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私欲疯长的年代(万历皇帝十三讲)
内容
编辑推荐

万历皇帝朱翊钧,即明神宗,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前十年,张居正辅助其改革,励精图治,使社会呈现“万历中兴”的繁荣;但在此之后,全面否定了张居正,沉湎酒色,试图实现与郑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惰,与臣僚对抗,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致使万历末年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国将倾覆。著名明史专家曹国庆先生,为您讲述大明帝国实亡于万历朝的历史真相。

内容推荐

黄仁宇先生的大作《万历十五年》曾掀起国内“万历热”,使这位大明帝国的第十三位天子从四百多年前的历史尘埃中走入了当代人的视野。如果说黄先生大作是长达四十七年的万历朝中的一段精彩华章,那么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则是以明神宗朱翊钧为传主的万历朝组曲。

这位神宗皇帝的童年充满了戏剧性,由备受冷落到没有名字的凄凉境界,一跃登上了大明帝国的皇帝宝座,可谓两重天。面对纷繁的家国朝事,小皇帝不得不依赖张居正,一旦羽翼丰满又不得不打倒张居正,可谓翻云覆雨;以明君自诩,可能力不济,闹得朝堂形同水火、党争不已,可谓是非不明:宠爱郑贵妃、废长立幼,搞得后宫如同敌营、礼仪之争和谋杀不断,可谓自添烦恼;富有四海,却以矿监税使公开抢劫天下财物,可谓私欲薰天;崇信道教,龙虎山一派独尊,可谓天子神仙;废除考成法,任事无常,致使女真做大,可谓自毁长城;牙周病导致面相不雅,染上鸦片瘾,索性长期不临朝听政,可谓无责任心;精心营建定陵,以图千古永固,尸骨却在“文化革命”批判声中被焚而灰飞烟灭……著名明史专家曹国庆先生,为您揭开了大明帝国实亡于万历朝的历史真相。

目录

第一讲 由没有名字到万历皇帝的戏剧性童年

 为什么出生时并未给家人带来快乐,甚至五岁前还没有名字?/2

 “青词”声中南倭北虏格局下的大明帝国/4

 原本是倒霉蛋的父亲,意外当上了隆庆皇帝/10

 先赐名、旋被立为皇太子,颇具梦幻色彩的童年/13

 子以父贵,九岁的孩子正式登极/18

 

第二讲 幼主面临的朝堂格局:托孤辅臣间你死我活的争斗

 张居正与太监冯保联手,不光彩地夺得了首辅要职/22

 精于权术的张居正利用“假太监案”,险些掀起一场大冤狱/28

 

第三讲 九岁即位的小皇帝不得不过份依赖张居正

 接受规范的皇家教育,小皇帝是一个勤奋乖巧的好学生/36

 从善如流,渐悟当皇帝的诀窍/43

 万历朝初期的新气象:整肃吏治、加强边防、

 推行一条鞭法……/50

 “夺情”风波:张居正不愿意守礼制、丁父忧,小皇帝也离不开张先生/60

 江陵张府:大明帝国的临时中枢机关/67

 

第四讲 为什么亲政伊始便导演了一场盛大的“清张”运动

 天子的大婚,四百余年前的皇家气派/71

 对张居正、冯保仇恨的种子/75

 为外戚恩荫、宫巾节俭问题,君臣问的摩擦/81

 尸骨未寒与声势浩大的“清张”运动/84

 高拱的《病榻遗言》与辽王次妃鸣冤案:张居正彻底死了/89

 是虚荣,还是逆反:全面否定张居正改革/90

 

第五讲 定陵是怎样建成的

 选陵风波与四度亲临天寿山的勘察/96

 一座超豪华的地下宫殿/107

 

第六讲 贪恋酒色、不上朝的皇帝

 一后二妃九嫔,还要广采民女/118

 雒于仁事件:直言进谏,还是沽名钓誉?/124

 

