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最重要文学大奖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假如世界末日来临,你我将何去何从?海明威与福克纳的唯一继承人、《老无所依》作者科马克·麦卡锡再现经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时代》等全球知名媒体共同推选的年度好书!惊悚大帅斯蒂芬·金倾情力荐!小说改编史诗巨片万众瞩目,末世父子真情撼动全球!

内容推荐

核子战争爆发十年之后,地球几乎成为一片废墟,阴暗凄冷。幸存下来的人多数同类相食,少数则孤独地挣扎求生。在这种荒凉绝望的境遇中,一对父子行走在求生之“路”上。为了躲避严寒,他们向南方海岸前进。在路上,父子俩总要克服难以想象的饥饿、寒冷和追杀,被迫目睹世间惨象和人性崩溃。他们相依为命,希望自己能做“好人”。但是严峻的考验在前:生存,还是放弃人性?父子俩的“路”能够穿过这个困境吗?

试读章节

第二天中午,他们开始穿越城市。他将枪放在小车最顶层那叠防水布上面,随时能拿到。同时也让孩子紧挨着自己。这座城几乎已全被烧毁。没有生命迹象。街上的汽车铺满灰尘,每样东西都铺满了灰尘。干结的泥泞中镶着车轮印子。一处门洞里,有具死尸已干成一张皮了。大白天就碰到这种怪相。他把男孩儿又朝身边拉了拉。记住,你放进脑子里的那些东西,永远都会留在那里,他说。你放之前可能该考虑一下。

有些事也能忘记,对不对?

对。你忘记了想记住的,记住了想忘记的。

离他叔叔农场一英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湖。秋天,他和叔叔常去那里拾柴。他坐在木船后面,伸手探进冰冷的湖水,让手随着船行进,叔叔则弯腰划着桨。老头子脚穿一双小山羊皮皮鞋,戴着草帽。牙齿间叼着根烟斗,一细溜涎水挂在烟斗口,摇摆着。他回头朝岸那边看了一眼,仍握着桨把子摇,又取下烟斗,用手背擦擦下巴。岸上一排桦树,它们尸骨般的惨白与其身后墨绿的常青灌木形成了强烈对比。湖岸就像一处乱石堆,全是枝丫扭曲残断的树,灰扑扑光秃秃,仿佛数年前遭受了飓风袭击刮下的树木。很早之前,这些树就被锯断了,当做柴火被拉走。他的叔叔掉过船身,收起桨,于是他们便在沙地浅滩里漂着,直到木头与沙子磨出嚓嚓的声响。一条死鲈鱼翻起肚皮豁嘴浮在清水中。还有黄树叶儿。他俩把鞋留在涂了暖色的舷侧,将船拉上岸,放完绳子抛下了锚。锚是灌了水泥的猪油罐子,中间穿了个带眼的螺栓。二人沿岸走着,叔叔一边察看树木的残枝,一边抽着烟斗,肩上绕着捆马尼拉麻绳。挑好一截后,他们将其扭转过来,以树根做杠杆,待它半浮到水中方止。虽然裤脚已卷到膝盖,仍被水浸湿了。他们将绳子拴到船后部的系缆枕上,又穿过湖面往回滑去,缓缓拖着后面的柴木。当时已近傍晚。只有桨架有规律地缓慢前后摇晃。湖面黝黑,光滑如镜,沿岸一路能看到窗户里透出的亮光。有时也听到收音机的声音。二人都不讲话。这便是他童年最完美的一天。这一天塑造了未来的日子。

接下来的数日、数周,他们继续探索着南行。孤独阴郁。一个杳无人迹的山村。一栋栋铝皮房子。偶尔,他们能看到州际高速路的支线从脚下那些用再生木料建造的站台穿过,站台荒凉。冷,越来越冷。快抵达山间大峡谷时,他们停住了,竭力向南方眺望这乡野的极远处,那里已被烧毁。岩石状的暗黑物体耸立在灰烬中。翻翻滚滚穿过垃圾堆涌向平原地带的灰烬。灰白的太阳便在这黑暗的深处难以察觉地一日日爬上爬下。

他们已在这不毛之地上行了数日。男孩儿找到了几支蜡笔,在口罩上画了几颗狼牙,一路上走得跌跌撞撞却未曾抱怨。小推车有个前轮已破损。该怎么办呢?没什么办法。二人到来之前,此处已烧成灰烬,没有一粒火种,夜,是从未遇过的漫长、黑暗、寒冷。冷得可以冻裂石头。可以夺去性命。男孩儿挤在身边,冻得直抖,他拥着孩子,漆黑中,一口口数着那虚弱的呼吸声。

远方的雷声将他唤醒,他坐了起来。四处光线微弱,忽明忽暗,寻不到源头,从飘线般的雨丝上反着光。他拖过防水布盖好,躺着静听了很久。如果二人淋湿了,没有火烘衣服。如果二人淋湿了,很可能没命。

夜夜,他醒来,那暗黑遮住了万物,难以穿透。那暗黑伤及听觉。他常不得不翻身坐起。除了熏黑的光裸裸的树枝间响起的风声,再没别的动静了。他站起来,摇摇晃晃立在这幽闭的暗黑之中,打开双臂以保持平衡,而脑袋却在本能地计算。一种习惯的次序。寻找正上方的东西。不是直直摔下去,而是逐步往下走。他迈着大步走进虚无,一边数着数,方便再折回去。双眼合拢,手臂挥舞。正上方的什么东西?暗夜中某种不知名的东西,矿藏或宝石母岩。与之相比,星辰和他都只是环绕一旁的卫星而已。就如表盘下的大钟摆,在漫漫长日里书写下宇宙运行的印迹,你可能会说,钟摆对此一无所知,但你知道它不应该无知无识。

