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全本黄帝内经(上下珍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徐洪锦编译的《全本黄帝内经》内容介绍: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中医学历史上保存最早又比较完整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大部分,共一百六十二篇。《素问》主要以阐释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天文历法、病机诊治、治法准则为主;《灵枢》主要以解释经络针灸、人体解剖、疾病症状及祛病之法为主。整部书以对话体为主,通过黄帝与岐伯等臣子的对话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石。但是,由于《黄帝内经》成书较早,文字古奥难懂、晦涩多义,所以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团团迷雾。

内容推荐

由徐洪锦编译的《全本黄帝内经》内容介绍:《黄帝内经》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的奇书,如果有更多的读者能看到、看懂那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为此,编者结合各代研究成果,参考现代各种权威集注,采用译注结合的方式,将《全本黄帝内经》全方位呈现《黄帝内经》的全貌,以便读者可以无障碍阅读,掌握《黄帝内经》中观天知地、卜吉测凶、祛病养生的理论精髓。

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附篇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从前有一位轩辕黄帝,生下来就很聪明伶俐,年龄很小时就善于言辞,幼年时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长大后又忠诚又睿智,等到成年后就登上了天子之位。有一天,黄帝向岐伯问:听说上古时代的人,都能够年过百岁而还没有衰老的现象;但现在的人,年龄到了五十岁,举手投足间就显出衰老。这是因为时代环境不同呢,还是人们失去了养生之法的缘故呢?

岐伯回答:上古时代的人,大都懂得养生的道理,效法阴阳,遵循时令的变化规律,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形体与精神能够两相称合,活到应该终了的寿命,度过百岁才死去。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做水饮,好逸恶劳,酒醉了,还肆行房事,纵情色欲,因而竭尽了精气,散失了真元。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明了节省精神的重要,只顾一时快心,违背着养生的真正乐趣,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到五十岁便衰老了。上古时代,深明修养道理的人教诲人们说: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要能够适时回避;同时思想上保持清静,无欲无求,真气居藏于内,精神内守而不耗散,这样,病从哪里来呢?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欲望很少;心境安定,没有恐惧;形体虽劳,并不过分疲倦;真气平和而调顺;每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吃什么都香甜,穿什么都舒服,习惯随遇而安,互相之间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们都自然朴实。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不会干扰他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诱惑他的心绪;不论愚者智者贤者不肖者对于酒色等事,都不急于寻求,这就合于养生之道。总之,他们之所以都能够过百岁而动作还不衰颓,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啊。

黄帝问:人的年岁老了,就不能再生育子女,是精力不足呢,还是天癸之数使他这样呢?

岐伯回答:从一般生理过程来讲,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充盛,牙齿更换,毛发也开始生长。到了十四岁时,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中脉旺盛,月经按时出现,所以能够生育。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生长,身量也长到极限。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非常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不能再生育了。

男子八岁时,肾气开始充盛,头发生长,牙齿更换。到了十六岁时,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男女交合,所以有子。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平和,筋骨坚强,智齿生长,身量也长得够高了。到了三十二岁,筋骨粗壮,肌肉充实。到了四十岁,肾气衰退下来,头发初脱,牙齿干枯。到了四十八岁,人体上部阳明经气衰竭了,面色憔悴,发鬓变白。到了五十六岁,肝气衰,筋脉迟滞,因而导致手足运动不灵活了。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藏衰,齿发脱落,身体形态都感到病苦。人体的肾脏主水,它接受五脏六腑的精华以后贮存在里面。所以脏府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现在年岁大了,五脏皆衰,筋骨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白,身体沉重,行步不正,不能再生育子女了。

黄帝问:有人年纪已老,还能再生子女,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一般的人,气血经脉经常畅通。这种人虽然能够生育,但一般情况是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男女的精气都竭尽了。

黄帝问:善于养生的人,年纪活到百岁,能不能生子呢?

岐伯答:经常注意养生的人,能够老得慢些,没有掉牙、面焦、发白、身重、行步不正等衰象,所以虽然达到高龄,仍然能够生子。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一种叫做真人的,他能抓住自然的规律,掌握阴阳的化机,吐故纳新以养精气,他的身体,好像和精神已经结合为一,所以寿命就与天地相当,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与道俱生”的说法。P1-4

序言

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中医学历史上保存最早又比较完整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大部分,共一百六十二篇。《素问》主要以阐释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天文历法、病机诊治、治法准则为主;《灵枢》主要以解释经络针灸、人体解剖、疾病症状及祛病之法为主。整部书以对话体为主,通过黄帝与岐伯等臣子的对话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石。但是,由于《黄帝内经》成书较早,文字古奥难懂、晦涩多义,所以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团团迷雾。

有人说,《黄帝内经》与《易经》一样,得授于史前文明或外星来客,原因是书中多次提到了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上古真人”。这与印加文明、古埃及文明等历史文明进程中的记载有着惊人的相似。仔细想来,确实有点道理:要不是有了这些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的指导,古代的愚昧之人怎么能“仰观宇宙之邈远,俯瞰九州之变迁”,洞悉天文地理气象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呢?是耶,非耶?这答案当然要自己看了书之后才能找到。

从《黄帝内经》的内容来看,此书“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不愧为一代奇书。天文、地理、气象、社会、历法、阴阳五行、运气之说皆有论述,用包罗万象概括一点也不为过。特别是其中最精妙的阴阳五行之说,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五千年,甚至有些观点连现代科学也不得不佩服其中的前瞻性;还有其中的经络、针灸、气功的疗治理论,更是有着连现代前沿医学都无法解释的神奇疗效;更别说现在流行正火的“内经养生之道”,比西方“有病才治的实用医疗主义”高出了不止一个境界。从这些方面来看,《黄帝内经》的作者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大智大圣。

对于这样一本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的奇书,如果有更多的读者能看到、看懂那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为此,编者结合各代研究成果,参考现代各种权威集注,采用译注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呈现《黄帝内经》的全貌,以便读者可以无障碍阅读,掌握《黄帝内经》中观天知地、卜吉测凶、祛病养生的理论精髓。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由于《黄帝内经》文化底蕴丰厚、医理博大精深,我们的工作难免会有疏漏、误解误读之处,这些不足还请大家多多谅解、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全本黄帝内经(上下珍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洪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102201
开本 20开
页数 7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6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1.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1
丛书名
印张 40
印次 2
出版地 江西
284
196
5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