉和湖河平原的结合部,既能躲避洪水之灾,又能得灌溉之利,最适合于早期人类生存,这大概是主要原因吧!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从西而来,浩浩荡荡,无拘无束,有时夺淮河之路从苏北人海,有时又掉头东北,从鲁北入海。千百年来,它就这样无数次地摇来摆去,说不定什么时候,沿河人口牲畜转瞬变作鱼鳖,因此,人们不得不频繁迁徙。唯有泰沂山脉扼其要冲,水患望而却步,与滔滔洪水相对,实乃平安的彼岸了。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多由西向东;曲阜却是东高西低,沂、泗、蓼三条大河均由东流向西,因此,有“圣人门前水倒流”之说。此说看似戏谑,实乃极富哲理与象征,颇能引人遐思。这一地理特点,水旱无虞,人可久居,因此,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得以在这样的地区出现。“三皇之二,五帝之三,皆继起是邦”,史籍的这一记载,证明曲阜是一块孕育文明、产生伟人的沃土。周武王伐灭殷商之后,把曲阜封给胞弟、宰相周公,国号鲁。武王不久病逝,成王继位,但成王年幼,周公不得不摄政当国。这样一来,周公就离不开镐京到鲁国就封了,他的长子伯禽代父就封,成为鲁国第一代国君。

周公先后辅佐过文王、武王、成王三代周天子,文能制礼作乐,武能东征西战,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有大功。他功高勋著,位高权重,有人造谣说他想篡位自立。他不避嫌疑,仍一如既往地辅国执政。他谦恭待人,有时正在沐浴,客人来访,他会慌忙握着湿漉漉的头发见客;有时正在吃饭,客人来访,他就急忙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身接待客人,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及至成王长大能处理政事了,周公立刻还政于成王,自己急流勇退,归家隐居,直至老死。这时,所有说他想篡位自立的谣言不攻自破,所有王公大臣、诸侯国君都折服于他的高风亮节。周公因此成为历朝历代辅弼大臣的楷模,同时成为士人心目中可与尧、舜、禹、汤比肩的圣人。

因为周公的缘故,周王朝对周公封国鲁国格外垂顾,各类封赏络绎而至,鲁国因而成为保存周代典章制度、祭祀礼器、冠裳服饰、著述文物最为完备的地方,正所谓“周礼尽在鲁矣”。后来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士人学礼学乐,鲁国成了最理想的去处。在这样的文化沃土中,孕育出孔子这位集大成的大思想家,首开私学的大教育家,就不是偶然的了。

“圣人门前水倒流”,水脉、人脉、文脉注于此,因而产生了孔子;孔子的使命是纲天纪地,仁爱及于众人,文化反哺,似水倒流也。孔子产生于这块深厚的土壤,而不是产生于崇楼华屋、深宅府第。孔子生前历经坎坷,饱受磨难,最不堪的时候,“累累若丧家之狗”,身后仅存数间住屋以及衣冠琴车书籍等物,绝少荫庇后代子孙的物质财富。孔子的思想、灵魂流淌于炎黄子孙的血管之中,熔铸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代代相传以至永远,不是某个具象的庙宇府宅所能安放得下的。后世人们却以很实际的方式纪念他,建庙宇,修府第,封子孙,于是,原来普普通通的阙里街上,渐次矗立起庄严的孔庙和华贵的孔府。

2 泾渭一联,写出沧桑之叹

孔府位于阙里街北端,西邻孔庙。沿孔庙东墙,有一条悠长悠长的街巷,这就是阙里街。由南向北走至尽头,在孔庙毓粹门到鼓楼门的横街上,坐北向南,洞开一座高大的门第,即为孔府大门。

孔府的规范名称应为衍圣公府,意思是衍圣公的府衙和宅院。衍圣公是爵位名称,“衍圣”,含有圣人教化绵延广被、圣人后裔繁衍茂盛之意,似乎是专为孔子后裔而设的一个爵号。公,则是爵位的级别。封建时代,封爵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公是最高一级爵位。孔子第四十六代嫡孙孔宗愿,第一个获得了这个爵位,那是1055年北宋仁宗皇帝赵祯封赐的。自那时起,孔子宗子的爵号名称便不再有大的改动。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改任最后一位衍圣公、第七十七代嫡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六个朝代八百八十年,共有三十二代四十二位孔子嫡孙获得过衍圣公的爵号。此前虽然也是代有封号,但多有改易,均不如衍圣公这一爵号稳定持久。

