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丰子恺的艺术人生,让读者领略到丰子恺艺术贡献的全貌,为读者了解丰子恺这位先贤大师打开了一扇大门,也填补了丰子恺研究的某些空白。本书还在字里行间辅以丰子恺漫画,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一生。
图书 | 丰子恺画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丰子恺的艺术人生,让读者领略到丰子恺艺术贡献的全貌,为读者了解丰子恺这位先贤大师打开了一扇大门,也填补了丰子恺研究的某些空白。本书还在字里行间辅以丰子恺漫画,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一生。 内容推荐 丰子恺的幸运在于,他自幼习诗文书画,有传统文化的“童子功”,后来又师从李叔同学西洋画,掌握了扎实的素描技巧和西洋画理论知识,可以说具备了“融合东西”的条件,在东瀛游学又及时地遇上竹久梦二这股强劲的“东风”,把他的灵性之火点燃,原先各行其道的西洋画技巧与传统的艺术修养,于此时融为一体,从此踏上一条左右逢源的艺术之道。 目录 第一章:初出茅庐(1898—1922) 丰家男孩 新潮激荡 杭州求学 两个恩师 东京苦学 第二章:缘缘堂主(1922—1937) “春晖”与“立达” “子恺漫画” 倡导“美育”与艺术“大众化” 缘缘堂与《缘缘堂随笔》 第三章:将求麟凤向天涯(1937—1949) 抗战烽火 桂林讲学 “星汉楼”与“沙坪小屋” “胜利”还乡 访梅兰芳 台港之旅 “护生”与“护心” 第四章:日月楼中日月长(1950—1965) 新的欢喜 自首今又译“《红楼》” 欢迎国际友人 山水游踪 第五章:潇洒风神(1966—1975) 凄风苦雨 精神之炼狱 突奔的地火 黑画展 人生短,艺术长 试读章节 丰家男孩 1898年,正是维新变法运动掀起高潮的时候,腐朽的封建王朝遥遥欲坠,时代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呼声唤醒了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强国梦! 11月9日(农历9月26日)清晨,卯时时分,浙江桐乡石门镇,晨曦初露,云霞、碧波、凉风和谐地交织,把美丽的京杭大运河装扮得美丽动人。 此时此刻,在石门镇“丰同裕染坊”后面丰家“文魁第”旧宅“悖德堂”二楼,随着婴儿的一声啼哭,“生了一个男孩”的喜讯从楼上传来,丰家上下顿时喜气洋洋,老祖母“丰八娘娘”热泪盈眶,父亲丰鐄三次应试举人不第、郁郁寡欢的情绪也烟消云散,一个合家祈盼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个丰家男孩就是日后蜚声文坛、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丰子恺。石门湾是丰子恺的故乡,“悖德堂”是他的诞生地。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真是一个好地方……”后来,丰子恺在他的散文中这样写道。 石门镇是一个有着五百来户人家的江南水乡小镇。相传,两千多年前吴越争霸时,曾在此垒石为门,以为国界,吴越各守一方,东西盘踞,石门之名由此诞生。中间巷道,就是至今犹存的“垒石弄”。如今,石砌的国界疆门已不复存在,“垒石弄”却古风依旧。 大运河流经石门镇时拐了一个弯,分出一条支流,形成一条与大运河平行的“后河”。后河西岸,一排排坐西朝东的房子,临水而建,这就是石门镇。镇中有一家百年店——“丰同裕染坊”。老店是一所三开间三进的楼房,第一进是染坊店;第二进是客厅;灶间在第三进。店后便是丰家“文魁第”旧宅“惇德堂”。 在石门镇,丰姓人家并不多。据浙江省金华县汤溪镇《黄堂丰氏宗谱》记载,《浙江乡试录》中所载丰家的始祖清敏公丰稷,为商朝以来第九十世孙,若以丰稷为第一代,则其长子丰安常派下第二十二世孙中有丰功贤、丰圣文、丰望山等人,都是从金华汤溪黄堂(黄堂包括5个姓丰的村)迁居石门镇的。 但丰家世代书香门第。按《浙江乡试录》所载,从丰子恺上溯到第八代祖宗丰尔成是八品官,曾迎接康熙皇帝南巡。第七代以下如丰璞、丰元勋、丰启嵩、丰峻、丰肇庆,都是太学生。丰子恺的祖父丰肇庆排行老八。祖母沈氏,人称“丰八娘娘”。父亲丰镄,亦是清代最后一批中了举的读书人。丰子恺出生之前,母亲钟云芳已生育六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男尊女卑的年代里,男性就是一个家族的全部希望。 “生了一个男孩!”对于丰家而言,就意味着后继有人了! 幼年的丰子恺一直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父亲为他取乳名“慈玉”,视为掌上明珠,老祖母丰八娘娘更是把他看作命根子,加上姑母的怜惜,姐姐们的疼爱,还有家中佣人、店里伙计的恩宠,小慈玉简直成了丰家的“宝玉”。这种爱和呵护不仅对丰子恺人生之路影响至深,也成了他一生的财富和艺术的源泉。 1902年的秋天,幼小的慈玉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华诞乐章,他目睹了父亲中举时石门镇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38岁的父亲丰鐄第四次杭州应试,终于得中。5岁的慈玉目睹这一切,第一次感受到父亲带给他的荣耀。 喜讯传来,丰八娘娘从病床上挣扎着起来,下楼,端坐中堂,从头上拔下一支金“扒耳朵”,仔细挑开喜报,看着大红纸上用宋体字写着“捷报贵府老爷丰镄高中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第八十七名举人”的报单,悲喜难禁。再看看白白胖胖、浓眉大眼的孙子,她心满意足,心里默默地说: “祖坟上可以立旗杆了,我在阴间也好交差了!”按当时的习俗,凡中举的人家,要在祖坟上立根旗杆。 丰家后继有人,儿子又高中举人,丰八娘娘终于可以了却心愿。喜极而悲,没过多久,就病倒了。“坟上旗杆立好了吗?”弥留之际的丰八娘娘欣慰地问。 “立好了,立好了。”没等丰镄说完,母亲已含笑闭上了双眼。在这场迎来送往的热闹之后,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一年,慈玉7岁。正如老子所说,人生在世,总是祸福相倚。依科举旧制,丰鐄中举之后,本可以进京会试,求取入仕之资。但为服母丧,不得不“丁忧”在家。而守制未满,清廷即面临崩溃的边缘,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在国人的一片怒吼声中,被彻底废除,丰鐄的科举之路戛然而止。 对丰鐄而言,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为沉重的打击。功名难续,但为此耗尽心力的丰镁对封建士人的生活却难以忘怀。求仕之路断绝之后,丰鐄终日读书自娱、饮酒吃蟹、偶尔也来点鸦片,这几乎成了其后丰鐄落魄生活的全部。他爱吃蟹,每天晚酌总用一只蟹做下酒菜,“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这情景给幼小的慈玉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P3-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丰子恺画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盛兴军//盛希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6556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72-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5 |
宽 | 169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