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装猿(人类的自然史)/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哲人石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盛装猿,即人,是一种奇怪的哺乳动物。这种动物频繁地交配,大吃特吃以至于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出各种标记以圈定自己的领地……这种动物自认为精巧、聪明,在各方面均优于其他动物,但是,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在这本诙谐幽默且富于教育意义的书中,科学作家汉娜·霍姆斯以智慧、谦虚而深刻的洞察力审视了人这一物种——灵长类动物中最怪异、最迷人的一种,莎士比亚笔下的“万物之灵”。(注意!这种审视首先以她自己为观察对象!>她化身为一名见闻广博的科学导游,引领我们发现人作为动物界的一员,也是进化的产物,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是可怜的劣等动物。当然,没有哪种动物像人一样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以及应对自然界的挑战、改变自身或环境的能力。人类具有的这些非凡特质令其扩大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同时很不幸,也引起了全球变暖等不良后果。读完本书,你便会明了一种身为“人”的新意义。

内容推荐

《盛装猿:人类的自然史》令人称奇、诙谐幽默且极具教育意义的书中,科学作家汉娜·霍姆斯熟练地将个人的经历和思考与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相结合,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见闻广博的科学导游,引领读者了解灵长类动物中最怪异且最迷人的一种,即人类自己。作者比较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生物性和行为,说明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来自并遵从相同的进化过程。人类不仅是动物,在某些重要方面(如嗅觉和视觉),甚至远不如其他很多动物。因此,这样的动物能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原本很小,而其生存和繁衍,更是一个非凡的奇迹。同时,作者也揭示出,尽管人类与其他动物具有很多共同点,但是,没有其他哪种动物具有像人类那样的自我思考能力,能够面对自然界的挑战,制造出无数工具,改变自身或其环境,给地球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完这《盛装猿:人类的自然史》,你便会明了身为人类的意义。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蚂蚱般迅捷:身体

第二章 郊狼般狡猾:大脑

第三章 盲如蝙蝠:感官

第四章 自由如鸟:生存空间

第五章 鸠占鹊巢:领地观念

第六章 贪婪如狼:食性

第七章 黑猩猩般放纵:生殖

第八章 河狸般忙碌:行为

第九章 喜鹊般饶舌:交流

第十章 煮熟的鸭嘴:面对捕食者

第十一章 瓷器店中的公牛:生态影响力

尾声

试读章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被看作身材高大、金发的北方人。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不是一个可用于研究人类动物的理想个体。绝大多数人拥有更深一些的肤色,身体适应更温暖的气候,由于饮食条件差而微微有些发育不良。不过,我研究的人群是有限的。

这就是我:我的基因追溯至一群身材高大、浅肤色的灵长类动物,在几个世纪前来到寒冷的不列颠群岛。那个跳过篱笆去追求我奶奶的粗鲁的牙医是一个金发高个子,这是从他被驱赶出缅因州小镇后拍的一张照片里看到的。

这是我的配偶,可他却不会那么热情地撩开衣服,接受我细致的分析。而且,从他的DNA进化成熟的地理区域来讲,他和我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家族中的一支迁徙到比我的家庭更往南一些的地方,但也远不了多少。他的皮肤呈现出更多的橄榄色,而毛发的颜色也更深一些,但他确实是一个欧洲人。他的两个后代也都是浅色人种。我们都是在北方长大的,虽然他的孩子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确实与标准更接近。

然而,这些仅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从生物学角度观察,我们是无可置疑的人类。只要不去管我白皙的皮肤,我从镜子中看到的动物无可争辩地就是人类。不管怎样,我属于智人。而现在,我正要看看“不怎么样”的一面。

我关闭百叶窗,宽衣解带。我的第一印象是惊惶不安。我像海豚一样赤裸,但又像猫头鹰一样直立。我的身体中堆积着脂肪,但却长着鹳那样的腿。我的头盖骨向前凸,高出了我的眼睛,而不是在它们后面。我无法否认,我眼前的这只动物——虽然我并不觉得奇怪——化了妆。

这是一只奇怪的小动物。当然,人类不是绚丽的孔雀,也不是光彩夺目的老虎。然而,通过对我在解剖学上每一个特征的每一次思考,我都希望身体各个可笑的元素能够集合起来成为一件严肃的事。大自然不会为了好玩而生产畸形儿,对于任何超出常理的事情,总会有应对的方法。

