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返思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中国女人写的中国版的《沉思录》。整个作品是作者历经人世苦难最终完成凤凰涅槃后的心血凝练。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多蹇的少年、青年时代,让她比一般许多人提前完成了对于许多重大人生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思源的文字无法用逻辑和语法分析它的价值,一切只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你需要做的只是安安静静地读下去,或者是翻开任何一页开始你的阅读,放下内心所有的成见。如果在这过程中感到有一股清泉涓涓流溢,渐渐漫过了你的心田,那就是她带给你的惊喜和成长。

内容推荐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预测,未来人类对于灵性的追求将成为一种趋势,一股潮流。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这样一种新时代的曙光。灵性的追求就是对于卓越人性的追求,就是在每个微小琐细日常生活细节中,在每一个孜孜以求、努力经营的平凡人背后,看到一种坚持的力量、宽容的力量、美德的力量,看到干百年来那些我们衷心赞美并且以为只有圣贤等卓越人物才拥有的品质,其实始终潜藏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任务只是去唤醒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人世间携手并行的伴侣。

西方人追求灵性成长,注重建立一套新的逻辑体系说服自己接受新的价值体系和感知方式,比如《秘密》中的吸引力法则,而中国人的方式则是讲究顿悟,通过一种神秘的体悟直接到达这种感受和认知的终点。

目前市面上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图书非常热销,但真正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适应中国人思维和感受方式的身心灵成长图书还是一个空白。思源的书将填补这一空白。她的文字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能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沉进去,放空所有的杂思和欲念,当下就进入一种充满喜悦与祥和的静心状态。

——编者

目录

引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后记

试读章节

1

当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意识到,如果母亲生下我后,如所有母亲那样对我精心地抚育而没有将我送与他人,我就不会经历苦难的童年,那么我也就不可能经历比我的同龄人更多的磨难,比她们更早地体悟到人生的种种不幸。

我想我作为作家的历程正是由母亲将我离弃的那一刻开始的。所以我要真心地感谢我的母亲,带我来到这个世上,又在冥冥之中将我送上光彩的里程。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对我的生母毫无怨言,就像她从未离弃过我。他们认为将亲生的孩子离弃,这对一名母亲不可原谅的事情。可我想说: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比母亲给予你的生命更稀有珍贵的礼物呢?至少我得感谢母亲没有将我堕胎,而是经过了长达十月的辛苦怀胎,再经痛苦的分娩而令我四肢完好、面目端正地降临到这个世上。仅此一点,就是我此生报答不完的恩情。

无论母亲对我做了什么,我都不会有任何怨恨。我从小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苦难的童年正是壮阔人生的开始,不幸的事件背后一定也孕育着一个命运转折的支点。

2

当我重新审视养母所给予我的一切,我只有深深的感恩。尽管我童年时代绝大多数的苦难都来自于这位生性暴躁的女人。但是今天看来,她是上天派来磨砺我耐心的最佳使者。她的黝黑粗壮,会令人不由得想起魔幻故事中的女巫。但是今天的她,已经变成了一位慈祥的老人。

我常常想,上苍让我们由陌生人而成为一家人,实在是要我们相互地成就对方。在我年幼时,她对我的苛刻与责难成就了我的坚韧。在她年老时,又因为子女的不计前嫌与诚意地孝顺成就了她的慈爱。

现在,我们是很好的母女,我们相互体恤,互相尊重。这更让我深深地体悟到,没有人可以将恶的品质强加于你,如果你自己不想变恶的话。但是人却很容易被爱所感化,如果你决定要用爱去感化一个人。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去爱,你的世界里就不会有永恒的恨。

3

想起养父的中年离逝,悲伤总会漫过我的心头。但也是他的突然离逝,让我知晓生命的无常,让我更珍惜活着的时光,让我更懂得善待身边的生命。

如今我每次回家,必要去山上看我养父。虽知道留在那里的不过是他的一个坟,但几乎所有活着的人,都以为那过世的亲人便在那个埋葬他的坟里。

一开始去养父坟上,我只是一人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因家中一直信仰基督,并不赞成去坟上拜见之类的事情。

