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肯尼迪被刺之迷吗?你想知道中印边界的冲突始末吗?你想了解巴拿马运河的风风雨雨吗?你想预知第四次印巴战争会发生吗?你可知道两伊:谁是胜利者?你想知道遍及全球的恐怖活动吗?……看看本书,它集合了当今世界最热门的国际话题。如果你对政治感兴趣,由于是国际政治,那本书一定会深受你的喜爱。
图书 | 世界热点纵横/当代国际问题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肯尼迪被刺之迷吗?你想知道中印边界的冲突始末吗?你想了解巴拿马运河的风风雨雨吗?你想预知第四次印巴战争会发生吗?你可知道两伊:谁是胜利者?你想知道遍及全球的恐怖活动吗?……看看本书,它集合了当今世界最热门的国际话题。如果你对政治感兴趣,由于是国际政治,那本书一定会深受你的喜爱。 内容推荐 中国已向世界开启了国门,改革的航船正在世界的风浪中博击,我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主流,但世界仍很不安宁。 从雅尔塔体制的建立,到两极格局的崩溃;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到日本的衰落与崛起;从一枚手榴弹引发的战争,到“沙漠风暴’’的卷起;从巴拿马运河的风风雨雨,到巴尔干半岛火药库的再燃……《世界热点纵横》将向您再现战后世界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历史剧。 目录 从雅尔塔到赫尔辛基——两级格局的建立与崩溃 冷战中的热战——朝鲜半岛的较量 独木桥上的两只山羊——大国角逐在古巴 肯尼迪被刺之迷 中印边界冲突始末 中苏边界争端与铁列克提事件 使巨人跛足的战争 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寒流 北京秘密来客 第四次印巴战争会发生吗? 联合王国上空的幽灵 “11·4”事件的前前后后 兴都库什山的怒吼 两伊:谁是胜利者? 马岛风云 劫难从天而降——“埃航”班机被劫始未 南海风波 韩机遇难萨哈林 烽烟三起锡尔特湾 震撼美国的“伊朗门”丑闻 “挑战者”号被挑战 巴拿马运河的风风雨雨 战乱不已的黎巴嫩 风波迭起的柬埔寨 来自安哥拉的风尘之警 烽火连天话乍得 “以土地换和平”能实现吗? 兵戈罢后话沧桑——中美洲的战争与和平 从罗马到马斯特里赫特 日本能成为政治大国吗? 从一分为二到合二为一 印度的“圣战” 从“沙漠盾牌”到“沙漠军刀” 一个超级大国就这样消逝了 难以止息的波黑冲突 索马里,你怎么了? 从哈尼被刺说起 遍及全球的恐怖活动 试读章节 从雅尔塔到赫尔辛基——两级格局的建立与崩溃 办公桌上的台历表明,这是1945年的元旦。战时特有的紧张节奏和传统的新年喜庆气氛相交织的白宫,接收到飞越浩瀚的大西洋上空,发自伦敦唐宁街10号的一串电波:“让我们不再迟疑吧!从马耳他到雅尔塔,谁也不要再变卦!”这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获悉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乘船横渡大西洋,先在马耳他与他会晤,之后二人同往雅尔塔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举行战时第二次三巨头会晤后给罗斯福的贺电。他们依约如期成行了。在雅尔塔,三巨头在合作的大前提下,奠定了以雅尔塔命名的,以美苏对立为主要特征的战后两极战略格局一雅尔塔体制,或称雅尔塔格局。 1990年9月9日,秋日融融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迎来了美苏新一代最高领导人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两位总统,双方最具历史性意义的一次会谈。9月11日晚,回到国内的布什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说时,评价赫尔辛基会晤“极有成效”,美苏之间“新的伙伴关系已经开始”。戈尔巴乔夫也在莫斯科评论说,“这次会晤开辟了通向一种新的合作形式和增加信赖的道路”。“我们实际上已进入一个新时代”。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在首脑会晤后宣告“世界秩序新的基础正在奠定,基本准备工作在赫尔辛基开始”。布什还认为,它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拉开了超级大国合作新时代的帷幕”。 从雅尔塔到赫尔辛基,二战后的人类社会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发展道路。 三巨头描就世界蓝图 两阵营展开全球对抗 1945年2月初,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疗养地雅尔塔春寒料峭,苏美英三国首脑及外长、军界显要人物齐集沙皇时代的避暑行宫利瓦吉亚宫,参加战时三国首脑第二次会晤雅尔塔会议。会议是在盟国对德国发起最后攻击前夜召开的。在太平洋战场,尽管美军掌握了制海、制空权,日本本土完全处于美国B-29轰炸机的空袭范围内,但是,在太平洋诸群岛争夺战中,美军领教了日本军人的武士道精神,要占领其本土,还“须付出100万人的代价”。为了尽可能减少美军对日作战的伤亡,加速二战胜利的时刻表,希望得到苏联对美国在整个战后世界安排上的合作,同时也是对当时具体战争形势所造成的既成事实的尊重和肯定,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美国在德国赔款问题、波兰边界和政体问题、联合国表决程序问题,特别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等许多问题上,和苏联达成妥协。