在昏暗的光线下,我从近处观察自己的身体。并非所有人在暴露自己的毛发部位和各个突出部位时有羞愧不安的感觉。他们很幸运。我所处的文化对哪些身体部位可以裸露,以及裸露多大面积很保守。我牢记这些教条。即便百叶窗紧闭,我在一丝不挂地站立时仍然感到紧张,我这个人即使身处加利福尼亚的天体海滩也不会感到放松。身体部位上下跳动、互相摩擦。即便别人不会瞧我第二眼,他们的第一眼已经够我受的了。给我件衣服穿吧!然而,这是科学。我的任务就是像观察松鼠或海象的躯体一样观察人类的身体(不,还是像观察松鼠的躯体):冷静而毫无偏见。

P2-3

序言

在那些享有与小孩子“自来熟”美誉的人当中,我算是一个。因为我自己没有孩子,朋友们在观察我把他们气呼呼的孩子哄到高兴,或带领这些闹个不停的孩子做游戏之后,经常困惑不已。

对这种现象做出的诚实的解释说出来好像很不礼貌:我与孩子们当然能和谐相处——我一辈子都与野生动物为伴。

我在缅因州的一个小农场里长大。家禽、家畜只是生活画面的一部分。除了家养的牛、马、鸡以外。我们总要养一些更具野性的动物。在这个没有兽医的镇子上,皆为生物学家的父亲和母亲成为治疗和收养动物孤儿的专家。各种动物不断地登门入室。我的家庭照片里有一张我婴儿时代的照片,照片中我的头顶站着一只名叫“也许”的麻雀。“也许”这名字是因它也许可能生存而起,尽管养大后被放生,它仍然常常在门廊前跳上跳下,想进屋拜访一下。“瓦尔”是一只优雅的小猫头鹰,它时常立在我们肩头,锐利的爪子穿透了我们的衬衫,还用喙把我们的头发弄得一团糟。有一只叫“塔米”的金花鼠住在洗手间的笼子里,就在豚鼠的对面。它们俩由于一只鼯鼠而建立了某种联系。鼯鼠是我所知道的最柔软的动物。它白天犯困,钻进我们的衣领,然后滚落到腰间,就像挂在吊床上的一个球;夜晚它则大显身手,飞檐走壁。当一只角鹗来到家里养伤后,洗手间里众生皆无声息。为了不让它扇动折断的翅膀,它被放在一个旧桶中。每当有人要侵入它的领地时,它便会用镰刀状的喙敲出声响。

我们这些孩子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动物园。那只从巢里掉下来的旅鸫在我啃玉米时会在我肩膀上等待,急切地想从玉米棒中啄出虫子来。我弟弟从一棵中空的树中抓了一只欧洲八哥,养在窗边的一个水果篮子里。我妹妹从鸟巢里掏了一枚热乎乎的海鸥蛋,小鸟和女孩度过了一个故事书里描述的那种夏天,直到小海鸥长大、任凭她如何呼唤也不再从海滨飞回家。我曾经两度饲养失去父母照顾的小浣熊,看着这些惹人怜爱的小家伙渐渐长大。动物的行为和肢体语言对我来说如此清晰,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即可解读。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小孩子并不难相处。他们是本能和冲动还未经驯化的小动物。假如一只动物害羞了,我既不盯着它看,也不伸手抓它,因为这些动作有侵略性;相反,我会把目光转向别处,并摆出亲善的姿态。为了不惊吓到一个正在走近的小孩。必须要展现积极的情感。当一匹马感觉到骑马者因为害怕而身体呈僵硬状态时,它也会紧张起来,因为它已经进化出了对危险有所察觉的能力。相反,一匹畏惧的马因骑马者的放松状态而得到安抚。小孩子也是一样:他能够观察到其他人的犹豫不定(有顾虑和危险的预兆)。这些我都尽力不表现出来。因此,了解了动物的本能后。就有可能控制它的行为以适应你自己。

当然,孩子和金花鼠是有区别的。首先。孩子是学习专家,一旦发觉自己受到了操控,他们经常会反抗。其次,在人类发育成熟时,我们的巨型大脑使得人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当你想操控一个成年人的行为时,与他讲道理要比利用他的本能更有成效。

虽然我早期与动物相伴的经验加深了我对人类的认识,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仍然相信,我所属的物种与所有其他物种被一条粗线隔开了。动物是动物、人是人。毕竟在日常的世界里,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让我们的唯一性更加突出,从而弱化了我们和其他所有动物之间的共性。