第七讲 近乎疯狂的敛财皇帝

 无任何制约的皇权,必须通过宦官而为所欲为/130

 恶政之一:对江南等地丝织业的摧残/135

 恶政之二:对瓷器制造业的摧残/137

 恶政之叁:采木,加重了百姓的负担/139

 恶政之四:珠宝,近乎疯狂的占有/139

 恶政之五:皇庄、皇店的直接掠夺/141

 恶政之六:罚俸、强令捐俸,捐纳/142

 最大恶政:矿监税使对全国财富的公开抢劫/143

 风起云涌的民变和“李三才奏疏”/150

 至死不撤矿监税使和权匝的懦弱/154

 

第八讲 自命不凡的孝子、皂室宗亲的大族长

 着手解决先朝遗留的建文、景泰二帝旧案,诏修国史/162

 对生母的孝顺朝野共知,有时不免被人利用/166

 滚雪球式的宗藩问题:有心治理,但是越治越乱/171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和西洋方物引起的皇上兴趣/176

 

第九讲 立储风波: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幕活剧

 宫女称“都人”,一次意外宠幸结出了庶长子、“哥儿”朱常洛这个果实/188

 宠幸集于一身,郑氏由贵妃晋升皇贵妃,庶次子朱常洵子以母贵/189

 废长立幼,阁臣与皇权的权力博弈,导致新一届内阁产生/190

 正中皇帝下怀,新阁臣提出三王并封,却抵挡不住众朝臣的压力/193

 备受冷落的皇长子,在皇上与爱妃闹别扭间隙、皇太后干涉下得以成为皇太子/195

 两起妖书案:人情汹汹下的猜测和各方势力相互间的陷害/198

 皇帝做表面文章,偏爱贵妃母子依旧,谣言并未停息/204

 福王不就藩国,又发生了袭击太子的梃击案,“圈本之争”远未结束/207

 

第十讲 万历皇帝的精神世界

 剃度幼童代替出家,扶植西藏格鲁派的发展/212

 针对禅风日盛的士风,对达观、憨山、雪浪等禅师的惩处/215

 恢复天师道宗主地位,独尊江西龙虎山一派/218

 

第十一讲 为什么万历朝党争如此剧烈

 心术不正,对言官的利用与无奈,形成道德危机/224

 糟糕的帝王统治术:二百九十六篇的《神宗留中奏疏汇要》/225

 对朝臣结党的矛盾心理,是皇权独尊的必然/228

 京东水田问题:万历朝党争的先声/229

 京官考核中的“请教”学问,朝堂形同水火/230

 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李三才诸公/233

 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各路人物,务以攻东林为要/235

 

第十二讲 什么叫自毁长城:不可收拾的辽东危局

 废除考成法,纵容一代名将李成梁堕落/238

 自毁长城,李成梁放弃宽佃六堡/244

 纵容矿监税使敛财,太监高淮祸辽/246

 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伐明,久梦的朱翊钧似醒非醒/250

 萨尔浒之战:比朱翊钧大四岁的努尔哈赤击败明王朝/256

 起用熊廷弼,又派浙党干将与熊有怨的文官予以掣肘/259

 