孔子逝世后,“故所居堂,弟子内(弟子们的宿舍),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后裔依庙而居,嫡孙虽有侯、公爵号,但千余年间并无辟建府第的资格。明代以前,其居住地仅称作袭封宅,其办公的地方则称作袭封廨署、袭封视事厅而已。明洪武十年(1377年),敕修衍圣公府,五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希学奉敕建造。自此,庙、宅分立。百年之后,明弘治十六年(1486年),孔府重建,奠定了现在孔府的形制和规模。以后虽有多次翻修或添建,但再无大的规制改变。

衍圣公自明代起官阶为一品,朝会时居于皇上和百官之间,地位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孔府严格按照明代一品官员府第的形制而建,前衙后宅,区分严明,正中支偏,轴线有序,主内仆外,贵贱差等,在今日遗存不多的明代官府建筑中,孔府可以作为一个标本了。

孔府纵向分左、中、右三路。中路前部有大堂、二堂、三堂,庄严肃穆气氛渐次递减,接圣旨、会宾客、申家法、断府案诸事,因庄重严肃程度不同而在不同的大堂办理。堂前两侧各有长长厢房,各类属官分别居之。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管勾厅、百户厅等六厅,分列大堂前两侧厢房,据说这是仿朝廷六部而建,衙门特点最为明显。

中路后部为内宅,内宅封闭极严。内宅门口悬挂衍圣公手谕;擅入内者打死勿论。内宅为衍圣公及家眷住处,人员不多。清末内宅失火,宅外众人不能擅自入内,任由内宅火势熊熊,数座楼房化为灰烬。道德伦理防线,有时须以物质或生命为代价,此可为证。

孔府东西路各为东学、西学,本义应为子弟读书习礼之处。但东学又分三路,中路有兰堂、九如堂、念典堂、宸翰阁、祧庙、报本堂等,东路有官亲院,西路有祭酒房、一贯堂及家庙等。有衍圣公胞弟分府前的住宅,也有衍圣公夫人娘家人的住宅,更多的作纪念、祭祀之用,与学馆本义相去已远。

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十一进院落七十余问厅堂房合,环境幽雅,衍圣公常于此接待宾客,读书习字,于学稍稍有些贴近了。

孔府周边还有许多院落。大门之外,路南为喜房,孔府近族亲友、男女近侍结婚、生孩子,须在此处;另有仆役居住于此,久之而成大杂院。孔府北边有后作街,孔府各种作工匠人居住之地,久之亦成一居民区。又有车栏马号、柴草院、东菜园、收租院、钱庄等等,建筑宏大,功能齐全。

曲阜城里另有多处孔氏府第,乃衍圣公近支中有一定官职或成就者辟建的府第,依大排行次序分称大府、二府、三府、四府、五府,以至十二府。它们共同证明着孔氏家族的繁盛。

……

P1-13

后记

孔氏家族文化,一个多么浩繁的题目,假若不是亚伟君极力相邀,我是不敢涉足的。好在不是要求穷根究底式地去做论文,而是略带些文化的眼光去游孔府,漫游漫谈,可深可浅,或雅或俗,只需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多看看、多想想罢了,于是勉强应承而勉力为之。

自先秦迄明清,或在纪传中,或在志表中,孔氏家族的踪迹从未间断,华夏民族盛衰更替的进程中,清晰地印刻着孔氏家族的脚步,假如从中单独剥离出来,就是一部很完整的孔氏家族史了;反过来,从孔氏家族的记载中,追寻国家社稷脉络,一部中华历史也就有一个基本完整的骨架了。或者说,孔氏家族从未间断的记载,可以拿来作为历史的装订线,有了这根装订线,中国的历史便会装订得次序井然而又紧凑严密。也可以这样说,以孔子每一代宗子作目录,中国自先秦以至明清的历史也就眉目清楚,纲举而目张了。