后来.为了写一本书,我花了一年时间研究我家后院的小生态系统。我认识了本地的松鼠和乌鸦、蠕虫和蚂蚁、学习了它们是如何与所在的环境互动的。那本书还没写完,我就转了一圈,研究对象变成“我”这种动物了。我开始思索,孩子和金花鼠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的意思是。真正的、生物学上的、脑部的、不可变的区别是什么?更加吸引人的问题则是.真正的、生物学上的、脑部的、不可变的共性又是什么?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关于这种叫做智人(Homo sapiens)的物种的生物学上的说明。这让我感到无比困惑。

无论何时,生物学家只要发现了一种新动物,他们的习惯是把这种生物剖析透彻。得出一份清晰的信息表。通过专业上的拆分,他们列出腿和牙齿的个数,记录食物偏好,概括出繁殖习性。举个例子,随着这样的生物学描述,一只豪猪出现在我们面前:

身体描述:这是一只15磅(约6.8公斤)重的哺乳动物、牙齿大、眼睛小。背上独特的刺能刺破捕食者的嘴。

习性:这种动物喜好在树顶进食,也在地面觅食。在现成的岩洞中睡眠。

分布:北美洲,包括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冻土地带。

行为:这种动物昼伏夜出,几乎独行。与传说中的情况相反,它不能自行折断刺;事实上,假如它身上的刺不脱落,它会与受害者一直紧贴在一起。

繁殖:胎生。

还有一些关于这种动物的感官、交流、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捕食者的情况。每个物种都经历这样一个程序,形成一套标准档案。这是概括一只动物在生命之网中的位置的很管用的方法。

我读过几百份这样的材料,描述从三趾树懒、九带犰狳到十三条纹地松鼠的种种动物的情况。然而,我从未见到过对于“直立猿”的完整描述。我们智人一直渴望描述自己身外的世界,却一直没有把我们自身的自然史写下来。

这可不太妙。首先,这强化了一种概念,即我们不是普通的动物。人们会得出这样一种印象,好像我们优秀得难以概括。我们能用文字刻画长颈鹿,却不能刻画人类。这对其他物种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它意味着我们与其他动物不相称。它导致了这样一种印象,即我们不应该与好望角大羚羊和大猩猩相提并论;我们把自己与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割断了。这对我的物种们也是不公平的。  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必要闷闷不乐。还有哪些事情能比描述人类更有趣呢?你觉得这种动物是什么颜色?说到饮食.地球上有没有我们人类不吃的东西?说到交流.我的微笑或伸出的手掌,是否与黑猩猩做出的类似动作传递了相同的信息?人类能像驴子和马、狮子和老虎交配那样,与其他物种交配吗?

对这个物种恰当的描述将回答这些小问题和一些更大的问题: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是谁?的确,我们很聪明——但与谁相比?没错,我们沉迷于交配,但比起其他动物来是更多还是更少?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这很不正常吗?人类是像狮子或熊那样的顶级捕食者,还是必须像瞪羚和兔子那样得时刻警惕身后的敌情?我们能像山羊那样在高山上存活吗?如果能,每个人需要多大的地方?我们之间确实存在很多交流,可是鹦鹉和草原犬鼠也能那样做。我们的行为在极大程度上是以工具为中心的,但是当我们更接近地观察其他生物时却发现,能制造和使用器具的动物名录正在不断增加。

令人高兴的是,人(也只有人)有兴趣分析自己。长颈鹿或希拉毒蜥不会花时间托着下颚,一边观察自己的邻居一边思索,但是,人却以分析自我为乐。我们,也只有我们,想知道孩子和金花鼠之间在哪些方面有交集,在哪些方面毫不相干。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充满了奇特的事实和引人入胜的神秘问题,将执着的研究工作与生动幽默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将我们这个物种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始面貌展现出来。

——萨瑟兰(Amy Sutherland)

《枕边的驯兽师:动物训练王国教会我如何爱与生活》  (What Shamu Taught Me About Life,Love,and Marriage)一书作者  霍姆斯交出了一份关于人这个物种的精彩概述,既有最优秀和最差劲的方面,也有美和丑的方面,甚至是肮脏的一面。

——诺雷尔(Mark Norell),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馆主席兼馆长

强烈推荐……[霍姆斯]幽默又清晰地描绘了关于智人这个物种的事实、故事以及希望。

——《图书馆月刊》(Library Journal)

严谨的科学与优秀的写作相遇——令人愉悦。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装猿(人类的自然史)/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哲人石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汉娜·霍姆斯
译者 朱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851185
开本 32开
页数 3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81.1-49
丛书名 当代科普名著系列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0
13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4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