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修身、修行、修性,国学精粹里采撷养生大智慧;养神、养魄、养心,百家争鸣中尽享古今妙心经。

本书的内容医通古今,把国学经典中深奥的养生知识用流畅的文笔、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好读、好懂、好记。它可以成为您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和养生导师,使您真正做到内修外炼,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国学,在压力和忙碌中学会养生。

内容推荐

“养生”一词,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养生的国度,儒、释、道等国学在形成过程中,养生文化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书取国学中养生文化的精髓,编录成一套可运用于实际的养生方案,使之成为您身边的保健医生和养生导师,使您真正做到内修外炼,在压力和忙碌中运用国学并学会养生。

目录

第一篇 儒家养生:“三纲八条”,养德尽性

第一章 透视儒家养生思想的精髓

儒家文化中折射出的中医养生思想

儒家养生文化精要

守静、坐忘之儒家功

第二章 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养生经

“仁者寿”,颠扑不破的养生真理

中庸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养生之道

君子有三戒,养生亦有三戒

情绪不稳,疾病就会上身

勤用脑是保持大脑活力的灵丹妙药

益友利养生,损友伤身心

《论语》中的饮食养生秘诀

音乐养生:孔子“无一日不歌”

第三章 医易同源:《易经》中的养生智慧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阴阳平衡则百病不生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成就健康

《易经》里的饮食养生奥秘

不同卦象体质人的养生方案

看面相知健康

手相养生:藏在手里的健康预报

从“七损八益”解读房事养生

“藏风聚气”,家居风水中的健康常识

第四章 儒家名人的养生之道

孔子:万世师表,德高寿长

孟子:清心寡欲,善养浩然正气

苟子:养备而动,节制以养心

朱熹:养生重在顺道、主静、居敬

第二篇 道教养生:天人合一,与道同体

第一章 道教养生思想的精髓

国教、国医、国药

道教养生思想的精髓

道教的养生修炼方法

以素养寿,道教的饮食养生之道

第二章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的长寿秘诀

养生要顺“自然”

恬淡虚无,少私寡欲

向婴儿学习养生之道

第三章 葛洪和《抱朴子养生论》

葛洪其人

我命在我不在天,养生以不伤为本

行气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胎息状态

“保精”——葛洪房中术的关键

“辟谷”——祛病延年的清肠运动

葛洪的炼丹服药养生法

第四章 陶弘景和《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的养生法

摄养、保精、养神是养生大法

陶弘景行气延年“六字诀”的真谛

叩齿养生,简单易行效果好

干浴法:活血通脉,强身健体

戒饱食,护脾胃,防早衰

第五章 道教名人养生之道

庄子:超然自得,气功养生

管子:顺四时,节情欲,求平正

彭祖:养神有道,生活有节

鬼谷子:养德安神,仿生养生

孙思邈:精于养性,节欲保精

司马承祯:静心、除欲、乐观处世

丘处机:精于四季养生的“神仙”

第三篇 佛教养生:修禅调心,超越生死

第一章 佛教养生思想的精髓

佛理、佛医与养生

佛教“三学”中的中医养生观

佛学的仁寿观——四谛、五蕴、十二因缘

修心——佛家养生的核心

第二章 慧能《六祖坛经》的随缘养生开示

修心必先修“忍辱”

平常心是修行之道,亦是养生之道

随遇而安才会让心永远快乐宁静

禅坐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知足常乐——养生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 藏传佛教养生法

藏密与中医学的关系

藏医——在寺庙中产生的佛教医学

自然条件恶劣,喇嘛为何能长寿

藏传佛教的养生修炼方法

第四章 佛教日常养生保健法

粗茶淡饭营养生

拜佛:在修行中使身心得到滋养

双手合十也能养生

念佛读经:去除烦恼,助益身心健康

禅茶:意境高妙,养生助道

佛教修心健体的动功养生功法

佛教音乐也是养生的良药

佛门常用的拿捏按摩疗法

佛门常用的方药养生法

第四篇 其他国学经典中的养生智慧

第一章 《黄帝内经》:培本固元,养生有“道”

《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日常养生保健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最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

