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巫地传说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湘西南的巫蛊奇闻!《当代》文学奖得主最新力作!

在湘西南,文明与野性的交锋自古至今似乎从来没有停息过。乡土的灵性使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自有一套与自然平安共处的法则,这些法则在“文明人”眼中变成了各种或弥漫着血腥气息或散发着恐怖味道的诡秘巫术,太多文明人将目光投向那里的人与事,他们大都怀有一种冷酷的好奇。

《巫地传说》一定能够满足这种好奇,它主要记述在当代背景下湘西南农村各种神话传说、巫蛊之术以及天赋异禀的奇人们与时代夹缝中生存的人们之间产生的令人惊异、喟叹、崇敬或伤感的离奇反应和非常故事。

内容推荐

湘西南自古就处在主流文化的边陲,文明与野性的冲突在这里显得格外激烈,所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格外精彩、震撼。《巫地传说》正是一部湘西南农村的现代异闻录,其中令人咋舌的异人、通灵的师公、让很多女子甘愿委身的“洞神”等异端,还有鲁班术、梅山法等这些湘西南人历代崇奉的巫术,无不让人惊异、惑乱。世代相传的与自然神灵紧密连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模式在现代文明的激荡下渐趋异化甚至消亡,那么无法抗拒的命运将带领此地的人们走向何处?他们的明天又是一幅怎样的图像?

作者从此入手,通过“我”在追忆和踏访相交织的双重回乡路上的忠实记录,观照着乡土灵性与时代进程的扭结、缠绕与消长。他所讲述的故事奇幻迷离,可故事所映照的现实更加荒诞沉痛;故事中的巫蛊令人迷狂,但人祸比巫蛊可怕十倍。

这着实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关于乡土真相的“少数派报告”。

目录

自序

第一部 异人

第二部 成仙

第三部 放蛊

第四部 鲁班

第五部 梅山

第六部 师公

试读章节

第一部 异人

七十年代,北坪的人用煤,都要到四十里外的双江岭煤矿去挑。煤是碎片煤,矿里做次品处理的,一箩筐一块钱。你可以虚虚地装上,也可以把煤踩得铁紧,反正都是这个价——就看你能挑多少。

十五岁那年,我自觉劲力已足,嚷着要帮家里去挑煤。爸爸蹲在坪角上,慢慢地扭过头来,看了我-,眼,没做声,又转了回去。这一眼看得我热血上冲,叫得更加坚决。娘说,石头,你能行么?我几乎跳了起来,把胳膊屈起,努力让那点可怜的肌肉聚集成型。由于不忍打掉我的兴头,娘对爸爸说,石头也有这么大了,长饭都吃了两年,让他去试试。爸爸只是使劲抽用报纸卷的烤烟,成条的青雾从鼻孔往外钻,扩散成蒙蒙的一片。我恨不得冲上去,掰开他那张终日沉默的大嘴,但我还是使劲忍住,用混合着仇视与恳求的目光看着他。抽完了一支烟后,他站了起来,说了句,今晚早点困觉。

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会早早地上床。乡里煤油贵,除了开学习会,没有哪个晚上舍得点灯。趁着太阳落山丢下的那点光线,大家捧着个碗到坪里蹲着,吃完夜饭,扯阵闲谈,没什么事就会转回去,关门。那夜我睡得不太沉,梦见自己挑着两个大箩筐,在山路上飞一样地走,把元伢子、贵宝、芋头他们远远地甩在背后,脸上笑得那个欢啊。快到村口的时候,居然看到桃花站在树下,眯着眼对我蜜笑蜜笑。桃花平常可是高傲得很呢,对我们这些野伢子,看都不看的,现在她却跑步上前,掏出块手帕来给我擦汗。我激动非凡,一把抓住她的手,再也不肯松开。但好梦不长,我马上就睁开眼了,发现自己攥住床头的栏杆在拼命摇着。这时村里的鸡正扯开嗓子叫头遍,我一骨碌爬了起来,冲到屋后把摇井摇两摇,抹了把凉水脸。山里的水冷,冷到骨头里去了,真痛快。等我转到堂屋里,娘已经在烧火做饭了。吃过三大碗红薯饭,垄上那钩月亮快淡得没影了。娘还在啰唆,我却已挑起箩筐,向村口飙去。前面已有几个人,晃着一对对箩筐,往双江岭方向走。我在心里骂了句,娘卖姿,比我还早啊,便兴冲冲地跟了上去。

