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岩档案解密
内容
编辑推荐

红岩魂、中国魂、民族魂。

红岩英烈们的事迹影响了新中国的几代人!

小说《红岩》使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这些革命英雄的形象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刻骨铭心!

《红岩档案解密》解开尘封的历史,讲述真实的红岩故事。

内容推荐

如今一说起红岩,人们就会想到白公馆、渣滓洞、中美合作所,就会想起在“11.27”殉难的烈士们,以及那些出卖党组织的叛徒……

随着红岩历史文物资料的搜集研究和整理开发的不断深入,一大批鲜为人知的红岩人物、事件、史料逐步被解密……

目录

1 解密红岩档案/1

 白公馆的历史变迁/3

 渣滓洞的历史角色/18

 揭秘中关合作所/29

 叛徒群像解密/46

2 解密红色人物/95

 红岩房东饶国模/97

 震惊蒋介石的军统电台支案/111

 谢育才——忠奸自让后史修/129

 囚禁在重庆的叶挺将军/143

 林伯渠的红岩情/159

 一个日本女人在重庆的故事/165

 长期埋伏在“中统”的情报战士/186

 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207

3 解密《红岩》小说/217

 红色作家罗广斌/219

 红色恋情——江竹筠的故事/230

 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264

 我的自白书/274

 老“政治犯”小萝卜头/282

 十罪加身的“徐鹏飞”/293

 没有成功的营救/332

试读章节

(一)军统进入歌乐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到重庆,以戴笠为首的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为执行蒋介石“限制异党活动方案”,不断强化其特务组织,进行各种特工活动。从1938年2月开始,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实施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企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实现“大东亚共荣”侵略计划。为了躲避日机的轰炸,戴笠下令在重庆市近郊选址建立“乡下办事处”以便开展工作。经过勘查,军统选择了歌乐山下的五灵观、缫丝厂一带。戴笠亲自查看地形后,认为此处背靠歌乐山,有大量树林做掩护,离主城区又不远,于是戴笠便以“以时世造英雄的气概”,将此地改名为“造时厂”。

1938年3月开始,军统局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工作需要为名,先后在歌乐山下扩大地盘征房征地,在五灵观与缫丝厂之间建了一片中西结合的建筑,包括戴笠的公馆、图书馆、政训处等建筑,军统的司法科、警务科、统计科、文书科、档案科等转移到“军统乡下办事处”办公。在歌乐山一带,军统特务霸占山林、田地,强征民宅、田产,使歌乐山的山石林木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宁静美丽的歌乐山开始变得喧嚣、狂躁,空旷深远的歌乐山开始不断地出现罪恶。

(二)军统特别看守所——白公馆

军统进入歌乐山后,将歌乐山下的许多地方都划人自己的势力范围,包括杨家山、白公馆、松林坡、钟家山、余家院子、渣滓洞等。为了执行蒋介石“排除异己、打击敌人”的指令,戴笠要在歌乐山建立军统局特工活动的大本营。“香山别墅”白公馆是军统局在1939年10月28日用30两黄金买下的,戴笠十分满意白公馆的环境,他觉得这是一个进行特工活动非常隐蔽的地方。在戴笠的督办下,军统将白公馆改造为军统局的特别看守所,关押军统认为的“违纪分子”和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在重庆城区军统枣子堡临时看守所的“人犯”全部迁到白公馆时,还从南京“新监”调来侯子川任所长。看守所内设有医官、司务员和看守警卫。原来公馆的住房改为监舍,原来用于储藏食物的半地下室改为地牢,原来进出的大门关闭,从左侧面开一小门供进出使用。在公馆的过道墙上,挂上了蒋介石的标准像,下方书写了国民党的党员守则12条,在底楼的左右墙上分别写有“正其宜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标语,在侧面墙上还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以三民主义训练我们的思想”、“以三民主义统一我们的言行”、“以三民主义规范我们的言行”,在底楼的堡坎基础上还写有“自觉”、“自制”、“自动”、“自律”等警示语。

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内部管理规定十分严格,违反规定要遭到严肃的处理。凡是参加军统组织的成员必须宣誓效忠蒋介石,而且不准脱离、不准请长假、不准辞职不干。为了迫使特务分子为军统特务组织卖命,在军统内部专门有督察制度。一是秘密督察,挑选出来的人是被认为在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只有戴笠和督察室能够掌握;二是物色人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监视每一个人的思想、行动,形成秘密报告直送督察室;三是利用戴笠江山籍(戴笠是浙江江山人,这里是指帮派的意思)特务为主体实行群众监督。督察室的人在军统内被称之为“特务中的特务”。白公馆最先作为军统的特别看守所,其主要职能就是为了关押军统内部的违纪分子,而违纪分子主要是没有完成任务、关键时候畏缩不前或向外泄密的人。此外,还有一些“案情重大的政治犯”也被关押在白公馆看守所。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统白公馆特别看守所,属于过渡性的看守所,受军统局司法室直接管理。军统将看守所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类,“小学”望龙门看守所中被认为需要继续侦讯、关押的就送到“中学”白公馆看守所,审结了案情属重大的就送到“大学”贵州息峰集中营关押。从1939年到1943年这一段时间,“中学”白公馆看守所关押的人员一是军统内部的“违纪人员”,二是一些“特嫌人员”,三是“共党分子”。

