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个火枪手(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大仲马的成名作,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杰出通俗小说。小说将宫廷争斗、风流韵事与三个火枪手的冒险经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来生动曲折,在艺术上塑造了一群生动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在思想内容上也真实再现了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统治阶级之间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的政治局势。

内容推荐

《三个火枪手》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于1844年创作的一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通俗历史小说,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17世纪法国路易十三时期的宫廷斗争为背景,叙述了达达尼安和三个火枪手为了挫败当时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的阴谋,以谋求与邻国英国之间的和平,而与对方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真实地再现了17世纪上半叶法国的政治内幕,反映了法国统治阶级之间以及英法之间的政治斗争。一个多世纪以来,该书被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

目录

第一章 老达达尼安的三件礼物/1

第二章 德·特雷维尔先生的候客厅/6

第三章 谒见/9

第四章 阿多斯的肩膀、波尔托斯的佩带以及阿拉密斯的手帕/12

第五章 国王的火枪手与红衣主教的卫士/15

第六章 路易十三国王陛下/19

第七章 宫廷一桩密谋/24

第八章 达达尼安初显身手/26

第九章 十七世纪的捕鼠笼子/27

第十章 私通/30

第十一章 乔治·维利尔斯,白金汉公爵/32

第十二章 博纳希厄先生/35

第十三章 默恩那个人/37

第十四章 法官与军官/41

第十五章 掌玺大臣一如既往,不止一次寻钟敲打/44

第十六章 博纳希厄夫妇/49

第十七章 情人和丈夫/54

第十八章 作战计划/56

第十九章 旅行/59

第二十章 德·温特伯爵夫人/65

第二十一章 梅尔莱松舞/68

第二十二章 约会/71

第二十三章 小楼/74

第二十四章 波尔托斯/75

第二十五章 阿拉密斯的论文/78

第二十六章 阿多斯的妻子/81

第二十七章 猎取装备/86

第二十八章 米莱狄/88

第二十九章 英国人和法国人/92

第三十章 使女和女主人/94

第三十一章 黑夜里猫全是灰色的/97

第三十二章 复仇之梦/99

第三十三章 米莱狄的秘密/101

第三十四章 幻象/104

第三十五章 一个可怕的幻象/105

第三十六章 拉罗合尔围城战/107

第三十七章 安茹葡萄酒/110

第三十八章 红鸽棚客店/113

第三十九章 火炉烟筒的用途/114

第四十章 冤家路窄/117

第四十一章 圣热尔韦棱堡/120

第四十二章 火枪手密议/122

第四十三章 家务事/128

第四十四章 命数/128

第四十五章 叔嫂之间的谈话/130

第四十六章 囚禁第一天/131

第四十七章 囚禁第二天/131

第四十八章 囚禁第三天/132

第四十九章 囚禁第四天/133

第五十章 囚禁第五天/134

第五十一章 古典悲剧的手法/135

第五十二章 逃走/136

第五十三章 一六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朴次茅斯发生的事件/138

第五十四章 贝蒂讷加尔默罗会修女院/141

第五十五章 一滴水/141

第五十六章 身披红斗篷的人/146

第五十七章 审判/147

第五十八章 执刑/151

大结局/152

尾声/156

试读章节

话说一六二五年四月头一个星期一,默恩镇一片混乱。只见妇女都朝中心街方向跑去,又听到孩子在门口叫喊,好几位有产者急忙穿上铠(kai)甲,操起一把火枪或一根长矛,以用支撑不大安稳的心神,也跑向自由磨坊主客栈。客栈门前人越聚越多,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都想瞧瞧发生了什么事。

跑到那里一看,才明白这种骚动的起因。

原来是来了个年轻人,活似一个十八九岁的堂吉诃德,只是没有戴盔披甲,仅仅一身短打扮,蓝呢子紧身衣褪了色,变成难以描摹的葡萄酒渣和碧空的混合色。他长一张长脸,呈棕褐色,颧(quan)骨很高,这是精明的标志;腭(e)部的肌肉极为发达,这是加斯科尼。人的特征,他即使没有戴贝雷帽,也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何况这个年轻人又戴着插根羽毛的贝雷帽,眼睛还睁得圆圆的,显得很聪明;那鹰钩鼻子长得倒挺秀气;看那个头儿,说是小青年,未免太高,说是成年汉子,又嫌矮了点儿;如果没有那把挂在皮肩带下的长剑,缺乏眼光的人就会认为他是个赶路的农家子弟:他那把长剑,步行时拍打他的小腿,骑马时则拍打他坐骑倒竖的长毛。

