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由巴蜀书社出版,目前暂定为年刊。
本刊为第三辑,设理论视野、都江堰学与成都学、巴蜀名人、开发与应用、藏羌彝文化、民歌与方言、巴蜀史林、巴蜀文献等栏目。
图书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3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由巴蜀书社出版,目前暂定为年刊。 本刊为第三辑,设理论视野、都江堰学与成都学、巴蜀名人、开发与应用、藏羌彝文化、民歌与方言、巴蜀史林、巴蜀文献等栏目。 目录 理论探讨 古蜀人文化想象力的“创新” 古蜀文化与古彝文化都是炎黄文脉上的重要分支 对传统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原则的反思 论地方文化的资本化问题 我国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构想 都江堰学与成都学 古都江堰“以水治水”的技术成就 “512”地震都江堰文物损毁实录与保护对策探析 成都的清城与满城 巴蜀名人 关于扬雄的姓氏和籍贯之争 浅议扬雄的“幸”与“不幸” 郭震人蜀考 眉山与三苏的产生 苏轼“适”的人生境界之形成与表现特征 宋代三苏的史论 试论宋代华阳才子王琪的文学成就 礼之用,和为贵——亦论魏了翁及南宋寿词 试论杨慎词学的审美观 吴芳吉对胡适的批判 吴虞西学观之特征 郭沫若历史剧出色的人性解剖 筚路蓝缕,以房山林——侯开嘉先生的书道成就 开发与应用 遂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遂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禹羌文化 抗战时期羌族地区的人类学研究 羌族地区泰山石敢当调查研究 北川“许家湾十二花灯戏”初探 云云鞋——羌族人独特的文化符号 民歌与方言 川北原生态民歌韵辙、格律概说 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 巴蜀史林 三星堆边璋图像与古蜀记事 成都大圣慈寺九十六院新考 宋代四川地区建亭述略 巴中市南龛石窟研究 成都大慈寺年表 杨明照先生墓志铭 巴蜀文献 程朱家族与《道命录》 杨升庵《谢华启秀》的学术价值 论《松游小唱》的旅游文献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殊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255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27 |
丛书名 | |
印张 | 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1 |
宽 | 18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