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队采访,突然上级来命令,说有重大案情发生,且案犯携带枪支,要求刑警队迅速出动。出发前,记者看到十多个队员只有五防弹农,队长居然动作敏捷地抢先拿起一件穿上,旁边几个队员也争相要穿。记者惊讶极了:怎么竟有这种事儿?就是怕死,也不好意思公开这么抢呀?隔了几天,记者第二次去采访,得知刑警队上次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队长还立了二等功,他实在忍不住,就提起了争抢防弹衣的事。队长轻轻一笑,淡然地说:“你不知道,我们队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人多防弹衣少的情况下,谁穿谁就必须冲在最前面,这也就意味着他必须首先面对死亡……”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
《故事会》杂志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旗下一本以发表故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刊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编者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
本册为悬疑故事!
刘辉是晚报记者,这天去大山深处的山背村采访,走到半山坡时,看到一个衣衫破旧的放羊少年,正坐在草地上入神地看一本书,他身旁,一群山羊在悠闲地吃草。
刘辉心中不禁一动:今天既不是周末又不是节假日,这个年龄的孩子,照理现在应该在学校上课,他怎么会在这里放羊?他边想边走了过去,一瞧,少年手里拿的是一本语文课本。
刘辉摸着少年的头,关切地问:“是不是家里穷,读不起书?”
那少年抬起头,奇怪地看着刘辉,摇摇头说:“我没有读不起书啊,我正在村里读小学。”
“哦!”刘辉点点头,“原来是学校放假。”
可谁知少年却又摇了摇头,说:“没有放假,同学们都在上课哩!”
刘辉一听纳闷了,疑惑地问:“那你怎么不去上学,倒在这里放起羊来?”
少年笑嘻嘻地解释说:“我们这是轮流帮王校长放羊。嘿,今天轮到我了!”
“什么?帮校长放羊?”刘辉吃了一惊,校长居然明目张胆地叫学生在上课时间替他去放羊?惊异和气愤的同时,职业敏感让刘辉意识到,这是一条不能错过的新闻线索,他决定去学校看看。
刘辉走进村小学的时候,正赶上课问休息,他看到一个老师模样的人正走出教室,便上去招呼说:“老师,我路过这里口渴得很,想找点水喝。”那老师特别热情,马上就去提了个水瓶来,又招呼旁边一个学生去拿茶碗。
趁这个机会,刘辉抬起头来,四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学校。说是学校,其实也就是几间破教室,而且一眼望去,教室里那些课桌椅更破旧。刘辉心说:也难怪,碰上这么个校长,学校还怎么搞得好?
那老师见刘辉这么瞧着,不好意思地朝他笑笑,脸上的神情显得有些无奈。
正在这时候,去拿碗的学生跑回来了:“王校长,给。”
啊?他就是王校长?刘辉一听学生喊“王校长”,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暴露身份,于是就边喝水边故意和王校长聊自己的一路见闻,自然把话题引到了半山坡上的羊儿。
谁知王校长一听刘辉提到那些羊儿,竟然掩不住满脸喜色,说:“那些羊儿长得不错吧?不瞒你说,那地方的草特肥,我特地让孩子们把羊儿赶到那里去放,嘿嘿!就希望来年卖个好价钱哪!”
刘辉真没想到这个王校长居然还能讲出这样的话来,那沾沾自喜的神情简直让人受不了。不过,刘辉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假意又和王校长聊了一会,才离开学校。
回报社以后,刘辉连夜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校长的羊学生放。他把文章往总编桌上一放,就又忙着去做县教育系统先进教师表彰大会的采访准备了。
三天之后,刘辉准时赶到表彰大会会场。他故意没有和主办人员打招呼,而是坐在台下,他觉得这样挺好,想找人聊聊什么的,挺方便。
很快,会议就正式开始了。程序基本上是老一套,领导讲话、代表发言……毫无新意可言,刘辉甚至觉得,这样的会议,就是不到现场采访,也能写出漂亮的报道来。 可谁知,紧接着的颁奖仪式开始,当刘辉看到那些先进教师被一一请上台的时候,他却惊得嘴都合不拢了。为啥?他看到台上站着的一排先进教师中,居然也有山背村小学那个叫学生替他放羊的王校长!正手捧着锦旗,对着闪光灯咧嘴笑哩!
刘辉不由怒火满腔,恨不能立刻上去把王校长给揪下来。这样的校长也上台领奖,这不是蒙人吗?
可刘辉忍住了。他想了想,果断地走到主席台前,向工作人员亮出自己的记者证,说:“我想采访一下台上这位山背村的王校长,可以吗?”
工作人员一听,立刻把刘辉带到他们的主任面前。
主任姓“何”,一听刘辉说要采访台上的王校长,特别高兴,说:“记者同志,你可真会选,这王校长正是我们先进教师典型中的典型啊!”
P2-4
《故事会》杂志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旗下一本以发表故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刊物,其发行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综合类期刊中一直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以来,她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清新明快的节奏,生动活泼的风格,亦庄亦谐的美感,赢得了海内外数千万读者的喜爱。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
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
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
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故事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