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耀南回忆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王耀南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为数不多的工人出身的党员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国将军。

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王耀南将军参加过安源大罢工、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大柏地伏击战、闽中游击战、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战斗、广阳伏击战、同蒲铁路破袭战、百团大战、邢沙永战役、连克平汉五城、完县保卫战、张家口保卫战、解放石家庄之战、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平津战役等诸多战役、战斗。

《王耀南回忆录》是王耀南将军晚年付出巨大心血撰写的力作,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回顾了他从矿工到将军的独特经历,严谨真实地记述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众多的战役、战斗和重大行动的决策实施过程。

内容推荐

《王耀南回忆录》是王耀南将军晚年付出巨大心血撰写的力作,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回顾了他从矿工到将军的独特经历,严谨真实地记述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众多的战役、战斗和重大行动的决策实施过程,传神生动地追忆了他们亲见的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在战争年代的生涯行止。

《王耀南回忆录》是一部有分量的书,全书洋溢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辉耀着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奋斗不息的理想色彩。这部书不仅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还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施政、治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可以作为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信各界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得教益和启迪。

目录

序言

写在前边的话

王耀南生平事略

第一章 我的童年

 一 幼年时期

 二 苦难的炭古佬

 三 矿井下传真理

 四 我是儿童团员

 五 接受任务

 六 罢工!罢工!

 七 红色衣衫

第二章 秋收起义

 岩尖一举——暴动

第三章 井冈火种

 一 打新城

 二 会师台

 三 取真“经”

 四 炼土盐

 五 在医院里

 六 种南瓜

 七 跟着朱军长一起挑粮

 八 保卫黄洋界

第四章 游击岁月

 一 跟着毛委员打游击

 二 大柏地伏击战

 三 东固休整 激战长汀

 四 红军桥

 五 攻打龙岩

 六 到闽中打游击

 七 攻克上杭城

 八 “十万”红军打长沙

第五章 反敌“围剿”

 一 罗坊架桥

 二 诱敌途中

 三 为毛总政委挖防空洞

 四 大炮请“先生”

 五 在红校学工兵

 六 肃清白点破会昌

 七 浴血赣州

 八 实战中培训学员

 九 直捣草台冈

 十 独立房子

 十一 沙县战斗

 十二 在红军大学上干队

 十三 组建工兵营

 十四 广昌札记

 十五 第五次反“围剿”的防御战

第六章 长征风云

 一 长征路上第一桥

 二 突围路上

 三 乌江天险架竹排

 四 一坛酒

 五 四渡赤水

 六 总部命令:不准开枪

 七 奔袭安顺场

 八 飞跨泸定桥

 九 青衣江水下桥

 十 爬雪山

 十一 过草地

 十二 白龙江畔修栈

 十三 进入陕北第一仗

 十四 渡河东征

 十五 炸安边

 十六 光荣的使命

第七章 抗战烽火·战斗在一一五师

 一 走上抗战第一线

 二 平型关战斗

 三 广阳、昔阳伏击战

 四 在战斗中培养干部

 五 同蒲铁路破袭战

 六 川口遭遇战

 七 激战五昼夜

 八 打通同蒲路炸毁铁甲车

 九 三战三捷保卫陕甘宁

 十 在延安建机场

 十一 灵石遭遇战

 十二 总医院里战阎罗

第八章 正太破袭·在八路军一二九师

 一 邯长路破击战

 二 正太破击预想

 三 战前集训

 四 禹邢破击战

 五 白晋破袭战

 六 改造“绿林”

 七 正太路战役侦察

 八 正太战役前的工程准备

 九 武沙破击

 十 破袭正太路

 十一 榆辽战役

 十二 马坊遭遇战

 十三 和辽伏击战

 十四 关家垴围歼战

 十五 黄崖洞防御战

 十六 初始地雷战

 十七 邢沙永战役

 十八 工兵就得讲认真

 十九 地雷战建奇功

第九章 众志成城·在晋察冀推广地雷战、地道战

 一 穿越正太路

 二 寨北贾峪话五团

 三 初始地道战

 四 淀北“遇险”

 五 在平山反“扫荡”

 六 在曲阳反“蚕食”

