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十忆语(附光盘一位早期归国工程师的世纪交响曲)
内容
试读章节

父亲

我的父亲李廷燮,字伯涵,别号柏寒,清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七日(1896年1月21日)生,1958年1月21日卒。叔父李廷炤,字叔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1973年卒。祖父母曾育有四子,但仲、季二子早年夭折。父亲和叔父年龄相差五岁,自幼感情深厚。孩提时代聪明顽皮,因家贫,没有玩具,发明把蚕豆角里的豆取出,然后在空豆荚尾部切去一段,开出小孔,灌入水后用来当水枪,可射出1~2米远,相互打水仗。据说有一次不慎把水喷到了挂在墙上的对联上,被祖父打了一顿。还有一个玩法是找一根约一寸多长的鹅毛管,一端较粗,另一头较细。把粗的一头在橘子皮上一压,就能把一小块橘皮压入管内,用小细棍将这橘皮推到鹅毛管的顶端。再用同样办法取得第二块橘皮,并将它往里推。这时候管内空气受到压缩,就能把第一块橘皮弹出来,就如同现在孩子们玩手枪一样。而且据说“橘皮子弹”可以弹出1米多远,也不会伤人。这些都是穷孩子的玩法,但也不失为聪明的创造。

父亲和叔父受外曾祖母的教导,自幼认识到摆脱贫困的唯一道路是发奋读书,父亲自懂事起就勤奋学习,后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凭他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学校允许他免交学费。他毕业后留校执教,并一度被派往日本考察。而叔父则仅读到小学,便到中华书局当学徒。每日上班不论刮风下雨或烈日当空,都徒步往返,十分艰苦。他知道家庭经济拮据,在当学徒时勤奋好学。每月两块银圆的薪俸,到月底发工资时,必如数交给祖母,贴补家用,自己分文不花。祖父晚年卧病,就是靠两个儿子的微薄收入维持家计。

我的父亲很有学问。年轻时因家贫常为人抄写书稿,所以写得一手好字,他最喜欢的是米芾的手迹,家中二楼卧室里常年挂着米芾所书的屏条拓片。父亲喜爱昆曲,最欣赏的是《游园惊梦》和《琴挑》两出折子戏,因其词句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那时,上海的一些昆曲爱好者常举办曲会。有一次俞振飞在曲会上唱了一曲《琴挑》。俞振飞是曲王俞粟庐之子,自幼得到真传,又天生一副金嗓子,他唱的曲子优美绝伦。轮到父亲唱时,他居然也唱《琴挑》。大家都说父亲够勇敢的,竟敢在俞振飞面前班门弄斧!我家也举办过几次小型曲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庆诒,他是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唐文治(字蔚芝)之子,交通大学英文教授,文才出众。那时他因家族遗传,已经失明,但他唱的《八阳》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时与父亲经常来往的另一位票友徐凌云,演《活捉张三郎》中的三郎,是一个丑角。其演技之妙,博得台下观众掌声雷动。徐出身富家,对昆曲作出过极大贡献,给过当时唯一的昆曲戏班仙霓社很大资助,但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个人终无力挽救仙霓社于覆亡。

父亲善交社会文人名流,与唐文治父子、冯超然、吴湖帆等,都有交往。与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我的祖岳丈张元济亦早已认识。他好游祖国名山大川,每游一处,必写游记,如《北平游记》、《青岛游记》、《莫干山游记》等等。二战结束,收复台湾后,他还和母亲同去台湾旅游。在我的记忆中,他除了外出工作,总在家伏案,或作书,或习字,未尝间断。

