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守陵人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世界上有一种神秘的世家叫做守陵人,他们有着极为隐秘传奇的身世,在他们身上发生过许多诡怪离奇的事件。

杀人无形的守墓鬼藤,活人换死尸的夺舍秘术,古老乡村中恐怖的冥婚习俗。传说中化为妖蛇的女人,守陵人将和一群江湖盗墓者斗智斗勇,由阴阳书生编著的《守陵人笔记》为你揭开种种千古鬼事。

内容推荐

《守陵人笔记》中的一段盗墓的传奇,一个古老的盗墓门派,数个奇人秘术,汉朝古墓引发了多少江湖诡秘风波,那一座地下神墓究竟藏于何处?盗墓人尔虞我诈,心怀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段尘封千年的古怪秘事,一座凶险万分的地下墓葬,一具牵扯秘术的尸体,悠长深邃岁月里,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尘封在黄土之中,随着盗墓者和守陵人,将开启一段震撼人心诡异绝伦的探险历程。人生如局,并不是一场游戏,更多的是接踵而到的凶局、诡局、危局、死局。由阴阳书生编著的《守陵人笔记》将丝丝入扣、层层揭迷,守陵世家和盗墓门派之间的千丝万缕关系。

目录

第一章 千年往事

第二章 离奇盗墓事件

第三章 盗墓门中人   

第四章 (1)深水沉古墓   

第四章 (2)死尸诡变  

第五章 鬼灯寻路   

第六章 雕花流云锁魂椁  

第七章 夺命还阳   

第八章 摸尸玉   

第九章 墓道逃生   

第十章 夜探无人观   

第十一章 家传古物  

第十二章 奇人开锁  

第十三章 神秘古画  

第十四章 穿山鬼   

第十五章 进山   

第十六章 鬼亲冥婚  

第十七章 向古墓进发  

第十八章 死人复活  

第十九章 迷魂回廊   

第二十章 生门与死门   

第二十一章 养尸铺桥   

第二十二章 追魂钉   

第二十三章 尸蝗   

第二十四章 鬼棺恶尸

后记

试读章节

1995年,江苏省孔家镇正在翻新修建公路,做城乡改造。这里地靠群山,近邻石潮湖,风景极是秀丽,正是一处旅游的好地方。

这是初夏的一个下午,建筑工地的民工们热火朝天地干着,数量吊车翻斗隆隆作响,声音嘈杂无比。突然,工地内有人操着尖锐的嗓音大喊:“下面有东西!”周围人最先听到,都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围拢去看,喊话的是个毛头小伙子,他蹲在地上,正翻弄什么。

人越聚越多,不多时围个水泄不通,管事的工头分开人群大骂:“都干活去,有什么可看的,都散了!”话虽这么说,可人还是越挤越多。工头走到里面,小伙子依旧蹲在地上,工头使劲一拍他:“看见什么了?”小伙子转过脸,脸色煞白,五官吓得挪移:“死……死人骨头……”

孔家镇发现死人骨头的事越传越广,越传越邪乎。临近黄昏,从市文化局来了辆车,几个考古专家进入现场进行仔细勘察。为首的专家面色沉重,急匆匆打了电话。时间不长,从外面开来了数量大吉普,来了许多警察,迅速封锁现场。用黄色警戒线拉了警备区域,又支上数根大木柱,拉上电线,挂了瓦数极高的白炽灯。此时天色渐黑,通上电,顿时白光四射,吱吱作响,周围亮如白昼。灯下,数个考古专家正在紧张地忙碌。

警戒线外密密麻麻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每个人都兴奋地低声言语,传播小道消息。因为封锁线距离现场太远,许多细节看不清,有不少好事的都买了简易望远镜来看。

人群里有一长一少,看上去极为普通,都穿着暗红色格子短袖。年少的拿着一个墨绿色极为精巧的望远镜看了看,对年长的轻声耳语:“他们在凿井。”

这两位属于江苏一带极为隐秘的盗墓门派,名为“穿山鬼”。这个名字十分贴切,江苏多山,且历史悠久,深山大川中深埋古墓,凿山深入窃取大利是谓“穿山”,且盗墓只在深夜进行,一则避人耳目。二则据说夜晚鬼飘荡在外,墓穴空虚,适合盗墓,所以这行人也就称为“鬼”。穿山鬼始于何朝何代已不可考证,到了如今也已没落,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来。