第十三讲 盖棺论未定:定陵无字碑的默默言说

 牙周病使皇帝面容很不好看,也许是他长期不上朝的原因之一/263

 鸦片依赖暂缓了躯体的疼痛,但不会改变他死亡的命运/264

 遗嘱风波: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晋封贵妃为皇后/266

 闲置三十年的定陵迎来了主人,“神”谥的弦外之音/270

 亡国之兆:帝国相继迎来两位短命天子,崇祯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272

 定陵再回放:奢华的陪葬和无字碑/277

附:明朝帝王世系一览表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朱翊钧从皇父手中承袭的政权,已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士习浇漓,官方刘缺,主权不尊。不少官吏钻窥隙窦,巧为猎取之媒,鼓煽朋俦,公事排挤之术,他们诋毁恬退老成的人为无用之辈,称赞谗妄之徒为有用之才,致使爱恶横生,恩仇交错,使朝廷的威福大柄,徒成一些人的酬报之资。朱翊钧于是根据张居正的建议,由张居正起草,以自己的名义向文武百官们颁发了一道戒谕,表明自己初承大统,已经深切洞察弊源,悉欲芟除。戒谕指出,从今以后,人人都要精自身心,恪恭职守,不得怀私罔士、持禄养交,不要依阿洪涩以随波逐流,不可噂沓渝讹以乱政。任辅佐的内阁大学士,要协恭和衷;掌铨衡的吏部大臣,应当虚心鉴物;有官守的堂官,或内或外,人人都需各分猷念;有言责的科道给事中、御史,个个都要公是公非,直言敢论。总之做大臣的要有正色立朝的风范,做小臣的应有退食自公的气节,努力使朝清政肃,道泰时康,如果沉溺故常,胶守涂辙,置朝廷宪典法守而不顾,则严惩不赦。

此谕一颁,如同一份宣言书,在朝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文武大臣们都知道新朝天子要在师相的辅佐之下整刷朝纲,一些胡作非为者顿时收敛不少,大臣们尽职尽责的逐渐多了起来。礼部的官员不再拖拉,在戒谕颁布后的第二天,便拟上了两宫尊号。科道们言事的也多了,南京湖广道御史陈堂奏请十月后分遣大臣阅边、琼州的盗贼李茂不可安抚;礼科都给事议陆树德就祧奉宣宗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旋即又提出江南白粮,民运极不方便,应让运军顺带为妥。户科都给事中贾三近、兵科都给事中李己分别弹劾湖广总兵平江伯陈王谟总督漕运时损粮五百万石,不可再起用。六部堂官对本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户部尚书王国光反映,近来征派愈烦,奸伪愈滥,致使册籍愈密,而每置一册都要增加一大笔造写费、道路递送费、交纳需索费,由于簿册太多,往往都被有司束之高阁,建议归并、裁减文册。工部尚书朱衡对治理黄河发表见解,指出茶城以北,当防黄河之决口而人,茶城以南,当防黄河之决口而出,自茶城至邳州、宿迁一线,高筑两堤,宿迁至清河尽塞决口,则河患可纾。内阁大学士们就抓紧修纂先朝实录、确定经筵讲官人选等问题,也不失时机地发表了意见,朱翊钧一一予以旨准办理。

隆庆六年(1572)十二月的一天,朱翊钧冒着凛冽的寒风,早早来到皇极门升座,履行常规的早朝,抬头一看,竟有不少人没到,经鸿胪寺序班官清点,缺席的有一百七十三人之多。朱翊钧震怒了,下令缺席的人全部罚俸三个月。然而,罚俸毕竟是权宜之策,要减少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法规来加强管理。尤其令人烦恼的是,由于制度上的一些弊端,一些大臣表面上唯唯诺诺,实则对交办的事情往往拖拉不办,或虎头蛇尾没有下文,职司风宪、纠劾稽考的官员也大多失职。御史在外,往往凌辱抚臣,一件小事不合心意,随即就痛加斥责,部院覆奏交给抚按勘查的事情,也常常是稽而不报、致使朝纲废弛。

经与张居正商议,朱翊钧采纳了张居正提出的稽查章奏、随事考成的方法,把它作为一项法度确立下来。该办法规定:凡部院遇到下发的章奏,或奉旨,或钦依,转行各衙门,都必须先斟酌道里的远近,事情的缓急,定出日期,写于文簿上,每月月终注销;至于转行覆勘、提问、议处、催督、查核等项,另外造出二册,各自注明略节和原限,一送部科注销,一送内阁查考。各抚按奉行事理有迟延的,由所在部院举发;各部院注销册有隐蔽的,由科道举发;六科缴奏有隐蔽的,由内阁举发;每月一考核,每年一稽查。

