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读点金融史(Ⅳ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金融这条主线再次回顾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一伦敦一纽约的替换,也伴随着荷兰一英国一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德国的东山再起,也如影随形般地显现出东京、法兰克福的身影,历史长河为我们呈现出的这幅壮丽画卷,无疑点出了金融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意义。这无疑会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非同寻常的启发。

内容推荐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本书以金融这条主线再次回顾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的替换,也伴随着荷兰—英国—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德国的东山再起,也如影随形般地显现出东京、法兰克福的身影,历史长河为我们呈现出的这幅壮丽画卷,无疑点出了金融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意义。

这无疑会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非同寻常的启发。

目录

第一章 大国兴衰与金融变局/1

◆第一节 大国兴衰的历史脉络/3

 何为“大国”/3

 城头变幻大王旗——帝国交替/7

◆第二节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国的兴衰/12

 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12

 学者对大国兴衰的理解/14

◆第三节 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幻/17

 风水轮流转——“世界货币”变迁史/17

 国际金融中心的变化/22

◆第四节 大国兴衰的金融影响/30

 金融与国家实力的关系/31

 金融强则国力强/34

 金融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8

第二章 黄金成就的霸权——葡萄牙和西班牙/42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背景下的伊比利亚半岛/42

 地理大发现的动因/43

 为什么是葡萄牙/45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47

◆第二节 贵金属的涌入/49

 金本位制的雏形/49

 金银的涌入/50

◆第三节 帝国成形/53

 葡萄牙帝国的成形/54

 西班牙帝国的兴盛/57

◆第四节 成也黄金,败也黄金/63

 葡萄牙的衰落/63

 西班牙的衰落/69

第三章 金融先行者与海上马车夫——荷兰/80

◆第一节 填海造地的国度/81

 围海造地/81

 国家雏形/82

 资本主义的福音/83

◆第二节 金融先行者的脚步/84

 银行业的兴旺/84

 证券业的兴起/87

 股份制公司的出现/89

◆第三节 海上马车夫的辉煌/91

 远洋贸易的辉煌/92

 殖民帝国的出现/100

 金融大国的兴起/105

◆第四节 无可奈何“花”落去/107

 郁金香泡沫的影响/107

 竞争优势的丢失/109

 金融资本的后患/111

第四章 伦敦金融城与日不落帝国——英国/113

◆第一节 不列颠的兴起/114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114

 光荣革命/116

 工业革命的摇篮/119

◆第二节 英镑本位/121

 金本位制下的英镑本位/122

 英镑沉浮/124

◆第三节 伦敦金融城的辉煌/126

 伦敦金融城/127

 金融史的插曲——南海泡沫/130

 金融中心花落伦敦/133

◆第四节 经济帝国的身影/138

 世界生产中心/138

 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140

 世界博览会召开/142

◆第五节 日不落帝国的出现 /144

 海上霸权争夺/144

 殖民帝国显现/146

◆第六节 帝国辉煌不再/150

 经济放缓/150

 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154

 殖民帝国的解体/157

第五章 华尔街的崛起和星条旗的飘扬——美国/161

◆第一节 世界大战带来的机遇/161

 一战前后的美国/161

 二战前后的美国/167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168

 美元崛起/168

 终成“世界货币”/173

 美元霸权影响深远/178

◆第三节 美国出了个纽约,纽约有个华尔街/182

 《梧桐树协议》/183

 纽约的优势/185

 发展历程/186

◆第四节 在华尔街的指引下/188

 经济优势依旧/189

 政治霸权独占/191

◆第五节 美元霸权的反复/195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195

 牙买加体系下的美元霸权/199

◆第六节 当星条旗不再飘扬/203

 经济霸权的衰落/203

 政治霸权受到挑战/205

第六章 废墟上的奇迹——日本/207

◆第一节 废墟之上起高楼/207

 复苏的背景/208

 增长的动因/211

 发展的过程/214

◆第二节 日元国际化/215

 走出国门的日元/216

 日元走向世界/220

 日元的未来/223

◆第三节 金融中心第三极——东京/225

 金融新秀初长成/227

 东京现在时/230

 改革阵痛/232

 附录:经验借鉴/235

◆第四节 对外投资显身手/237

 投资动因:逐利而为/238

 投资历程:因时而变/240

 投资地点:遍地开花/243

 投资影响:源远流长/251

◆第五节 泡沫泥潭中的经济/254

 《广场协议》/254

 泡沫浮现/256

 泡沫破灭/259

 滑入泥潭/260

第七章 世纪展望——金融与霸权/264

◆第一节 群雄逐鹿金融市场/264

 欧元“挑战”美元/265

 “亚元”的展望/269

 小结:美元之后的“世界货币”/280

◆第二节 新世纪的世界金融版图 /28l

 亚太金融中心群的崛起/281

 欧洲金融中心的竞合大戏/289

 谁执世界金融之牛耳/294

