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1921-2011)/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使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纵观建党90年来的革命与斗争、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党与中国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认同又相互建构的现象,这种独特的相互依赖关系难以从二元对立的结构主义视角加以解读。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李友梅等编著的《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1921-2011)》将努力超越“国家与社会”范式的理论想象,尝试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如何获得社会的认同并使之接受自己领导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有效整合并处于有序状态的政治和制度基础是什么;党与社会在互动中是如何自我改变和自我调整的。

目录

导论

一、“国家与社会”范式的理论想象

二、“制度与生活”范式及其内涵

三、从单一整合到多元管理:执政党的战略选择

第一篇 革命诉求与政治的社会选择(1921—1949)

 第一章 从精英主义到群众路线:政党意识形态的转变

一、精英主义社会改造路线的实践和挫折

二、路线斗争与群众方针的胜利

三、基于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建

 第二章 群众路线的制度设计:适应中的社会建构

一、土地改革与农民的组织化

二、自由民主理念的传播与知识分子的争取

三、适应性建构:群众路线的实践逻辑

 第三章 比较优势的凸显:政治的社会选择

一、“两党”意识形态与其各自社会改造路径

二、民间的国家道路选择与共产党的胜利

三、现实的理想化:回归传统的共产主义文明

第二篇 共产主义实践与社会单位化(1949—1978)

 第四章 理想主义情境下社会的运动化改造

一、对革命后社会重建蓝图的“想象”

二、“意识形态挂帅”与社会的同质化

三、理想主义与社会运动

 第五章 理性主义与社会的单位化

一、组织决定生活:单位制与人民公社

二、出身设定机会:阶级、户籍、单位与级别

三、精英的国家化与政治化:干部制度的建构与运用

四、理想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冲突及其合作

 第六章 隐秘的自主性空间

一、嵌入非正式网络的单位内行动空间

二、单位自主性:单位问的行动空间

三、改变身份:隐秘的阶层流动

第三篇 市场改革与社会自主性的多维葫发(1978—2011)

 第七章 市场力量的释放与发展主义的形成

一、底层谋生需求的冲击与改革的启动

二、自由生活抑或精神污染:精神文明领域的一场较量

三、物质欲望的放大与GDP主义的合法化

 第八章 社会市场化与自主性发轫的悖论

一、从市场经济到市场社会:单位制改革及其后果

二、工具主义与差序格局的再生产:个体化发育的畸形化

三、社会认同危机

 第九章 责任伦理重建与和谐社会的实践

一、“和谐社会”:执政伦理的创造性转换

二、面向民生:政策体系的价值转向

三、市场导入与权力转换:组织与整合模式的创新

四、民生和民主:和谐社会的两个支柱

余论 中国社会生活秩序重建与公共性

一、当代中国治理转型与公共性

二、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共性困境

三、走出社会建设中的公共性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1921-2011)/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使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友梅//黄晓春//张虎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85683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8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