 七 麻雀战丧敌胆

 八 朱食村反包围战

 九 南甸战敌保卫秋收

 十 里应外合智取灵寿

 十一 地雷战与地道战

 十二 反“扫荡”作战卅日

 十三 同蒲北线抗敌寇

 十四 连克平汉五城

 十五 晋察冀工兵训练队

 十六 秋收保卫战

 十七 联防战

 十八 完县保卫战

 十九 把敌人围出去

 二十 游击战战例

 二十一苏军进攻东北见闻

第十章 鏖战中原

 一 张家口保卫战

 二 撮土为阵 点石成兵

 三 建屏勘址

 四 城市攻坚战——首战石门

 五 平汉铁路破击战

 六 运城攻坚战

 七 临汾战役

 八 盂西保卫战

 九 晋中战役

 十 破敌防御战太原

 十一 保护古都北平散记

第十一章 抗美援朝

 志愿军与美军较量的坑道战战场日记(部分)

后记

出版说明

试读章节

三 矿井下传真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这年秋天,毛泽东同志来到安源进行考察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一天,我正和父亲一起打炮眼。有人说,教书先生毛润之(毛泽东字润之)穿着衣服来咱们井下了。我们放下手里的活,向毛泽东身边靠拢,真是想看个新鲜。有位窿工说:“自打建矿那天起就没有穿着衣服下井的,更甭说大城市里的教书先生来咱这掌子面上,不怕死咱别说,就是不怕蹭上咱炭古佬身上的晦气,咱们穷哥儿们也要敬他十分,真是佩服、佩服哟。”窿工们都点了点头。

毛泽东说:“工友们,你们真是可怜,下井干活连衣服都没得穿。”

工人们说:“唉!毛先生,难为你关心,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饭吃,这井下都是炭古佬,谁家有钱买得起衣服哟,穷人命、天注定,苦呀!”

毛泽东摇了摇头说:“工友们,我们不要怪命苦,我们工人受苦不是命里注定的,这都是帝国主义和资本家剥削的结果!资本家从来不做工,生活却那么好,而我们工人成年拼命干活,生活却这么苦。这不是命不好,是因为我们创造的财富,都叫洋财东和官僚资本家剥削去了。”

“剥削!什么是剥削?”

“工友们,你们说,你们一天工作多少小时,在这憋死人的掌子面上干活,可你们得到的工钱是多少?你们一天到晚挖的煤,车运船装卖出去,得到的钱都到哪里去了?矿长、工头、监工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住洋楼,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矿工们听了毛先生的一席话,顿时沉默了,工人们从来没听过这些道理,也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想过。

毛泽东的问话,让这些穷苦的窿工们纷纷地述说着。我父亲抢先说:“毛先生,我们这些挖煤的,每天都要干12个小时以上的活。工人们下班走了,我们这些放爆工还要清理现场,排除险情,交好班,到了家里连饭都吃不下就睡了。可是我们的工钱只有十几个铜板,矿上还常常拖欠不给。有时只发些矿票,在安源镇连粮店都不会给你兑换吃的。就这样,工头、监工们还要层层克扣,扣了你的工钱上哪讲理去呀。还有,我们常常挨打受骂,闹不好就会被开除、坐班房。这样,一家老小又没得吃呀,真拿我们这些窿工不当人呀,还叫我们这些人是炭古佬呀。”

我伏在毛泽东的膝盖上,听着大人们说话,说到克扣工资,我就叫了起来。“毛先生,毛先生!我们也苦得很呀。”

“大人在这里讲话,你莫插嘴。”一个窿工说着。

毛泽东说:“让他说,让他说,童工在井下挖煤就更苦喽。我问问你,你叫啥名字呀。”

“从小大家都叫我冬伢子,我有大名叫王耀南。”

“噢,冬伢子,我的小名叫石三伢子,咱们都是伢子哩。”

毛泽东的一番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心情也放松多了,眼前的这位教书先生,咋就跟咱工人能说到一块儿呀。

“我们年岁小,每天都要往外拖几十筐煤,累死喽。我们放爆工就更累,工头给的炸药少,还让多出煤。毛先生,天底下哪来的这好事哟。”

“噢,工头怎么会知道,出煤的多少?”