不错,我们这位年轻人有一个坐骑,那坐骑特别引人注目,也的确惹人注意了。那是一匹贝亚恩矮种马,看牙口有十三四岁,一身黄皮毛,马尾巴上的已脱落,腿上短不了长了疮,走路时脑袋低到膝盖以下,尽管一天它还是能走八法里路。这匹马的优点,可惜完全被它怪异的皮毛、别扭的步伐给掩盖了,因此,进入默恩镇刚刚一刻钟,就引起轰动,贬抑之词由马殃及它的骑手。

达达尼安不管骑术怎么高明,也不能无视这种坐骑给他带来的滑稽可笑之处,因此,他听到评头品足的议论,就感到格外难堪。当初他父亲,达达尼安老先生,把这样一头牲口当做礼物送给他时,他接受了,却没少叹息;当然,伴随礼物所嘱咐的话,可就无价了。

“孩子啊,我想提供给你一个榜样,但不是我本人,我要说的是特雷维尔先生:他从前是我的邻居,他小时候,有幸跟路易十三世一块儿玩耍做游戏,有时还真动起手来,但是国王并不总能占便宜,反倒非常器重他,对他情深义重。后来,德·特雷维尔先生头一次前往巴黎,一路上同人打过五场架;从老国王驾崩一直到当今国王成年,不算作战和攻城,他同人决斗过七次;从国王成年直到今天,也许同人决斗了上百次!——然而,虽有法规、条例明令禁止决斗,他还照样当他的火枪卫队长,也就是说,国王特别倚重而红衣主教颇为忌惮(dan)的一批勇士的头领,而众所周知,红衣主教先生是不惧怕什么的。此外,德’特雷维尔先生年俸(feng)一万埃居。因此,他是个大派头的贵族。拿着这封信去见他,照他的样子,学他的榜样。”

说完这番话,达达尼安老先生将自己的剑给儿子佩挂上,深情地吻了他的面颊(jia),并为他祝福。

这个年轻人当天就上路了,带着父亲赠给他的三样东西:十五埃居、一匹马和致德·特雷维尔的一封信。

达达尼安vade mecum,他就从精神到外表,成了塞万提斯那部小说主人公的精确复制品了。而我们作为历史学家,必须描绘他的形象,在上文对两者也做了恰当的比较。堂吉诃德把风车当做巨人,把羊群视为军队;达达尼安则把每个微笑当做侮辱,把投来的每一个眼神视为挑衅(xin)。因此,从塔尔布一直到默恩,他始终握紧了拳头,而且两只手握着按住剑柄,每天也不下十次;不过,拳头还没有击到任何人的腮帮子上,剑也没有拔出鞘来。这并不等于说,过路人瞧见这匹寒酸的小黄马,脸上没有绽出过笑容;可是,小马上面毕竟有一大把长剑啪啪作响,长剑上面还有一对炯炯发亮的眼睛,而那眼神露出的凶光多于傲慢,行人也就憋住笑声,如果实在憋不住而失慎,他们也至少像古代面具那样,尽量用半边脸笑。就这样,达达尼安一路行来,保持凛然难犯的神态,也安然无恙,直到默恩这座倒霉的城市。

他到了默恩,在自由磨坊主客栈门前下马,却不见来人招呼,无论老板、伙计还是马夫,都没有到下马石来扶马镫。他从一楼半开的一扇窗户望进去,看见一个身材魁伟,神态十分高贵的绅士,正对着两个人谈论什么。达达尼安凭自己的习惯,自然而然以为他是谈论的对象,于是一边侧耳细听。一边以高傲的目光凝视那陌生人,看那样子,年龄在四十至四十五岁之间,黑眼睛目光敏锐,鼻子特别突出,黑髭(zi)胡修得十分齐整。达达尼安观察又迅疾又极为细腻,而且他无疑出于本能,还感到那个陌生人对他的未来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

“嘿!先生,”他嚷道,“说您哪,对,就是您,您在那儿笑什么呢?说给我听听,咱们好一起笑笑。”

那贵绅的目光,从马缓缓地移到骑马的人身上,仿佛半晌才明白过来,这才以讥讽和放肆的声调,回答达达尼安:“我可没跟您讲话,先生。”

