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与收藏/家庭收藏指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实际上,我国历史上有皇家收藏、贵族收藏、名人收藏(名人收藏也属于老百姓收藏范围),文化人收藏是和老百姓收藏交织在一起的。皇室的收藏,开启了收藏之风;名人的收藏,推动、指导,提高和开启了老百姓的收藏。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化收藏,文化名人的介入是收藏文化在民间轰轰烈烈延续数千年的催生剂,因此可以说,文化名人收藏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六国王室收藏的珍宝均为秦始皇所占有。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就将六国珍宝陈列于宫中。秦汉之际,阿房宫被战火所毁,烧毁了大部分珍宝,少数藏品流人民间。

我国历代帝王就有厚葬的习俗,有的刚登基就考虑到后事,动手修建陵墓,四处收集珍宝,仿佛墓中随葬品越多越珍贵越好。但这客观上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宝。可以说,没有古代大大小小的众多墓葬,我们今天的收藏就不会如此丰富和辉煌。而陵墓厚陪葬的另一面是催生了盗墓掘宝活动。汉代就有了盗墓现象发生,盗墓贼所挖掘的自然多为王者之墓。盗墓的目的,无非是盗取古墓之中的金银珠玉,获取古物珍宝。

官方收藏实际上就是皇家收藏、宫廷收藏,后来转变为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民间收藏就是除了皇室贵族收藏之外的一些文人和百姓收藏家的收藏,以至发展到当代的私人收藏,甚至开启了无数门类的私人收藏博物馆。因此,我们可以说,收藏反映着民族文化的进步,国家历史的发展。文物古玩和艺术品凝结着前人的智慧,是文化艺术的结晶。

在古代典籍中有些非常有趣的关于收藏的记载。

◇战国时期《尹文子·大道上》记述一个故事:一农人将一块斗大玉石献给魏国国君,魏王连忙叫来玉工鉴别。玉工进门一望,倒头便拜,祝贺说:“大王洪福,得此无价之宝!”魏王问:“值多少钱?”玉工答道:“卖了五座城池,仅够看它一眼。”魏王大喜,重重赏赐献玉之人。

◇战国《韩非子·喻老》载:从前,宋国国君请来一个能工巧匠,用名贵象牙为其制作牙雕,这位工匠用了三年时间,雕成了楮树叶片,叶片雕得精美绝伦,茎脉枝柯色泽逼真,其惟妙睢肖程度,将其混在一堆楮树叶之中,竟难辨真假。国王十分高兴,重重有赏。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手工工业生产和工艺美术达到的水平之高。但这么高贵的工艺品,只能是属于国君的。

◇《韩非子·和氏》:楚国人卞和,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让工匠鉴别,玉匠眼拙,说不过是一块普通石头。厉王以为卞和骗他,便砍去和氏左脚以示惩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武王。武王也以欺骗罪,砍去和氏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玉于山中大哭三天,血泪俱下。文王派人去问和氏为何哭得如此伤心。和氏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而哭,是为把宝玉当石头,把忠心谠欺诈而痛心。”文王让玉工剖开璞玉察看,果真是美玉,遂雕成器,命名为“和氏之璧”。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也载有此事。秦王为收藏这个和氏玉璧,曾开出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筹码。可见这件宝物“价值连城”的珍稀程度。明清有人珍爱自己定烧的瓷器,常书底款“卞和三献之珍”。

◇西汉时,无论皇室,还是诸王,玩古之风已相当兴盛。他们为了获取自己的喜爱古物,常常在自己的封国境内挖古墓。有史料记载: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梁孝王刘武所收藏的珍奇异宝就非常多。其中一件商周的青铜重器,特别受到推崇,被刘武视为传国之宝。刘武死后,孙子梁平王刘襄的妻子任王后千方百计想据为己有。刘武的妻子李太后得到消息后,以祖母的身份出面重申梁孝王的遗命,强调王府库中其他宝物古玩均可任意挑选,唯独这件青铜器不能拿走。任王后不但不听祖母的劝阻,反而把梁平王刘襄搬出来,强令开库要取走青铜器。刘襄夫妇俩不顾亲情双双动手来抢宝物,并想关上大门不让李太后干预。李太后见状大怒,拼上老命与之争夺。争斗中,一方挡着不让出,一方硬是要往外冲,最后竟然把李太后的手指活生生地卡断了!为了一件藏品,闹得众叛亲离。