父亲虽志在山水文章之间,却因有了一个大家庭,负担日重,故而弃文从商。历任上海通和银行襄理、副经理,中央储蓄会经理,新亚科学公司经理等。并早在30年代,就开始投入地产业。在上海江湾的中心地区买了七十多亩地。那时的江湾是十分荒僻的农村,农田地价极低,后来随着开发。地价亦逐步上涨,故地产界都佩服他有远见。到解放后,这些地都归为国有。40年代初他和许冠群、叶传芳等朋友组建上海新益地产公司,并任总经理,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为止。有一次公司需要卖出黄金,由父亲经手办理,岂知到了金子号,一包黄金竟被窃去。父亲用自己的钱赔偿了公司的这笔损失,一时在地产界传为美谈,公认父亲为人正直,道德高尚。在后来公私合营时,父亲也是受到尊重的,这与他在商界的声望不无关系。新益地产公司是当时上海较大的一家私营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叶传芳后来做轮船生意,买了一条旧船,不意在海上沉没,得到保险公司数百万美元的赔偿。他的夫人有价值连城的珠宝首饰,解放前托人带去香港,途中轮船沉没,珠宝悉数损失。后来又听说叶传芳事业失败,竟在美国沦为一个仓库管理员,可见商海之沉浮,难以预料。我在2000年去上海时,寻访了当年新益地产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樊明谋,那时他尚健在,住在我家以前的住宅昌平路733号二层。话旧之间,谈起他在1947年离开新益地产公司,到中央信托局任职,与曾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之父董浩云和包玉刚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据他说,董、包二人与叶传芳都是上海从事轮船业的宁波帮,但他们投人轮船业,还是在解放后去香港以后的事了。父亲从商,却仍保持学者风度,不染商界之庸俗,可谓儒商。解放后他努力学习俄语,成绩相当不错,能将俄文的材料翻译成中文,在报纸上投稿发表。晚年淡朴为怀,好读纪晓岚、袁子才的著作。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非常风趣幽默的,和他相处,总有许多乐事。他喜欢小动物,我们家养过猫、狗、鸡、鸽、鱼、兔等各种宠物,最有趣的是他有一次竟买了一只猴子回来,还让它坐在自己肩上,与它一起合影。因那猴子太顽皮,只得终日以一长链条拴着,以防它逃跑。它常躲在高处,见家里养的狗小黑过来,就猛地跳下吓唬它。一日,它终于挣脱链条到隔壁刘子楷家玩耍,见刘家二楼的窗开着,窗口桌上放着’一大串香蕉,便如获至宝,大嚼起来,把每只香蕉都剥了皮,咬一口就扔掉,直到把整串香蕉都吃个遍。此时刘太太开门进来,见状吓得惊叫不已。刘子楷和父亲也是比较熟的,他系福建人,是外交界资深的老前辈。从前梅兰芳每次到上海唱戏,必去他家拜客。解放后他曾去福建前线向台湾喊话,回沪后因得感冒,不久去世。那猴头屡屡闯祸,最后只得把它送给民众学校。民众学校是唐庆诒的夫人俞庆棠所办。她是专门开展平民教育的,培养的学生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听说解放后中央曾考虑她在教育部任一副部长职务。周总理有一次特地请她吃饭,她由于兴奋过度,当晚中风而竞不治。还有一件趣事,至今不忘。

P4-6

目录

一 人生启蒙——一个早期中产阶级家庭印象

 出身

 父亲

 母亲

 外曾祖母

 叔父

 外婆家

 大姨家

 兄弟姐妹

二 青葱岁月——传统与洋派的洗礼

 家庭教师

 广泛的兴趣

 光华附中

 交通大学

三 锦时年华——青春跃动着异域的光彩

 出国前

 横渡太平洋

 生活在La Chine小镇

 就读多伦爹

 绕道回国

 回到上海

四 钢声铮铮——刚起步的中国新式建筑

 华东设计院

 北京工业设计院

 “肃反运动”

 金属结构室

 设计研究工作

 遗憾

五 “文革”十年——黑暗中的微笑

六 新的曙光——如鱼得水,一展所长

 出席ISO会议

 UNIDO的援助项目

 意大利之行

 赴美购买铝窗设备

 加拿大之行

 汇光咨询事务所

七 老当益壮——退休了,头脑不退休

 要保持身体健康,只有一个字——忙

附件

 1.1970年给周总理的报告193

 2.1982年出国访问报告196

 3.60 Meter Diameter Wooden Dome

60米跨度木穹顶结构207

 4.China's Master of Steel

中国的钢结构大师215

吾爱永在——写在最后的日子(张珑)

序言

杨明英

原建设部北京工业设计院副院长

李瑞骅同志是我国金属结构设计研究工作的先行者、开拓者、带头人。他撰写的《八十忆语》一书,是他一生的描述,也是他从事金属结构事业的纪实。

他幼年时期,在父辈的教导下,萌发了科学思想。大学毕业后,考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修金属结构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物质待遇,毅然选择回国,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当时他以满腔的热情给周总理写信。总理以署名“秘书黄新民”的信复函,欢迎他回国。他于1952年历尽艰辛,绕道瑞士、法国、德国、英国、印度等十余个国家,历时四个月,回到祖国。他的爱国之心可见一斑。1954年,他被选为上海市代表来北京参加全国青年代表大会,荣幸地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1956年,建工部为完成前苏联援助我国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关钢结构的设计工作,专门成立了金属结构室,后改为建工部建筑机械金属结构研究所。这一时段是李瑞骅同志专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他带领一批年轻技术人员,完成了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钢结构设计工作,填补了我国金属结构专业设计上的空白,迈开了新中国钢结构建筑事业的第一步。