“他们呀,鬼着哩,一班下来,数数筐的数量,称一下子煤,啥都清楚了。要是煤出的少了,马上就要扣钱,还要挨顿打哟。”

“噢,是这个样子的呀。冬伢子,别看你们人小,五六个孩子,十几个孩子在一起,就抵得过大人的力量。我们革命的道路还长呢,今后你们这些小爆破工呀,用场大了,能炸死洋人,炸死监工,炸烂整个压迫我们的社会呀。”

接着,刘大叔说:“毛先生,你说得好呀。监工、工头们每个月搞不清克扣了我们多少工资呀,听井上的工友们说,每个月足足有3000多块。按矿局给的工钱,我们窿内工人每天可以挣上银洋二角七分,这白花花的银洋要是真的到手了,我们也不会卖儿卖女呀。再说啦,井下的工头们都搞了包工制,工人都是工头点的,到了发工资的时候,钱要从工头手上过,他们的鬼点子多得很,总把银洋换成铜板,只给我们二十六七个铜板,余下的30多个铜板这伙子人还不都搞到他们腰包里了。”

一个工人接着说:“我们一天两班,累死累活,连老爹老娘都养活不了,谁家姑娘愿意嫁给我们这些挖炭的。我们矿井里打光棍的多得很哩。毛先生,你来这矿井里这么长时间了,你憋吗?这掌子面不通风,现在人那么多,别说你了,我们都喘不上气来。”

老窿工李大爷说:“我这把老骨头肯定是要埋在这矿井里了,死了都比别人黑,还说什么钱不钱的。这些龟孙子,克扣了我们多少钱呀!谁都知道,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他们这些工头只发整数,不发尾数。大家伙算算,这工资的尾数一年下来是多少。我在矿井下拿钱算多的,三十四个铜板,一年工头克扣我就得有1000多个铜板呀。如果歇工,误事,罚起钱来,更是不得了呀。毛先生,你给评评理,这算不算是剥削。”

“唉!像这个扣法,非要逼死人喽。你们大伙说,人在矿井下干活,死活都搞不清是哪天。他们这些黑了心肝的监工、工头们在克扣咱们的血汗钱,咱们得弄死他们几个,拼一个够本,拼俩还赚一个呢。”

“跟谁拼呀,井口上那么多的矿警,他们有枪呀,刀把子攥在他们手里.我们这些穷工人有啥子办法?”工人们的情绪高涨了,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还满热闹的。

毛泽东引导着工人们说:“工友兄弟们-,你们这样苦,资本家、工头又克扣你们的工资,大家要站起来,想个办法才是。”

“什么办法?从建矿到现在,从搞义和团那会儿到现在,我们安源的矿工就跟洋人和矿局干仗、斗争过,到后来,还不是都失败了,死了多少人了,资本家的皮鞭都打断了多少根哟!他们有枪,有子弹,我们这些工人能拼得过吗?怕是枪一响,要跑好多人哟。”

毛泽东告诉大家:“办法多得很那。这些法子就在你们这些人身上哟。”

“我们又没有文化,一个穷挖炭的,除了这三尺布,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哪里还有啥法子。”毛泽东一手抚摸着我的头,一手紧紧地攥着拳头说:“工友们!我们这些穷工人一无所有,是无产者呀。无产者就要团结起来,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有力量。就像我这个拳头,握拢在一起打出去才有力量。我看呀,只要我们工人们团结得像一个拳头,什么资本家,什么矿警队,他们呀,不怕我们工人才怪哩,大家说说看,对不对呀?!”

“对呀,对着哩。”许多工人都把五指合拢,我也学着毛先生的样子,把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毛泽东顺势利导地说:“工友们,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吧。”他从地上拾起一块煤,接着说:“这就好比一块石子,挡住了大老板的路,他看到后就随随便便地一脚把它踢开了,莫有费得多大力气。”

毛泽东顺手把这小块煤扔到地上,拍了拍手说:“工友们,如果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结成个垛,就会坚如麻石,大老板们搬也搬它不动,就不会用脚踢它喽。工友们,我们要组织起来,结成团体,同心协力,就能把压在我们头上的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掀掉,就能打倒剥削者,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穷苦的人团结起来,这个力量大得很那,你们说说看能顶得上一块大石子吗?”