 结束语:金融与霸权/296

附录 金融与未来——展望中国的前景/297

 引子:中国金融能行吗/297

◆第一节 人民币该如何走向世界/299

 人民币的域外流通现状/299

 人民币离岸中心/302

 中国外汇制度变革/303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306

◆第二节 金融中心——香港VS上海/306

 黄浦江上的金融中心/307

 金融明珠落香江/310

 双雄竞争会有时/313

 结束语:中华民族会怎样出现于世界民族之林/317

参考文献/320

后记/326

试读章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变化历程

从金融中心形成的历史来看,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最早最长,东京的历史最短,纽约介于两者之间。伦敦早期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大量银行的集聚地,由此获得“世界银行”的美称,金融中心自发形成。在二战之后,英国政治经济实力逐渐衰弱,美国逐渐强盛,美元随着美国的强大而强盛,纽约金融中心形成并逐渐取代了伦敦世界独尊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全球唯一能大量输出资本的国家,成为亚洲强国,东京继伦敦、纽约之后,挤入了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行列,但是东京因政府干预抑制了金融中心必备的灵活性,而灵活性的缺失则限制了金融创新,因此使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缺乏足够的活力。

(1)一战之前:伦敦城独霸天下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经济实力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一战爆发。由于英国是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第一大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英镑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尽管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但为了方便,40%以上的贸易结算不是通过黄金而是通过英镑来完成,当各国出现贸易逆差时,英格兰银行作为国际借贷中心向逆差国提供英镑贷款。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总投资额的一半,英国成为国际资本的供应国,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伦敦也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2)两次大战之间:伦敦和纽约双雄并立

英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独霸地位随着一战的爆发而岌岌可危,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政治民族解放运动使英国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军事上,战争使英国丧失了原有船舶的70%;经济上,出口贸易减少了近一半,传统的国际市场被他国占领,同时战争又使英国欠下了巨额债务。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英国就陷入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之中,整个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都处在长期的萧条状况,到1929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也由战前的14%下降到9%,总之,大英帝国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政治地位都明显表露出颓废之势。在战后恢复金本位制上显得力不从心,英镑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在战后犹如昨日黄花。受其影响,在伦敦驻扎了近百年的国际金融机构也开始寻找新的着落点,伦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开始衰落。

就在伦敦国际金融市场江河日下之时,纽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却犹如旭日悄然上升。美国在一战之前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它提供的产品占世界产品总量的1/3。面对大英帝国的逐渐衰败之势,美国和西欧其他新崛起的国家一样,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激情,在贸易、殖民地等领域同英国进行竞争。在西欧列强无暇顾及发展经济的空隙,美国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使世界经济的中心由英国转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就在整个世界的对外贸易总值仅为战前的60%的时候,美国的出口总值却比战前增加了两倍。到1929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由1913年的38%上升到48%。此外,美国的对外投资也大量增加,投资范围从原来的拉美扩展到世界各地。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聚集,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向英国提出挑战,为了打击英镑扶持美元,美国在战后恢复了战前实行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由于在保持货币的稳定性方面,没有哪个国家能向美国叫板,这使得美元一枝独秀,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开始作为国际货币被人们所接受。美国的主要港口城市——纽约也就无可厚非地担负起了向国际市场融通美元资金的任务,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分庭抗礼、平分秋色。

