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州样本(温州民营经济三十年上1978-1990)
内容
编辑推荐

  温州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的民营经济成长史,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史。本书详实记录了温州民营经济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温州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商业品格。当前,温州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进入了转型、转轨、提升、飞跃的重要阶段,正处在“破茧化蝶”的关键时期,孕育着企业制度、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我认为,温州民营企业只有继续发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不断坚持创业再创业,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才能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因此,该书无论是对于了解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脉络,还是为今后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一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温州经济的罕见的大气之作,大量生动的历史细节与人物活动,凸显了温州经济长足发展背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历史互动图景。既是温州人的奋斗史,也是温州的开放史。

本书以编年史的形式,全景记录了温州民营企业三十年的发展之路,既有对经济大势宏观把握的大气磅礴,又有对企业个例成长和企业家心路历程微观考察的细致深入。其中诸多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动案例,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令人感慨的精彩故事。

目录

1978:曙光乍现

1979:小人物

1980:一座城市的原罪

1981:光明行

1982:冰火两重天

1983:豪气冲天

1984:势不可挡的力量

1985:温州年

1986:金融大灾难

1987:夏天里的一把火

1988:喧哗与宁静

1989:寒流

1990:柳市之殇

致谢

附录

试读章节

历史总是在欲扬先抑中前行,尤其是新事物以试探的姿态挤进旧传统的生存空间中时,总要有阵痛,甚至中途搁浅。这是时代进步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温州就被一种神经质的质疑与争论压抑着。整个经济局势在争议中于积极和消极中飘摇不定。局势不明朗,各方都在沉默中博弈、抗衡。几乎每个私营经营者都小心翼翼,谨慎地防止自己财富外露,成为众矢之的。

宁静只是短暂的,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那是1982年一个焦躁难安的夏天,紧张的氛围笼罩着整个温州,所有先知先觉的人不约而同地嗅到了空气中的变化,只是没有人料到变化来得那么突然和迅猛。尤其是个体私营者,站在经济改革最前沿,往往具备更敏感的触觉,能感知局势冷暖。从年初开始,温州柳市的“八大王“们就隐隐约约预感到将要大祸临头。

没有一项伟大的社会试验可以在暮气沉沉中完成,更没有一项改革能够在四平八稳中成功。温州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进程史上,温州人以年轻而不无鲁莽、激越而不无尖锐、感性却不乏理智的创业基因,充当着开拓者的角色。“八大王”即是其中的典型。“文革”期间,温州“顶风作案”,柳市负责人石锦宽为解决支边青年就业,以居委会名义成立了一家街道企业——柳市通用电器厂。32个独立经营的门市部组成电器厂,经营各种业务,门市部每月只需向厂里缴纳30元管理费。

电器厂成立后,一批除了勇气别无所有的农民,开始渗透进商贸领域,做起五金配件、原材料、机电、贸易合同、目录等生意。

“八大王”们在起步时,因为无意间抓住了中国计划经济的软肋——供求渠道不畅通,随后快马扬鞭,一路奔跑。到1978年,通用电器厂产值已经达到一个亿。事实上,“大王”们的“出格”只是被诠释为生存使然,在他们创业之初注定不显山不露水,少为人知。同年,日后苏南模式的代表江阴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总计实现产值296.35万元,创造利税135.03万元,理直气壮地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成为改革宣传的范本,风光无出其右。

“八大王”其实有10人。电器厂每年都会表彰营业额最好的10个门市部,其10位负责人则按从事的行当冠以“大王”称号:“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翻砂大王”吴师濂、“线圈大王”郑祥青、“胶木大王”陈银松和“电器大王”郑元忠。

凭着激进的性格和冒险的精神,这10人掸掉身上的尘土,洗尽满脸的污垢,迅速积累起个人财富。

33岁的刘大源装上柳市第一部电话,区长办公室的电话都不及他家的好用。刘大源心情好坏,甚至可以直接决定这天区长能不能拨通长途电话。他还购买了柳市第一辆摩托车。多年以后,回想起当时的风光,他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骑着摩托车呼啸穿过柳市大街,警察都傻眼了,以为是大人物的子弟。”李方平造价七万多元的房子,被人斥为“将军也没有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而胡金林的生意大到“要电器,找金林”成为一时的流行语。

所谓巅峰,就是当人一个转身,无论走哪个方向,都是下坡路。过去几年,当生意鼎盛时,“大王”们是整个城市最忙碌的活跃分子。突然,好时光不再,一场变故骤然降临。

改革刚绽萌芽,远未如火如荼,匮乏的市场处处冒着商机,只要敢扛起经济大旗,给点阳光就能灿烂。从经济学角度,“八大王”财富积累显得易如反掌。不过,对领跑者造成致命冲击,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不是市场规律,却是阴晴不定的政策。“大王“们身不由己地卷入到一场风波之中,遭遇严重挫折。

