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的杜拉拉
内容
编辑推荐

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杜拉拉,姿色中上,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一本《杜拉拉升职记》演绎了一个普通人的成功故事,拨动了更多普通人期盼财富自由的共鸣心弦。这是一本关于杜拉拉的书,每一个喜欢杜拉拉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杜拉拉。看每个人心中的杜拉拉,在感动中获得自己的收获。

内容推荐

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杜拉拉,姿色中上,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杜拉拉演绎了一个普通人的成功故事,拨动了更多普通人期盼财富自由的共鸣心弦。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杜拉拉。

“杜拉拉”代表着什么?

执著\上进\高EQ\倔驴\有才\……?

如何向杜拉拉学习?怎样将杜拉拉精神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本书收录了李可独家访谈,柳传志、徐静蕾以及千万读者感动热评,杜拉拉经典语录……

目录

ABOUT李可

我不愿打扰读者的想象

李可看经济危机

写作是漫长穿越隧道的过程

只是开头难一下

李可应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之约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

他们眼中的杜拉拉

柳传志迷上“杜拉拉”

徐静蕾青睐杜拉拉,这次要玩真的了

姚晨:我与杜拉拉很像

赵赵看闲书

郎平的采购清单

俞雷:七十年代矛盾的工作与生活

米娅:华年似水:在选择中生存

张辉:润物细无声——评杜拉拉升职记

柴志强:一本写给想做外企经理人的书

向杜拉拉学习

启示篇_THE POWER OF LALA

激励篇_THE INCENTIVE OF LALA

希望篇_I HOPE

感动篇_MOVED BY LALA

影视全记录

话剧_上海首演的完美谢幕

电影_没有理由不期待

电视剧_谜底尚未揭开

杜拉拉经典语录

杜拉拉大事记

试读章节

同学们,大家好。

又到了临近毕业的日子,年复一年,在这个梦想周期性遭遇现实的季节,对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而言,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准备好奔赴新生活,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由于即将自负盈亏,很重要的一个思考是对经济收益的权衡:房子的首付款在哪里?如何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盛宴?

说得直白点,就是什么样的前程是好前程?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好工作?

现实与定位

定位是个很没有趣味而又不讨巧的词,但这是一切的终点和起点。比如这牵扯到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要出国?

虽然借鉴历史很重要,但考研和出国,不该仅仅是因为之前的师兄师姐们这样做,也不是因为别的同学这样做——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你本人的下一个人生目标需要你这样做。我们应该明确出国或者考研能带来什么益处,并且这个益处是优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就好像跳槽不该仅仅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够好,而更应该因为新工作是你更满意的。

对于求职而言,首先是需要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某家单位,然后要同样清楚为什么这家单位要选择你。(它能给你什么?你能给它什么?)

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不妨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选择的工作,能赖以谋得我要的生活吗?

——我喜欢做这份工作吗?

——我的能力足够做好这份工作吗?

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淡泊从容的简单生活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愿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的生活不仅仅健康简朴,同时埋伏着昂贵,假如没有足够的储蓄和保值能力,那就需要生活在强大完善的福利系统保障下,而这是目前尚未具备的。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大大不同于我们的父辈,平静的水面下,处处是湍急的暗流,你需要快速高效地出漂亮成果,否则你就很容易出局。比如当今的中国,每年都要出版几万种读物,但是上架后那些不能迅速上位的书很快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撤下来,这为人们推测出版商出版80%的书籍是因为他们能靠20%的书籍盈利提供了依据。

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有些应届生告诉我,找工作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什么工作是适合自己的,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既符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又提供不菲收入的工作。

先谈行业

在现实中,一方面,用人单位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填补重要岗位的空缺而头痛,另一方面,大量的求职者在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那些发展迅速的行业,这种矛盾越发凸显。

有的人认为好的行业不容易进入,我个人持相反的观点。

人才的繁殖和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市场上,就是那么些合乎要求的人。如果行业的增长较快,人才的供应往往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

于是用人单位就必须面对现实,降低用人要求,比如过去有的职位根本不考虑应届生,现如今没有那么多上来就能出活的熟手高手,大家就不得不正视现实,考虑接纳应届生了。这时候新人处于一个相对合算的位置,能获得一个好的起点,这也是你的好专业好教育出身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我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在中国,比如互联网、教育、医药、通讯、能源等,都是看好的行业,持续盈利能力强,附加值高,一定的抗周期性通货膨胀冲击的能力。

