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言论自由、文责自负的原则,文章大致以综论,东南亚和美洲的粤、客、闽方言,东南亚和中亚的官话,港澳台的粤、客、闽方言为顺序编排,对海外汉语方言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包括《加强海外汉语方言研究之我见》《泰国曼谷华人潮汕话记略》《印尼华人的语言状况》《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新屋水流军话的词汇特色》等。
图书 | 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遵循言论自由、文责自负的原则,文章大致以综论,东南亚和美洲的粤、客、闽方言,东南亚和中亚的官话,港澳台的粤、客、闽方言为顺序编排,对海外汉语方言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包括《加强海外汉语方言研究之我见》《泰国曼谷华人潮汕话记略》《印尼华人的语言状况》《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新屋水流军话的词汇特色》等。 目录 前言 加强海外汉语方言研究之我见 再论东南亚华人语言的研究 海外华人在多语背景下的语言生活和语言态度——兼论海外汉语方言研究的意义 海外华人与海外汉语方言 论华语区域词语与华语方言词语的相互关系 中南半岛五国华人社区及华人语言现状 印尼语闽南话借词及其研究的文化语言学思考 马来西亚汉语方言概况及语言接触的初步研究 新加坡客家话的语言现状及语音概略 泰国曼谷华人潮汕话记略 吉隆坡现代粤语阳上变阴去现象解因 百年前缅甸粤籍华人使用的一些词语——评介昂麾应的《缅甸粤人曾用过的俚语、俗语》 汉语方言对印尼城市中文名的影响 闽、粤、客三大方言对东南亚华语语音、词汇的影响例说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多伦多粤语 泰国北部的西南官话 新加坡华语的句法特征及成因 印尼华人的语言状况 西北地区海外方言研究 东干语特征词的年龄分布和衰变 中亚回族话中的元明清白话词语 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 客家启蒙课本《启蒙浅学》(1880)的方言用字研究 日本领台之初的台湾闽南语记音符号与日台语音对比——以语言接触下的《台湾土语全书》所用音标为例 新加坡、大陆福建、台湾三地同安腔闽南话语音和词汇的比较 台湾闽南语语音的接触、融合与演变 新屋水流军话的词汇特色 两岸大埔客家话动词体的比较 台中东势客家话的归属初探 汉语国际化与本土化所涉及的语言与文化问题初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晓锦//张双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538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26 |
宽 | 16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