汉昭帝刘庄好藏书画,古籍记载:刘庄“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

以上几例可见,好的工艺品、艺术品基本为皇室垄断,而生产这些收藏品的则是历代的能工巧匠和艺术家。2-3

目录

收藏的概念

收藏的历史

收藏文化的传承

收藏的价值

收藏的乐趣

收藏的门类

收藏者的素养

收藏品的鉴定

收藏品市场

收藏的机缘

收藏的陷阱

收藏者的能力

收藏与投资

对收藏者的忠告

收藏品拍卖

收藏类著作

私人收藏博物馆

收藏的趣闻几则

收藏界术语

全国收藏品市场简介

序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于文化的累积、文明的滋润,产生了无数奇珍异宝。历代所遗留之文物,林林总总,如恒河沙数。尽管有战争风云的破坏,有历史烟尘的湮埋,有自然灾害的毁灭,有海外列强的掠夺,还有无知愚昧的摧残,但仍然有千千万万件文物被传承下来。这些珍宝有的静静地埋藏于地下、沉没于海底,有的珍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有的散存于民间,以其自身的价值,展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显现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由于这些宝物的存在,使我国成为一个有着数千年收藏文化的国家,历史上曾掀起过一次次收藏热潮。

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富裕了起来,收藏自然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全国已形成了数以千万计的收藏大军,推动了各类收藏文化的形成,造就了一大批收藏家、鉴赏家和爱好者。各类收藏书籍也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出版发行;各种媒体不遗余力,推波助澜,形成了全国性的空前的收藏热。然而,正因为这些收藏品有着巨大的文化吸引力和经济的升值潜力,自然会导致某些人用尽心思,制假、贩假,严重扰乱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严重伤害了真正热爱收藏的普通百姓,致使他们在经济上、精神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市场赝品假货泛滥,藏家眼光有限,专家队伍混乱,鉴定机构缺位,是目前导致我国艺术品市场难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值得一提的是,收藏类的书籍也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的书刊制作精美,但图录上没有真品;有的书刊文笔流畅,但却是歪理邪说;有的书刊评介连篇累牍,但内容似曾相识;有的书刊甚至连封面的样品都是赝品……这样的书刊随处可见,严重误导了广大收藏爱好者。

南京出版社经过认真调研,看到虽然各种收藏类图书数量较多,但真正适合于寻常百姓的则不多,故决定出版一套均由全国知名学者和实战型专家撰写的丛书,名为《家庭收藏指南》。这是善德之举,是为百姓所急,为百姓所想,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专为一般的收藏者和爱好者所做的实事。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受到广大百姓藏友的欢迎,对了解我国艺术品市场现状,提高收藏者的眼力,辨别真假,规范我国的艺术品市场有所裨益。

收藏总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面对数以万计的收藏大军和即将加入进来的百姓收藏爱好者,从收藏文化和收藏理论上加上导航,使收藏活动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与收藏》是该丛书的序幕之作。在写作过程中,要从宏观上把握现代收藏文化以及文物艺术品市场运营的方方面面,既没有现成的历史文献,也缺乏翔实的统计资料,更找不到已成定论的书籍参照,只能来自于社会实践,将改革开放30年来实践中得出的认知和感悟写出来,献给读者,希望能为我国收藏界的健康发展做点小小的贡献。

内容推荐

收藏总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面对数以万计的收藏大军和即将加入进来的百姓收藏爱好者,从收藏文化和收藏理论上加上导航,使收藏活动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与收藏》是《家庭收藏指南》丛书的序幕之作。在写作过程中,要从宏观上把握现代收藏文化以及文物艺术品市场运营的方方面面,既没有现成的历史文献,也缺乏翔实的统计资料,更找不到已成定论的书籍参照,只能来自于社会实践,将改革开放30年来实践中得出的认知和感悟写出来,献给读者,希望能为我国收藏界的健康发展做点小小的贡献。

编辑推荐

本书要从宏观上把握现代收藏文化以及文物艺术品市场运营的方方面面,全部来自于社会实践,将改革开放30年来实践中得出的认知和感悟写出来,献给读者!

全书主要包括了收藏的概念收藏的历史、收藏文化的传承、收藏的价值、收藏的乐趣、收藏的门类等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与收藏/家庭收藏指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立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85161
开本 16开
页数 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9
7
整理 李绍斌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