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近古都(中国文化元素品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时的战鼓号角、旌旗猎猎的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如今都已离我们远去;文治煌煌、武功烈烈的秦皇汉武,留给后人的,也只有那些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处处残垣断壁。

本书从文化视角,解读古代都城的风貌,展示七大古都的魅力,由此展形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内容推荐

古都,是一幅历史文明的画卷,是文化传承的血脉,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它辉耀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荣光,记录着中华文化民族历史的沉重与艰辛,同时也浓缩了精深博大的中国文化。

目录

一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走近长安

西周丰镐,秦中第一都城

 公刘、古公奠定基业

 文王作丰,武王居镐

 褒姒一笑,幽王失国

 《周礼》奠定营国制度

秦都成阳,没有城墙的都城

 收复周朝失地,从奴隶到国君

 始皇帝,法天象地造成阳

 阿房与秦陵,成为千古疑案

西汉长安,奇特的斗城

 刘邦,从“沛公”走上帝位

 印证天意的“斗城”

 壮丽以重威的未央宫

 见证衰落的明堂辟雍

 秦砖汉瓦

隋大兴城,布局最严整的都城

 宇文恺受命修建大兴城

 首创科举取士制度

 成也运河,败也运河

大唐长安,国际都会

 天下第一城

 彰显帝王霸气的大明宫

 多彩多姿的盛唐文化

秦中,让帝王青睐的王气

 帝王为何选秦中

 八水绕长安

 上林苑中昆明池

二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走近洛阳

夏都斟郡,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大禹,远去的禅让制

 妹喜,一个让夏桀亡国的女人

商汤西亳,青铜文明之花

 商汤都西亳

 伊尹,巫师,第一代帝王之师

东周洛邑,从陪都到国都

 周公与洛邑

 平王迁都洛邑

汉魏洛阳

 东汉雒阳

 曹魏洛阳

 白马寺,中国佛教第一寺

隋唐东都

 中国特色的陪都

 隋炀帝营建东都

 武则天与神都

洛阳八景

 龙门山色

 马寺钟声

 金谷春睛

 邙山晚眺

 天津晓月

 洛浦秋风

 平泉朝游

 铜驼暮雨

三 金银宫阙诸天上,锦绣山川一气中——走近北京

燕蓟古城的兴起与衰落

 燕都蓟城,荆轲作别

 隋唐幽州,军事重镇

走上五朝帝都

 辽代陪都

 完颜亮营建金中都

 忽必烈为何选择了燕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

 宅中图治,顺治迁都京师

恢弘庄严四重城

 外城,拱卫都城的屏障

 内城,分工不同的城门

 皇城,宫廷与百姓的分界线

 紫禁城,三千年宫殿建筑之孑存

北京城,礼制文化的经典

 紫禁城里的宗法礼制

 坛庙里的数字准则

 四合院中的礼制等级

 胡同的历史变迁

四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走近南京

虎踞龙盘的金陵古邑

 范蠡城,南京的源头

 金陵之名的由来

政权更迭频繁的六朝故都

 孙权创立建业城

 东晋偏安建康

 六代豪华的南朝都城

 李煜泪别南唐江宁

明代都城南京

 朱元璋为何相中了南京城

 风貌独具南京城

 国子监,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

唐诗里的金陵

 远去的台城

 烟笼水月的秦淮河

 夕阳中的乌衣巷

五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走近杭州

从吴越争霸之地走上五代吴越国都

 伍子胥相土尝水筑吴城

 吴越王钱镠建都杭州

 苏东坡杭州浚湖

南宋都城临安城

 “行在所”的临安

 “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瓦舍

杭州名胜

 灵隐寺

 六和塔

 飞来峰

 岳王庙

 雷峰塔

六 川原平广,水陆都会——走近开封

魏都大梁

 魏惠王迁都大梁

 名垂青史的夷门

从汴州到开封

 汴京的兴起

 五代的都城

北宋东京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赵匡胤的迁都之梦

 城墙重重的东京城

金朝汴京

 完颜亮迁都汴京

 雄健华关的汴京皇宫

 汴京的衰落

黄土淹没的文明

 城摞城的奇观

 迷雾重重的《清明上河图》

 千年古刹相国寺

七 甲骨故里,殷商古都——走近安阳

殷商古都

 殷商的来历

 一片甲骨惊天下

 殷墟,揭开殷商王朝的神秘面纱

曹魏邺城

 曹操都邺城

 建安文学与邺中七子

乱世邺都

 赵石虎营建邺都

 南北朝时期的邺城

试读章节

一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走近长安

西周丰镐,秦中第一都城

周人的历史,差不多和夏人、商人一样悠远。只不过在灭商之前,周人一直是这两个王朝治下的一个部族。周人是一个与神话和传说息息相关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是后稷,传说是一名叫姜的女子因为在野外踩了上帝足迹而怀孕生下的。他对耕种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才能,他耕种的谷物收成非常好,还教会了其他人耕作,并且开辟了以谷物祭祀上帝的传统。

