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现代戏剧研究论文若干篇。论文按不同栏目,分成10个模块,包括:当代戏曲、理论争鸣、戏曲文学、历史研究、戏曲文献、剧种研究、当代剧作家、当代学人、学术动态和序跋书评。具体内容涉及: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李渔的现实矛盾与人格突围,《琵琶记》情理论等等。
图书 | 戏曲研究(第76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现代戏剧研究论文若干篇。论文按不同栏目,分成10个模块,包括:当代戏曲、理论争鸣、戏曲文学、历史研究、戏曲文献、剧种研究、当代剧作家、当代学人、学术动态和序跋书评。具体内容涉及: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李渔的现实矛盾与人格突围,《琵琶记》情理论等等。 目录 当代戏曲 道艺相随形神兼俱——论白淑贤的表演艺术 演绎莎剧的昆剧《血手记》 传统理念与人格范式的颠覆、消解与重构——新编豫剧《程婴救孤》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启示 传统的消费与创造——以粤剧《花月影》的创作与运作为例 理论争鸣 怀念阿甲老师——兼与邹元江先生商榷 脆弱的张力:体验与表现的统一——阿甲戏曲美学思想研究之一 戏曲文学 中国戏曲文学在祭祀仪式中产生的过程 《牡丹亭》中杜宝的角色分析 《琵琶记》情理论 《琵琶记》结构之美与高明传统文化情结 历史研究 论元明以来曲谱的转型 于慎行的藏曲及其戏曲爱好 李渔的现实矛盾与人格突围 《鼎峙春秋》演出研究 档子演艺初探 戏曲文献 论傅惜华戏曲目录著作的史学价值 论蒋星煜的《西厢记》版本研究 冯梦龙曲论佚文及其意义 剧种研究 “昆曲”抑或“昆剧”——一个戏曲基本概念的商榷 黄梅戏历史与现状之思考 与时俱进:黄梅戏发展的启迪意义 正字戏、潮剧《仙姬送子》的关系和来源 二人台审美风格之探究 当代剧作家 戏曲复兴文学归位——20世纪中国戏曲文学之崛起 戏如人,人如戏——魏明伦研究 今日陈亚先 当代学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冯俊杰先生戏曲研究述评 融会贯通,追求原创——戏曲研究的点滴体会 序跋书评 学如海深心似酒醇——《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甲编》序 究戏曲之理,通古今之变——安葵《赏今鉴古集》读后 比较视野与文本细读:戏曲研究的两个有效路径——以郑传寅教授新著《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为例 拓展戏曲研究的新空间——读李舜华《礼乐与明前中期演剧》 学术动态 三百年天上人间重相见——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学术研讨会纪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戏曲研究(第76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3574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8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6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6 |
宽 | 13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