(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纽约独霸天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虚弱的英国经济已经无力支撑起大英帝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持,英国必须淡出国际政治经济的核心,伦敦城也必须让出“最大国际金融市场”这顶桂冠,而战后的美国以其拥有的无与伦比的雄厚经济实力支撑着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伦敦只能因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保持着一个“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

战后初期,美国控制着西方的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额的一半以上,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黄金储备高达200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总额的59%,庞大厚实的经济实力再加上威力无比的军事机器和深谋远虑的政治外交。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确立扫清了一切障碍。在关于建立战后国际货币新体系的争议上,英国的《凯恩斯法案》让步于美国的《怀特法案》,表明了两国政治经济力量的悬殊。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了战后的货币体系,美国用国际协议的方式构筑了美元的中心地位,美元成了国际货币,世界贸易的90%用美元结算,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干预外汇市场,美国政府承担各国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等同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成任何一国货币。从此,美元完全取代英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大量的国际借贷和资本筹措都集中于纽约,纽约成为国际最大的资本供应中心。

(4)20世纪80年代至今,群雄并起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金融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局面:伦敦重新崛起,凭借着庞大的离岸美元市场,伦敦再度成为足以与纽约争雄的金融中心;日本经济从废墟中崛起,带动了东京成为另外一个影响全球的金融中心;德国经济的兴旺也使得法兰克福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而欧洲中央银行的落户,更是进一步加强了法兰克福的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加上自由港的独特地位,在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也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因此,到目前为止,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以纽约与伦敦为主,以东京、法兰克福和香港为辅的格局。

P25-27

序言

从2006年开始的牛市中,伴随着股指的不断升高,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三高经济”,是指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股价、高房价、高通胀”的特征,然而2007年10月份之后,在股市“牛转熊”、房市“拐点论”的惊呼声中,人们忽然发现到了2008年,“三高经济”的特征似乎只有“高通胀”硕果仅存……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即将又会发生什么?

曾经热衷于阅读《杰克·韦尔奇自传》的经济界人士和商界人士,如今大都阅读《世界是平的》和《货币战争》。《世界是平的》一书令人感叹世界真的变了,我们从西班牙人的航海探险开始认识到的圆圆的地球现在完全是任由资本和贸易竞赛的一张平面跑道,在这个跑道上,我们跑在前面还是后面,我们的位置在哪里?也许世界依然并非是平的,然而新的竞赛格局却是真的出现了!《货币战争》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揭开了金融世界不可告人的秘密,操纵政治、控制货币发行、战争阴谋、经济暴力、财富暴利……世界经济是否真的被玩弄于一小撮人的手中?到底有没有货币战争?半信半疑地合上书本,真真正正的一身冷汗。

肇始于美国地产业的次贷危机,爆发的形式如同海啸,起初只是深海中央的一点波浪,然而到了世界经济的岸边,则是排山倒海般的毁灭性力量。华尔街投资银行大亨贝尔斯登倒下的时候,媒体发问“下一个倒下的是谁”,世界还来不及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几乎是与此同时,拥有94年辉煌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银行被美国银行低价收购:紧接着,美国第一和第二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宣布放弃现有法人地位,转型为普通商业银行……华尔街金融风暴!金融9·11!世界各大报纸的新闻头条都打出了最悲观的标题,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适时推出了“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时事评论性节目,收视率飙升。

以上的情景就发生在《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出版前的短短几个月内,随着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影响的不断加深,美国开始救市、欧盟开始救市、日本开始救市、中国开始救市……救市还是救经济?当股市、房市错综复杂之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哪个才是启动下一轮繁荣的神奇钥匙?也许只是先后的问题,也许只是另一个永无答案的问题。

迷茫、悲观、急躁、盲动……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危机下的情绪如同经济危机本身一样迅速蔓延到中国的人群之中。

然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实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与其在现实中迷茫不堪,不如到现实背后去洞察其前世今生的故事。有因才有果,执着于果,不如反思于因。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说:“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回顾经济史,我们会发现有如此多的经典事件供我们学习,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些事件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总结,从而为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经济现象和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说:“金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机。”当《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的时候,相信已经为你找到了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最佳角度。

