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各种访谈录,有的是问答体,有的是属于人物专访的通讯稿;这些文章还有一些属于楼老师与学生的课堂问答,以及在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本书还收了徐文明教授介绍楼老师有关寺院建设的两篇论文,里面提到的“三境”(净、静、敬)与“四信”(正信、智信、自信、实信)近年受到国内佛教界的高度重视。这些文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了楼老师的“口说”,蕴涵了楼老师多年沉潜反复的心得。
图书 | 人文立本(楼宇烈教授访谈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各种访谈录,有的是问答体,有的是属于人物专访的通讯稿;这些文章还有一些属于楼老师与学生的课堂问答,以及在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本书还收了徐文明教授介绍楼老师有关寺院建设的两篇论文,里面提到的“三境”(净、静、敬)与“四信”(正信、智信、自信、实信)近年受到国内佛教界的高度重视。这些文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了楼老师的“口说”,蕴涵了楼老师多年沉潜反复的心得。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以“口说”的方式展示我国著名中国哲学史家、佛学大家楼宇烈先生之思想关怀的著作。楼先生常说,闲谈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思想,有时精心撰写的书稿,反而会有以文害义的弊端。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跟随着不同的采编者对楼先生的”访谈”,感受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对国学、佛学的参悟,对昆曲、古琴的品鉴,对中医、茶道的赏鉴:品味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真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的人文风采。 目录 编者前言 楼先生的责任与期盼 文化自觉 用整体综合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为东方哲学呐喊 不认同文化传统,就是不认同历史 最可怕的是文化上沦为殖民地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 弘扬国学,重在培植传统文化之“根” “儒释道”构造中国文化的灿烂星空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 传统文化:自尊自信与理解包容 传统文化唤起自尊与自信 唤醒和平崛起中的文化自觉 体悟传统 中医与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主体意识与人文特色 闲谈昆曲 中国艺术的品格 古籍整理的成绩与问题 发扬传统与书院教育 为人之道,为学之方 自然与天命 道法自然 人文宗教 要提出我们自己的宗教学理论 人文性的中国宗教 中国宗教的十大特点 呼吁理解佛教 禅宗文化探微 佛教与当代中国文化 净、静、敬:当代佛寺的“三境” 四信:信仰建设的关键 亲近先生 走近楼宇烈先生 一生平淡的问学生涯 楼先生近年题词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文立本(楼宇烈教授访谈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四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639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7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