孔氏家族,中华民族诸多家族中的一分子,其相同于和不同于其他家族的地方,已经突出地显露出来了。家,既是生民安身立命之巢穴,又是社会结构最初之细胞,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人和国、人和天下联系在一起的,家是最原始,也是最绵长的一条纽带。以孔子为祖先的孔氏家族,其本身秉承祖先的教诲,内在着一种仁德教化的使命,汉以后的历代皇朝,又外加一项守庙奉祀以及示范世人的职责,两千多年延续下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范和家风,而这些家范和家风,又烙印着、印证着、显现着一代代炎黄子孙共同的价值和规范。中华民族有千千万万个家族,这许多家族历史上是个什么样子,绝大多数无史可查,烟灭如风云过目。但孔氏家族史乘俱在,从中可以找到其他家族的影子。孔氏家族史的价值,此其一也。

一部家族的历史,可以索引一部中国史,在我国上千姓氏家族之中,有这个资格的,怕只有孔氏家族这一家吧。泱泱华夏,历史悠久,见于史册的名宗望族可谓多矣。历朝历代的皇亲国戚之族,达官贵胄之族,豪强地主之族,例如,春秋鲁国的三桓之族,郑国的七穆之族,齐国的高、国、崔、庆、陈之族,晋国的范、赵、苟、知、祁、羊舌之族,东汉的所谓衣冠望族(世代做官的家族)、姓族(以有名望的姓为标志的家族),南朝的王、谢等百家士族,兴盛时权势遮天,富可敌国,而一旦改朝换代,或者失去权柄靠山,便立刻凋零败落,树倒猢狲散,甚至灭族灭宗,销声匿迹,留下无尽的历史浩叹。孔氏家族则不同,老祖宗既已奠定了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根基,其子孙又恪守祖先遗志,内敛修身,诗礼传家,无人敢轻慢了这道门槛。有传说说,某代孔子嫡孙进京朝拜,因为年幼,同样年幼的太子便和他一块玩耍。太子问他:“你们孔家的门槛有皇宫里的门槛高吗?”他这样回答:“我们家的门槛比不上皇宫里的高,可是却比皇宫里的长多了。”小儿嬉戏之言,却形象地道出了孔氏家族和一时权贵之族的区别。

孔氏家族因为孔子而长久荣幸,但孔氏家族和孔子却不可同日而语。孔子是伟大的,过去伟大,现在伟大,将来仍然伟大。相比较而言,孔子是一座丰碑,孔氏家族仅是这座丰碑的一条影子罢了。不过,这条影子却珍藏着丰富的信息,因而具有珍贵的价值。想要走近孔子,想要了解中国的传统,途径之一,便是迈进这道门槛,或许在这里,人们可以有一些新的发现呢!

约有半年时间,涉猎诸书,主要有《孔子家世》(济宁市及曲阜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齐鲁书社1989年出版)、《曲阜的历史名人与文物》(孔繁银著,齐鲁书社1997年出版)、《东方圣城曲阜》(孔庆民、李民、孟霞主编,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等,自然还要翻阅《四书五经》(宋元人注,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年影印)、《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朱学勤主编,远方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缩印本)等经典正史中的有关篇章相互印证、补充。老眼昏花、头晕脑胀之际,竟稍有感悟,成此书稿,的确是开卷有益了。

书稿既成,便交亚伟君,任由他去处置,转瞬间已近七年。七年间,世事沧桑,人命飘零,经历许多变故,诸事早已看得淡了,此书稿几近忘却。前几天王良君忽来电话,说此书不日就要出版了。听此消息,首先感慨的是,亚伟毕竟是亚伟,他要做的事情是必须成功的。如此自信坚定,锲而不舍,令人感佩,在此向他致敬。同时一并向上述参阅各书编著者致谢,向为本书提供图片的孔红宴先生致谢,向为此书倾注许多关怀和辛劳的山东文艺出版社诸位编辑致谢。更须申明的是,本人学识浅陋,读书不精,思虑不深,书中粗疏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曹兴民于2009年3月1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盘根错节的古树(阙里孔氏家族文化与孔府)/齐鲁文化地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兴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30074
开本 16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5
15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