如果你想读懂外资参股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布局,如果你想了解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资本企图……那么你可以阅读《每天读点金融史I: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本书追溯至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兼并重组,讲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到寡头垄断时期的关键历史事件,并向你展现随后发生的四次兼并浪潮是怎样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也颠覆了企业成长的路径模式。你会发现,探讨“公司兼并背后的资本力量”是深化对兼并重组认识的重要方法。

世界格局是否真的为一小撮财富精英所操弄?到底有没有货币战争?中国的国民经济安全吗?……建议你带着这些问题打开《每天读点金融史Ⅱ: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金融巨头们不但在经济领域拥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们在政府中也通常会安插一大批代理人,以左右各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这就是美国政界有不少人士把位于纽约市的洛克菲勒总部和摩根总部称作真正的国务院或影子政府的原因。本书选取了九个对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巨头,包括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三菱财阀、罗斯查尔德家族、汇丰集团、花旗集团、高盛投资银行以及在世界金融领域产生了相当影响的索罗斯和巴菲特。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

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金融风暴、从全球经济放缓到全球股灾、从人民币升值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出口的冬天”……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转型都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可是其周期性和规律性却是相似的。跌势何时止步,复苏何时开始?没有人能预测出精确的时间表,但是下一轮繁荣之曙光必将在最糟糕的黑夜里发出依稀的光亮,却是历史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你打、开《每天读点金融史Ⅲ: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你会发现1929年“黑色星期二”前的狂热与2007年中国牛市中的“黄金十年论”是何等的相似!你还可以从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两个事件中看到,通过金融这一手段美国确立了自己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相反,欧元区的形成则显示出金融手段也可以用来对抗这些霸权,或者形成新的霸权。通过书中分析的一次次的世界经济危机,我们可以看到,本来是为人们服务的金融手段在这些事件中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情地吞噬一个国家的人民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另外,本书也对正在蔓延中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相关分析,引导读者来看一下为华尔街引以为豪的金融创新是如何酿成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的。

CCTV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片完整且系统地总结了15世纪以来主要世界大国的崛起之路。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国力已经逐渐增强的中国下一步如何走,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话题。如果我们以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一个国家的崛起和衰落,我们就会发现下面这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崛起到底是哪些因素的合力,而金融作为当今经济的核心,又对国家的兴衰有什么样的影响,世界的未来又与世界金融格局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每天读点金融史Ⅳ: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会带给你观察大国崛起的金融视角。本书以金融这条主线再次回顾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一伦敦一纽约的替换,也伴随着荷兰一英国一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德国的东山再起,也如影随形般地显现出东京、法兰克福的身影,历史长河为我们呈现出的这幅壮丽画卷,无疑点出了金融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意义。这无疑会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非同寻常的启发。

显然,浩浩荡荡的金融史远非上面四本书所能概括,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后记

作为本丛书的一部分,本书主要探讨了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的问题。就在本书写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受其影响,不仅美国股市接连下跌,就连欧洲和亚洲股市也步入熊市,即使被誉为是“黄金十年”的中国股市也从6000多点下跌到2000点以下,导致了中国股市的市值跌幅过半,股民的财富大幅缩水。这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关美国通过次贷危机来发动又一场“金融战争”的说法喧嚣一时。当然事实如何现在还难见分晓,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对国家实力和地位的影响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变得更加明显,这也是本书写作的本意,希望能为读者在思考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书由孙健提出撰写框架和纲要,并主持全书的编写及统稿工作,由孙健和王东担任主编,此外,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的讲师丰坤坤也为本书的资料搜集和文案整理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撰写了书中的第六章和第七章中的部分章节。

本书的写作是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展开,从金融霸权的角度来系统阐述大国崛起的问题,类似的著作不多,因此本书的写作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感谢书中引用的各位学者的观点和内容,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并系统总结和参考先行者的精髓,我们才能进行一定的创新。但因为本书涉及到的资料实在太多,来源也较为繁杂,部分引用的文章难以找到出处和作者,因此有些资料未能一一注明出处,敬请原谅,如有涉及版权方面的未尽事宜,请速与主编联系(E—mail:wd2007fih@gmail.tom)。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读点金融史(Ⅳ金融霸权与大国崛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健//王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8225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4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9-49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