其实我并未带什么纸钱或酒水之类的东西去,只是想去看看。看坟前杂草太多,便用手拔掉一些,再用工具铲点新土加到坟上去。渐渐的,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心里居然不再如一开始那么悲哀。有时还会高兴起来。想着养父的在天之灵看到了,一定会很安慰,自己便也安慰了些。

有时索性拿根树枝在坟茔上写字。写上我想对养父说的一些话。那时觉得死实在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如果他已经毫无知觉,那么死便是永恒的休息。如果他仍有知觉,那么他其实并没有死。他只是替自己的灵魂穿上了隐身衣。从此,他可以在这个俗世中以自己的方式毫无顾忌地飞来飞去,而不需要任何证件。

我养父的坟没有像某些人家的坟那样用坚实的水泥包裹起来,他似乎只是睡在那里,然后神以泥土和青草做他的被。我并不觉得他被隔绝于这个世界,他只是离自然更近。  他的坟背靠着一棵大树,又有几棵紫藤沿着那树一路攀援上去。每当春天来临时,它们开始抽芽然后蔓延,到夏天降临时,那四处攀爬的藤便成了养父坟上自然的棚,给他遮风避雨,抵挡烈日。

那时,草木旺盛,一派生机。于是便觉得养父其实是有福的人,在一个天然的大花园中,再也无须为生存而奔波忙碌。倒能悠闲地晒太阳,看星星,与他曾经的辛劳相比,那是何等的雅趣。

有时我坐在他的坟前,看着山下的河流,觉得生命就如同那流动的水,只是从这端流到那端。死并不值得悲哀,悲哀的倒是活着的时候,种种被迫的无奈,以及被蹂躏和践踏的尊严。

每去看一次养父的坟,就觉得灵魂被洗涤一次。人生不过如草上的花,来自泥土,归于泥土。又有什么可争的呢?坟的好处,除了给逝者的身体一个安身之处外,大概就是给生者提个醒。活着,当知自己最终的归处。

……

P11-16

序言

在认识思源之前,我一直努力按照一种正确的方式生活,并努力按照一种正确的方式思考。我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得到人们—这个时代所有的人们所渴望、所梦想的一切。我努力了,但是并不成功,也说不上很失败,我以为这就是人生,尽管不甘心,但因为这是一条所有人都要走过的路,所以我接受这种命运的安排。

有人从世间万千形态教导我,告诉我曾经走错的路,他们苦口婆心、殚精竭虑,为我惋惜、为我伤感,为我义愤填膺,他们循循教导、诲人不倦,有的是从形式上——表现自己的善良和见识;有的是真的,和我一样迷茫、一起感慨、一起期待、一起希望和失望。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人世间正确的方式,我接受了,但是无奈的。隐隐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对,就像一场荒唐戏,自己扮演的是一个卑微的、麻木的、不起眼的角色。但是懒得去想,也不敢去想:就这样吧!并安慰自己:宇宙中有一种宿命,所有你为之哭、为之笑、为之痛苦不堪、辗转难眠的成功和失败,统统终将归于尘土。所以得有何喜,失亦何忧!

我并不深刻,但是我所了解的所有古老智慧和人情世态,已经足够保护自己,把自己的心层层包裹起来,失败伤害不了我,伤害也伤害不了我,我有各种精妙的见识和发人警醒的格言警句在别处寻找生活一它们并不始创于我,但是感谢命运的馈赠,让我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适当的途径了解到它们,并因为父母的影响,让它们在我心里扎根、生长、发芽。

直到遇到思源,直到思源在我的生命中出现。

我感受到了宇宙中有一种大爱,这种大爱超越男女、超越亲情、超越血缘、超越地域,你得到它,同时可以失去一切,但是并不感到贫乏。人突然间可以变得如此富有,但是并不是按照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原来在放下一切的同时,其实是在占有—切一占有最初也许并不是你的目的,但是作为一个结果,它将发生并存在,无需推辞,无需庆幸,更无需论证和辩解。