1981年1月11日和4月13日,国务院两次下发文件:“对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属于哪个单位,不论他的职务高低,都要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允许有丝毫例外,更不允许任何人袒护、说情、包庇。如有违反,一律要追究责任。”风声鹤唳,在这场全国性的斗争中,因私营经济而备受争议的温州成为重灾区。

当时浙江省最年轻的副省长袁芳烈出任温州市委书记,受命到温州治“乱”。袁芳烈雷厉风行,决心割掉温州的“资本主义尾巴”。他认定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最严重的是柳市。很快联合工作组进驻柳市,一场轰轰烈烈全方位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行动正式展开。“大王”们这样的出头鸟自然首当其冲,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时称“八大王事件”。

这些温州“名人”,经营企业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应付这场来势汹汹、举措严厉的打击“经济犯罪”的行动更无经验可谈。他们慌了手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结局大都暗淡。

面对突如其来的诘难,胡金林第一个做出了反应。他扛上一袋六万元现钞,主动找到工作组,补缴了17个月的税款。他以为这样可以给工作组一个交代。可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胡金林的想象。大街上挂着“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的横幅,有三四年没有响过的大喇叭整个白天不停息地用强硬口吻宣传政府的大政方针。看到苗头不对,胡金林干脆关了门市部的卷闸门,带上新婚妻子去全国旅游散心。

两周后胡金林回到柳市,发现税务部门在他的门市部水泥柱上贴了一张白纸红章的文件,通知营业税从0.35%连补带罚上调到6%。再过了一个月,工作组告知他,“从现在不得外出,必须随叫随到,等候处理”。各种渠道传来的消息都直接或间接表明,胡金林将是下一个整治对象。此时,其他的“大王“们已经陆续被叫到工作组,且进去就没有再出来。

日子变得动荡不安,胡金林每天托关系打听上面的动静。某日黄昏,一要好的干部骑着自行车路过胡金林家门口,停下来小声对胡说:“不行,要下大雨啦!”然后迅速骑开。胡金林转身奔回屋子,从抽屉里拿出准备好的500斤粮票、2000元现金和各种证件,连妻子也来不及告别就仓皇出逃,开始了两年“没有目的地的旅游”。当夜凌晨,警车浩浩荡荡地停在他家门口,胡金林早已逃出柳市。两个月后,公安部全国通缉胡金林,罪名是“投机倒把”、“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胡金林从上海、北京“流窜”到东北,甚至在土匪猖獗过的、小说《林海雪原》中座山雕的老巢夹皮沟躲了一段时间。两年后,他结束流亡生活悄悄溜回柳市,结果当夜被逮捕。警察告诉他说:“通缉令还在,必须抓你。”第二天,乐清广播站报道:“全国经济要犯、‘八大王’之首胡金林抓获归案。”在监狱中,胡金林被关在重刑犯单间,他彻底绝望了,做好判重刑乃至死刑的准备。谁知道66天后,他先被取保候审,然后案件撤销。

潜逃的还有郑祥青、李方平、王迈仟与郑元忠。出逃前,柳市工商所多次“传讯“郑元忠,要求他写如何投机倒把发家的检查材料。写到第29天,实在愤懑难当,郑元忠抓起墨水瓶扔到隔离审查室的墙上。之后抓住上厕所的机会,他潜回家中,拿了8000元现金,跳上村后小河的一条小船,开始长达20个月历经几十个省、市的流亡漂泊。可最终的结局仍是以“投机倒把“的罪行锒铛入狱。牢一坐就是186天。而另外三人的命运也殊途同归,相继落网判刑。

在全国公安协力严办下,其他几个“大王”的前途虽各有乖舛,但大抵相似。转眼之间,他们从人生顶峰跌落到生命的谷底。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的命运不是逆流而上,而是不得已随波逐流,淹没于滚滚红尘。

最早被逮捕的是最年轻的程步青。乐清专门为此召开公审大会,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台,接受批斗和唾骂。叶建华则是在家给孩子洗脚时,被通知到旅馆谈话。一进门,手铐就铐住他的双手。回忆当初,叶建华眼神迷离,眼眶泛红。

唯一逃脱惩罚的是刘大源。关于此人,有文字记载如下:

1967年夏,刘大源弱冠之年,温州大旱。前后131天,柳市未降滴水,十夹河干涸见底,整个虹柳平原哀鸿遍野。乐清水库枯竭,不能发电,刘大源做煤油灯来提供照明,一天内能做100多个,全部热卖一空。他后来做了一个铁箱,把煤油灯生意换来的5000块钱放进去。四年后,这个灵活的年轻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小铁”师傅。一晃十多年,他被称为柳市“八大王”。在这期间,柳市经历了个体经济缓步觉醒的过程。

1971年,一社队企业生产煤油钻开关,急需一万件特型螺丝,寻遍各商店没有着落,便求助于刘大源。神通广大的他四处购齐所需螺丝,赚了一笔丰厚的差价。自此,刘大源摆起螺丝摊。尽管他得到一个国营企业招工指标,可他敏锐地感觉到商品气息正逐渐渗透着柳市,便毅然选择了放弃。