他们花了两天才穿出那灰蒙蒙的火山地带。远方的路随山峰起伏,两侧的林木则越发稀疏了。下雪了,男孩儿说道。他望着天空。一片灰白的雪花撒落下来。接在手中,看着它消融,就如基督徒的最后一片圣饼。

父子俩身上搭着防水布,一起向前行。灰白湿润的雪花从虚空中旋转飘落而下。道路两旁是污浊的融雪。泡湿了的垃圾漂流过来,脏水从里面淌出。远处的山脊上再也望不到什么焚尸火了。他想,那一场场血祭一定已耗尽了彼此的人力。没人走这条路。没有密探,没有掠夺者。过了一阵,他们发现路边有个车库,便钻进洞开的门中,望着外面灰白的雨夹雪一阵接一阵从高原地带飘下。

P9-12

序言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摘自《天涯·明月·刀》(古龙)

长路漫漫,人生如负重远行,而路的尽头又是如何?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最新力作《路》(The Road),以一场世纪末日来临前的惨淡景象,一对父子的求生之旅,重启了“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的哲学命题。如果说,《天涯·明月·刀》讲述的是在和平幸福年代学会放弃,那么《路》讲述的则是:在艰难时世里的苦苦挣扎中,父亲传给儿子、前辈留给后辈的唯一财富——路的尽头,还有希望。

2007年的美国文坛,可以说是“麦卡锡年”。2006年9月,《路》甫一出版,就以其简洁沉重的文风引起了文坛的重视。除了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持续风行并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外,《路》还被美国最负盛名的电视女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在她的读书节目上向全国推荐,被认为是父亲节最好的礼物。到了2007年岁末,由科恩兄弟执导的、根据麦卡锡的小说《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改编的同名电影热映,并在2008年2月底的第80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荣获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同样在2007年,《纽约时报》评选出过去25年最伟大的25部小说,麦卡锡的《血色子午线》(Blood Meridian)位列第三。由此,麦卡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盘点麦卡锡走上创作的道路,应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65年,《看果园的人》(The Orchard Keeper)由兰登书屋推出,由编辑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小说家福克纳作品的著名编辑艾尔伯特·艾尔斯基亲自主持,该书以其“冷峻、严肃和不动声色的幽默”以及“生动鲜活的语言”荣获当年福克纳基金会的“最佳新人奖”;其后,于1968年出版的《外部的黑暗》(Outer Dark)同样引起了文坛的关注,而1973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小说《上帝之子》(Child of God)的出版,在文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称其为伟大之作,但也有人认为该书“十分卑劣”。1979年,麦卡锡潜心20年才完成的《沙雀》(Suttree)出版,许多人认为,这是麦卡锡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作品。

到了1981年,麦卡锡获得了麦克阿瑟杰出人物奖,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创作小说《血色子午线》。小说是由史实改编,麦卡锡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书中涉及的许多地点他都曾亲自访问,甚至学习西班牙语,以更好地对史料进行研究。《血色子午线》完成后,麦卡锡便开始了他创作上的转型,开始转向了对西南部边疆的历史与现实的探索。

1992年至1998年,麦卡锡创作了著名的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Au the Pretty Horses)、《穿越》(The Crossing)和《平原上的城市》(Cities of the Plain)。其中,《天下骏马》出版后的持续热销成为出版界的大事,该书还荣获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其后的《穿越》及《平原上的城市》也持续热销,使麦卡锡的知名度不再局限于评论圈内,也跻身于畅销书作者的行列。小说中,作者描绘了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线上的生死奥秘和暴力下的温情,再现了西班牙式的骑士精神与美国历史中不为人知的黑色杀戮,充满了苍凉冷峻而又飘忽不定的边疆风情。这一年,他也破例接受了《纽约时报》的独家专访,被誉为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后继者。

2003年,《老无所依》问世,在继承了以往西部片的惊悚故事框架后,麦卡锡为作品赋予了更为深层的人性内涵:一个诚实正直的男人在拾到一笔巨款后内心贪欲的蠢动、侥幸的萌芽与随之而来的铤而走险,内心一瞬间的犹疑使他走上了不归路;一个杀手为了生存所必须忍受的恐惧与威胁,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警长的无可奈何,都使得西部的生存逻辑与西部的荒凉一样,不可变更。在这片土地上,“老人”(也就是警长的外号)所代表的经验、准则、道德都毫无用处,剩下的只有时时刻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搏杀——暴力的冷酷与无处不在使得读者看到了掩藏在一切文明表象后的原始风景。

……

书评(媒体评论)

《路》足以列入麦卡锡最完美的小说作品,或者属于最感人、最个人化的一部……麦卡锡的确是当今最顶尖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作为叙事者,麦卡锡大胆而富于魅力……这本书写得极其动人。

——《芝加哥太阳报》

麦卡锡的新作意旨宏人,关乎文明世界的终结、生命的陨灭。……在麦卡锡的著作中,《路》最具可读性、最有深意。

——《纽约时报》

很难想象末世寓言能够如此书这般优美,叫人一读难忘。……读者纵有铁石心肠,也要为之动容。

——美国国家书评协会主席 约翰·弗里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杨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5009
开本 32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9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