人民大会堂的修建是周总理亲自抓的工程,其中大会堂60米跨度的屋盖、16.5米的悬臂看台,以及48米跨度、148吨重的宴会厅钢结构桁架等都是工程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会堂国庆十周年的使用。他与朱兆雪主任总工程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艰苦奋斗数月,按时完成任务,保证了人民大会堂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在庆功宴会上,周总理向朱兆雪(工程总负责人)、汪菊潜(铁道部副部长)和李瑞骅三人敬酒,祝贺胜利完工。这是李瑞骅同志一生中最荣幸的一幕。

建筑机械金属结构设计研究所成立后,李瑞骅同志曾担任了2、5、10、15、20吨塔式起重机系列产品的钢结构设计任务。为满足国家建设急需,他研究设计了三门峡、新安江、刘家峡等水电站缆索式起重机钢结构,填补了我国建筑机械史上的空白。首都体育馆是我国建设的一个大型体育馆,在设计上他首次大胆地、成功地采用了角钢网架结构。李瑞骅同志对塔缆钢结构的设计研究,从50年代起一直非常关注,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这项研究对国家广播、电视、通讯、测绘、气象等部门建筑设施的修建有重要意义。如广州200米电视塔的设计建造,受到了广泛的赞扬。北京325米高的大气监测塔的设计建造,当时是亚洲之最,国际同行评价其技术先进,此项目获国务院大奖。

还应该提到的是李瑞骅同志对网架结构的设计研究和应用发展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一次德国技术展览会上,他发现了新型的网架螺栓球节点。他捡回了少量拆卸下来的球节点废品,用作样品,在徐州选点试验研究,开发推广。在此基础上他又研发了焊接球节点。这两种节点的研制成功,使得网架结构在大跨度民用建筑、多跨度工业厂房建筑及其他建筑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普及。

几十年来,在李瑞骅同志的带领下,完成设计的钢结构类型很多,主要有工业厂房、大型民用场馆、建筑机械钢结构、塔桅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网架钢结构等等。在他的主持下,编制了我国首部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他为我国钢结构的设计和应用作出了奠基式的贡献。  李瑞骅同志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他放手让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锻炼,担当科研设计任务。几十年来,在他的培养和帮助下先后有200多名金属结构专业技术干部成长起来,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他利用自己既是专业技术人员,又精通英语的优势,在外事活动中做了很多工作。他曾于1979年代表国家建委出席在德国召开的ISO会议,会上他就我国在钢结构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发表了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设备引进和技术引进工作。

退休后,他对金属结构事业的关注并未有丝毫减退,1992年他与周文彦、丁云荪三人成立了私人汇光建筑咨询事务所,在金属结构事业上又做了大量工作。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与国外联络沟通,组织交流学习。

李瑞骅同志爱好广泛,他会游泳、钓鱼、打太极拳;他喜欢围棋、乒乓球;热爱摄影、书法、收集古币。他虽已年至八旬,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体健康。

我与李瑞骅同志工作相处几十年,体会到他的治学理念是开拓创新型的,工作作风是既严谨又民主。他非常重视思想品德的修养,他作风正派,待人诚恳,不谋利不贪名,廉洁奉公,光明磊落,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他没有专家权威的架子,待人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可谓是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榜样。

阅读李瑞骅同志撰写的《八十忆语》,不仅可使我们对他本人的工作、思想、家庭、生活、爱好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建筑金属结构事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让读者从中了解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兢兢业业的事业生涯。

内容推荐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小小的历史,每个小人物的生平琐事加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就像《清明上河图》,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是小人物,或卖菜,或剃头,或修鞋,或饮酒,但他们组成的却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鲜活的画卷。

李瑞骅所著的《八十忆语》虽然是一本个人自传,也可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人文读本,是个人的历史,也是社会的历史,是怀旧,也是惜今。《八十忆语》不仅反映了中国近100年来由弱变强,由彷徨走向充满自信的时代发展脉络,主人公与妻子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更是无数人追求的爱情典范。

编辑推荐

李瑞骅是我国金属结构设计研究工作的先行者、开拓者、带头人。他撰写的《八十忆语》一书,是他一生的描述,也是他从事金属结构事业的纪实。

阅读李瑞骅同志撰写的《八十忆语》,不仅可使我们对他本人的工作、思想、家庭、生活、爱好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建筑金属结构事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让读者从中了解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兢兢业业的事业生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十忆语(附光盘一位早期归国工程师的世纪交响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瑞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09730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76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