年少所说的“凿井”。乃盗墓术语,意思是考古学家们正在打纵向深入古墓的洞。

年长的点点头。这时来了电话,他用手捂着话筒,吱唔说了几旬,对年少的做个手势。两人悄悄出了人群,来到镇口一家大酒楼,径直上了三楼进了玫瑰厅包间,屋里已坐三人。背主席坐一老头,老得不成样子,满头银丝,正捂着手绢咳嗽。左手边坐一少妇,长得极端庄雅致。右手边坐了一个身材瘦小的猥琐男人。

五人坐定,互相打量。这些人皆是穿山鬼门内翘楚,今日首次相聚。猥琐男嘎嘎笑:“众位前辈。师兄师弟,这次我瘦猴把大家从天南地北叫来,只是为了一桩大买卖。”

年少的一扬下巴:“死人骨头。”

“正是。”瘦猴道:“大家有所不知,那处古墓我勘察已久,因此地划在翻修路线上,人来人往,出于谨慎一直没下手。谁知如今又被那些考古专家发现,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序言

这是流传在当地的一个非常恐怖故事。

辽北地区,地域辽阔,群山峻岭,辽河纵观全境,流传了很多奇闻异事。这个故事极为奇特,传自老人之口,第一次听爷爷说起时,可真是被吓得不轻。

那还是前清,辽北境内,群山连绵之中一处偏僻山村。

整个村子靠最为原始的种地狩猎为生,过得极为封闭落后的生活。在这样的山村里,有着各种古怪的禁忌,甚至残忍的习俗。

据老人讲,有一年冬天,村外突然涌起团团黑雾,逐渐涌进村子里,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当时村里大人都下地干活,家里只留下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和上了岁数的老人。

那天,老人们听到村里回荡着一种奇异的哨音,音调很美,但听起来却莫名的阴森。有好事的人出来看,只见村口远远的黑雾中,若隐若现一尊青铜巨棺,后面跟着一群村里的孩子。这一行人渐行渐远,消失在山雾之中。

从此,孩子们再也没回来,就这样消失了。

就在村民们四处寻找不到,撕心裂肺时,发现村口山壁上不知何时写了三个大字——“蛇娘娘”。

村里人很惶恐,找县城有名的风水先生看过,没有任何结果。从此蛇娘娘犹如满天阴霾笼罩在村子上。每年夏末,神秘的蛇娘娘便会出现,带走几个孩子,这竟在村里逐渐成了个习俗。

据说只有一个人见过蛇娘娘。

清末时,村里一户窝棚草屋门口,一个裹着厚厚黑色粗麻的男人正蹲在地上抽旱烟,眉头紧蹙,满面阴霾。屋里点着油灯,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女人正俯身给炕上的孩子换衣服。小孩子刚满月,特别可爱,胖乎乎的正歪着小嘴笑。女人忽然停下来,眼圈里浸着泪:“他爸……”

男人叹口气,口气却不容置疑:“继续。”

女人抽噎着继续给孩子裹衣服。婴儿服紫底红纹,上绣团团白花,竟然是一件寿衣。男人磕磕烟灰,把烟袋锅插在腰里,一俯身抱起孩子。女人紧紧拉住他的手,男人挣扎了一会儿,哽咽着说:“没办法,今年就到咱家了。”

说着,一甩手,走了出去。

此时正值夕阳西落,天色近晚,满空黄雾,山风极是凛冽。天地间一片惨淡,犹如血干的颜色。

男人抱着孩子跌跌撞撞走到村尾,不远处的场院里红灯高挂,摆了满满一院子的菜。村里许多人都在收拾东西。

男人步步沉重来到院内,村里老人接过孩子,拍拍男人肩:“老四,这也没办法。今年就轮到你家了,要保这十里八村太平,全靠你家娃了。”