考成法的核心就是要课吏职,通过整饬中央及地方行政系统,使得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分层负责,各司其职,府州县秉承抚按,抚按秉承六部,六部秉承发号施令的中枢内阁,内阁由张居正主持,辅佐朱翊钧治理国政,督责中外,期以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层层相应,贯为一体。  此法颁行以后,朱翊钧积极支持部院、科道大臣贯彻内阁信赏罚、明号令的举措,务期法能落到实处。兵部尚书谭纶纠劾该部车驾司主事熊敦朴狂悖怠玩,被劾者当日即被降为浙江盐运司判官。前四川总兵官刘显英勇善战,但被劾有小过,遂令其戴罪立功。刘显不负所望,两月后就送回平定都掌蛮的捷报。福建总兵官都督佥事俞大猷素有战功,近来剿灭海寇连连失利,遂亦被罢去官职。兵科左给事中蔡汝贤论劾通政使李际春,把福建巡按刘良弼上报海寇情况的奏疏,稽延六天才呈上,过失非浅,随即李际春被调往南京。不久,南京礼部右侍郎董传策和兵部职方郎中方化明卷入一起受贿诉讼案,亦同被罢职。

经过尊主权、课吏职、明赏罚、信号令这一系列的举措,万历初年的国家统治机器终于又可以基本上进行正常运作了。张居正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整套富国强兵的方案,朱翊钧依然是言听计从,以诏谕颁示天下,以考成、赏罚督促大小臣工贯彻执行。

驿递制度,是历代统治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朝廷传达政命、飞报军情、接待来使、运送官差、上供物品、传送公文,皆有赖于此。各地水陆交通均设有这类部门,根据承担的任务不同,一般分为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并设有驿官、驿吏、驿卒、驿马、驿舟等,以备传递。明初时严令天下,非军事要冲,不得驰驿;遇有紧急情况,可凭中央发给各边总兵、副将、参将和各省三使等的符验(后来又改为勘合),以及兵部发给各边总督、总兵的火牌,起派驿马,飞驰传达,各地驿站,都以马、船供应往来,并设有馆舍安顿使客,供应廪给铺陈,全部费用均由朝廷开支。自明中叶后,政衰弊生,大小官吏,不问公差私事,都是乘传驰驿,甚至他们的亲戚朋友也蒙混驰驿,浪费国家的资财。至于那些持有勘合、火牌的人,更是乘机勒索,连带他们的子女也要求供应程仪、酒席,如果是奉旨征办,则索要抢拿更甚。万历初年时,这种现象已极为严重,凡是设有驿站的地方,当地百姓如遭贼抢,许多人家不得不卖儿鬻女以应驿差。

P50-53

后记

这四本书,原是辽宁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的“明代帝王系列传记”(十二种)中的四种。十四年过去了,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吕景琳、李洵两位先生的离世,对此我们由衷地感到惋惜。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历史热的回潮,明史也不例外。为满足读者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市场需求,我们一一找到了这四本书的作者或后人,说明了我们的出版意图。在取得他们的同意后,我们组织了改编组,在尊重原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对原版作了较大改动,包括体例上的更新,所有章节标题的重拟,删掉一般读者并不需要知道的注释以节约篇幅,对个别段落进行重新改写,还请熟悉明史的专家苗水、金钊、尹世光等先生特意为这四本书寻找图片……总之,是以全新的面貌问世,这是必须向读者说明的。

在此,我们还要感谢先后参加改编工作的宫仲弘、竹天润、李璟、阚文林等先生,感谢他们为此次出版作出的贡献。这四本书每章前的导读文字以及所有图注,除特别标明外,均由竹天润执笔,文责自负,与原作者无关。最后,我们还要感谢所有为本次出版曾做出过贡献的人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私欲疯长的年代(万历皇帝十三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国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46774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