“可是我,我在跟您讲话!”年轻人又嚷道。

那陌生人淡淡地笑着,又打量他一会儿,然后漫腾腾地走出客栈,来到距达达尼安两步远的地方。他那样泰然自若,又一副嘲笑的神气,引得仍然站在窗口的那两个人越发大笑不止。

达达尼安见那人走过来,立刻拔剑出鞘一尺来长。

“嘲笑马的人,未必敢嘲笑马的主人!”堪与特雷维尔匹敌的人狂怒地嚷道。

“真的吗,先生?”陌生人更加镇定自若,继续说道,“很好。”说罢一掉身子,就要从大门回客栈。

P1-3

序言

2002年间,法国发生了一个非常事件,轰动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一个事件。在大仲马诞生二百周年之际,或者逝世132年之后,法国政府作出一个非常决定:给大仲马补办国葬,让他从家乡小镇维莱科特雷搬进巴黎的先贤祠。

先贤祠是何等地方,乃是真正不朽者的圣殿。它始建于1764年,坐落在塞纳河左岸圣日内维埃芙山上,右依巴黎索邦大学,左拥巴黎高师,俯临法国参议院所在地——卢森堡宫。

永久居住在先贤祠的文人,先前已有五位。

首批入住的是伏尔泰和卢梭,即法国18世纪启蒙时期的两位大师,法国现代文明的两座思想的灯塔。随后则是19世纪的两位代表人物大文豪与共和斗士雨果;在德雷福斯案件中挺身而出、发表《我控诉……》的文学家和社会正义的卫士左拉。20世纪法国仿佛进入迷惘的时代,在先贤祠险些空缺,最后总算将马尔罗安排进去,虽有以争议替代尴尬之嫌,但这位神主毕竟有人格力量,是当代人类生活状况的勇敢探索者。

进入21世纪,仿佛为了填补时间的空白,法国人作出了非常之举,将逝世一百三十余年的大仲马请进先贤祠,完成了跨世纪的工程。不过,法国人虽然素有别出心裁的名声,这种史无前例的非常之举,如果选错了对象,还是会造成超现实的大笑话。

必是非常之人,才配得上这种非常之举,而大仲马恰恰是这种非常之人。因此,法国这一超越文坛的盛事,只给世人以惊喜,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如果在全世界的读者中搞一次差额选举,我敢断定大仲马会赢得多数票,尽管别的候选人的作品在文学价值上,比大仲马的还可能高出一筹,这便是大仲马的非常之处。

我拈出“非常”这个含义宽泛的字眼儿,来界定大仲马,就因为给风格鲜明的那些作家冠名的用词,放到大仲马的头上都不大合适。提起雨果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提起司汤达或者巴尔扎克,必然想到批判现实主义;而提起左拉,则回避不了自然主义。大仲马和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投入了在法国刚刚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而且,大仲马的浪漫主义剧作《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于1829年在巴黎演出又打响了第一炮,可是称大仲马为浪漫派作家,就难免以偏概全了。

不少文学批评家称大仲马为通俗作家,这倒有一定道理。19世纪四五十年代,报纸为了吸引读者,刮起了小说连载风,于是,连载的通俗小说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通俗小说作家。雨果、巴尔扎克等,也都给报纸写过长篇连载小说,但是最负盛名的,还要数当时并驾齐驱的大仲马和欧仁·苏。然而,通俗小说大多是短命的,这已为历史所证明,那个时期大批通俗小说及其作者,都已湮没无闻了。可是大仲马的代表作品,如《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在世界上却一直拥有大量读者,甚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赏阅,显示出特别的生命力,这便是大仲马的非常之处。

《三个火枪手》的故事背景,是一桩宫闱密谋和拉罗合尔围城战,场景频频变化,忽而路易十三宫廷,忽而红衣主教府,忽而火枪手卫队队部,忽而乡村客栈,忽而修女院,忽而拉罗合尔围城战大营、忽而英国首相白金汉府……每一处作者都不多加描述,但是每一处都因为有参与密谋的人物经过,便丧失了日常的属性,增添了特异的神秘色彩,故而常景而非常景了。

