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涂口红的经济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就是供求决定价格,价值调节资源配置。只有发现了这个规律,经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本书正文分为8章,共25小节,主要是通过叙述经济思想史,逐次展开诸多经济学原理,并采用诙谐的描述和幽默的故事,以期读者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本书内容较为全面,既包括了主流经济学,也包括了非主流经济学。

内容推荐

列位看官,想必大家听说过不少经济学吧。诸如以阶级成分划分: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军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商业经济学;以具体行业划分:运输经济学、营销经济学、卖豆腐经济学、桑拿经济学、洗脚经济学等等。这些不同的划分都穿了衣服,加了前缀,所谓好马配好鞍,美女穿靓装;以示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展示其个性,吸引不明真相者之眼球。

本书通过“戏说”的方式将经济学的演化历程介绍给诸位,文中的故事不必认真,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即可。希望看完之后大家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毫无修饰的、连口红都没涂的“原装”经济学。

目录

第1章 稀里糊涂:从古希腊到中世纪

 吃饱了撑的

 谎言重复一千遍

第2章 有点开窍:从重商主义到重农学派

 左脑的开水和右脑的面粉

 比尔·盖茨慌了手脚

 牢骚满腹的资本家

第3章 闪亮登场: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批判

 看不见的手

 豆腐卖出肉价钱

 老板,来十块钱的幸福

 帅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4章 黑板上的经济学:新古典体系

 鸡毛蒜皮闹革命

 贝壳强过玫瑰

 水煮鱼与蒸熊掌

 经济学的那把剪刀

第5章 愤青的逻辑:旧制度主义

 酒囊饭袋一大群

 都是生意人

 资本主义,您老走好

第6章 后进赶先进:发展经济学

 奠基者

 你赚的就是你赚的,我赔的还是你赚的

 工人越来越多,农民越来越少

第7章 横插一杠子:凯恩斯的革命

 炒鱿鱼和被鱿鱼炒

 上流社会干下流事情

 所有的收入都是利息

第8章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生意咋就这么难做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附记 对本次经济危机的一个解释

后记

试读章节

谎言重复一千遍

是谁最早想到用劳动来衡量物品的价值?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不仅对于自然科学是至关重要的,对经济学也是如此。

古希腊之后,欧洲经历了罗马帝国的辉煌。罗马帝国颁布的法典成为后世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础。许多年之后人们才发现,法律和经济原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罗马法典也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这是后话。

但罗马帝国在思想、文化、艺术等精神层面上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古希腊的水平。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文化从“阳春白雪”一路跌落到“下里巴人”,中世纪漫长而黑暗的时代到来了。

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帮会是天主教会,他们不仅把持了朝政,还垄断了知识,控制了人们的头脑。

由牧师中的精英学者组成的团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经院学派。他们大都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徒,把古希腊的文献和哲学精神奉为经典,凡是古希腊的文献说是正确的东西绝不允许有人提出疑问。上至教皇,下至主教、神父、牧师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容吾等小儿多话,要不然轻则掌嘴,重则下大牢甚至活体火化。

经院学派的研究方法在今天看来完全背离了科学的精神。他们对提出的各种观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等古希腊经典以及各级主教、神父的讲话为据,进行一连串周而复始、复而周始的阐述和解释。最后总是以权威和经典的胜出为结局,以古希腊光辉的思想再次获得胜利为荣耀。任何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行动都将迎来“人人喊打”的火爆局面,最后蜕化成鼠辈,落荒而逃。

据说一位主教晚饭吃了过多的豆子,第二天在神学院讲课的时候不断排出气体,异味熏人。这不能怪他,“一颗豆子十个屁”还没被哪位权威做成经典。有学生就以此为据,著书立说。大意如下:臭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臭的,比如臭豆腐(此处省去5000字);主教大人的屁是臭的东西,但不一定是臭的(此处省去30000字);所以,主教大人的屁不是臭的(此处省去7000字)。这位同学不仅获得当学期优秀学生奖,还荣获该校本年度“最感动领导奖”和“最有前途的牧师”称号。因此,长时间之内,人们对经院学派的研究成果总是不屑一顾,认为谬论太多。

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经典不是谎言,但重复一万遍之后,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其局限。偶尔有人瞧见了其中的瑕疵,也责怪自己是喝多了酒,看花了眼,实在是该打自己几个嘴巴。有些人即使看到了,也不敢说、不想说。是的,不指出经典的谬误,太阳依旧每天东升西落;工资照样该发多少发多少。公鸡要打鸣,母鸡要下蛋,该干嘛干嘛去吧。

中世纪时期,学者们用传统道德观去审视社会经济活动。符合道德标准的献爱心活动往往能够引发人们的热议和追捧,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学术研究的重点。而价钱问题是那些无商不奸的生意人用来蒙骗老百姓的花花肠子,平时闲扯都懒得提,怕脏了自己的嘴巴和纯洁的心灵;更不用说神学院、大学这些高雅而神圣的地方了。

也不怪那时大家不喜欢谈价格问题,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确实太落后了。

一是因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孤立的交换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以及农奴制度的普遍存在,市场力量还远没有像今天这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可能种不出包谷就跑到市场上去买点大米回来下锅,农贸市场买不到就到超市去买。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为人所知。我这辈子做得最多的生意就是用五斤包谷去村头的小杂货店换二两盐巴,你非要我说清楚价格是怎么决定的,是不是有些过分?