有个笑话,说有一个小姐给她的同乡发短信,说是这儿:“钱多,人傻,快来。”有时候我们同行之间开玩笑说,现在这个市场上就有这么个味道,钱多(行业经济效益增长迅速),人傻(足够QUALIFY的应聘者越来越难找,因此雇主不得不降低要求,确实感觉人员的平均素质下降,虽说谈不上“人傻”,可和五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收入高,发展好,还能符合你的专业志向,所以可不是“快来”吗。

再说说专业、兴趣和收入

大学里主要是培养思考的方法。

我但愿你的专业是你喜欢的,并且是符合宏观经济的大趋势需求的;否则,这史是得慎重选择职业的时候了。

专业这个东西,比如学化学,进一家化工公司应该算是专业对口了,那么你进去后,做销售,还是市场,还是R&D呢?三个职能的收入都不错的。

市场部的职位是最理想热门的职位之一,同时具备了收入高、权利大的职业特征,那么有志者需要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市场经理都做过销售,并且做销售的时候是TOP SALES。

而且有一点,假如你想要安逸淡泊的生活,市场部是最不合适的,虽然它没有每个月承担指标的压力,也不用求人,还老被销售求。做市场,需要那种天天带着振奋的精神状态,满怀SHAPE THE MARKET的激情追求理想的人,对逻辑和战略思维高度的要求自然也很高。P33-36

序言

2007年9月,《杜拉拉升职记》出版;

2007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十万册;当当网、卓越网小说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5月,日本第二大报《产经新闻》专题报道,《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2008年6月,《杜拉拉升职记》当选当当网终身五星书;

2008年10月,繁体版《杜拉拉升职记》金石堂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60万册;

2009年1月,《杜拉拉2华年似水》出版;

2009年4月,话剧《杜拉拉》上海首演,完美谢幕;

2009年5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100万册;

……

当我将关于杜拉拉的成绩罗列出来的时候,此刻我几乎有点得意了,哼哼,这么了不起的书居然每本上都印着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我的名字和作者一样,至少被印了一百多万次了。不过,这种得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我便又有些垂头丧气,我想大部分看这本书的人不会注意后勒口的小小的“蔡明菲”三个字,我还是老老实实低调做人吧。

闲话少说,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本书吧。

《杜拉拉升职记》是2007年9月出版的,做这本书之前就有个美好而忐忑的愿望:希望看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得到一点启发,本意是分享职场经验。注意哦,我这里用的是“分享”两个字,不是“灌输”。

大部分人是要谋生的,逃脱不了给人打工的命运,不论你的教育出身如何。我本人就是接受了七年的高等教育,本来对自己的学历颇有些没来由的优越感,但进入职场后我发现,学校的课本里并没有教给我更多的谋生的本领。也就是说,我的学历并没有让我有更多的优势,而且通常高学历的人会表现出EQ不太高的特点来。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有缺失的,很多东西,是要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出来的。而职场小说的知识和技巧正是来自实践的总结,这些经验的分享,恰恰是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

杜拉拉系列畅销以后,曾经有很多人问我,这本书为什么能卖得好?不同的人看了这本书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校大学生看了会觉得提前了解了职场是怎么回事,对于他们毕业后选择进入什么行业很有帮助;工作了一两年的职场新手会说,杜拉拉教会他如何处理与同级、上级的关系;工作了三五年的人会说杜拉拉让他开始意识到了职场规划的重要性;中层管理者说,他们跟杜拉拉学习如何培养和激励下属;也有女孩子说,她们被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感动……

又要重复那句老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杜拉拉。

在这里跟大家透漏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去网上看一看关于这本书的评论。豆瓣网、当当网、卓越网,一些blog,基本上每一篇评论我都会仔细地看过。一方面呢,是满足我的虚荣心(看看我做的书多么受人欢迎),另一方面,我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在看这些真实的读者评论的时候,我自己也经常会深受启发,“我怎么没想到”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我想,这也是分享经验的另一种方式。

既然《杜拉拉升职记》的出版初衷就是分享,那么把它延伸开去,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读杜拉拉后的感受、心得、感动,不是可以有第二次的收获吗? 这便是做这本书的缘起。 所以在这本书中,读者阅读“杜拉拉”后的经验分享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读者中间既包括柳传志、徐静蕾、姚晨,更多的是普通读者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在这里,我可以保证每一篇都真真实实由看过书的读者所写,而且让人读后有新的启发。

除了让喜欢杜拉拉的人能够一起分享感动与收获外,这本书还要与你分享作者李可的独家访谈和李可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而且,读者可以参加“票选电影版杜拉拉活动”,你将有机会参加电影版杜拉拉的开机仪式,与徐静蕾零距离接触,并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探班。 精彩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杜拉拉3的出版吧。

蔡明菲

2009.5.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的杜拉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明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7096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09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