事非常事。大仲马不是现实主义作家,无意像巴尔扎克等作家那样,绘制社会画卷。基督山伯爵恩仇两报,犹如神话,表面常事掩饰着非常事,事事都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三个火枪手》是历史题材的小说,然而大仲马坦言:“历史是什么,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这一比喻不大合乎中国读者的习惯,换言之,历史不过是大仲马讲故事的幌子,他不但善于讲故事,还善于戏说历史。达达尼安的雄心和恋情,同官闱密事、国家战事纠缠在一起,事事就都化为非常事了。他和三个伙伴为了挫败红衣主教的阴谋,前往英国取回王后赠给白金汉的十二枚钻石别针,一路险象环生,绝处逢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保全了王后的名誉,但是却与权倾朝野的红衣主教结了怨,性命就握在黎塞留的手中了。神秘女人米莱狄为了要达达尼安等人的性命,就奉红衣主教之命,去阻止英国首相白金汉发兵,救援被法国大军围困的拉罗合尔的新教徒。于是,双方暗中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故事情节演进发展,铺张扬厉,逐渐超越社会,超越历史,成为超凡英雄的神奇故事了。

大仲马笔下的主人公,如唐代斯、达达尼安等,当初就是普通的海员、乡绅子弟,但是命运(作者的安排)把他们变成了非凡的人物。何止主人公,就是其他重要人物,如路易十三、火枪卫队队长德·特雷维尔、红衣主教黎塞留、英国首相白金汉、法国王后奥地利安娜等这些历史人物,本来都在尘封的历史书中长眠。可是,他们一旦被大仲马拉进小说,就改头换面,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从历史人物摇身变为历史小说人物,从而有了超越历史的非凡之举,他们特异的性格与命运,也就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了。

大仲马的小说人物的非凡之举,原动力固然因人而异,其中不乏高尚的忠诚、友情、正义感和侠义精神,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受贪欲的驱使。他们贪图荣誉、金钱、女人、权力,贪图美酒佳肴,还渴望报仇……由希腊宙斯等诸神所开创的贪欲和复仇的传统,源远流长,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又发扬光大;从拉伯雷到伏尔泰,再到大仲马,可以说一脉相承。

大仲马笔下人物的超常胃口,也正是大仲马的胃口,他在生活中的各种贪欲,都最大程度地体现在他的人物身上。例如达达尼安,他差不多什么都贪,贪图功名、金钱、地位、女色,等等,正是这些贪欲激发出他的冒险精神,促使他走上一条充满各种诱惑的人生之路。三个火枪手也各有所贪,连最清高的阿多斯,也还贪酒和复仇,更不用说波尔托斯了。位极人臣的黎塞留贪权贪名;国王路易十三贪钱,心胸狭隘又贪图“正义”的名声,让人们称他“正义者路易”。

大仲马在生活中和作品里,都毫不掩饰,甚至炫耀各种欲望,而在他的笔下,不炫耀者便是心怀叵测的人物。当然,在达达尼安和三个伙伴身上,如果没有忠诚和豪爽的一面,贪欲就成了讨厌的东西了。他们四个人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生死朋友,谁有钱都拿出来大家花,遇到事情也一起行动。达达尼安多想当官,他拿到空白的火枪卫队副队长的委任令时,还是先去逐个请求三个朋友接受。在大家都拒绝,而阿多斯填上达达尼安的名字后,达达尼安禁不住流下眼泪,说他今后再也没有朋友了。

大仲马笔下的人物充满贪欲而不求安逸,他们认为安逸是仆人和市民过的日子,不冒任何风险,无异于慢慢等死。他们是躁动型的,往往捅马蜂窝,自找麻烦,冒种种危险而乐在其中,凭智慧、勇敢和天意,最后总能实现不可能的事情。

大仲马一生也充满贪欲和豪情,过着躁动疯狂的生活。他花费二十余万法郎建造基督山城堡,每天城堡里高朋满座,食客如云,多至数百人,豪华的排场名噪一时。他不断地写作,不断地赚钱,又不断地挥霍,屡次陷入债务的麻烦,最后连他的城堡也被廉价拍卖了。有福同享的大有人在,有难同当者却不见一人,这就是他的小说与现实的差异。

大仲马深知,唯一借用而无需还债的东西,就是智慧。他以自己的大智慧,创造出一个由非凡的人、非凡的故事构成的文学世界。但是千虑还有一失,有一个非常动人、出人意料的故事,没有写进他的作品:在逝世132年后,大仲马作为这个奇异故事的主人公,完成从家乡小镇迁入巴黎先贤祠的非凡之举。

李玉民

2003年3月于北京花园村

书评(媒体评论)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如何打发他们的人生,相比之下,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却以十倍于常人的精力活着,这个人就是《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他是一位无与伦比的精力旺盛的人。

——【美】盖·恩度

《侠隐记》(即《三个火枪手》)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

——金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个火枪手(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大仲马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66225
开本 16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7
15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