白公馆特别看守所还包括有3处秘密囚室:杨家山秘密囚室、黄家院子秘密囚室、红炉厂秘密囚室。秘密囚室原为大户人家或地主的宅院,军统采取收购、租用的方式将其改建,主要用于关押案情重大的“政治犯”。如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夫妇被关押在杨家山秘密囚室,因皖南事变遭扣押的叶挺将军被关押在红炉厂秘密囚室,在“南委事件”中被捕的廖承志被关押在黄家院子秘密囚室。

三、军统看守所改为美军来华人员第三招待所

渣滓洞煤窑是资本家程尔昌为解决歌乐山一带用煤而开采的一个小煤窑,因为煤质不好,煤矸石多,当地的老百姓将此煤窑叫做“渣滓洞”。军统占据后,将原来煤矿工人的住房改为男牢房,后来又在矿口上修建了三间房,两间用作女牢房,一间作为活动室。以后,又修建了高大的围墙、架设了电网、修建了特务看守用房。而白公馆本来就是公馆,因此在设备上做了大量的补充和简单的装修后,就改作为美方来华人员的第三招待所,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所以,中美合作所的建立使白公馆由看守所变成了具有国际性用途的招待所。

1943年,中美签定了合作协议。中美合作所成立,在歌乐山建立总部后,大量美军教官及情报人员来渝工作。为了解决住宿问题,军统局在杨家山一带大量收购、修建房屋,其间许多老百姓的房屋、土地被低价强征和拆迁,几乎是一边给钱、一边强搬,动作稍微慢了一点的就要遭到暴打,反抗的就要被关押。当时有一个妇女因为刚生了孩子没有立即搬走,被特务掀翻了屋顶,由于当晚下大雨致使这个妇女和孩子都死去。戴笠知道此事后说:看谁还敢不搬!有的人为搬房而被逼死,有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凄惨情况可想而知!

中美合作所成立后,到歌乐山来的美国情报人员多达400多人,虽然军统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门的工程部门修建各种房子、设施,但是在数量、质量上还是难以满足西方人的生活要求。因此,在当时的中美合作所范围附近的一些较好的房子,只要美方人员看中,军统就立即把它占过来提供给美方。即便这样,美方对建筑、伙食的意见也从未停止过。当美方人员发现白公馆这所建筑后,立即向军统提出要搬到那里去居住。经戴笠同意后,军统将离白公馆看守所6里地的渣滓洞煤窑买下,改为看守所,将白公馆的关押者全部移到新建的渣滓洞看守所,将白公馆改为美军人员的第三招待所。同时,戴笠还从成都、昆明等地大量收购抽水马桶和招募懂英语的服务员、会做西餐的厨师以满足美方人员的生活要求。到中美合作所工作的美方人员可以享受外交人员的一切待遇。

P6-10

序言

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小说《红岩》使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这些革命英雄的形象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刻骨铭心,感动和影响了许多中国人。80年代,《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览》火爆京城、轰动全国,被称为中国的“红岩魂现象”。进入21世纪,“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再次轰动京城,出现买不上票的现象。其后,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连续巡演900多场,被评为中国的十大展演盛事,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红岩魂、中国魂、民族魂。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门类都曾以红岩为题材进行过创作,包括一些厂矿、企业、街道名称甚至人名都冠之以红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每年吸引着数百万参观游客。随着红岩历史文物资料的搜集研究和整理开发的不断深入,一大批鲜为人知的红岩人物、事件、史料不断地被运用到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形成各种学术研究成果,出现了从红岩文学艺术形象回到历史真实人物形象的又一轮创作热潮之中。电视连续剧《红岩魂》,戏剧《江姐》、《华子良》,舞剧《红梅赞》,展演剧《红岩形象报告展演》,以及纪实文学《魔窟》、《来自歌乐山的报告》和电视专题片《红岩档案揭秘》、《俗说红岩》等不断地将红岩文物史料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红岩档案解密》是在红岩文物史实搜集整理和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将红岩历史人物、红岩历史事件比较全面地进行了展现,作品分为解密红岩档案、解密红色人物、解密《红岩》小说三个部分,无论是文学艺术形象还是生活中的真实历史人物,革命烈士人格不朽这一事实不断地推动人们去追求、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去探究人性最本质的客观价值。从红岩到红岩精神,从红岩到红岩魂、从红岩到红岩文化,红岩表现出的成长性使革命文物史料不断地被研究、开发、应用,红岩所独有的史料价值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红岩不断地给人提供行为坐标的参照系,它永远是铿锵作响的音符!

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

厉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岩档案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厉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5265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65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