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中国外交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于种种原因,波澜壮阔、有声有色的当代中国外交,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究;在若干领域,中国学者的工作甚至落在某些外国同行的后面。在笔者看来,如果说中国学界既往的努力有一些重要成效和特色的话,它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思想、领袖外交方略和重大外交事件的分析;二是对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及大国博弈过程的讨论。理论研究是与实际进程一致的。过去的外交基本上局限在“高政治”领域,多半是围绕战争与和平、重要国家的关系调整和主要领导人的“大手笔”推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启动和推进,中国外交在保持传统优势和目标的前提下,公众有了更多了解和参与,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交工作有了更多的使命、动力和目标,呈现多元、多样的“树状”形态,在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政治与经济、军事安全、社会文化、体育及贸易往来、地方与中央关系、民族区域特色等——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夸张地讲,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史卷的壮观与多彩,不只在中国自身历史上少有,即便从世界史范围观察也不多见。

本书概述了1949-2009年中国外交史。

目录

第一章 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第一节 三个“三十年”:中外关系的重大历史参照系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中外关系(1919—1949)

二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中外关系(1949—1979)

三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中外关系(1979—2009)

四 小结

 第二节 中外关系在六个时期的演化:一种综合性的评估

一 新中国外交定位期(1949—1956)

二 外交调整时期(1956—1966)

三 极“左”路线占上风的时期(1966—1976)

四 启动改革开放新航程的时期(1976—1989)

五 冷战结束后的适应与调整时期(1989—2002)

六 全新成长时期(2002年至今)

 第三节 总结

第二章 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透视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面I临的国际形势

一 “一边倒”时期的国际形势

二 “两个拳头打人”时期的国际形势

三 “一条线”时期的国际形势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形势及其应对

一 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形势

二 邓小平眼中的世界格局转换

三 邓小平应对国际局势的若干举措

 第三节 世界格局转换初期的国际形势及其应对

一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基本特征

二 江泽民应对国际局势的若干举措

 第四节 21世纪初期中国领导人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一 国际范围内的积极变革

二 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三 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

 第五节 总结:当代中国应对国际形势的思想启示

一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至关重要

二 密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三 坚持判断国际形势的辩证思维

第三章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轨迹和特征

 第一节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演变轨迹

一 寻求国际承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 积极参与,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

一 以经济为先导的参与路径

二 从批评、利用到认可的认知过程

三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种参与形式

四 以周边为重点的合作平台

五 以维护和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参与原则

六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 总结

第四章 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第一节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分析

二 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视角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一 独立自主外交组织体制的创建与发展

二 驻外外交代表机构的发展

三 外交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与突破

一 外交部内部机构及驻外机构的调整与增设

二 内外协调机制的不断建设与日趋完善

三 公民权益保护与危机处理机制的发展

四 公众外交机制的确立与丰富

 第四节 中国外交制度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 外交人员竞选机制与培训机制的完善

二 党政涉外相关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的扩展

三 不同领域的专家定期对话机制的发展

四 各功能性机构的磋商与联系机制的确立

 第五节 总结

第五章 新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源与推进

 第一节 新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源

一 中国共产党军事外交思想的缘起

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外交实践

 第二节 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军事外交(1949—1978)

一 战争与革命时代军事外交的实践

二 战争与革命时代军事外交实践的特点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军事外交(1979—2002)

一 新时期军事外交的推进

二 新时期军事外交实践的特点

 第四节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事外交(2003—2009)

一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的全面深入推进

二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的特点

 第五节 总结:继往开来的中国军事外交

第六章 民族主义的起落与中国外交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一 政府话语中的民族主义及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

二 中国外交中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三 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理论层面的竞争共生

四 国家民族主义与大众民族主义的互动及其外交后果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二 后冷战时期大众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第三节 总结

第七章 身份变化与中国的东南亚外交

 第一节 理论介绍与概念分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东南亚外交(1950—1979)

一 国际主义色彩增强期(1950—1960)

二 国际主义色彩浓烈期(1960—1969)

三 国际主义色彩减弱期(1969一1979)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东南亚外交(1979—2009)

一 转型期的中国对东南亚外交(1979—1989)

二 参与期的中国对东南亚外交(1989—2009)

 第四节 总结

第八章 中国外交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外交研究

一 传承与扬弃:外交研究在新中国的奠基

二 研究成果及其特色

三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外交研究的影响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研究

一 学科的恢复与发展

二 理论与学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三 重新萌发的中国意识

四 外交学的不断完善

 第三节 结语:攀登中国外交研究的新高地

作者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中国外交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逸舟//谭秀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81676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4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9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