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香山风云
内容
编辑推荐

《香山风云》以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形式,再现了中卫香山地区解放前后数十年间的厚重历史。故事从香山地区的狼患、匪害、“能人”层层展开。在这块蛮荒的土地上,既有“吉鸿昌宁夏施政”、“西路军血染河西”、“徐向前渡河离险”、“王树声绝处逢生”等革命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不乏“朱老太立秋下种”、“丁老太脚踢顽匪”、“梁振邦暗助红军”等“小人物”的精彩描写。这些“小人物”之间的恩恩怨怨和他们对生命本身的独特呐喊,与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旋律同频共振,绘就了香山地区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

内容推荐

《香山风云》是作者倾多年心力创作的一部小说。故事通过众多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中卫香山地区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风云变幻,小说文字精到考究,文风洗练大气,故事情节的设计富有历史学的质感和穿透力,是一部极具地域特色、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

目录

引子/001

第一回 众饥民采铅活命朱老太秋后下种/017

第二回 朱家庄蟊贼慑威丁老太脚踢顽匪/026

第三回 傅瘸子严师高徒棒棒手初涉江湖/031

第四回 冯建忠枪捉香头众族人筑寨自固/035

第五回 香岩山万木争王善信师捡骨丛葬/044

第六回 老君台沈道透机常乐堡建忠得骑/049

第七回 刘安国迁家立业三兄弟遇师学艺/056

第八回 王生才牛刀初试孙三神阻匪命毙/064

第九回 生铁棒鼓楼显能香山团勇退变兵/070

第十回 尕司令银川扰民吉将军大坝鏖兵/077

第十一回 吉鸿昌宁夏施政冯建忠血战同心/083

第十二回 刘安国打富济贫棒棒手追匪丧命/089

第十三回 雷中田兰州政变冶成章驰甘救援/095

第十四回 冯建忠重出江湖没手手逞强输技/100

第十五回 黄河口截枪夺弹红石崖攻堡练兵/105

第十六回 来如风芦塘助威香山团风云际会/113

第十七回 冯建忠夜探中卫王营长伺机反水/117

第十八回 常乐堡功亏一篑老君台两败俱伤/122

第十九回 谋出路举棋不定打靖远一进水泉/129

第二十回 没手手倒戈投敌香山团祸起萧墙/135

第二十一回 冯建忠二进水泉周维邦使诈诱骗/140

第二十二回 大老爷靖远断魂范仲英香山谢罪/144

第二十三回 俱往事烟消云散打香山剧终幕落/150

第二十四回 牛化东巧语指向 刘安国智劫驼队/156

第二十五回 谢子长靖远兵暴周维邦水泉殉命/161

第二十六回 王儒林北湾聚兵牛化东海原遇凶/167

第二十七回 惠守仁仗智脱难张海禄造恶香山/170

第二十八回 七鹞子阴沟翻船冯建统释仇化冤/174

第二十九回 张洪儒校川传信刘安国兴仁劳军/179

第三十回 众乡绅义助红军惠守仁投军蹇行/184

第三十一回 野骡子曲镇就擒红九军祁连遇困/189

第三十二回 俞学仁侠肝义胆王树声绝路逢生/195

第三十三回 徐向前渡河离险李新国敌营脱身/199

第三十四回 刘安国二接红军冯小六寻仇丧生/203

第三十五回 李永胜为非作歹刘进忠逞强中计/207

第三十六回 刘安国郝湾困身 肖焕章靖远起兵/214

第三十七回 高占魁亡命江湖曾全明枪撕李耳/219

第三十八回 猛九连靖远破城英雄团枣林追敌/223

第三十九回 黄河筏工逞能耐李真飞舟取中卫/230

第四十回 解放军汲水一碗泉炮兵团风雨长流水/238

第四十一回 跳马将军促和谈兵临城下显军威/245

第四十二回 中卫城和平解放李没耳银川落网/250

第四十三回 马绍武海原叛乱独一师炮击庙山/256

第四十四回 众枪手联手剿匪张海禄穷途末路/259

第四十五回 焦生和一枪二匪吴金山打狼捉豹/264

后记/271

试读章节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中卫香山地区遭了大年馑,天旱得把人身上的水分都快吸干了。按说干旱自古就是山里最常见最普通的灾情,或轻或重几乎年年都在发生,本不足为奇,通常四、五、六三个月是一天接一天、一月连一月地炸红天气,也是旱象最严重的季节,但一般挨到七月份,只要“麦场雨”一来便会有所好转。可是这年却与以往不同,老天爷仿佛要杀人,不给山里人一点期盼,过了年便春旱连着伏旱,伏旱接着秋旱,两茬庄稼颗粒无收,真正出现了一地一苗的奇观——那一棵稀罕的麦苗是在驴尿里侥幸出土的。田野里一片精赤,不见麦禾也不见青草,真个是山上无青,地里无禾,蝗虫成精,疫病滋生,赤地千里,饿殍遍地,万木枯谢,百草死绝,遍山遍野看不见几丁点绿色,满眼是枯死的柴柴草草。土地被烈日暴晒得炸开锹把宽的口子,麦子麻子谷子豆子没有一样能种下去。有人怀着侥幸心理在干透的黄土里撒下谷种,心想着好歹能有场雨,庄稼就会冒出来。然而他们押的宝却落了空,扒开耧沟儿捡起种子在手心里轻轻一搓捻,种子就全成了酥酥的灰色粉末儿。田野里到处都是被晒得闪闪发亮的土坷垃,铁板似的地皮,铁锨、犁铧根本扎插不下去,一些强性儿的人狠着心、聚着劲扎翻土地,却撬断了锹把儿。干旱一直延续下去,持续不降的高温热得人日夜汗流不止喘息不定。村里的那个几亩大的雨水坑只剩下炕面大的一洼墨绿色的臭水,热急了的娃娃们仍然趴在烂泥坑里不肯离开。