院子正中搭了一处一人高矮的小方台,台子刚容下孩子,村长手脚麻利把小孩用绳子绑好。马上有女人取来十个点了朱砂的馒头,堆在孩子旁边,高高隆起,好像给死人上供一般。

村长看准备差不多了,自己带头跪下,嘴里喃喃:“蛇娘娘,蛇娘娘,保佑我 们平安。”磕了三个头,站起。此时月黑风高,天色愈来愈暗,远处山间起了一团迷雾。村长赶紧招呼:“都走,都走,蛇娘娘娶阴婚来了。”众人赶紧急匆匆走出院子。老四边走边问:“为什么要摆馒头?”老村长道:“你不知道,阴间的鬼魂都是饿鬼,碰见阳间的食物就要大吃特吃,办了一院子的菜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他们走得匆忙,谁也没注意到,在院子后墙翻进一个女人,她正是孩子的妈妈。她瞅着这些人走远,强忍着惊恐,小心翼翼穿过桌子,来到方台处。看着孩子被捆,眼泪夺眶而出,哆嗦着手去解绳子。此时,迷雾越来越大,遮天蔽日,滚滚黄沙遮蔽得对面不见人。

迷雾渐渐涌进院子,黑气遍布,冷风刺骨。女人正解着,猛然回头看,只见一团浓浓的黑雾正托着一口青铜棺材若隐若现愈来愈近。女人吓得浑身战栗,赶紧藏在桌子下面,心怦怦乱跳。她在桌子下,看到黑雾渗进,周围渐渐一片黑暗,如坠人深洞一般。

只听耳边响起“唧唧”怪声,似老鼠啃食声。开始时是一点,后来响成一片,女人吓得蜷缩一团,颤颤发抖。这时,一个馒头忽从上面落下来,滚啊滚,滚到她的旁边。女人心里害怕,一伸脚把馒头踹到一边。只见一团黑气笼在馒头上,唧唧作响。原来有馒头那么大的脸逐渐皱缩,越来越小,最后变成果仁那么大。

女人吓到极点,正暗自害怕时,忽听到不远处传来婴儿的哭泣声。一声接着一声,上气不接下气,十分悲惨。黑夜听来,又有些恐怖。

女人爱子心切,被这一声声孩子的哭叫刺激得极欲发狂,她再也不管什么蛇娘娘,一咬牙从桌子下冲出来,钻进黑雾中。

本来雾气浓浓,渐渐又清晰起来,前面竟出现一条山路。女人回顾左右,自己竟然身处在一处陌生的荒山里。她搓着手,小心翼翼顺着山路向前,此时月高风迷,乌鸦狂躁飞起,周围阴风森森,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正走着,忽然前面闪动了一盏红灯摇摇晃晃而去。女人黑灯瞎火地走着,突见这点红光,心里十分激动,赶忙追了过去。前面走着一个人,一身红妆,头上挽着高高发髻,完全看不见脸,身材高挑,晃晃悠悠而去。

女人仔细看下面,顿时吓了一跳,只见这人没有脚。浮在半空,似乎没有重量,轻飘飘地浮在道路中央,左摇右晃,在朦艨红色灯笼中,格外恐怖。

她心头紧张,该不会是看见鬼了吧。可双脚又情不自禁跟了过去。山路崎岖,在苍茫夜色中,走了很长时问,只见身旁的山峦倒退,就是不见人家。

这条路极是曲折,山重水复,走了很久很久也没个尽头。就在女人迟疑时,她到了一户宅院前。

这是一户古宅,飞檐瓦壁,古香古色。只是门窗紧闭,刚才提灯那人也没了去向。在大门上,题着一个硕大的“祭”字,看得人毛骨悚然。更怪异的是这个字是由鲜血写成,暗红的血水沿着笔画流淌下来,弯弯曲曲,触目惊心。

女人推门而进.这问古宅似乎许久无人居住,遍地荒草,显得空洞诡秘而阴森。她正四下看着,忽然听见内院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她疾步往里走,穿过月亮门,抬眼看到自己孩子的脸正贴在窗上。

屋里盏着灯,映得孩子忽明忽暗。她急忙跑上前,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不是自己的孩子。眼前是一只硕大如伞盖的黑蜘蛛正趴在窗上,满身的茸毛根根竖立。腹部图案色彩艳丽无比,各色缤纷。女人到底是山里人,知道凡是虫子身上色彩艳怪的,绝对是根毒甚巨。这只黑蜘蛛显然是一只巨毒蜘蛛。