……

P1-5

序言

现实很残酷,明天会更好

温州地灵人杰。

三十年前,一批悄然而起的个体工商户,顶着压力艰难起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市场风浪中觅商机。此后越来越多追求富裕生活和追求人生理想的温州人,逐渐加入创业大军,历经艰辛拼搏,渐成燎原之势,以致形成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种社会经济效应--"温州模式"。

但是,"温州模式"的产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公有制经济,在人们的意识中,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是画等号的,因而,领先一步走非公有制经济之路的温州,要突破这一固定的思维模式,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温州究竟姓"资"姓"社",还是一直萦绕在温州民营企业界人士的心头之"痛"。值得庆幸的是,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从中央到地方,有不少有识之士一直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十多年中,主政温州的党政领导干部,顶着压力和温州人民一起艰苦创业,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终使温州"正名",并形成现今闻名遐迩的"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

本书的第一作者,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周德文院长,虽然不是温州人,但在温州工作的机遇使他有机会融入温州的改革开放。他以学者的视角,从宏观方面阐述了温州民营经济的成长经历,也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的身份,从微观方面来察看一个个早已熟悉的温州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剖析企业走过的创业道路和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因此,这本书对想了解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脉络,解读"温州模式",洞悉"温州精神"实质内容的人士来讲,是很值得一读的。

现实很残酷,明天会更好。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造成的全球经济影响,无可避免地波及到温州。温州的民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

为有效地应对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温州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温州精神,已着手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预计,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搏击出来的温州民营企业,凭借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应对市场变化的丰富经验,一定可以变危机为契机,化挑战为机遇,在新一轮的创业和博弈中,浴火重生。

郑胜涛

书评(媒体评论)

过去三十年,温州人在地理与政策毫无优势的环境中,痛苦地寻求着经济突围。若以更深的视角审视,作为当今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温州人身上依然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他们尝试着不断突变,并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他们当然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却也发现在发展中,时常面临着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他们努力吸收世界上日新月异的新理念与新知识,并融入自己创业的基因,但总会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温州样本》,正是作者在触摸、观察与思考温州民营经济三十年动态变迁后,于微观切入与宏大叙事交叉中,展现了一群草根创造的奇迹,同时揭示出这群人的当代困惑。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 厉以宁

多少年后,人们开始习惯将“温州模式”视作一次经济变革的伟大成果,不自觉地把温州人称为东方犹太人。其实,这种评价既误解了“温州模式”的价值,也低估了温州人的雄心。因此,在展现一群卑微小人物的草根创业史中,《温州样本》梳理出一条新的线索——一群头脑最精明、最富激情的人,在艰难与崎岖中追求财富自由,生动且感人。

——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 李连仲

这本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鸿篇巨著,生动、深刻而又别样地论述了温州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创造,使人们看到了温州人艰苦卓绝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

作者从宏观方面阐述了温州民营经济的成长经历,也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的身份,从微观方面来察看一个个早已熟悉的温州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剖析企业走过的创业道路和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因此,这本书,对想了解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脉路,解读“温州模式”,洞悉“温州精神”实质内容的人士来讲,是很值得一读的。

——温州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中瑞财团董事长、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

温州民营经济的历史,是中国市场化历史的一个侧影。要了解、研究中国市场化变革的路径,《温州样本——温州民营经济草根创业史》一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

温州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的民营经济成长史,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史。《温州样本》详实记录了温州民营经济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温州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商业品格。当前,温州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进入了转型、转轨、提升、飞跃的重要阶段,正处在“破茧化蝶”的关键时期,孕育着企业制度、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我认为,温州民营企业只有继续发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不断坚持创业再创业,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新的发展,才能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因此,该书无论是对于了解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脉络,还是为今后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一看。

——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

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对过去是引人深省的总结,对今后则是意义深远的指导。如今,温州正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转机大于危机。随着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在这个时代的拐点上,谁能把握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谁就能赢在前头。而《温州样本》一书,正是通过对温商成长经历的概述,以鲜活的事例和经验,阐述了温商风雨兼程的三十年。全书通过对温州发展史的概括,全面解析了温州经济的发展脉络,深刻透析了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化。作者以精辟的观点和独到的角度阐述了“温商”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经历,对于正处在转型关键时期的企业来说,具有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是值得细心品味的一本好书。

——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

成功不是不可琢磨的天降之物,历史不是不可深究的既成过往。这是一个群体在一个时代的起落沉浮,有关成功、有关挫败、有关尊严、有关良知、有关财富、有关人生……当我们穿过光阴的隧道,越过曾经的风雨,再回首身后的足迹,原来——我们也有辉煌的历史!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天正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天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州样本(温州民营经济三十年上1978-199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德文//吴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00927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50
18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