当可怕的饥荒年馑刚刚露出暴虐先兆的时候,五谷杂粮一下子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开始主宰世间万物。除了粮价天天冒涨外,其余百物,如骡马牲口、农具、土地天天往下跌价,女娃儿定亲的聘金也是大打折扣,有养活不了的人家干脆把还不到出阁年龄的女娃儿送人。在这样的年景,任何东西包括人本身都不得不低头、不得不俯首称臣、不得不跌价再跌价了。

山山川川里到处是饥饿哀号声,官方开办的舍饭场上万头攒动,饥民如蚁,喧哗如雷,涌动如潮,像是打开了箱盖嗡嗡作响的蜂群,更像是一个倾巢而出的庞大的蚂蚁家族,站着的躺着的坐着的走着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如同混浊的洪水,四面八方望不见头地向这里汇聚。开阔的粮场上临时垒起八九个露天灶台,支着足有五尺口径大的铁锅,锅台的两边支架着一只大风箱往灶台下送风,火焰从前后两个灶口呼啸着蹿起二尺多高,灶锅前拥挤着的尽是年轻人,密密实实地连一根麦草也插不进去,老人娃娃则被远远地挤到一边。十几个民团团丁挥舞着棍棒,强令人们排起几路纵队领舍饭,但不等团丁们转过身,刚刚形成的队列便在顷刻间冰消瓦解,蜂拥的程度更加激烈。灾民们一个个衣裤肮脏邋遢,头发里锈结着土屑灰末和草渣儿,脸颊和脖颈粘满污垢,有的眼角边积结着干涸的眼屎,有的挽卷着裤脚的小腿上,被狗咬了的血洞里渗出的血脓正散发出一阵阵的恶臭。

干旱一直延续到第二年开春才落下一场透雨,人们呼儿唤女地把从牙缝里省下来的粮食种到了地里,盼望着能有个好收成,好渡过荒年。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麻绳专从细处断”,快到收获之际,却又闹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一夜之间把地里的庄稼吸干了麦浆,吃光了麦叶,只剩下些光秆秆,还不饶生地把一切秧苗甚至树叶都啃光吃净了。

村里早已不见了炊烟,饿极了的人们白天上山打野羊、挖野獾,追野兔、套山鸡,烟熏狐子洞、水灌黄老鼠,抓蛇捉虫、逮雀掏蛋;晚上则点起火把钻进古窑打鸽子、扫麻雀,弄到什么吃什么,除了被山里人视为吉祥物的喜鹊幸免于难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能抓的、能逮的都吃光了,就连那肉酸味臊的乌鸦也成了人们的捕捉对象,吓得那小精灵似的麻雀到了庄子上空跟丢了魂似的,落都不敢落。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吃光了,人们又开始把目光盯向了地下长的、土里藏的。乡人已是饥不择食,鸡一样地纷纷土里刨食、挖草根充饥。野韭、辣辣、艾蒿、石毛子、辣舌子、面溜溜、黄狗卵子……地上地下,能挖的能采的,只要是能吃的,统统成了人们的活命物;水蓬、绵蓬、沙蓬这有名的“香山三蓬”,历来就是香山人灾年渡过饥荒的命根子,特别是绵蓬,其作用不亚于粮食。旧《县志》记载: “(绵蓬)多产荒旱山地,乡人采食济饥。至有收之年,则取以酿酒。”有人还专门作过一首《绵蓬酒》的诗: “山村酬酢饶风味,酒酿绵蓬满瓮春。已过阻饥今乐岁,开樽同醉太平人。”可如今别说绵蓬没得了吃,就连那“长在地里绿叶子,结出籽是绿籽籽,磨成面是绿面子,吃进肚里绿肠子”的水蓬也是稀少得可怜,谁家能吃上水蓬籽磨成的炒面,便已是上等人家、勤快人家了。

旷年持久的大旱造成了闻所未闻的年馑,野菜野草刚钻出地皮就被人们连根挖去煮食了。野菜野草吃光了,饿疯了的人们便把目光盯向了山凹里那几棵形单影孤的老榆树。榆树是所有树族中的佼佼者,村子里那几棵榆钱树很快被人们捋光了树叶,接着又被剥光了树皮。被扒光了树皮的榆钱树像个没穿衣服的少女,羞羞地站在村边上,直让过路的人也羞羞地低头忙走。