《黄帝内经》核心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

用情志治疗情志,不用吃药的治病良方

四季养生总宗旨: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经络是人体最好的医药

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身体就会健康安泰

五味宜五脏,饮食要与五味相匹配

用《黄帝内经》来解读生活中的为什么

第二章 《本草纲目》:华夏仙草养生千金方

二十七载光阴练就一部《本草纲目》

对人体生命的新认识——李时珍的养生精华

食补胜过药补,食物本草帮你巩固健康的根基

李时珍:粥是第一补人之物

调和五味,滋养五脏,顺应四时,方为养生之妙法

排毒:天然食物是最好的选择

女人的美丽源自最简单的花草

医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治病良方

第三章 《红楼梦》中的现代养生方案

曹雪芹其人,《红楼梦》其书

纵览《红楼梦》中的养生之道

从贾宝玉的养生之道谈养生

红楼寿星的快乐养生学

金陵十二钗,养生各有妙法

“百病寒为先”,防风寒是养生第一要务

从梦中发现我们身体的异常

红楼美食中的养生奥秘

《红楼梦》教给我们的睡眠养生之道

红楼梦中人的休闲养生法

《红楼梦》中的中医传统疗法

第四章 医说三国,将中医养生进行到底

从曹操“割发代首”说起

诸葛亮英年早逝带来的养生借鉴

嫉妒心让小周郎一命呜呼

从诸葛亮的草堂春睡说“春困”

曹军“望梅止渴”背后的养生启示

医说关公的美髯与卧蚕眉

探秘刘备的大耳朵

张飞“鼾声如雷”后的致命因

神医华佗的养生精髓

养生小贴士:五禽戏

第五章 《菜根谭》:中和闲适的养生之道

谈养生首先要谈自慎

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

俭朴生活,养生之妙药

学会忙里偷闲,就是在为健康储备能量

嬉笑欢乐多添寿,郁郁寡欢命不长

冥想:放松与养生的好方法

拥有淡泊的人必定是健康幸福的

活在当下,乐活人生才是真

试读章节

儒家文化中折射出的中医养生思想

儒家学说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文化的总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千年来,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甚至对整个民族心理的塑造,都起着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样,儒家养生思想对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首先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为孔子建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其自身又体现了一种清醒的、现实的理性精神和态度。中庸即是不偏不倚,以“中”为常道,倡导的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状态,这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阴阳平衡论不谋而合,它们都强调要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养生以“中和”为贵,不论养形与养神,都勿过与不及,而这正是养生的关键和根本。

其次,儒家孝文化对老年医学的影响深远。儒家孝文化由养亲、敬亲、谏亲和全体、贵生等多重内涵构成。注重忠爱之心,是儒家孝文化之精华所在。儒家孝论不仅仅是一种伦理价值观念,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老年医学的发展。老年医学的某些特点,往往与注重老年自养而提倡子女护养、注重自幼防老而力求尽享天年、注重现实生活而着眼于日常起居、注重道德修养而强调养性防老等密切相关。这些特点体现出儒家积极的入世态度和理性的探索精神。可以说,中国传统老年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更多的是受儒家文化,特别是孝文化影响的结果。

最后,儒家“仁爱”观对养生学也有影响。“仁”的观念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施行仁政,是儒家修齐治平的完美结合,体现在养生上,珍视生命就是儒家仁德和孝行的根本体现。清代的袁枚更是将医术视为儒家“仁”学的具体实践,将医术提高到与“仁”学同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医儒两家的人本思想。故此,医家把治病、救人、济世的功能,称为“仁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一句儒家典语。相者治世,医者救人,治世救人,是儒家的人生追求。

养生以准备在现实社会中有所作为,这就是儒家养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区别于道、佛养生学说的基本特征。儒家养生的根本目的,是所谓“修己以安百姓”。生命的价值与养生的必要,就被统一在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信念之中。生命的“养”与“用”的关系,在儒家这种主张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这也是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养生学所作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

儒家养生文化精要

儒家的养生思想是极宝贵的养生经验,因而为历代养生家所遵循、完善和发扬。时至今日,其实用价值仍可与现代养生学相媲美。在讲儒家养生学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儒家学说的精髓。其实,儒家学说的全部内容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那就是“三纲八条”。

“三纲”就是:“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发扬自身的美德,坚定信念,克服私欲,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求得真知正道。“道”就是修身养性的制高点。