她由于过度恐惧,而步步后退,那只蜘蛛慢慢蠕动着身子,身上图案也在不断变化,极似一张人脸。那人脸渐渐清晰,居然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好像被封印在这只蜘蛛的体内,张着大嘴,表情极为痛苦,好像在惨嚎着:“妈妈,救我。”

女人哭着,一脚踹开大门闯了进去。她没有看到此时蜘蛛腹部的人脸图案又变化,成为一个双眼空洞牙齿森立的骷髅。骷髅的嘴一张一合好像在说着什么,脸上的表情极怪异又恐怖。

屋里空间不大.摆着桌椅床铺,古香古色,只是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墙壁上布满苔藓和蛛网。正中停了一口敞开的青铜巨棺,正是先前看到的。

地上堆满白骨,皆为人的骷髅。白骨上趴着一只巨型黑猫。猫身足有一米长,全身黑毛森森俱立,双眼为蓝黄相间,发着异样的光,此时正在白骨上爬行。白骨上还有一具婴儿残骸,被撕扯得七零八落,鲜血满地。黑猫叼着婴儿的胳膊,紧紧盯着闯入者。

桌子上燃着油灯,忽明忽暗下,黑猫的影子拉得极长。它“喵呜”一声长叫,纵身跳上青铜棺,两只碧绿的眼睛盯着女人。

女人慢慢俯身往里看,只见棺内躺着一个极漂亮的女人,身材苗条,裹着一身紫色的寿衣,怀里正紧紧抱着婴儿。女人不顾害怕,探手进去,婴儿忽转头看她。双眼径直流下两行血。

女人吓得一声尖叫,晕了过去。

再醒来时,天空大亮,自己居然躺在场院正中,周围一群村里百姓。看她醒了。老村长说:“你胆子可真大……”女人反应过来,急忙坐起:“我的娃……”一个老女人抱着个鼓鼓囊囊的油布包裹走过来:“你的孩子已经……”老村长一喝:“别给她看。”女人疯了一样,抓过包裹,这层包裹取材上等桐油布,一片大红。女人扒开布头,里面露出孩子小脑袋。这孩子全身枯萎,像个将死的小老头,皮肤紧贴骨头,毫无光泽,像是裹了一层尸蜡。孩子似乎还有口气,紫色的嘴唇微动。

女人惨叫一声。疯狂地扒着外面包裹的油布。村长赶紧说:“快,快拦下她。”孩子身上油布扯掉,露出大半身子,只见他遍体生着一寸长短的绿毛,十个小手指的指甲变得尖尖的。村长脑门上全是汗:“快,快,快把孩子给烧了。”

男人冲过去紧紧抓住女人双臂,女人歇斯底里地挣扎,叉踢又咬,声壮如牛。男人几乎按不住她。村长脖子青筋跳起来:“赶紧烧了!这孩子被阴鬼吸了魂,要尸变的。”

院子里就地取材,把那些桌子都劈了,堆成一堆,燃起大火。村长抓住孩子,孩子竟然睁开眼睛,冲着他笑。村长后背冷汗直冒,顺手扔进火里,只听噼里啪啦爆裂声,冒出股股黑烟,顺风飘出恶臭,所有人都吐了。

后记

回到北京,我把顺手牵羊带出来的两颗珠子都卖了,换回不少钱。我和老六这辈子算是勉强够用了。这小子不安分,自从辞了工作,一直在琢磨挖个新墓。没事就找小开封喝酒。他和沈晓莉的关系倒是越来越近,还真就成了情侣。

此后足足有半年的时间,我都在养病,定期注射从鬼子藤提炼出的药物,身体渐渐康复。这天,我到一处胡同去拜访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还是小开封介绍给我的,八十开外,精神矍铄。他有一手绝活当年响动四九城,那便是认识各种古代字,甚至还认得一些古梵文和西夏文。

我走到门口,轻轻敲敲门,老先生的太太开门。我走进内院,老先生正在浇花,看我来了,呵呵笑:“大海,快进来。其实你给我的字,当天就解开了。”

我摸了摸怀里所揣,祖上留下的最后一本穿线古书,不禁心跳加速。我让老先生看的。正是这本书的封面所题写的四个古篆字。我跟着他走进书房,老先生递给我一张宣纸,上面写着四个字——安葬大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守陵人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阴阳书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1363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4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