榆树吃完了就开始吃椿树,接着是柳树、杨树,随后就把一切树叶都煮光吃净了。

村子里的娃们找不上吃的,便蹲在村口玩起了“狼吃娃”的游戏,以打发饥饿难熬的时日。这种游戏就地取材,易学易会,在山里十分流行。玩时先在地上画出五纵五横的方格,选用石子或碎碗碴为子儿,三条狼把十五个娃吃光吃净或十五个娃围住打死三只狼便算赢了。玩了不大一会,咕咕叫的肚子里仿佛有猫抓似的扯乏了人心,饥饿更甚、难熬难耐,一个个便兴味索然、蔫不唧唧地蹭着墙根往家走了。P17-19

序言

大山的背负总那么厚重。

大山的故事总也说不完。

大山告诉了我一个又一个故事,却又收藏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我的童年便是在那一个又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中度过的:山里人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古经”,成了我们童年时代抵御寒冷、忘记饥饿、追忆往事、憧憬未来的最好“食粮”,那一个个或悲或喜、或哀或怨、亦正亦邪的历史人物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多年后我走出大山,来到小县城“淘金”,寻求谋生的路子,但我知道自己的心并没有真正走出大山,每次回家走在羊肠般弯弯扭扭的山道上,总能听见“山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的吼声,那吼声总是能把我的心一下子拽回去,于是我知道自己对大山的那份牵挂是不可能忘却的。每当此时,我总是在想,山,真的还是那座山?梁,真的还是那道梁吗?我心里的那座山、那道梁又听说了些什么故事?又发生了些什么故事呢?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心中总有一个化不开的结:那段蛮荒的岁月,虽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上演了一个个如歌如泣的故事,孕育了一批金戈铁马的汉子。他们不该被人忘记,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称道、值得传扬的故事,我要写写他们,要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了解他们,知道在香山的历史上还有那样一群敢作敢当、敢抗争也敢胡闹的人,否则,我便会在梦中时不时地梦见他们——尽管他们的面相是那样的模糊,但他们的故事却是那样清晰地在我眼前一遍遍回放。

当我动手下笔的时候,才知道写作的难度远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且不说知情人已一个个作古,考证起来十分困难,单是对书中人物的定性就很是让人挠头——他们的后人多与我相识,没有谁愿意自己的老先人被写成反面角色。他们既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他们听来的故事,盼我早点把书写出来,可是却又怕我写出来后,他们的老先人在地下不安哩!他们中的好心人怕书写出来会给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劝告我, “听听算了,还是不写的好”。但我想,历史就是历史,该发生的早已发生了,这不是谁能掩盖或避忌的。无论是英雄的事迹、辉煌的伟绩还是难于启齿的往事,如果不经人传诵,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与其让那些事、那些人长埋地下,与黄土为伍化为腐朽,还不如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去评说,在评说中让他们和他们的故事经久地流传下去。何况有这么多的人对那些人和那些事感兴趣,很想了解那段历史。

历史是一本算不清的账,我也曾试图对书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定性评价,但几经尝试,最终还是放弃了——在当时那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所作所为必定有他们自己的理由,或为生存,或为生计,或为扬名,或为立万,总之是有了为“什么”,才催生出“那么做”,他们的是非功过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定性”的,也不是我所能评价的,还是留给历史学家或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们去评说吧,我只尽好自己的一份职责——负责真实地把那段往事记下来。

当我书成收笔的时候,心中积聚多年的忧闷一扫而光,踏踏实实地睡了一个好觉。

后记

其实那段往事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却似乎已是鲜为人知了。

记述那段往事,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但由于文笔功力所限,一直未敢轻易动笔,对一些知情人的走访也是一拖再拖。当我下决心提笔的时候,知道内情的老人们大都已经谢世,能说上一点的,也都是一些零星的记忆,因为他们也像我一样,知道的多是从老辈人口中听来的“古经”,虽知其事而不知其细,甚至有的是“只闻其因不知其情”。这不仅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也成了我深深的遗憾。

在查阅了数十本相关地情史料而收获寥寥的情况下,我不得不利用长假和周末休息时间开始了漫长的走访、考询之路。家乡除了大山就是些零星散落的古旧土寨,并没有什么可称“名胜”的物什,却一次次地吸引我去探寻、去思考。这期间,我翻山越岭、寻古问今,先后走访了冯世库、冯世报、冯世明、冯占国、惠雄、惠玉、孙明恩、何凤德等十多位书中人物的后人,考询了书中人物生前活动的地域,搞清了事情的大概,六易其稿后,形成了这部几乎完全由史料堆积起来的书稿。

书稿的付梓成印得到了诸多朋友们关注,也得到了业界人士的热心相助,真诚地表示谢意。

在此也深深感谢接受我走访、为我提供了大量史料的各位老人们;同时也对写作过程中参阅了的有关资料、史料、书籍的作者一并表示感谢和诚挚的谢意。

二〇〇八年六月于室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香山风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玉森//王风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0750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1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4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46:18