二是生产水平的低下导致物品的普遍短缺,人们更看重“分配”问题。我家和我家的隔壁以及隔壁家的隔壁,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指望着国王的那点救济粮,看看我能分到多少,你还跟我谈买卖,卖给你我还吃什么啊,莫非红烧银子下酒?

三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掩盖了市场交易的实质,人们看不到市场交易的力量。我们还指望着多分点救济粮呢,哪敢对庄园主多往自己家里顺一点东西提出意见?那些神父和主教,人前是教授,人后成禽兽,我们更是无从得知;据说他们放屁都带麝香味儿,想闻还闻不着呢。

经济学的出现注定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P9-11

序言

各位读者,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您也付出了代价?当然了,最起码的付出是您翻动这本书的时候,多少也要花点力气,消耗一点能量。可这个付出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这个边际成本实在太低了,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您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您的付出在哪里呢?或许您放弃了看其他的书,或者您放弃了陪女友去逛街,或者您放弃了与朋友的聚会,或者您放弃了在办公室“挣表现”的机会……当然了,我们还可以列举出更多您可能放弃了的行动。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当您决定购买这本书的时候,您一定放弃了一次不错的简餐,因为这本书的价格和一次简餐的价格差不多。

生活总是充满了很多无奈,我们选择一个行为或者一种物品的时候,往往不得不放弃其他的行为或物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权衡,或者说是“算计”。经济学就是研究我们如何进行“算计”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进行“算计”,人们“发明”了不少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军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运输经济学、营销经济学等等。这些不同的划分都穿了衣服,加了前缀,所谓好马配好鞍,美女穿靓装,以示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展示其个性,吸引不明真相者之眼球。

本书通过“戏说”的方式将经济学的演化历程介绍给诸位。文中的故事不必认真,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即可。希望看完之后大家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毫无修饰的、连口红都没涂的“原装”经济学。

作者

2009年8月

后记

大学期间,我学的是农经专业,得到了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养成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毕业以后分配到农经系统,从事农经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深感在校期间不够用功,因而对很多问题总是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于是,重新拾起书本,开始了艰苦的经济学自学过程。好在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感觉还在,很多东西容易理解。

多年来,我从事过不少经管专业实务,从农民负担到农村税费改革,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照所学的理论知识,感觉真实世界的经济活动竟然是那么生动;经济学上一些需要高深莫测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的东西,在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嘴里,竟然就是几句话那么简单。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毕节地区财政局副局长方怡同志,正是他亲自点名让我参与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工作,通过参与这项工作,我获得了很多感性的认识;从而萌生了努力学习现代经济学知识的想法。感谢支持我、关心我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让我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多灵感。

几年前,我迷上了网络,通过网络扩展了视野,增长了自己的知识。我给中国经济网论坛的管理员建议创建了“经济改革”版块(http://bbs.ce.cn/bbs/forumdisplay.php?rid=119),从那时主持至今。后来应朋友的邀请,参与了“真实世界的县域经济论坛”(http://www.xyjjlt.net/bbs/index.php)的管理,曾经一个人坚守我们系统的“农经论坛”(http://WWw.caein.corn/bbs/)长达两年的时间。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也是真实的。在网络上,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之间思想的交锋让人感受颇多,提高和升华了自己的认识,并促使我更加努力和认真地学习经济学知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对是不是还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疑问,甚至有人对主流经济学进行指责;这样一些现象说明,普及经济学基本知识,还经济学本来的面目,有助于大家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机会,实现自身价值。新中国的建设者们从来都不是坐而论道的论者,而是身体力行的行者;没有他们实事求是地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中国经济的走向,很难想象中国经济会取得今天的巨大成果,改革开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变。

今年,恰逢建国60周年;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需要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态度;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而实事求是就是主流经济学的人文逻辑。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央为了让中国的经济走得更快、更稳,果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作为一个经济学的爱好者,深知这些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大家都迫切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得以解惑释疑。

2008年7月,我去大连学习的途中路过北京,论坛上的两位良师益友吴永亮和黄河愿先生建议我整理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出来,毕竟经过多年的学习,结合自身实践,有些东西已经逐步系统化了。回来后冥思苦想,终于写就了这本书。

本书正文分为8章,共25小节,主要是通过叙述经济思想史,逐次展开诸多经济学原理,并采用诙谐的描述和幽默的故事,以期读者能够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本书内容较为全面,既包括了主流经济学,也包括了非主流经济学。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很多经济学的流派都没有写进去,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大遗憾。本书的“附记”部分,着重就当前发生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仅代表一家之言,偏颇之处还望大家谅解。

我在自学经济学的过程中,历经磨难。感谢我的父母为我带好孩子,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能够专心地工作和学习。感谢很多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这么多年以来,他们一直支持我的事业。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很多出版公司和出版社的编辑们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也不会有今天的这本书。还有很多我知道和不知道的朋友以及亲人,他们对我的支持正应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道理:合作是增加社会财富,增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基本途径。

通过阅读本书,如果能唤起读者对经济学的兴趣,我将深感欣慰;当然,要学习经济学,还是要学习正规的经济学教程。

作者

2009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涂口红的经济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毕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5102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