“八条”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是“修身”。“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的知识。“诚意”就是指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能自律,有明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做人表里如一。只有正心,才能修身,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俗话说:“心不正则邪侵耶。”因为心是人们行为的主宰,所以只有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做到有好的修养,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与“养生先养心”的观点是一致的,而调摄精神正是修心的关键。  孟子是儒家修心养性思想的奠基人,“养心莫善于寡欲”正是他所崇尚的养心方法,认为只有少私寡欲才能够保全人的善性良知;反之,则容易丧失许多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生存在着欲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可有过分的要求,这就需要遵循“礼”的原则。孟子还具体阐述了健康的道德情志对人的精、气、神的影响,强调了精神情志的主导地位。因为,乐观通达才能使人拥有健康的身心。

注意衣食住行也是儒家养生思想的一个方面。合理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则;反之,如果不注意这些原则,“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另外,儒家的休闲文体养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实就是以游乐活动为主的休闲文体养生。其中,射和御属于体育活动,而打猎、射箭、游泳、驾车、登山、钓鱼等,更是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必修课。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就是要以水的灵动来使人头脑聪慧,以山的娴静来使人以“仁德”为怀,从而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P2-5

序言

“养生”一词,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简单地说,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综合其意,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其实就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生活、工作和学习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人们时常感到身心疲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亚健康”的大军。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健康,并开始把养生保健纳入自己的生活日程表中。

然而,也正是由于人们对养生知识的关注,使得近年来图书市场上有关养生保健的书籍如汗牛充栋,但除了一些优秀养生书籍能够畅销外,大部分图书就如投入大海中的小石子一样,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中渺无声息。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书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避免出现类似的结局,我们本着贴近百姓生活的主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全方位解读国学中的养生智慧,以求古为今用,把传统精华化为现代力量,直击人生的养生大道。

比如儒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一句儒家典语。相者治世,医者救人,治世救人,是儒家的人生追求。养生以“中和”为贵,不论养形与养神,都勿过与不及,这是儒家养生的关键和根本。《论语》、《易经》等儒学经典中的养生法,如保养精神、合理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养生细节至今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比如道教,清净、自然、无为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家养生文化的精髓。在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教更是继承和发展了其养生思想,“贵人重生”、“我命在我不在天”、“天人合一、形神相守”等养生思想与中医养生学不谋而合。葛洪的《抱朴子养生论》、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都是道教养生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吐纳、导引、辟谷、太极拳等养生修炼法,至今仍为现代人日常养生所用。

再说说佛教,“儒家执中,道家守中,佛家守空”,一个“空”字把佛家养生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佛家养生注重在思想和精神上下工夫,强调心性的修炼,《坛经》中提出的“养生先养心”的观点,也正是现代所提倡的养生原则。佛教认为,治病要对症下药,药物、饮食、养生和运动(如瑜伽术、太极拳、习武等)、按摩法和修定法(静坐)等,都是对治方法,而这些方法与中医养生治病的方法融为一体,科学、实用、操作性强,已为众多养生家所实践和证明。

在国学养生文化中,除了儒、释、道三家外,在一些经典的医学和文学著作中也涉及了众多的养生思想和方法,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总结了秦汉以前诸子百家的养生、长寿经验,其“辨证论养”的养生原则、“经络学说”的整体观念、“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都使得它更加贴近大众,更符合人们的需求。《本草纲目》更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涉及诸多领域,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有“古今第一奇书”之称的《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让人叹为观止,其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的中医学造诣同样惊人。曹雪芹将众多中医传统疗法融于情节之中,如香疗法、饥饿疗法、针灸、贴敷疗法等,茶养生、酒养生、食养生、性养生等中医养生之道,更是为现代人的养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另外,《三国演义》、《菜根谭》等古典文学著作中也有很多可供挖掘和借鉴的养生知识,在本书中我们也做了详细的解读。

总之,本书的内容医通古今,把国学经典中深奥的养生知识用流畅的文笔、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好读、好懂、好记。它可以成为您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和养生导师,使您真正做到内修外炼,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国学,在压力和忙碌中学会养生。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奉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心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张艳芬、周珊、杜莉萍、何瑞欣、齐艳杰、齐红霞、李伟军、曾桃园、赵广娜、魏清素、赵红瑾、王鹏、李文静、李佳、罗语、张保文、许长荣、李良婷、史慧莉、闫晗、王艳、黄亚男、曹博、杨青、上官紫微、徐娜、聂小晴、李娜、蔡亚兰、欧俊、于海英、杨艳丽、姚晓维、潘静、王艳明、杨英、武敬敏、陈小婵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写作这样一本书的过程更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之余,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恩。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借鉴了其他人智慧的精华。相信你们劳动的价值不会磨灭,因为它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26529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1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