周族的首领从舜到夏朝的前期,一直担任后稷的官,帮助管理农业。夏朝到了太康时期,由于太康整天打猎,不问国事,夏都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占领。太康失国之后,四周的少数民族也随之发生叛乱。周族在山西西南部的邰地也受到动乱的侵扰,无法再呆下去。周族首领就带领族众,沿着黄河、渭河逆流而上,来到今陕西中部的武功。周族人在这块地方定居下来,仍把这块地方称为“邰”。少康中兴后,周族祖先继续担任后稷的官。夏王以新迁居的地方作为后稷的封邑。

夏朝末期,桀暴虐无道,诸侯纷纷叛离。东部商族的势力迅速兴起,取代夏朝政权之后,步步向西进逼。与夏朝有着密切关系的周族,这个时候也受到蛮夷和商朝两股势力的夹击,无法再在原地生活下去。于是,在夏朝当最后一任后稷官的首领,又带领族众从邰地出发,朝西北方向转移。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今甘肃庆阳一带。这里虽然四周都是戎狄少数民族,但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是比较理想的农业耕作区。周族来到这里,便垦殖播种,经营农业。因为自夏朝灭亡后,周族首领不再担任后稷之官,不再称后稷,就改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其首领改称“不突”。这是周族人的第二次大迁徙。

公刘、古公奠定基业

公刘是鞠的儿子,是周人来到庆阳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也是真正在这块黄土地上出生的周人。当他的祖父和父亲在庆阳定居扩土,开创农耕的时候,他还未到人世。夏桀初年,公刘出生在今庆城县玄马乡樊家老庄村,后人称此地为“天子掌”。公刘自小受到农耕文化的熏陶,长大后继承父志,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使豳地农牧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其德”。可以说,公刘是周先祖中功劳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位领袖人物。他是整个豳地疆域的开拓者,农耕文化的奠基者。

公刘时期,周人经常受到戎狄侵扰,所居领地的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于是在夏桀22年,他率领族人迁到豳(音宾,在今陕西彬县东北)。《诗·大雅·公刘》篇对公刘这次南迁做了详细的描述和颂扬。诗中说,公刘察看原野忙又忙,登上小山坡,又到平原上;站在大原看南岗,发现了能建都城的好地方;于是定居建新邦,开垦豳地宽又长;大家杀猪宰牛羊,共推公刘做君长。

在自然条件较好的董志原、早胜原和彬长地区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周人开始有计划地营建房屋,开垦荒地,不久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周族的贵族们择吉日饮酒聚会,祭祀祈祷,正式推举公刘作宗主和国君,并正式建立了豳国。

为了发展生产,改善居住环境,公刘带领周族人顺着漆水、沮水向南,渡过渭水,取来锻砺生产工具和为房屋建筑打基础的大石块。他们整理田地,为的是多收粮食;他们营造大的宫室,为的是有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他们测量日影的长短,为的是制定历法,把握生产的时节。为了保卫他们的劳动成果,周族还在豳地建立了军队。这支军队由三个支队组成,每个支队各有自己的武器装备、旗帜标志和保卫任务。经过一个时期的艰苦奋斗,他们的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家家户户都蓄积了足够的粮食和资财。附近百姓看到周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都纷纷前来归附。周族自后稷以来到公刘时期,又进入到一个发展兴旺的新阶段。

周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与公刘的辛勤经营是分不开的,孟子称“公刘好货”,就是说他喜欢积聚财物,肯定了他带领周族人勤劳致富的功绩。《诗经》称其为“笃公刘”,就是赞扬他勤劳忠厚。

此后,公刘传位于儿子庆节,经皇仆、差弗、毁瑜、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传至古公宣父。

古公直父一名古公父,为后稷第十二代孙,是周文王的祖父。在周人发展史上,他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

古公宣父继位之后,周人屡屡受到戎狄的威逼,戎狄的獯(xun,熏)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宜父就主动给了他们。后来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反击。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经反复思量,于是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决定把世代居住的豳地让给獯育,自己向南迁移。古公亶父率领姬姓氏族二千余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河。东西长约七十余公里,南北宽约二十余公里。岐山山脉绵亘东西,山麓的平均海拔在九百米左右。周原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肥地美,适于农耕与狩猎,岐山则是它的一座天然屏障。经过一番占卜,结果是“大吉”,古公宣父就决定在此定居。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周族人在古公宜父的领导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开始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周族逐步强盛起来。豳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也扶老携幼纷纷前来归附。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于是定国号为“周”。