你将会从思源的文字中感受到坚强。原来人的心灵本来不需要包裹,使它坚强的是它自己。你所小心翼翼躲避和追求的,原来始终存在于你的心里,你所要做的,只是去唤醒它,让它成为你人世间并肩而行的旅伴。从此你可以寂寞,也可以不寂寞,一切变得云淡风轻,只是你已经无所畏惧。上天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却像贪心的孩子,一直没有顾得上打开它,就开始了匆忙的寻找。

思源的文字无法用逻辑和语法分析它的价值,一切只是自性的流露。整个作品是作者历经人世苦难最终完成凤凰涅槃后的心血凝练。所以你需要做的只是安安静静地读下去,或者是翻开任何一页开始你的阅读,放下内心所有的成见,如果在这过程中感到有一股清泉涓涓流溢,渐渐漫过了你的心田,那就是她带给你的惊喜和成长。

思源曾历经苦难,她苦难的童年和多蹇的少年、青年时代,让她比一般许多人提前完成了对于许多重大人生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思源自始至终都是勇敢的,她从不逃避命运,不怨天尤人,也不耽于麻木,而是以坚强的意志,积极努力地直面人生,即使陷于最绝望的境地时也不放弃希望。思源无疑也是非常聪慧的,尽管少年被迫辍学,但是她对思想和文字似乎有着天生的直觉和敏悟。她的文字始终充满着一种诗性,一种会使你被牢牢吸引的强大的磁场。在不经意中拈合起来的文字妥帖周到,就像有一双小手轻柔地为你抹去心灵的褶痕。事实上,在思源身上最让我惊叹的是,虽然自小历经磨难,有时甚至是残酷的伤害,但是在她的身上、在她的文字中,你看不到也体会不到任何的悲苦和怨怼,她的文字就像她的心一样纯美、灵气氤氳。

思源用人世间的苦难酿就了一杯醇美的人生美酒,在浅浅啜饮后,我开始惊叹这人性的光辉,欣喜自己原来也可以在此处建立生活。不同的是,我不再否认有所谓正确的方式,不再批判,也不再迎合,她们只是事物的两个方面,还有另外一种真实,可以更美。或者说,美作为目的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

思源唤醒了我沉睡中日渐消逝的生命热情。在麻木和虚无中放弃、放纵或者狂欢,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疾病。我们每天都痛彻于灵魂生活的委顿所带来的无边荒凉,但是却无能为力。思源的文字为我们带来了生命的绿洲。

对于你,正在翻开这本书的人,我不知道在你的内心中纠缠着怎样的痛苦和难以割舍,就像人世间所有得意和失意的人一样。但是如果思源的文字对你有所触动,那我要说:恭喜你,有缘人!

张继清

2009年5月19日

后记

《返思录》写到这里,好似结束了。其实才刚刚开始。我对我的编辑说,若不是她强烈地要求出版这部书,我以为还有很多的话没有写。

编辑说,没问题,《返思录》可以有一、二、三……总之只要我愿意写,若读者又愿意看,那我可以一直写下去。我自己也有这个愿望,我想,哪十白即使只是写下来自己看,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有人大概要问:为什么是《返思录》而不是《反思录》呢?我以为,反思与返思,用字上虽有差别,但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返思,即返回去思考。返回到生命的源头,才能找回真我的本性。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李北海叔叔,我很庆幸在书稿交付出版前能听到他诚意的提醒。

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张继清女士,作为一名专业编辑,她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作为一名哲学博学,她极具眼光和才华。

我还要感谢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的主席娄德平先生,他专门为我的书做了题字。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郭东坡老师,书中的所有插画都出自她的手笔。在美国,她被人称为东方的梵高。她无疑是一位天才的画家。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有缘翻开这本书的朋友们,愿你们永远生活在爱和喜悦之中。

思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返思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思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0085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53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8
13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