四十里山路,拐过来拐过去,遍地的石头又硌脚。好在爸爸打的草鞋很厚实,又是穿旧了的,松软,护脚。趁着早上清凉的辰光,我赶着往前走,甩下一个又一个的挑煤人。有人在后面喊,石头,留着点劲。我装作没听见,走得越发快了,心想,老子劲大着呢。不过等到太阳越来越晃眼的时候,浑身的汗是鼓着出来的,我也就慢下来了,不过还是没有歇脚。娘的叮嘱,我记得很清楚:到煤矿越快就越好,可以挑些好煤。怏蛰中午的时候,我差不多是村里第一个冲到双江岭的,只是身上那条短裤都被汗水浸湿了,整个人像是刚从资江里爬上来。 煤都是一样,碎碎的,无所谓好与坏。有点气恼,我想娘何解要骗我。煤矿里的人也不对路,一个劲地说,伢子,开头荤吧,少装点。我偏要多装,用力把煤踩紧。交钱的时候,那个卵人还在看着我摇脑袋。不理他,我蹲在一边,吃完两大个烤红薯当午餐,又跑到矿上的井边喝了口凉水,心里才畅快了点。那个年头,只要有得吃,什么烦心事都可抛到一边。本来乡里只兴吃两餐的,中午只能空着肚子。但出来挑煤,可以加餐,这也是我为何如此积极的一个缘故。本来还想四周走走,看看煤矿的风景,但发现到处一片乌黑,没什么打眼的。再就是怕有人把我的煤偷走,看看头顶上的日头,我决定起走。

煤上肩的那刻,我眼前几乎一黑,好容易缓过劲来,却发现旁边的人正看着我,脸上都现出怪异的笑。咬咬牙,我还是开了步。出了煤矿,上了毛马路,我再也撑不住,一矮身,两箩筐煤重重地撞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音。元伢子挑着煤,从后面赶上了我。他也没停,只是扭过头对我说,石头,散点煤给我吧,然后发出一阵怪笑,哼着小曲走远了。瞪着他的背影,我恨不得冲上去一扁担把他抡翻。但现在不是打架的时候,我得想办法把这两大筐煤运回去。这时解放叔也上路了,在我面前停下,探头看了看,说,石头,太多了,减一点算了。看我不做声,他又说了句,你头次挑,不丢人的,然后踩着弹簧步走了。想想也是,我便空了点煤出来。毛马路下有水沟,我全倒那里了。开始只倒了一点儿,但走了两里路后,觉得肩上压着两座大山一样,咬咬牙,忍痛又掏了些出来。看看跟我娘平常挑回来的一样多,我想这再也不能减了——往日里我还在心里暗笑娘到底是女人家,挑回的煤居然没满筐。这次我走了十来里路,换了五六次肩。日头烈得像是从头顶上压下来一样,人几乎喘不过气来。我找了个阴凉的地方,打算歇个十分钟。后面的挑煤人赶上来,对我说,不能停。我心里大骂,老子歇一下肩,也要你管。刚坐下,头一阵发懵,当真要晕过去。好容易才定住,突然又觉得肩膀上剧痛。扭头一看,皮已经磨去桃叶大的一块。这还无所谓,主要是汗水滴下来,流到伤口上,熬得痛。不管它,我捏死爬上腿的一只蚂蚁,闭了会儿眼。哪知这一闭就是半个小时,屁股越坐越沉,好像整个地球都拴在我裤带上,几乎不想起来了。当看到桃花她娘挑着担煤出现在转弯处时,我才勉强站了起来,讨好地向她笑了笑。这婆娘瞟了一眼我的箩筐,说了句,石头,莫落在后面啊,就过去了。

这句话,又让我一气走了将近十里路,两个肩膀好像要散架了,腿肚子也开始打颤。路只走了一半,但日头已有点斜了。我这才明白娘的那句叮咛,原来她早已料到我会落后。毛马路快尽了,前面的小山道更难走。我看看四周没人,飞快地又倒了些出来,同时把手伸进去,把煤搅得虚虚的,看上去似乎快平筐了,像那么回事。这样干完,想起先前的豪言壮语,我耳根有点发烧。我抹了把汗水,拐进了山道。