东、西欧分属苏美的势力范围,在中国、日本、朝鲜,两国各自发挥何种影响,也都得到大致的确定。战争尚未结束,百年之前法国政治家德·托克维尔关于美苏必将各自主宰半个地球的预言,就开始清晰地显示出它的基本轮廓。 当二战真正全面结束以后,美苏战时的合作关系不是进一步密切,而是全面而迅速地恶化了。 早在1941年8月签订的《大西洋宪章》中,美英两国就宣称以不追求领土扩张,恢复各国主权,实行贸易和航行自由,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为战争目标。标志着反法西斯国际联盟正式形成的《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是以上述目标的实现为政治基础的。其中已经蕴含着美国对战后世界体制的构想:政治上以美国为领导,通过联合国实施的普遍安全体系;经济上建立相关的国际经济组织,构筑新的世界经济秩序。1945年6月25日,在富丽堂皇的旧金山大剧院,“联合国宪章”获得通过,联合国随之诞生,美国把它视为推行其全球战略的第一根支柱。在此之前,罗斯福曾示意联合国设“总主席”一职作为这一国际组织的首脑,有人讽刺说“罗斯福不仅要当美国总统,还想当世界总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美国战后全球战略提供了另一根支柱。美国评论家亨利·鲁斯公开提出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口号,在他所办的《生活》画报上,他引用美国法西斯理论家波恩汉的“名言”,建立一个规模宏大的“美利坚帝国”之时机已经到来,“无需乎据有全世界的土地,只需控制全世界的政治”。继罗斯福之后成为美国第33位总统的哈里·杜鲁门在其国情咨文中公开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但是,苏联并不愿成为“美利坚帝国”的忠顺臣民,不愿像杜鲁门所希望的那样,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杜鲁门以密苏里人赶骡子的口气训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更无助于美国人达到自己的政治图谋。1945年4月,斯大林就明确指出:“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绝不可能不是这样。”双方都不愿示人以弱。于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大肆渲染共产主义威胁;“遏制理论之父”乔治·凯南为美国对苏战略制造出理论根据;英国的“撂挑子计划”又为美国直接插手希腊、土耳其问题提供了直接机会。之后,1947年3月,美国抛出了“杜鲁门主义”。继之,同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笼。1949年2月,美国便策划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冷战的帷幕全面拉开,分别以美苏两国为中心,集团政治成为国际政治的突出特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呈现于世界舞台。 1948年6月24日爆发的第一次柏林危机,酿成战后东西方关系中的首次“冷战”高潮。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又被笼罩于战争的炮火硝烟之中。东西方冷战在东北亚变成了热战。“烟斗将军”气急败坏地扬言要用“30颗到5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北。美国总统杜鲁门别有用心地向新闻界透露,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是我干的,如果必要的话我还是要这样干的”。世界被带到了爆发核战争的边缘。然而这还不是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1962年10月趋于白热化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的核武器发射装置的启动,也都进入了令世界喘不过气来的倒计时。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由于人类已经制造出不仅能消灭敌手,同时也将使自己同归于尽的毁灭性武器而使整个人类的命运系于弹指之间。 …… P1-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界热点纵横/当代国际问题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名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军事谊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50776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7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5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