“顶得上,顶得上哟!”工人们纷纷地说。

“对呀!我们工人难道连石头也顶不得吗?”毛泽东的话真说到我们这些穷苦的矿工心田里去了。虽然工人们还不知道怎样才能结成团体,谁来组织我们结成一块大“石头”,但对于必须团结起来,紧紧地握成一个拳头这个道理,通过先生的一番开导,认识得可就比较清楚了。

我们还回味着毛先生说的剥削、压迫、团结、革命这些道理时,他站了起来与大家握手道别了。P5-7

序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王耀南回忆录》与读者见面了。

王耀南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为数不多的工人出身的党员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开国将军。他8岁即成为安源煤矿的矿工,11岁参加安源儿童团,16岁随毛泽东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

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王耀南将军参加过安源大罢工、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大柏地伏击战、闽中游击战、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战斗、广阳伏击战、同蒲铁路破袭战、百团大战、邢沙永战役、连克平汉五城、完县保卫战、张家口保卫战、解放石家庄之战、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平津战役等诸多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抗美援朝中,王耀南提出坑道战的战术,并在部队中予以推广,此战术用来抵御敌航空火力和重炮的攻击。而后他辛勤奔波在国防战线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王耀南在军委首长的指导下,组织专人将抗日战争中他提出并大力推广的地雷战、地道战的战术等典型战例撰写成《地雷战》和《地道战》电影文学剧本,他亲自担当军事顾问,指导两部影片拍摄中的军事工作,为广大观众留下了两部百看不厌的经典战争军事教学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表扬过王耀南将军,毛泽东并将王耀南誉为“工兵专家”。

《王耀南回忆录》是王耀南将军晚年付出巨大心血撰写的力作,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回顾了他从矿工到将军的独特经历,严谨真实地记述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众多的战役、战斗和重大行动的决策实施过程,传神生动地追忆了他们亲见的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在战争年代的生涯行止。这些,都是十分吸引读者的。而书中选用的数百幅图片,许多是第一次发表,使得整部回忆录图文并茂,更增添了可读性。

《王耀南回忆录》是一部有分量的书,全书洋溢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辉耀着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奋斗不息的理想色彩。这部书不仅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还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施政、治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可以作为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信各界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得教益和启迪。

后记

1921年秋,毛泽东同志到安源考察,点燃了星星之火。次年,李隆郅(立三)等同志受党的委派到安源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儿童团和共产党的组织。随后,刘少奇等同志也来到了安源,教育铁路和煤矿工人,将他们团结到党组织周围,通过罢工及暴动同资本家和反动军警进行斗争。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同志的策动下,安源3000多名工人参加了暴动,随后跟毛泽东同志上了井冈山,参与了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直至全国解放,其中艰辛和牺牲不言而喻。在这28年里,我亲自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因此有义务把我所经历的史实写出来,以告慰逝者,并告诉后来人。从1957年,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开始写作,部分文章陆续发表。在写作过程中,何长工、朱良才、康克清、汪荣华等同志给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并亲自审阅有关章节。杨尚昆、肖劲光、郭化若等不少老同志也给我提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已故聂鹤亭、肖新槐等同志生前为我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1983年,我的童年时期和红军时期的部分经历整理成册,书名为《坎坷的路》,在星火燎原编辑部同志们的协助下,由战士出版社出版。

该书出版后,我接到许多老同志热情洋溢的信,有些老同志不顾年迈多病亲自来访。他们给我补充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孙毅、王智涛、刘荣辉等同志提供的史料更为详尽,使我的书再版更加充实。在写作过程中还有不少亲历者为我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其中,抗日战争部分有:程子华、肖克、王平、王新亭、韦国清、朱良才、李达、傅钟、刘道生、秦基伟、韩伟、旷伏兆、陈正湘、谭家述、黄文明、肖锋等同志;解放战争部分有:耿飚、杨得志、郑维山、孙毅、李天焕、吴先恩、张南生、肖文玖等同志,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曾林同志、王太眉同志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本书涉及的史料,虽经反复查证,但因年代久远,难免有不妥之处。我热情地欢迎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广大读者、史学家和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志,批评指正。

1984年春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耀南回忆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耀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809259
开本 16开
页数 6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0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3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1
180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