一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太伯、虞仲和季历。大约在公元前1146年,古公谢世,太伯、虞仲想让位给季历,于是出游荆楚,最后太伯在东部沿海建立了吴国。古公宣父的小儿子季历继位,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即周文王。

自古公室父到文王晚期,周原一直是早周都邑。公元前十一世纪,文王迁居丰地之后,这里仍然是周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后来武王灭商,将周原分封给贵族周公、召公。周王和诸侯大臣也经常来此进行祭祀活动,直到戎人入侵,平王东迁洛邑,才毁于战火,最终废弃。

P2-6

序言

沧桑古都,文化血脉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时的战鼓号角、旌旗猎猎的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如今都已离我们远去;文治煌煌、武功烈烈的秦皇汉武,留给后人的,也只有那些散落在神州大地上的一处处残垣断壁。历史已经不再鲜活,我们亦无法复制,但是,那些带着几分神秘、透着几分苍凉的古都城,却无声地记录了中国文化传承的渊源。据北魏以后的文献记载和历史考证,数千年的中国大地共出现过都城二百多处,这些古代都城不仅在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以其类别之多、历史之久、数量之众、形制之奇,在世界古都之林中卓然屹立。

古都,是一幅历史文明的画卷,是文化传承的血脉,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它辉耀着中华民族昔日的荣光,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沉重与艰辛,同时也浓缩了精深博大的中国文化。

漫话古都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广大,王朝政权先后迭出,极为繁多,但是,无论是一统天下的帝王,还是割据一方的政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立国之本,那就是在自己统治的疆域之内,选择一个适中的地方设立都城,并不遗余力地大肆营建,以图帝业稳固。都城,作为政权基础和统治中枢,在统治者的心目中,其地位与作用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替代的。

都城,立国之本

古人说:“倾城就是倾国,城坏就是国破。”也就是说,国都的丧失就等于丧失了国家。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是统治者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更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在中国古代,对于都城的称谓多达五十余种,常见的就有京、都、邑、京城、京师、京都、京阙、京邑、京畿、帝都、帝宅、帝里、皇都、皇畿、皇京、神京等等。东汉时期,许慎在《解文说字》中对“京”的解释是:“人所为绝高丘也”,对“都”的解释是:“有先君之旧宗庙日‘都”’;《尔雅·丘释》则说:“绝高为之京”、“卓绝高大之丘,而人力为作之者名‘京”’;《释名》在解释“都”时说:“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春秋公羊传》中说:“京师,天子之居也。师者,众也。京者,大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由此可见,都城的每一种称谓,虽然都有各自的解释,但却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与君王有关,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而且有高大的建筑和众多的人口。

中国都城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肩负着军事堡垒和政治中枢的双重任务。《吴越春秋》中说“筑城以卫君”,一语道破了君本位的都城要义。在历代都城之中,君王居住并行使权力的宫殿,是国家政权、军权、祭祀权的最高集中地,是中国都城的核心和主体。这种以宫殿为核心主体的都城风格,是中国都城的一大特色。它们与神权至上的北非、西亚、南亚和欧洲古代中世纪的以宗教祭祀建筑为中心的都市格局有着很大的差别,与近现代都市以商业经济为都市主体的情形也大相径庭。

此外,中国古代都城还具有反复迁移的特点,不像地球上的其他文明那样,拥有比较稳定、单一的都城。例如意大利,从罗马时代一直到现代,罗马作为它的都城从未更换过;巴黎从五世纪开始至今,依然是法国的首都;国家疆域辽阔的俄国,从辅基大公国直到苏联解体,其都城也没有超出莫斯科、彼得堡之外。而中国历史上的都城,随着朝代的更迭,却是屡屡迁移,据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自上古至北魏时期,都城就有一百八十多处。

中国古都知多少

古都,就是昔日的都城。当一个王朝更迭之后,前朝的都城就成为了古都。今天我们所讲的古都,是指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相互印证、年代可以确认的我们历史上的都城。从广义上来讲,一个独立的、不受外来势力所控制的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就是古都;而从狭义上来讲,古都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王朝或政权的都城,而且其建都的年代应该是较为长久的而不是过于短暂的,其遗址的地理位置也应该是确切的而不是一种推论,并且距现今的城市较近,而不是远离城市的废墟。根据这样的定义,我国广义的古都有二百一十七处,狭义上的古都则有六十五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近古都(中国文化元素品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光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7111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5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