P1-4

序言

自鲁迅先生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乡土一脉以来,传承者甚众,至今未衰。九十年中,名家辈出,佳作如林,称其为国内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亦不为谬。考其创作之基本模式,大致有五:一是秉承现代知识分子立场,对乡土生活进行审视和反思,此类小说优异者能针砭痼疾,发人深省,如《阿Q正传》、《孔乙己》、《风波》等,但其弊端在于采用居高临下的视角,往往导致未能够替小说人物做设身处地的思考,描写既流于偏颇,立意也失之苛刻,甚至是断脉阴阳全误,药方纸上谈兵;二是以城市人的身份,对乡土生活浅尝辄止,即在一种由新鲜感而引发的激动中刻意渲染其田园情调,此类小说优异者诚如王维、孟浩然之田园诗,恬静空灵,能洗净心尘,如《竹林的故事》、《白色鸟》等,但其弊端在于流连于乡土的表层风光,未能切人其存在的真相,往往失之于隔膜;三是作者有乡土根基,而辗转于都市,在骄傲和自卑双重情感的驱使下,为故土谱写牧歌式的作品,或刻意展示其种种奇风异俗、神秘现象,此类小说优异者能达到亦真亦幻,令读者心魂俱醉的艺术境界,如《边城》、《透明的红萝卜》等,而其弊端在于易走向矫饰;四是作者曾饱尝乡间困苦,确有刻骨铭心之痛,此后作品即胶着于描摹此中艰辛,其中优异者确可震撼人心,如《厚土》,而其弊端在于容易为苦难叙事所囿,一味展示伤疤,作品难以获得形而上的超越;五是将自己定位为农民中的一员,以农民的趣味为趣味,以熟悉农业生产的种种细节而自豪,由此展开写作,此类小说优异者给人以本色当行、原汁原味之感,如《李有才板话》,而其弊端在于对农民的思维和行为采取完全认同的态度,缺乏自省,小说的深度终归有限。

以上五种模式,各有所长,亦各有其弊。构思此书,最困扰我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地吸收此五种模式之长,而摈除其弊端。这诚然有很大的难度,然而缺乏难度设置的写作我又提不起兴趣,于是只有镇日苦思,看上去像在发呆。发了多日之呆后,倒也酿出灵光一闪,遂试图通过从叙述者的设置人手,来解决这些问题。全书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而这个“我”不是主人公,而是作为亲历者、旁观者和转述者出现在小说之中的。“我”生长于偏僻乡村,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中的一名媒体工作者。在参加工作经年并获得一定成功时, “我”却感到疲倦和空虚,在这种状态中开始了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小说的叙述就是以此为时间基点。也就是说,当这位叙述者展开叙述的时候,既拥有丰富的乡土生活经验、刻骨铭心的情感记忆,又具备了相当的文化素养和反思能力,同时又与乡村保持着适当的审美距离。对乡野的美好、神秘和苦难,是真正拥有了平常心。只要我紧紧贴着这个人物来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掉前述五种模式的弊端。但我仍担心这个“我”因为在都市生活中产生的疲惫厌倦而无意中放大了乡土的美好,于是设置了种种突发事件,让“我”在一边进行远距离回忆时一边又不断重回故土,近距离观照处于城市文明和农业文明互相扭结、缠绕、消长之中的家园,从而使“我”的感受变得复杂深刻,也使整部小说超越单一的视角,获得混沌多维的品质。

当我也就是“我”结束了叙述时,“我”已永远地留在了小说中,成为它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我却目露犹疑地打量着这部小说,想看清楚动笔之初的艺术期待到底实现了多少。但正如一位爱子心切的家长很难正确地评判自己的孩子,作者也难以公正地评论自己的作品。我只想说的是,假如这部作品尚有艺术价值的话,主要是因为作者至少还具备独辟蹊径的探索精神。而在市场主导文学的今天,艺术探索的风气似乎越来越微弱了,对纯文学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悲哀。不过我相信,无论在哪条艺术道路上,总还有一些不计利害的探险者和关注此种探险行为的欣赏者。虽然这些人是少数,但一门事业的发展和光大,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前进,往往是由少数者来引领的。

我愿永远做少数派。  二零零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写于邵阳

书评(媒体评论)

我心目中的好小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依靠坚实有力的形而下细节,抵达深刻复杂的形而上世界。

——马笑泉

马笑泉的小说多是对社会最底层人物的苦难和命运的关注。作品既透溢着荡气回肠的阳刚之美,又洋溢着悲悯的人文情怀,让我们对某些人眼中的所谓“异类”的心灵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陈建功(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他是一位有创造性追求的作家,其作品呈现鲜明的平民立场,在冷峻的表象下流动着悲悯,是矛盾和混沌的写作。

——第21届湖南青年文学奖颁奖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巫地传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笑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8079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9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